APP下载

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后效应的对比研究

2014-03-24李全国张云凤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6期

李全国 张云凤

[摘要] 目的 研究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安全性,对比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后效应差异。 方法 通过光密度法对两者抑制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产生的后效应进行测量。 结果 随着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浓度逐渐增加,PAE逐渐提升,与浓度成正比,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倍MIC时,PAE值明显高于其他浓度;同种浓度中,氟罗沙星对细菌的PAE值均高于洛美沙星(P<0.05)。 结论 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后效应作用明显,并且前者后效应长于后者,应以此为依据设计给药方案。

[关键词] 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后效应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82-03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抗生素被清除后,仍存在的抑菌作用,是抗生素抑菌作用中特有属性和生物效应。为指导抗生素合理用药,国内外学术界逐渐引用其作为新的药效指标[1]。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属于同类抗菌药物,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半衰期较长,作用广泛,抗菌基本原理相同,为进一步研究两者药效安全性,引用PAE作为指标之一进行对比观察。本研究应用光密度法测定两者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产生的抗生素后效应,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药物制剂为氟罗沙星注射液和洛美沙星注射液,前者生产于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610),后者生产于浙江亚峰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706)。检测仪器为美国Abbott公司提供的微生物分析仪(型号为AVANTAGE,96孔微量平板)。提供大肠埃希菌 ATCC 29522、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9213为质控菌株标准。培养基为MH肉汤,临床分离菌分别选择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经过夜培养。

1.2 测定方法

吸取100 μl的不同浓度的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注射液,滴于96孔微量平板中,加入菌悬液,混合均匀。将药物浓度调为0.5、1、2、4、8倍最小抑制浓度(MIC),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1 h,吸取培养物置于MH肉汤中稀释,使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析。

1.2.1 PAE测定[2] 采用光密度法,PAE的大小以时间衡量,应用菌落计数法,计算两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各自菌落数增加10倍所需的时间差。

1.2.2 MIC测定 采用标准微量平板稀释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MIC测定结果

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MIC不同(表1)。

3 讨论

PAE已经作为观察抗生素的新型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药效安全性测定,其反映抗生素本身与机体和细菌的关系,其时间长短是确定给药时间和次数的关键因素[3]。PAE表示抗生素与细菌接触反应后,被机体排出后的剩余浓度仍然能够发挥抑菌作用,此浓度往往低于此种抗生素MIC。

新型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一般半衰期较长,而且PAE多高于其他抗生素,MIC时最高可达到3 h。此类药物优点突出,对组织具有较强穿透性,在组织中浓度较高,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DNA复制过程,干扰转化酶,从而杀死病原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生长[4]。同时,这种药物性能稳定,药效发挥速度快,易吸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也不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影响。注射液使用简便易行,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治疗副作用,但是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药效特点仍然存有差异,前者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优于阴性菌,然而洛美沙星可同时削弱光毒性,安全性较其他喹诺酮类药高[5-6]。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区分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用药特点,本文对两者的PAE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浓度逐渐增加,PAE逐渐提升,与浓度成正比,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种浓度中,氟罗沙星对细菌的PAE值均高于洛美沙星,在4、8倍MIC时,差异更明显,此结果与陈雄刚等[7]的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说明氟罗沙星后效应更明显,应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同时解释临床对其用药为每天1次的原因。由于存在浓度依赖性,因此当8 MIC时,PAE最长,因此,为提高药效,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本研究为体外实验研究两者的PAE,采用光密度法,灵敏性高,精确度强,误差小,用于体外PAE测定效果理想。另外,0.5 MIC时,两者对3种受试菌仍有一定PAE,但是有学者认为[1,8-9],体内0.5 MIC时PAE要长于体外,因为当浓度低于MIC时,体内的PAE可以发生叠加,同时由于组织浓度一般高于血液浓度,导致体内PAE延长,因此,体内PAE所受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受药效动力学影响,同时还与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所以,本项目抗生素PAE的研究仅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还应考虑机体本身等因素来指导用药。

[参考文献]

[1] 朱安祥,尤传萍,谢坪.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32-233.

[2] 谭守印,刘莹.抗生素的药效学指标与给药方案优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32(2):534-535.

[3] 黄宾.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6):714-716.

[4] 沙东辉,谢凯元.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3,21(2):112-113.

[5] 王艳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后效应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29-30.

[6] 赵玉杰,宋瑛士,霍洪霞.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11-12.

[7] 陈雄刚,盛健,贾冰.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4):305-307.

[8] 王炳理.临床抗菌药物后效应作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9):2-3.

[9] 刘楚阳,刘韵,郭丹.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9):113-114.

(收稿日期:2013-12-27 本文编辑:许俊琴)

[摘要] 目的 研究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安全性,对比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后效应差异。 方法 通过光密度法对两者抑制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产生的后效应进行测量。 结果 随着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浓度逐渐增加,PAE逐渐提升,与浓度成正比,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倍MIC时,PAE值明显高于其他浓度;同种浓度中,氟罗沙星对细菌的PAE值均高于洛美沙星(P<0.05)。 结论 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后效应作用明显,并且前者后效应长于后者,应以此为依据设计给药方案。

[关键词] 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后效应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82-03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抗生素被清除后,仍存在的抑菌作用,是抗生素抑菌作用中特有属性和生物效应。为指导抗生素合理用药,国内外学术界逐渐引用其作为新的药效指标[1]。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属于同类抗菌药物,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半衰期较长,作用广泛,抗菌基本原理相同,为进一步研究两者药效安全性,引用PAE作为指标之一进行对比观察。本研究应用光密度法测定两者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产生的抗生素后效应,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药物制剂为氟罗沙星注射液和洛美沙星注射液,前者生产于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610),后者生产于浙江亚峰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706)。检测仪器为美国Abbott公司提供的微生物分析仪(型号为AVANTAGE,96孔微量平板)。提供大肠埃希菌 ATCC 29522、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9213为质控菌株标准。培养基为MH肉汤,临床分离菌分别选择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经过夜培养。

1.2 测定方法

吸取100 μl的不同浓度的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注射液,滴于96孔微量平板中,加入菌悬液,混合均匀。将药物浓度调为0.5、1、2、4、8倍最小抑制浓度(MIC),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1 h,吸取培养物置于MH肉汤中稀释,使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析。

1.2.1 PAE测定[2] 采用光密度法,PAE的大小以时间衡量,应用菌落计数法,计算两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各自菌落数增加10倍所需的时间差。

1.2.2 MIC测定 采用标准微量平板稀释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MIC测定结果

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MIC不同(表1)。

3 讨论

PAE已经作为观察抗生素的新型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药效安全性测定,其反映抗生素本身与机体和细菌的关系,其时间长短是确定给药时间和次数的关键因素[3]。PAE表示抗生素与细菌接触反应后,被机体排出后的剩余浓度仍然能够发挥抑菌作用,此浓度往往低于此种抗生素MIC。

新型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一般半衰期较长,而且PAE多高于其他抗生素,MIC时最高可达到3 h。此类药物优点突出,对组织具有较强穿透性,在组织中浓度较高,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DNA复制过程,干扰转化酶,从而杀死病原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生长[4]。同时,这种药物性能稳定,药效发挥速度快,易吸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也不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影响。注射液使用简便易行,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治疗副作用,但是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药效特点仍然存有差异,前者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优于阴性菌,然而洛美沙星可同时削弱光毒性,安全性较其他喹诺酮类药高[5-6]。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区分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用药特点,本文对两者的PAE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浓度逐渐增加,PAE逐渐提升,与浓度成正比,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种浓度中,氟罗沙星对细菌的PAE值均高于洛美沙星,在4、8倍MIC时,差异更明显,此结果与陈雄刚等[7]的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说明氟罗沙星后效应更明显,应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同时解释临床对其用药为每天1次的原因。由于存在浓度依赖性,因此当8 MIC时,PAE最长,因此,为提高药效,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本研究为体外实验研究两者的PAE,采用光密度法,灵敏性高,精确度强,误差小,用于体外PAE测定效果理想。另外,0.5 MIC时,两者对3种受试菌仍有一定PAE,但是有学者认为[1,8-9],体内0.5 MIC时PAE要长于体外,因为当浓度低于MIC时,体内的PAE可以发生叠加,同时由于组织浓度一般高于血液浓度,导致体内PAE延长,因此,体内PAE所受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受药效动力学影响,同时还与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所以,本项目抗生素PAE的研究仅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还应考虑机体本身等因素来指导用药。

[参考文献]

[1] 朱安祥,尤传萍,谢坪.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32-233.

[2] 谭守印,刘莹.抗生素的药效学指标与给药方案优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32(2):534-535.

[3] 黄宾.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6):714-716.

[4] 沙东辉,谢凯元.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3,21(2):112-113.

[5] 王艳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后效应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29-30.

[6] 赵玉杰,宋瑛士,霍洪霞.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11-12.

[7] 陈雄刚,盛健,贾冰.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4):305-307.

[8] 王炳理.临床抗菌药物后效应作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9):2-3.

[9] 刘楚阳,刘韵,郭丹.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9):113-114.

(收稿日期:2013-12-27 本文编辑:许俊琴)

[摘要] 目的 研究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安全性,对比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后效应差异。 方法 通过光密度法对两者抑制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产生的后效应进行测量。 结果 随着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浓度逐渐增加,PAE逐渐提升,与浓度成正比,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倍MIC时,PAE值明显高于其他浓度;同种浓度中,氟罗沙星对细菌的PAE值均高于洛美沙星(P<0.05)。 结论 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后效应作用明显,并且前者后效应长于后者,应以此为依据设计给药方案。

[关键词] 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后效应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82-03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抗生素被清除后,仍存在的抑菌作用,是抗生素抑菌作用中特有属性和生物效应。为指导抗生素合理用药,国内外学术界逐渐引用其作为新的药效指标[1]。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属于同类抗菌药物,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半衰期较长,作用广泛,抗菌基本原理相同,为进一步研究两者药效安全性,引用PAE作为指标之一进行对比观察。本研究应用光密度法测定两者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产生的抗生素后效应,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药物制剂为氟罗沙星注射液和洛美沙星注射液,前者生产于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610),后者生产于浙江亚峰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706)。检测仪器为美国Abbott公司提供的微生物分析仪(型号为AVANTAGE,96孔微量平板)。提供大肠埃希菌 ATCC 29522、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9213为质控菌株标准。培养基为MH肉汤,临床分离菌分别选择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经过夜培养。

1.2 测定方法

吸取100 μl的不同浓度的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注射液,滴于96孔微量平板中,加入菌悬液,混合均匀。将药物浓度调为0.5、1、2、4、8倍最小抑制浓度(MIC),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1 h,吸取培养物置于MH肉汤中稀释,使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析。

1.2.1 PAE测定[2] 采用光密度法,PAE的大小以时间衡量,应用菌落计数法,计算两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各自菌落数增加10倍所需的时间差。

1.2.2 MIC测定 采用标准微量平板稀释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MIC测定结果

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MIC不同(表1)。

3 讨论

PAE已经作为观察抗生素的新型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药效安全性测定,其反映抗生素本身与机体和细菌的关系,其时间长短是确定给药时间和次数的关键因素[3]。PAE表示抗生素与细菌接触反应后,被机体排出后的剩余浓度仍然能够发挥抑菌作用,此浓度往往低于此种抗生素MIC。

新型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一般半衰期较长,而且PAE多高于其他抗生素,MIC时最高可达到3 h。此类药物优点突出,对组织具有较强穿透性,在组织中浓度较高,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DNA复制过程,干扰转化酶,从而杀死病原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生长[4]。同时,这种药物性能稳定,药效发挥速度快,易吸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也不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影响。注射液使用简便易行,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治疗副作用,但是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药效特点仍然存有差异,前者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优于阴性菌,然而洛美沙星可同时削弱光毒性,安全性较其他喹诺酮类药高[5-6]。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区分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用药特点,本文对两者的PAE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浓度逐渐增加,PAE逐渐提升,与浓度成正比,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种浓度中,氟罗沙星对细菌的PAE值均高于洛美沙星,在4、8倍MIC时,差异更明显,此结果与陈雄刚等[7]的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说明氟罗沙星后效应更明显,应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同时解释临床对其用药为每天1次的原因。由于存在浓度依赖性,因此当8 MIC时,PAE最长,因此,为提高药效,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本研究为体外实验研究两者的PAE,采用光密度法,灵敏性高,精确度强,误差小,用于体外PAE测定效果理想。另外,0.5 MIC时,两者对3种受试菌仍有一定PAE,但是有学者认为[1,8-9],体内0.5 MIC时PAE要长于体外,因为当浓度低于MIC时,体内的PAE可以发生叠加,同时由于组织浓度一般高于血液浓度,导致体内PAE延长,因此,体内PAE所受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受药效动力学影响,同时还与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所以,本项目抗生素PAE的研究仅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还应考虑机体本身等因素来指导用药。

[参考文献]

[1] 朱安祥,尤传萍,谢坪.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32-233.

[2] 谭守印,刘莹.抗生素的药效学指标与给药方案优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32(2):534-535.

[3] 黄宾.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6):714-716.

[4] 沙东辉,谢凯元.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3,21(2):112-113.

[5] 王艳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后效应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29-30.

[6] 赵玉杰,宋瑛士,霍洪霞.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11-12.

[7] 陈雄刚,盛健,贾冰.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4):305-307.

[8] 王炳理.临床抗菌药物后效应作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9):2-3.

[9] 刘楚阳,刘韵,郭丹.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9):113-114.

(收稿日期:2013-12-27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