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微电影何去何从?

2014-03-24沈沁源

数码影像时代 2014年1期
关键词:投资方学姐客户

沈沁源

“导演,我们想要的是那种爱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温馨场景,要有吃饭时的欢乐景象,把我们的产品做前景,然后在桌上再放一个,你觉得行不?”

“导演,客户觉得,母亲骑自行车带儿子去公园是很重要的段落,麻烦你拍的时候,让母亲骑车骑得感人一点。”

“导演,毕竟客户花了钱,所以希望多看到自己的产品是可以理解的……”

“导演,产品在每个场景都出现一下……”

“导演……”

这就是现在大部分所谓的定制微电影或者商业微电影,这种东西,基本上跟电影没什么关系。很多人一直对微电影的前景很悲观,觉得微电影就是花了更少的钱拍了更长的广告,说的没错,微电影这么弄,是没有前景的。

微电影,本来就是人造概念,拿出来忽悠人的,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无所谓,名字怎么叫,只要东西拍得棒,这个概念就立得住。然而有些打着新媒体旗号的公司还是或多或少用着老概念,就是做广告、做宣传片的理念——一切为了服务客户。这个理念放在原来,绝对没错,人家掏钱就是买个自己爽,不管观众愿不愿意看,好歹自己图个乐呵。做这个,眼里不需要有观众,心中有客户、有产品,就够了。

说回微电影,这个概念立起来,好歹沾了电影两个字,电影是什么,给谁看?说到这,问题就很明了了,做电影到底是讨好投资方?还是讨好掏钱买票的观众?

传统的电影,投资方掏钱,但却不是客户,尽管投资方跟制作团队也会有矛盾,也会跟导演、编剧闹个不愉快,但是人家可不是图自己爽(也有图自己爽的神经病,基本都是赔钱货),他们是生怕惹怒了观众,观众才是客户。微电影呢,投资方变成了客户,观众是什么?不知道,观众变成了身份难以判定的黑户,他们具有电影观众的观影属性,但是没有电影观众的消费属性,既要让他们看,但是看了也是白看,所以每一个做微电影的团队都在面临一个几乎很难解决的问题——如何同时讨好客户和观众?

从制作动机的角度来看,不得不承认,微电影就是广告,所以客户还是老大,但是从传播途径来说,观众绝对是要讨好的,否则,要么没人关注你,要么大家看完讨厌你。这个画面多么熟悉,大家忍耐着看了十分钟,发现一瓶饮料男一号喝完女一号喝,女一号喝完男二号喝,于是愤怒的注册一个账号,在评论区留下一句问候创作者家人的话,关掉窗口。

太明显的植入,容易引起网民的不满,所以微电影更适合做品牌理念的植入,商家或者代理公司总结一句自己品牌的核心理念,然后交给制作团队(讲故事的人),他们有了这个理念,就相当于有了命题作文,故事不难编,产品尽量少放进去,剧情需要,合理露出—下。假设得到了XX可乐的宣传口号“爱,存此刻明了”,就可以设计一段“暗恋学姐很久的学弟帮着学姐修电脑,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屋里有点热,学姐从冰箱拿出一瓶可乐,喝了一口,随即可乐递给学弟,学姐坏笑着看着他,学弟虽然心跳加速却故作镇定地喝下一口,旁白起:这也许就是我和学姐的初吻”这个画面就没有违和感,很青涩、很暧昧,××可乐只是一个小道具,而且推进了人物关系。故事讲好了,片尾加一句“××可乐全程赞助。爱,在此刻明了”,多大气上档次,比在每个场景塞产品洋气多了,不敢把赞助放在片尾的片子,说明连制作者都知道不会有人能忍着看到结尾的。

比较尴尬的事情,很多客户可能是苦于完成年度任务,所以来不及总结概念就赶着要做一部片子,这个时候,制作团队只能根据客户说的“要感人”“要温馨”“要大气”来写点有的没的,然后着重写上“此处拿着贵公司的产品,会有特写镜头”。这就是怎么制作一部“商业微电影”的使用方法,呵呵,没错,就是这样。

优酷网之前做的《十一度青春》《不可能的可能》等一系列基本上故事由制作团队自己把控,客户不会直接干预,影片以讲故事为主,最后植入的是品牌概念,反响就不错。2013年优酷主推的《万万没想到》也是先做内容,再谈植入。

如果说未来需要商业微电影继续存在下去,更专业地存在下去,那么就需要制作团队和赞助商更加了解网络。制作团队本身应该抛开传统广告服务客户的方式,有义务向赞助商慢慢普及网络视频的特性,赞助商也应该多听、多学习、多给出产品相关信息(产品辐射人群、产品特性等),少干预故事创作,尽量不要在创作之前盲目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网络时代,短片最重要的应该是,让观众在片子放完之前不要关掉窗口,在片子放完之后主动分享链接,所以,做出有意思的内容是唯一的途径。

猜你喜欢

投资方学姐客户
知心学姐
海底铁路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关于新修订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思考
23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新旧准则差异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