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鼓声,诉说生命的激情

2014-03-24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羊皮鼓声安塞

胡善恩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作者刘成章以波澜壮阔的场面,气势恢宏的语言,巧用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表达了对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谱写了一曲对民族魂魄的诗性赞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去聆听那激荡心灵的咚咚的鼓点。

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延安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80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主要有《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并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背景介绍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的散文名篇。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同时它已成为中化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对散文家刘成章来说,他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有对生命的深刻体会,他借助安塞腰鼓这一表现形式,传递的是一种对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安塞腰鼓

“腰鼓”古时打击乐器。两头大,中腰细,奏时悬于腰际,用木槌或手掌击奏,是在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大型鼓舞形式。因这种腰鼓以安塞地区最为有名,故称为安塞腰鼓,有“中华民族之鼓魂”、“中华鼓王”、“东方第一鼓”、“中国一绝”之美誉。

《安塞腰鼓》作为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铿锵的语言,描述了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上那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展现了人的力量和时代的精神。阅读这篇文章,从语言上我们要把握以下几个美点:

一、激越的鼓声美

鼓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用文字表述,很难将那种雄壮的声音真实地描摹出来。然而在《安塞腰鼓》一文中,作者用形象而富有韵致的语言,不但描绘出安塞腰鼓的声音特征,而且还震撼人心,动人心魄,主要方法有三:一是巧用比喻描摹,化无形为有形,给读者以宽广的想像空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等等,将声音化为骤雨、雷声,用读者熟悉的内容比拟鼓声,这样就具体可感。二是利用回声和共鸣说明鼓声的效果。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三是以听众内心的感受表现鼓声的震撼。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人聆听鼓声,心更在动,“隆隆,隆隆,隆隆”既写出了回荡反复,经久不绝的鼓声,又写出了听众心灵的共鸣,描绘出了声音动人心魄的力量。

二、火烈的场面美

文章从开始的由静入动,再由动入静,展现的一场完整的安塞腰鼓表演。这场表演以富有地方特色的高粱地为背景的,人物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营造了“壮阔”、“豪放”、“火烈”的阵势,以“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等一连串具有强劲动感和动作力度的词语,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的境界,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但如此,为了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场面的震撼,作者还借助于光影变幻,借助于想像来进一步打开读者的想像的空间,“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这样,整个场面就进一步拓展,火烈,壮观,气势恢宏,带给我们的是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三、形象的修辞美

整篇文章,作者语言上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安塞腰鼓表演的激情奔放,如“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一句,就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写出了表演的强劲气势,语势步步增强,突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豪放之美。特别是句中一连串短语,使语势紧凑,节奏轻快,如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另外,文章大量的短句,使文章节奏急促有力,如“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展现的是年轻后生们不可遏制的力量和沸腾的生命力。文章还大量使用叠词,如“茂腾腾的”、“咝溜溜的”、“呆呆地”、“隆隆,隆隆,隆隆”等等,也使语言亲切,富有意蕴和节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冗杂( ) 蓦然( ) 渺远( )

磅礴( ) 燥热( ) 恬静( )

烧灼( ) 震撼( ) 戛然而止( )

2.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多次出现,“好”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作用?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中“壮阔”、“豪放”、“火烈”各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

6.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

7.文中大量使用了短句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请你分别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8.试品味文章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法的妙处。

“道人劝我清明来,腰鼓百面如春雷。”游走在黄土高原,处处都能听到隆隆,隆隆,隆隆的鼓声,领略了安塞腰鼓的雄浑壮阔,我们再来聆听另一种鼓舞——曾经作为巫师法事表演,今天又焕发生命活力的羊皮扇鼓。

羊皮扇鼓

崔子美

开阔的山脚下,列立了百十号男女,他们身穿白羊皮褂大红裤子,在群山为背景的大地上等待声音的召唤。有了,是唢呐声,像是从天上忽然落下来的,又仿佛是从地下陡然冒出来的,游丝般苍凉悠婉地响了起来,恍若无影的手指弹在人们的心尖上。鼓手们一惊一动,犹如春天里出圈的羔羊,哗的一下冲散而出。在浑亮的鼓乐声中摆首起舞,扭身踏浪。他们挥动百十面扇形羊皮手鼓,嘭嘭敲打,跳起来、缠起来、绕起来、腾踏起来、歌吟起来。忽而似嫩柳在春风间交错、忽而如茂密草地里一群蹦跳的蚂蚱,忽而像身醉心不醉的武士……天色由此一暗,羊皮扇鼓现代群体性的舞蹈灿亮如焰。鼓声如雨,一重再重。左手鼓,右手槌,昂首向天,脚下旋转,轻轻地轻轻地敲出一片细语,那是对天的问候,那是对无所不能的上苍的敬畏;再看,鼓手们弯腰行地,状如收割,慢节奏地打出一片浑厚之响,应该是他们对大地的感激,是对生长五谷的原野赤诚的祈愿。又一番鼓声激烈,鼓手们踢腿扬臂,阴柔中见刚硬。摇首蹈足,宛转中现强悍。面对面、手挽手,打得狂放,打得自由,打得似雨似风,春潮阵阵,歌颂人的伟大,鞭策着心灵的无边。那訇然而起的呐喊声,泼洒着一种胆气,犹是敢在虎口拔牙,亦能在权贵面前挺胸,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充满了拥抱生活的坚定,洋溢着身处逆境而不懦弱的奋争。

羊皮扇鼓是一种藏刚于柔、纳火于水的舞蹈,它不仅跳动出了粗犷古朴的美,而且让我体味到了生命的深沉和负重、容忍和期盼。在我童年的山村长夜里,时不时地听到阵阵古奥凄怆的鼓声,鬼魅一般久久漂浮,冷森森地怵人心胆。那是巫师在为一个人的生命作法事,用歌舞驱赶不明不白的病疾,企望把精神失常的她拉回正道。

当然,这也是在用神秘的力量抚慰和激发受难者重新生活的勇气!在晃动的灯影下,众人肃立不语,木然观看,巫师操纵着神灵去按人的意志泯灭鬼怪。那时,没人怀疑这种击鼓而歌的虚幻。往往身患所谓邪病之人,经过巫师鼓歌一番,渐渐病消,重又旺盛地活了下去,不管后事怎样,都对生活充满了清醒而热烈的爱。

扇鼓来自哪里?应该是在古老遥远的文明之初,羊皮扇鼓就诞生在了游牧民族的手中,驱赶豺狼,传递平安,消解寂寞,也许还曾发展成一种庆祝六畜兴旺的舞蹈。由于扇鼓的饱满浑亮之声,演化为战场上助阵的武鼓,系上铁环,铮铮作响,杀气腾腾。多民族血液融合的陕北,在艰难生存的困苦中,承传了扇鼓,敲敲打打,变为消灾祛病的巫器。

今天,艺术家们把它改编成壮美的现代群体舞蹈,它便更加明晰了向命运之神挑战,以及鼓舞生存的内涵品质。我看过安塞腰鼓洒脱刚猛气壮山河的阵容,我看过洛川蹩鼓的欢腾火热的场面,我也看过威风锣鼓的浩荡和大气。然而,羊皮扇鼓一经打起来,就不能不使人心生悲壮之美。它美在阐释陕北人不畏天命的高贵、不服命运的安排、不惧苦难的风度。可以说,羊皮扇鼓打的是一种解剖人生和慰藉心灵的哲学,告诉你生命不易,应该多些忍耐、多些沉着、多些坚持、多些准备、多些信心。

陕北的羊皮扇鼓呵,一节一节,直打到人的心里去。

(《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六期,有删改)

“尝闻画鼓动欢情”,随着那隆隆的鼓声,人的心也在一节一节的颤动。作者投身到广阔的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之下,介绍了羊皮扇鼓的发展和流传,展现了现代羊皮扇鼓表演的雄浑气势,表达了一种对“文化传承的空间在哪里”的追寻和呼唤,让我们在灵气鼓舞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想一想,本文在写法上和《安塞腰鼓》有什么异同?

一、阅读下列两个选段,回答问题。(2009年陕西省题)

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祁玉江《陕北的山》)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知识把握

1. kànɡ;huì;jī;rǒnɡ;mò;miǎo;pánɡbó;zào;tián;zhuó;hàn;jiá。

2.文章描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

3.“好”表现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有激情奔放的表现形式;有动人心魄的声音节奏;有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作用:①运用间隔反复,突出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②是文章的中心和线索;③渲染气氛;④在结构上起到分层作用,条理清楚。

4.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5.场面;风格;气氛。

6.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

7.见美点分析。

8.以声写静,突出鼓声戛然而止的寂静,反衬腰鼓的力量,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类文阅读

示例如:相同点:都描绘了鼓舞表演的场面,都激情壮阔,震撼人心;都语言优美诗意盎然;都表达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等。不同点:作者描写羊皮扇鼓,特别是介绍羊皮扇鼓的流传时,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而写安塞腰鼓则是运用大量短句和排比、反复修辞方法,来营造激越的气势,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考题回放

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

羊皮扇鼓

崔子美

开阔的山脚下,列立了百十号男女,他们身穿白羊皮褂大红裤子,在群山为背景的大地上等待声音的召唤。有了,是唢呐声,像是从天上忽然落下来的,又仿佛是从地下陡然冒出来的,游丝般苍凉悠婉地响了起来,恍若无影的手指弹在人们的心尖上。鼓手们一惊一动,犹如春天里出圈的羔羊,哗的一下冲散而出。在浑亮的鼓乐声中摆首起舞,扭身踏浪。他们挥动百十面扇形羊皮手鼓,嘭嘭敲打,跳起来、缠起来、绕起来、腾踏起来、歌吟起来。忽而似嫩柳在春风间交错、忽而如茂密草地里一群蹦跳的蚂蚱,忽而像身醉心不醉的武士……天色由此一暗,羊皮扇鼓现代群体性的舞蹈灿亮如焰。鼓声如雨,一重再重。左手鼓,右手槌,昂首向天,脚下旋转,轻轻地轻轻地敲出一片细语,那是对天的问候,那是对无所不能的上苍的敬畏;再看,鼓手们弯腰行地,状如收割,慢节奏地打出一片浑厚之响,应该是他们对大地的感激,是对生长五谷的原野赤诚的祈愿。又一番鼓声激烈,鼓手们踢腿扬臂,阴柔中见刚硬。摇首蹈足,宛转中现强悍。面对面、手挽手,打得狂放,打得自由,打得似雨似风,春潮阵阵,歌颂人的伟大,鞭策着心灵的无边。那訇然而起的呐喊声,泼洒着一种胆气,犹是敢在虎口拔牙,亦能在权贵面前挺胸,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充满了拥抱生活的坚定,洋溢着身处逆境而不懦弱的奋争。

羊皮扇鼓是一种藏刚于柔、纳火于水的舞蹈,它不仅跳动出了粗犷古朴的美,而且让我体味到了生命的深沉和负重、容忍和期盼。在我童年的山村长夜里,时不时地听到阵阵古奥凄怆的鼓声,鬼魅一般久久漂浮,冷森森地怵人心胆。那是巫师在为一个人的生命作法事,用歌舞驱赶不明不白的病疾,企望把精神失常的她拉回正道。

当然,这也是在用神秘的力量抚慰和激发受难者重新生活的勇气!在晃动的灯影下,众人肃立不语,木然观看,巫师操纵着神灵去按人的意志泯灭鬼怪。那时,没人怀疑这种击鼓而歌的虚幻。往往身患所谓邪病之人,经过巫师鼓歌一番,渐渐病消,重又旺盛地活了下去,不管后事怎样,都对生活充满了清醒而热烈的爱。

扇鼓来自哪里?应该是在古老遥远的文明之初,羊皮扇鼓就诞生在了游牧民族的手中,驱赶豺狼,传递平安,消解寂寞,也许还曾发展成一种庆祝六畜兴旺的舞蹈。由于扇鼓的饱满浑亮之声,演化为战场上助阵的武鼓,系上铁环,铮铮作响,杀气腾腾。多民族血液融合的陕北,在艰难生存的困苦中,承传了扇鼓,敲敲打打,变为消灾祛病的巫器。

今天,艺术家们把它改编成壮美的现代群体舞蹈,它便更加明晰了向命运之神挑战,以及鼓舞生存的内涵品质。我看过安塞腰鼓洒脱刚猛气壮山河的阵容,我看过洛川蹩鼓的欢腾火热的场面,我也看过威风锣鼓的浩荡和大气。然而,羊皮扇鼓一经打起来,就不能不使人心生悲壮之美。它美在阐释陕北人不畏天命的高贵、不服命运的安排、不惧苦难的风度。可以说,羊皮扇鼓打的是一种解剖人生和慰藉心灵的哲学,告诉你生命不易,应该多些忍耐、多些沉着、多些坚持、多些准备、多些信心。

陕北的羊皮扇鼓呵,一节一节,直打到人的心里去。

(《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六期,有删改)

“尝闻画鼓动欢情”,随着那隆隆的鼓声,人的心也在一节一节的颤动。作者投身到广阔的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之下,介绍了羊皮扇鼓的发展和流传,展现了现代羊皮扇鼓表演的雄浑气势,表达了一种对“文化传承的空间在哪里”的追寻和呼唤,让我们在灵气鼓舞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想一想,本文在写法上和《安塞腰鼓》有什么异同?

一、阅读下列两个选段,回答问题。(2009年陕西省题)

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祁玉江《陕北的山》)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知识把握

1. kànɡ;huì;jī;rǒnɡ;mò;miǎo;pánɡbó;zào;tián;zhuó;hàn;jiá。

2.文章描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

3.“好”表现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有激情奔放的表现形式;有动人心魄的声音节奏;有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作用:①运用间隔反复,突出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②是文章的中心和线索;③渲染气氛;④在结构上起到分层作用,条理清楚。

4.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5.场面;风格;气氛。

6.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

7.见美点分析。

8.以声写静,突出鼓声戛然而止的寂静,反衬腰鼓的力量,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类文阅读

示例如:相同点:都描绘了鼓舞表演的场面,都激情壮阔,震撼人心;都语言优美诗意盎然;都表达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等。不同点:作者描写羊皮扇鼓,特别是介绍羊皮扇鼓的流传时,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而写安塞腰鼓则是运用大量短句和排比、反复修辞方法,来营造激越的气势,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考题回放

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

羊皮扇鼓

崔子美

开阔的山脚下,列立了百十号男女,他们身穿白羊皮褂大红裤子,在群山为背景的大地上等待声音的召唤。有了,是唢呐声,像是从天上忽然落下来的,又仿佛是从地下陡然冒出来的,游丝般苍凉悠婉地响了起来,恍若无影的手指弹在人们的心尖上。鼓手们一惊一动,犹如春天里出圈的羔羊,哗的一下冲散而出。在浑亮的鼓乐声中摆首起舞,扭身踏浪。他们挥动百十面扇形羊皮手鼓,嘭嘭敲打,跳起来、缠起来、绕起来、腾踏起来、歌吟起来。忽而似嫩柳在春风间交错、忽而如茂密草地里一群蹦跳的蚂蚱,忽而像身醉心不醉的武士……天色由此一暗,羊皮扇鼓现代群体性的舞蹈灿亮如焰。鼓声如雨,一重再重。左手鼓,右手槌,昂首向天,脚下旋转,轻轻地轻轻地敲出一片细语,那是对天的问候,那是对无所不能的上苍的敬畏;再看,鼓手们弯腰行地,状如收割,慢节奏地打出一片浑厚之响,应该是他们对大地的感激,是对生长五谷的原野赤诚的祈愿。又一番鼓声激烈,鼓手们踢腿扬臂,阴柔中见刚硬。摇首蹈足,宛转中现强悍。面对面、手挽手,打得狂放,打得自由,打得似雨似风,春潮阵阵,歌颂人的伟大,鞭策着心灵的无边。那訇然而起的呐喊声,泼洒着一种胆气,犹是敢在虎口拔牙,亦能在权贵面前挺胸,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充满了拥抱生活的坚定,洋溢着身处逆境而不懦弱的奋争。

羊皮扇鼓是一种藏刚于柔、纳火于水的舞蹈,它不仅跳动出了粗犷古朴的美,而且让我体味到了生命的深沉和负重、容忍和期盼。在我童年的山村长夜里,时不时地听到阵阵古奥凄怆的鼓声,鬼魅一般久久漂浮,冷森森地怵人心胆。那是巫师在为一个人的生命作法事,用歌舞驱赶不明不白的病疾,企望把精神失常的她拉回正道。

当然,这也是在用神秘的力量抚慰和激发受难者重新生活的勇气!在晃动的灯影下,众人肃立不语,木然观看,巫师操纵着神灵去按人的意志泯灭鬼怪。那时,没人怀疑这种击鼓而歌的虚幻。往往身患所谓邪病之人,经过巫师鼓歌一番,渐渐病消,重又旺盛地活了下去,不管后事怎样,都对生活充满了清醒而热烈的爱。

扇鼓来自哪里?应该是在古老遥远的文明之初,羊皮扇鼓就诞生在了游牧民族的手中,驱赶豺狼,传递平安,消解寂寞,也许还曾发展成一种庆祝六畜兴旺的舞蹈。由于扇鼓的饱满浑亮之声,演化为战场上助阵的武鼓,系上铁环,铮铮作响,杀气腾腾。多民族血液融合的陕北,在艰难生存的困苦中,承传了扇鼓,敲敲打打,变为消灾祛病的巫器。

今天,艺术家们把它改编成壮美的现代群体舞蹈,它便更加明晰了向命运之神挑战,以及鼓舞生存的内涵品质。我看过安塞腰鼓洒脱刚猛气壮山河的阵容,我看过洛川蹩鼓的欢腾火热的场面,我也看过威风锣鼓的浩荡和大气。然而,羊皮扇鼓一经打起来,就不能不使人心生悲壮之美。它美在阐释陕北人不畏天命的高贵、不服命运的安排、不惧苦难的风度。可以说,羊皮扇鼓打的是一种解剖人生和慰藉心灵的哲学,告诉你生命不易,应该多些忍耐、多些沉着、多些坚持、多些准备、多些信心。

陕北的羊皮扇鼓呵,一节一节,直打到人的心里去。

(《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六期,有删改)

“尝闻画鼓动欢情”,随着那隆隆的鼓声,人的心也在一节一节的颤动。作者投身到广阔的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之下,介绍了羊皮扇鼓的发展和流传,展现了现代羊皮扇鼓表演的雄浑气势,表达了一种对“文化传承的空间在哪里”的追寻和呼唤,让我们在灵气鼓舞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想一想,本文在写法上和《安塞腰鼓》有什么异同?

一、阅读下列两个选段,回答问题。(2009年陕西省题)

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祁玉江《陕北的山》)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知识把握

1. kànɡ;huì;jī;rǒnɡ;mò;miǎo;pánɡbó;zào;tián;zhuó;hàn;jiá。

2.文章描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

3.“好”表现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有激情奔放的表现形式;有动人心魄的声音节奏;有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作用:①运用间隔反复,突出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②是文章的中心和线索;③渲染气氛;④在结构上起到分层作用,条理清楚。

4.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5.场面;风格;气氛。

6.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

7.见美点分析。

8.以声写静,突出鼓声戛然而止的寂静,反衬腰鼓的力量,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类文阅读

示例如:相同点:都描绘了鼓舞表演的场面,都激情壮阔,震撼人心;都语言优美诗意盎然;都表达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等。不同点:作者描写羊皮扇鼓,特别是介绍羊皮扇鼓的流传时,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而写安塞腰鼓则是运用大量短句和排比、反复修辞方法,来营造激越的气势,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考题回放

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

猜你喜欢

羊皮鼓声安塞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巧断羊皮案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披着羊皮的狼
一面鼓
麻雀
披着羊皮的狼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
羊皮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