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傲慢与偏见》与卢梭的自然主义女性观

2014-03-23姜雪梅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达西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姜雪梅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傲慢与偏见》与卢梭的自然主义女性观

姜雪梅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卢梭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女性观的基础是他的自然观。卢梭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不是由社会和经济原因决定的,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卢梭在父权制下提出了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女性观的影响巨大,任何时代探讨女性的作品都与他的女性观脱不了干系。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仪态自然大方,身体灵巧健康,精神上追求平等的爱情观,超越了所处时代的其他女性,揭示了卢梭女性思想对作者的影响,表露了简.奥斯汀对卢梭女性观的赞同。

卢梭;自然观;女性观;《傲慢与偏见》;影响

简.奥斯汀是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小说家,她的小说多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不仅以喜剧色彩描写了四起姻缘,同时更是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位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她自然大方、机智风趣、追求平等的爱情观赢得了二百多年以来的读者的喜爱。目前学界对这部作品的女性主义研究硕果累累,也有部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但是从卢梭自然主义女性观的角度对这部作品的探讨却甚少,因此,本文将《傲慢与偏见》置入它所处的时代背景,运用卢梭自然主义女性观来探讨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超越所处时代其他女性之处。

一、卢梭女性观的理论基础

十八世纪中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堪称西欧各国的启蒙运动的典范。在各类思想家中,对女性观影响最大的当属卢梭。卢梭的女性观完全建立在他的自然观、人性论与“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之上。卢梭是一个自然崇拜者,他提出了“回到自然”的口号。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1]

卢梭认为人人天性善良,在天性上是平等的。自爱和同情是人性的基本规定。[2]每个人在自然状态中都拥有全面的自由,每个人的自我存在都不损害他人的自我存在和自由,因此,人类在自然状态的平和中才能生活得完美。卢梭认为人类中的不平等是私有制造成的,私有制为人类社会中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提出了天赋人权论,即“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基于这一理论,卢梭重视女性,把女人提高到和男人同样高的地位加以颂扬,认为女性拥有完美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

二、《傲慢与偏见》中卢梭的女性观

由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卢梭认为凡是自然存在的都是完美的。男女两性的存在是自然造成的,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是自然的结果。女人天生柔弱是为了使男人喜悦,这是自然法则。“一个是积极主动和身强力壮的,而另一个则是消极被动和身体柔弱的,前者必须具有意志和力量,而后者只要稍微有一点抵抗的能力就行了。”[3]由于自然法则的作用,妇女无论是就她们本身还是就她们的孩子来说,都要听凭男子来评价。女人所受的教育、她的性格、地位、作用和社会角色等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是不可改变的。[4]男人与女人的角色等是不可互换的,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可以互补的,从而是和谐的。

卢梭认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美女性的首要条件,作为未来母亲的女孩,拥有健康的体质是生养后代与操持家务的需要。“首先要母亲的身体好,孩子的身体才能好;首先要女人关心,男子才能受到幼年时期的教育;而且,他将来有怎样的脾气、欲念、爱好,甚至幸福还是不幸福,都有赖于妇女。”但这并不是要她们像男子一样长得粗壮,而是“长得灵巧”。[4]并且苗条灵巧也不等于身体瘦弱。

卢梭认为女人各方面的评价都要由男人来决定。文本中,达西先生作为贵族出身的男主人公,地位显赫,相貌英俊,财产丰厚,虽外表傲慢冷漠,但却见多识广,理智周全,应该是作者简.奥斯汀塑造出来的最有资格评判他人的理想男性。与出身上流社会的宾利姐妹一样,达西先生也以挑剔的目光审视着伊丽莎白的长相、身材、风度以及行为。他在舞会上刚遇到伊丽莎白时,并不认为她漂亮,心里并不带爱慕之意,虽说他带着挑剔的目光,发觉她身条这儿不匀称那儿不完美,但是在他心目中占上风的是她“体态轻盈,大大落落的调皮劲儿”,[5]因远行而“显娇艳的面容以及越发明亮的眼睛”,[5]对伊丽莎白的这种评价,暗示出作者简.奥斯汀对卢梭女性拥有健康身体素质的赞同。德布尔小姐是达西先生的表妹,将是罗辛斯的继承人,有很大一笔财产。以柯林斯先生奉承的话语来说是“体质虚弱”,在同龄人玛丽亚眼里,她“真是个小不点。谁能想到她会这么瘦小!”[5]伊丽莎白到罗辛斯做客时,仔细打量了德布尔小姐,一看长得那么单薄,那么瘦小,几乎使她像玛丽亚一样感到惊奇。德布尔小姐面色苍白,满脸病容,五官虽说不算难看,却也并不起眼。[5]当凯瑟琳夫人表扬自己的女儿德布尔小姐时说“……安妮要是身体好,能够多学学的话,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人喜爱的演奏家”时,[5]伊丽莎白望着达西,想看看他表妹受到这番赞扬,他是否竭诚表示赞同,不想当场和事后,她丝毫看不出任何达西爱上徳布尔小姐的迹象。满脸病容的徳布尔小姐,并没有得到达西的特别同情与关注,尽管她资产丰厚,达西也并没因此而爱慕她,体现了简.奥斯汀对卢梭女性观的认同,即健康的体质,活泼、幽默的性格才是女孩子应该具有的特征,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乃至收获爱情。病容也许可以引起同情,但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和爱慕。

卢梭认为女性应该接受教育,而不应该每日无事可做。知识应该居于女性教育的首位。

在谈到苏菲时,他说:“她所受的教育既不深也不浅,她有一些无一定目的的爱好,有一些缺乏技巧的才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她的知识还不够多,只要你播下种子,就一定有收成的。”[4]其次,女性应会审美,因为只有懂得美,才会理解并判断善恶美丑,才会有道德感。因此,女子应该多才多艺,懂得如何说机智、风趣的话语,这样在外可以会活跃社交场合的气氛,在家里可以取悦丈夫,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从而丰富家庭生活内容,使家庭更加和睦。但是卢梭极力反对女孩子拥有神学家或者诡辩家式的学究气,他希望女子在一生当中永远拥有快乐的心情。“生命、健康、理性和舒适,应该是压倒一切的,不舒适的事物绝不会显得优美,……”[4]

舞会上,伊丽莎白的(钢琴)表演虽然称不上绝妙,却也颇为动听。伊丽莎白琴艺不如玛丽,但是她从容大方,无丝毫做作,因此大家听起来更有兴致。在罗辛斯做客期间,凯瑟琳夫人虽然对伊丽莎白的弹奏说长道短,但是却也承认她“很懂指法”。伊丽莎白在罗辛斯说:“我弹起琴来,手指不像许多女人那么熟练。既不像她们那么有力,那么灵巧,也不像她们弹得那么有味。不过我总认为这都怪我自己,怪我不肯多练。我可不信我的手指就不中用,比不上哪个比我弹得强的女人。”[5]作者通过伊丽莎白的表演与话语显示出女子有一些缺乏技巧的才艺并不会给人带来尴尬,只要拥有快乐的心情,较好的判断力,能够给人带来舒适愉悦的情感,就是优美的、压倒一切的。而妹妹玛丽因为自己在五姐妹中相貌平平,只能靠增长学识和才艺来获得他人的赞誉。但是既她缺乏天赋又无情趣,虽然虚荣心使她发愤图强,但是也让她成为了一个自负派头十足的女学究。因此,即使她取得再高的造诣,听众也不觉得有趣。家人、朋友交谈过程中,玛丽也一向自恃见解高明,在谈论达西先生的傲慢时长篇大论,言无己见,空洞乏味,学究之气溢于言表,让与之交谈的人无言以对。

十八世纪的欧洲,金钱在婚姻家庭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经济利益第一而无爱的婚姻十分普遍。卢梭提倡爱情应该是自然和浪漫的,女性的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他认为男女之间自然的相互吸引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爱情应建立在彼此相知、尊重、能为对方做出最大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之上。婚姻能否获得最大的幸福,取决于自然方面、社会制度和风俗等方面是否相配。然而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然方面,即双方个人的爱好、性格、脾气等方面是否相配。卢梭反对父母做主的包办婚姻,因为那纯粹是从社会地位和财产方面考虑的,而不是从人的方面考虑的。卢梭的这种择偶观,体现在苏菲父母与她的对话中:我们“要求你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我们把选择丈夫的权利交还给你”,“应当由自己去选择相配的人,考虑的并不是别人是否赞同,而是你的幸福,只要你能同一个以娶你为荣的男子结婚。”“你要选择一个诚实的男人,他的人品要使你感到喜欢,他的性格要同你的性格相适合。”[6]卢梭认为男女两性之间的爱情必须充满公平之心,人们越是不平等,自然的情感就越容易败坏。所以根据这种观点,男人、女人都是婚姻家庭中的主人,两者不仅要相敬,更要相爱,这是美满婚姻的基石,否则婚姻是不能持久的。在婚姻中,由于男女双方是平等自由的,因此女人不需要为讨取男方欢心大献殷勤,而应该彼此忠实。

在谈论简和宾利先生的关系时,夏洛特认为简应当“一旦能把他(宾利先生)抓到手,再尽情谈情说爱也不迟”时,伊丽莎白认为这种说法不合情理说:“假如一心只想嫁个有钱的男人,你这个方法到挺不错。倘若我决心找个阔丈夫,或者随意找个什么丈夫,那我一定采取你的办法。可惜简没有这样的思想,她可不在使心计。如今她还拿不准她究竟对宾利钟情到什么地步,钟情得是否得体。她认识他只不过两个星期。在梅里顿跟他跳了四曲舞,有天上午去他府上跟他见过一面,后来又跟他一起吃过四次饭。就凭着这点交往,叫她怎么能了解他的性格呢。”[5]暗示着作者与卢梭的爱情观是一致的,要想彼此相爱,必须经过长期的彼此交往与了解,掌握了对方的品性后才能从知到爱。

在内瑟菲尔德照顾生病的简时,伊丽莎白听着达西跟宾利小姐的谈话,觉得十分有趣。只听宾利小姐恭维个没完没了,不是夸奖他字写得棒,就是赞美他一行行写得匀称,要不就是称颂他信写得长,不想对方却冷冰冰地带理不理。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奇妙的对话。[5]从此文本中可以看出,作为评判者的达西不喜欢女人卑躬屈膝的献殷勤、讨取男人的欢心,而喜欢爱读书,话语上透露出见识、思维上能与之较量的伊丽莎白,显露出真正明白事理的男性也向往着能平等待他的女性。

由于限定继承权,贝内特先生的财产将由伊丽莎白的表哥柯林斯继承,他带着施以恩惠、居高临下的心态要去“补偿”贝内特一家将受到的损失,即从表妹中挑一个结婚。柯林斯是一个傲慢、不通情达理,又卑躬屈膝的蠢材,与伊丽莎白的性格格格不入。因为“他有了一幢舒适的房子,一笔可观的收入,”[5]母亲逼迫伊丽莎白答应柯林斯的求婚。但是伊丽莎白坚决拒绝,对柯林斯说道:“……我是郑重其事地拒绝你。你不可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绝对不可能使你幸福。……我无论哪方面都不配做你太太。”“我向你保证,先生,我绝对没有假充优雅,故意作弄一位堂堂的绅士。我倒希望你给我点面子,相信我说的是真心话。蒙你不弃,向我求婚,真叫我感激不尽,但是要我接受,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我感情上绝对不许可。难道我说的还不明白吗?请你别把我当做一个优雅的女性,存心想要作弄你,而把我看做一个明白事理的人,说的全是真心话。”[5]伊丽莎白此处拒绝的是性格上与之不相匹配,同时又不能平等对待她的男人。

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与柯林斯一样,求婚时吐露起傲慢之情来,他觉得伊丽莎白出身低微,他自己是降格以求。他说话时,自以为肯定会得到个满意的答复,脸上流露出一副稳操胜券的神气。这种神情更加惹怒了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说道:“从我最初认识你的时候起,几乎可以说,从我刚一认识你的那刻起,你的言谈举止就使我充分意识到,你为人狂妄自大,自私自利,无视别人的感情,这就导致了我对你的不满,以后又有许多事,致使我对你深恶痛绝。我认识你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觉得哪怕我一辈子找不到男人,也休想让我嫁给你。”[5]卢梭说过这样的话:“妇女是男子良好行为的天然评判者”,“真正理想的妇女可以成为丈夫的灵魂和导师”。[6]达西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凭着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默默地帮助贝内特家处理了妹妹莉迪亚与威克姆私奔的烂摊子。在第二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坦诚的伊丽莎白也承认了自己的不是,两人在平等互爱的基础上喜结连理。达西越过门第的束缚,与伊丽莎白结合揭示了卢梭的女性爱情婚姻观,即爱情本身是一种充满公平之心的情感,爱情能使人变得品德高尚,能为对方做出最大的让步于自我牺牲,爱情关系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对方具有我们尊重、深爱的品质。

三、结论

卢梭的女性观对后世的文学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观点一方面摒弃了女性病态的柔弱无知,强调了女子身体健康、幽默、调皮、充满智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女性的尊严和价值。只有拥有尊严和高尚的品质而不是一味地殷勤献媚才能真正被爱和去爱。与此同时,卢梭还提出了女性与男性一样拥有自由,与男性是平等的,因此有选择未来丈夫的权力,即恋爱婚姻不应该由父母为了经济利益而包办。并且也提出爱情能使人品德高尚,能为对方做出牺牲。简.奥斯汀通过塑造理想女性伊丽莎白的形象,完美诠释了卢梭的女性观。虽然简.奥斯汀与卢梭一样,坚持了男权制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没有对男性的主体意识构成威胁,但是伊丽莎白追求平等的婚姻价值观,与卢梭的女性观一起唤醒了处于无权、无地位的女性的觉醒,同时伊丽莎白集女性完美的优点于一身,她乖巧健康、活泼幽默、毫不做作、自然大方以及平等自由的择偶观正是我们梦想的、需要的和所要追求的。

[1]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黄伟合.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冯文全.杨瑞.卢梭《爱弥儿》教育思想探析[J].现代农业,2007(11).

[4]刘金华.卢梭的女性观探析[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9.

[5]奥斯汀(Austin,J.).[M].孙致礼,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6]宿茹萍.论卢梭自然主义哲学视角下的女性观[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1).

《the Pride and Prejudice》and Rousseau’s Female Concept on Naturalism

JIANG Xue-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Rousseau was a brilliant thinker and philosopher of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in the 18th century.His female concept was based on his natural philosophy.Rousseau claimed the role of women was rooted in nature more than in society or economics.And this ought to be considered a gift from nature.Meanwhile,Rousseau’s suggestion on the equality of men and women under the paternity went beyond the social reality.Jane Austin was an outstanding novelist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y and was deeply in fl uenced by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The heroin,Elizabeth in“the Pride and Prejudice”,was a healthy,natural and reasonable young woman,who pursued the equality with the men in marriage.Elizabeth was an ideal woman whose ideas were beyond the other women’s around her,on which the in fl uence of Rousseau’s female view was obvious.

Rousseau;female concept;natural philosophy;“the Pride and Prejudice”;in fl uence

I06

A

1008-2395(2014)04-0052-04

2014-02-01

姜雪梅(1973-),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达西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一分钱也没少
傲慢与偏见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堤坝Forchheimei型非达西渗流场特性分析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