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旁多水利工程大坝左岸基岩防渗设计

2014-03-22郭建业石亮亮王宝忠

东北水利水电 2014年8期
关键词:孔距覆盖层基岩

郭建业,刘 涛,石亮亮,王宝忠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长春 130021)

旁多水利工程大坝左岸基岩防渗设计

郭建业,刘 涛,石亮亮,王宝忠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长春 130021)

文章首先根据大坝左岸基岩工程地质条件,拟定了三种不同的防渗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推荐方案,随后针对选定方案进行渗流计算,分析大坝左岸渗漏量以及总体渗漏量,为大坝左岸基岩防渗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深厚覆盖层;基岩;防渗设计

1 工程概况

旁多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周县旁多乡下游 1.5km 处拉萨河干流上。距拉萨市直线距离约 63km,为拉萨河中段梯级开发之首,是西藏自治区“十五”期间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工程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枢纽由大坝、泄洪洞、泄洪兼导流洞、引水系统、发电厂房、灌溉输水洞等组成。

工程规模为大(1)型,工程等别为Ⅰ等,大坝为 1 级建筑物。正常蓄水位 4095m,设计洪水位4096m,校核洪水位 4098.7m,水库总库容12.3× 108m3,电站装机容量 160MW。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大坝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最大坝高 72.3m,坝顶长 1052m,建基于中等~强透水的深厚覆盖层上,同时大坝左岸岸坡部位基岩破碎,透水率高,因此,坝基防渗处理是该工程的设计难点与重点。

2 大坝左岸基岩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坝址区属高山地形,谷底高程 4027~4034m,两岸山顶高程 5300m 左右。坝址基岩面形态为两岸呈基本对称的“U”深槽,谷底覆盖层深厚,基岩为陡峻的深切谷,最大埋深在420m 以上。坝基覆盖层防渗方案为 150m 深悬挂式防渗墙方案,其中两岸部分防渗墙入岩 1m。

大坝左岸岸坡部位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覆盖层和基岩,其中基岩主要由粗安岩(E2p3)和花岗岩(E2J)组成。

覆盖层厚约 25~110m,主要为坡积混合土碎(块)石 、碎(块)石 混 合 土(Qd4l)、坡 洪 积 混 合 土 碎(块)石、碎(块)石混合土(Qd4l+pl)、卵石混合土(Qa3l)及卵 石混 合土(Qf2gl)等,为中 等~ 强 透 水 层 。

粗安岩呈浅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为喷出岩体,埋深 30~55m,覆盖于花岗岩之上,原生节理发育,风化、卸荷强烈,岩体较破碎,节理多张开,充填泥、岩屑等,钻孔岩芯 RQD 值 10%~25%,压 水试 验 值 1~10l/(min.m.m)不 等 ,为 中 等 ~ 强 透水岩体,局部为极强透水岩体。

花岗岩埋藏于粗安岩之下,埋深 40~110m,呈强~中等风化状态。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 0~5m,分布不连续,厚度不均一,节理较发育,岩体完整性差,一般为中等透水岩体。中等风化带厚度一般为 20~50m,节理不发育,岩体较完整,一般为中等~弱透水岩体。花岗岩表部 25~40m 透水率一般1~4l/(min.m.m)之间,为中等透水岩体,下部透水率一般小于 1l/(min.m.m),0.5l/(min.m.m),下 限一般为进入花岗岩 25~40m。

3 防渗方案比选

3.1 方案拟定

由地质勘察结果,左岸基岩为粗安岩和花岗岩,粗安岩覆盖于花岗岩上部,岩体呈强~中等透水状态,局部为极强透水岩体。下部为花岗岩,呈强~中等风化状态,为中等~弱透水岩体。

根据大坝左岸基岩地质勘察资料,并结合河床覆盖层坝基主防渗措施(悬挂式防渗墙),拟定三种方案进行方案比较,以便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拟定的三种方案分别为:①两排帷幕灌浆方案;②三排帷幕灌浆方案;③三排帷幕灌浆加密方案。

3.2 方案设计

方案一:桩号 0+85.0~0+147.0m 防渗墙下接花岗岩,设置一排帷幕,孔距 2.0m,通过墙内预埋灌浆管进行灌浆施工。桩号 0-120.0~0+85.0m 防渗墙下接强透水粗安岩,设置两排帷幕,排距 1.0 m。第一排做为主帷幕,布置在防渗墙上游侧,孔距 1.0m,上部与防渗墙搭接高度 10m,幕底深入相对隔水层 5m,相对隔水层按透水率 0.5l/(min. m.m)控制;第二排帷幕布置在防渗墙轴线上,孔距2.0m,通过墙内预埋灌浆管进行施工,考虑花岗岩表部较破碎,透水率较大,幕底深入花岗岩 15m。

方案二:桩号 0+85.0~0+147.0m 帷幕布置同方案一。桩号 0+85.0m 以左,设置三排帷幕,排距均为 1.5m。第一、三排分别布置在防渗墙上、下游侧,孔距 1.5m,上部与防渗墙搭接高度 10m,幕底深入花岗岩 15m;第二排为主帷幕,布置在防渗墙轴线上,孔距 2.0m,幕底深入相对隔水层 5m。

方案三:桩号 0+85.0~0+147.0m 帷幕布置同方案一。桩号 0+85.0m 以左,帷幕布置同方案二,其中第一、三排孔距加密为 0.75m,第二排孔距加密为 1.0m。

3.3 方案比选

1)成幕效果及防渗可靠性。方案一通过把第一排帷幕孔距减小到 1m,提高帷幕的防渗效果。方案二为三排帷幕,施工过程中可先施工上下游排,后施工中间排,帷幕质量易保证。方案三在方案二基础上孔距减小一倍,帷幕质量更易保证。故从成幕效果及防渗可靠性比较,方案三优于其它方案。

2) 施工技术条件。帷幕灌浆平均钻孔深度125m 左右(包括覆盖层空钻孔深度),深孔孔底偏差较大,帷幕排数越多,孔距越小,帷幕质量易得到保证,方案二、三优于方案一。方案三中间排部分孔为防渗墙内钻孔,钻孔易出墙,破坏墙体完整性。故从施工技术条件角度比较,方案二较优。

3)施工工期。经施工工期计算分析,三个方案设备、人员投入差别较大。方案一和方案二投入较少,需钻机分别为 5台和 6台;方案三的投入较大,高峰时段需钻机 24 台。故从施工工期以及投入设备角度比较,方案一、方案二较优。

4)投资。经计算,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投资分别为 4770.41 万元、5497.47 万元和 10966.78万元。方案一投资最少,方案二次之,方案三投资最多。故从投资上比较,方案一最优。

经以上综合比较,最终推荐方案二(三排灌浆帷幕方案)为大坝左岸基岩防渗处理方案。

4 选定方案设计计算

4.1 选定方案布置

桩号 0+85.0~0+147.0m 防渗墙下接花岗岩,设置一排帷幕,孔距 2.0m,通过墙内预埋灌浆管进行灌浆。

桩号 0+85.0m 以左,防渗墙下接强透水粗安岩,设置三排帷幕,排距 1.5m。第一、三排分别布置在防渗墙上、下游侧,孔距 1.5m,上部与防渗墙搭接高度 10m,上部覆盖层空钻孔采用套管跟进方法施工,考虑花岗岩表部较破碎,透水率较大,幕底深入花岗岩 15m;第二排为主帷幕,布置在防渗墙轴线上,孔距 2.0m,通过墙内预埋灌浆管进行施工,幕底深入相对隔水层 5m,相对隔水层按透水率 0.5l/(min.m.m)控制。

左岸帷幕延伸至正常蓄水位与相对不透水层相交处(桩号 0-220.0m)。

4.2 选定方案渗流计算

1)基岩灌浆帷幕幕体透水率敏感性分析。由于左岸岸坡段防渗墙均深入岩石,同时墙下部较深厚的中强透水层已通过帷幕灌浆进行了处理,因此,左岸基本不存在渗透稳定的问题。但由于覆盖于花岗岩之上的粗安岩透水率较大,因此,需要对左岸基础封闭段 (桩号 0+175.0~0-220.0m 之间)进行总的渗漏量计算。基岩灌浆帷幕幕体透水率 分 别 取 1l/(min.m.m)、0.5l/(min.m.m) 和 0.3 l/(min.m.m)进行计算。

选取左岸3个典型剖面利用分段综合的方法,统计左岸基础封闭段总的渗漏量。

利用平面有限元渗流计算程序。采用正常蓄水位工况计算结果进行渗漏量统计。计算中近似认为材料的渗透系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等。筑坝料和各基础土层的渗透系数取值见表1。

表1 筑坝料和基础土层 K cm/s

考虑该工程坝基覆盖层深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重要性等因素,渗漏量控制标准为总渗漏量不大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 1%。

经计算,大坝左岸基岩灌浆帷幕幕体分别取1 l/(min.m.m)、0.5l/(min.m.m)和 0.3l/(min.m.m)时,对应大坝左岸部分以及总渗漏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渗漏量计算成果 m3/s

由表2计算成果可知,基岩灌浆帷幕幕体透水 率 分 别 取 1l/(min.m.m)、0.5l/(min.m.m)和0.3l/(min.m.m)计算 ,得 到 的左 岸 部分 渗 漏 量 分别占总渗漏量的 2.4%、1.85%和 1.5%,对应的总渗漏量均满足设计控制标准要求。

鉴于左岸渗流计算成果和左岸岸坡基岩工程地质条件,建议左岸基岩灌浆帷幕幕体透水率控制标准为不大于 0.5l/(min.m.m)。

2)粗安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根据大坝左岸防渗帷幕地质勘察成果,左岸覆盖于花岗岩之上的粗安岩岩体较破碎,主要为中等~强透水岩体,局部为极强透水岩体,透水率大部分位于 1~10 l/(min.m.m)之 间 ,因 此 ,这 次 计 算 也 对 该 岩 层 渗透系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基岩灌浆帷幕幕体透水率取 0.5l/(min.m.m),粗安岩岩层透水率分别取 10l/(min.m.m)、5l/(min.m.m)、3l/(min.m. m)和 1l/(min.m.m)进行 左岸渗漏 量 计算 。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3。

表3 渗漏量计算值 m3/s

由表 3 计算成果可知,粗安岩透水率取 1~10l/(min.m/m)计算出来的左岸部分渗漏量,占总渗漏量的比例在 1%和 4%之间,小于 5%,近似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对应的总渗漏量均满足设计控制标准要求。

5 结论

1)大坝左岸岸坡部位粗安岩岩体较破碎,主要为中等~强透水岩体,局部为极强透水岩体,花岗岩为中等~弱透水岩体。

2)根据地质勘查成果,拟定了双排帷幕灌浆方案、三排帷幕灌浆方案和三排帷幕灌浆加密方案等三种防渗方案,从防渗可靠性、施工技术条件、工期和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结合现场帷幕灌浆试验情况,选定三排帷幕灌浆方案为推荐方案,帷幕排距 1.5m,上下游排孔距 1.5m,中间排孔距2m。

3)选定方案情况下,通过对帷幕幕体透水率不同控制标准下的渗漏量计算,建议左岸基岩灌浆帷幕幕体透水 率 控制标准,大不于 0.5l/(min. m/m)是合适的。

4)选定方案情况下,通过对大坝左岸粗安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左岸部分渗漏量占总渗漏量的比例在 1%和 4%之间,小于 5%,近似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对应的总渗漏量不大于多年平均流量的 1%,均满足设计控制标准要求。

[1]刘杰.土的渗透稳定与渗流控制[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2]史光宇,刘牧冲,刘清利,匡启兵.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坝基深厚覆盖层防渗分析论证[J].东北水利水电,2010,(7):4-6.

TV223

B

1002-0624(2014)08-0001-03

2014-02-25

猜你喜欢

孔距覆盖层基岩
缺水基岩山区蓄水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属性分析
一种地下矿山斜井维护作业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浅薄覆盖层倾斜岩面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方案比选及应用
电磁波电阻率悬挂孔应力集中分析及优化设计
TKP6511镗铣床回参考点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