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3-21张桂珍李秀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民族

张桂珍,李秀艳

(大连民族学院a.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b.组织人事部,辽宁大连116605)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是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及科学发展的党组织。”[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修订)明确规定,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并反映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维护党员和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民族高校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促进民族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适应民族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切实提高民族高校党组织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需要,是塑造和提升民族高校形象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矛盾凸显期。对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党的基层组织、党的上级组织既要清醒地看到,实事求是地面对,更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1 民族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服务环境问题。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各种思潮的强烈冲击,高校党员干部在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往往感到困惑和迷茫。党组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党员的党性修养要求降低了,党内民主空气不活跃了,党组织和党员缺乏应有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服务环境令人堪忧。

(2)服务理念问题。党组织的服务理念就是看是否愿意服务。一些民族高校的党组织对上服务尽心尽力,对下服务敷衍了事;党组织领导开会不少,但找党员谈话、交流思想却很少;党员取得成绩时往往强调是组织帮助的结果,出现问题时却与组织无关;一些民族高校存在“重业务、轻党务”“重学生、轻教师”现象,似乎只要科研搞好了,党务工作就上去了;学生党建工作抓好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任务就完成了;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之间的服务关系变得模糊不。

(3)服务意识问题。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就是看是否主动服务。对党建工作,一些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贯彻讲话,以文件贯彻文件;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党委的各种检查和评比,党建工作经不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还有相当数量的党员干部习惯用旧的思维方式思考和看待问题,重管理,轻服务,强调对方的责任和义务,忽视对对方的关怀和服务。

(4)服务内容和形式问题。党组织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决定了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的问题。当前一些民族高校相当数量的党组织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服务内容比较少,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且多年不变。对党员要求不多,为党员服务更少;组织党员参加活动虽花样翻新,但对党员的关心却越来越形式化,严重脱离了民族高校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发展、提高的现实要求,造成广大党员对党组织活动参与度越来越低,从而降低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一些民族高校党组织的党内生活和党员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尤其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常常是为了抢报道而学习,走形式,摆样子,甚至有的没学习也报道,装模作样,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5)服务能力和水平问题。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决定了是否能服务到位的问题。既取决于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也取决于一般党员自身的素质。有些人虽然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但都是被动的、程式化的,并没有真正满足服务需求。既所谓的“有苦劳、有疲劳,就是没有功劳”,出现“尊重不看重,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有心不全心,党性修养缺乏坚定性;有服务的组织和形式,缺乏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等现象。

2 民族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策略

2.1 明确服务宗旨

毛泽东早年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领导就是服务”[2]。这些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条,但不应该仅仅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应该是一种行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报告明确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这些是对全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明确期望,是对贯彻党的宗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要求。

明确基层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的关系既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又不是简单的服从关系,而是一种互为服务的关系。基层党组织要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民族高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上级党组织也要主动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服务,支持帮助基层工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排忧解难,共同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和强化服务意识,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型、命令型、权力型的习惯做法,解决愿意不愿意服务、想不想服务的问题,推动民族高校党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围绕民族高校科学发展、凝聚人心、服务师生、促进和谐的定位开展建设。

民族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民族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区别指导,分类推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推进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广大师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师生员工满意为标准,而不是以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办了多少件事等几个简单数字为标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为党与群众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胸中有群众,心中想群众,工作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优先谋划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方法和举措。学校职能部门在制定各项规则时,要虚心向教职工请教学习,倾听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把教职工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标准。

2.2 平衡服务对象

为培养学生,民族高校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教学部门应注重校风和学风建设,在服务于各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具体环节上,尤其在学生格外关注的评优、评奖、评学等问题上,要制定原则、标准,且原则标准要公平公正透明,做到评选结果让学生满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所有的学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带动更多的学生回到高校校园该有的气氛和环境中,为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上升通道。要为广大教师营造宽松、良好、稳定、和谐的服务环境。在社会各方面要求教师提供好的教学服务的同时,教师们也有权力要求得到各方面好的服务,尤其是学校在教师们最直接最具体最当下的利益问题上,如评优、评奖、评课、评先进、评科研项目等问题上。学校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不能朝令夕改,因人而改,标准要明确、公平,评选过程、评选程序要公正、透明,这样才能保证评选结果的质量。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以及领导部门的人员也是需要相互服务的。每个人都有获得公平公正服务的权利。

2.3 深化服务内涵

服务应是一个广义概念,是集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是立体化、系统性、经常性的服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3]。习近平同志履新总书记时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包括期盼好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舒适的居住、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等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实际利益。民族高校师生员工同样有这些利益要求,关心并解决好这些问题不是仅仅靠领导人个人品质、个人魅力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调动群众力量,多方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多,少数民族教师多,有各种宗教信仰的人多,各民主党派党员多,因此民族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需要多一些具体服务,少一些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需要在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上多下功夫,需要在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上探索和研究。民族高校各级党组织既要完成事务性的服务工作,也要进行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服务工作。服务是多方位的,参与服务的人员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因此,做好服务工作,民族高校的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要共同参与,党、政、工、团各方面成员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

2.4 强化服务意识

民族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于一般高校,这决定了民族高校要想做好服务工作,需要建立既愿意服务,更懂得服务、善于服务的党组织。服务意识是民族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基础和前提,是开展服务的思想动力,决定着服务的态度和服务的质量,对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服务要联系民族高校实际,联系民族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联系民族高校学生的需要,联系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了解为什么服务、服务什么、怎么服务,做到主动服务、带着问题服务、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服务,进而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服务民族地区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2.5 拓宽服务渠道

在拓宽服务渠道方面,民族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既要重视和运用校刊、校报和广播等传统渠道,更要重视和运用好校园网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凭借海量信息、覆盖面广、速度迅捷、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信息载体。“传统信息传播模式间的界限被打破,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得到普遍使用,电子邮件、在线互动、网络论坛、博客、微信、QQ等都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使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迅速加深,”[4]这为高校党组织服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生存空间,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工和大学生亲近网络而疏离传统媒介的趋势日显突出,而网络空间互动的特点,使服务者不再是单纯的服务者,接受者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因此,民族高校党组织的服务必须适应这种变化,用好网络平台,实现由单向服务到双向服务的转化、由“平面化”服务向“立体化”服务的转化。

3 建立保障和监督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民族高校党委要认真履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职责。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有领导、有组织、有检查和有监督的工作机制,推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心往下沉,到基层倾听师生员工呼声,认真调研,切实解决师生员工面临的诸多具体问题,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通过服务教育人、感染人、吸引人、引导人,使高校师生员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党组织的信任。学校要健全常态化民情收集、办理和反馈机制,让广大教师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难事、涉及切身利益中的实事、和谐发展中的杂事、维护校园稳定中的好事,都有“说事”的去处,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才会出现领导干部与普通教师心连心的局面。为此,民族高校党委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践已经多次证明,没有一个政治素养高、思想境界高的支部班子,没有一个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意识强的支部领导班子,没有一个善管理、能干事的支部班子,基层党组织就难以有效开展工作。”[5]

(2)激励、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要包括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及时的奖优与罚劣,坚持赏罚分明,才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对服务工作中“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勤政廉政的人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扬;对党性不强、思想不纯、品行不端、碌碌无为的人要严肃批评,责令整改。尤其是对腐化堕落、违纪违法、玩忽职守的人必须严肃查处。”[6]建立健全年度党组织和党员考核机制,肯定成绩,点评不足,改变以往年终只进行业务考核,党员考核被边缘化的现象,改变党组织内部重人情面子,轻思想交锋,好人主义越来越严重的状况。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解决问题对事不对人,调动所有党员的积极性,才能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长期化、规范化、日常化。

(3)经费保障机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了财政和政策的保障。各民族高校在增加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也要为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培训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在解决经费问题上,除按规定向基层党组织下拨党费外,可以结合各学校发展情况,从行政经费预算中给予一定支持,为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服务活动创造条件。

(4)监督机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并把监督贯穿在各项服务活动中,坚持日常监督检查与重点监督检查相结合,坚持组织评议、党员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坚持党内监督、纪律监督与党外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形成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在监督中使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加强。监督必须完善制度,从源头治理,即监督重点放在使服务“不敢、不能”消极懈怠的源头上。制度只有建立在防范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干坏事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的人都不敢做坏事、不能做坏事,才能保证所有官员对群众只能服务、必须服务,不服务和不认真服务都会受到追究。具体来说,“服务懈怠怎么处理,服务不作为怎么查处,查处不及时,查处不到位又应该受到什么追究,特别是那些与党的服务宗旨格格不入的腐败现象能不能得到及时查处等等,都必须形成一个系统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即这种监督必须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才不会害人。”[7]民族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能不能越来越好,监督很重要,监督能不能到位,关键看有没有责任追究。“没有责任可追,工作人员就不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责任不追究,工作人员就不会把服务责任失误当一回事。”[8]把责任追究与绩效考核、奖惩考核、评优考核、行政考核、晋升考核等结合起来,监督才有意义,服务型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才能有生命力,执政党才能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党。

[1]罗福建.高校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障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71-73.

[2]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张小飞,陈莉.新媒体时代文化生态的嬗变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J].理论视野,2013(6):22-25.

[5]张永刚.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0-13.

[6]潘兆麟,鲁协.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教育管理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3):76-77.

[7]李珞山,周志平,彭宏.应对改革发展挑战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J].理论视野,2013(5):51-54.

[8]高建华.服务型高校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11(2):6-8.

猜你喜欢

服务型党组织民族
我们的民族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多元民族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