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论归有光的诗歌

2014-03-21彭国忠

关键词:归有光诗歌

彭国忠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2000241)



【中国诗学研究】

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论归有光的诗歌

彭国忠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2000241)

归有光诗歌;宏大主题;现实关怀;恣肆汪洋;祖唐祧宋;散文化

归有光的诗歌成就,被文名掩盖,以致有人认为他不能作诗。清初钱谦益、朱彝尊都对归诗有较高的评价。他的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倭寇入侵,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尤其忧心于世道人心之大坏,以实录之笔关怀现实,体现出与文学散文的不同旨趣。人物形象上,他更善写帝王、历史上的非凡贤臣,以及出世高人、当代英雄。他的诗往往将历史、现实、想像交融一处,具有历史的深度,诗意想像的厚度及现实批判的高度。形式上,他的诗自由不受限制,多使用仄声韵,或是平声韵转仄声韵,两句一转韵、三句一转韵,灵活多变;语言上熔经铸史、出《庄》入骚,恣肆汪洋。从渊源论,他的诗祖唐祧宋,不主一家;善发议论,用散文句式、结构,倾向于宋诗一路。在无所拘束的同时,归诗又采用冷僻字,大量使用叠字、颜色字及艳丽字,显示出锻炼的一面。

归有光的文被称为明代第一,诗名却淹没不彰,以致清代诗论家袁枚认为他“终身不能为诗”[1]169;其曾孙归庄为编辑《震川文集》做《凡例》亦云:“《文选》诸书,诗在文前。今以府君所专攻者文也,诗不过余兴及之,篇章亦不多,故从柳子厚集之例,以诗居末。”[2]12认为诗歌非其专攻,不过“余兴及之”,所以,编集时把诗歌放在最后。但也正如柳宗元的诗歌自有成就不容低估一样,归有光的诗歌,也有自己的特色。清初大家钱谦益受归氏后人所托,为其编集时坦承:“往余笃好震川先生之文”“余少壮汩没俗学,中年从嘉定二三宿儒游,邮传先生之讲论,幡然易辙,稍知向方,先生实导其前路。启、祯之交,海内望祀先生,如五纬在天,芒寒色正,其端亦自余发之。”[2]7-8钱谦益得归有光沾溉甚深,其浸淫归氏文集亦甚久,于归氏作品体会自当深于他人,其《列朝诗集》收录归有光诗歌,小传中论云:“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3]5217认为归有光作诗无意于求工,但成就超过流俗辈。清初另一大家朱彝尊,于《明诗综》中选归诗六首,并在《静志居诗话》中评归有光诗云:“弇州早年评震川文,谓如秋潦在地,有时汪洋,不则一泻而已。晚岁乃作赞云:‘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予岂异趋,久而自伤。’盖悔之深矣。诗非兼擅,然犹胜七子成派。”[4]372以为归有光诗歌虽非擅长,但超过甚嚣尘上的七子派。这与钱谦益的评价接近:都有所称扬。事实上,归有光对自己的诗歌颇为在意,在与友朋的书信中多次提及自己的诗作:“清梦轩诗,附览。记固迂,诗又迂,清梦轩亦迂也。”[2]卷七,866“葡萄酒诗,前后偶写不同,皆可用。元时置葡萄户,出《元史》。占法曾见之,不经意,遂忘也。”[2]卷七,867“此回遇大风,绝江、淮而度。江中景物更奇,略具诸诗中。前日托舍弟,亦不及专录寄去。今止录去江中一首。日下当还,诸所欲言不尽。”[2]卷八,910一个富有才华的人,一个很在意自己诗歌的人,一个得到钱谦益、朱彝尊这样的大家肯定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不会差的。

一、当世关怀下的宏大主题

与散文的善写日常生活中小事,以真挚情感打动人心不同,归有光的诗歌表现出极大的异趣:善以史笔实录当代大事件,成就大叙事。只有《京邸有怀》《金陵还家作》《途中悼内》《东房夹竹桃花》四题六首,写家庭儿女之情,少数诗歌中涉及个人遭遇感慨,其馀则多关乎国事及生民大事,主题宏大。

在归有光生活的明代嘉靖朝,外敌入侵是第一大事,北方俺达、东夷倭寇,连年进犯,归有光在诗歌中予以多方面反映。《甲寅十月纪事》:“沧海洪波蹙,蛮夷竟岁屯。羽书交郡国,烽火接吴门。云结残兵气,潮添战血痕。因歌《祁父》什,流泪不堪论。”甲寅为嘉靖三十三年(1554),这一年,相比于北方俺达六月犯大同、九月犯古北口,倭寇的入侵则严重得多:正月“戊辰,官军围倭于南沙,五阅月不克,倭溃围出,转掠苏、松”;“二月庚辰,官军败绩于松江。三月乙丑,倭犯通、泰,馀众入青、徐界”;四月“乙卯,倭犯嘉兴,都司周应桢等战死。乙酉,陷崇明,知县唐一岑死之”;“五月壬寅,倭掠苏州。丁巳,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军务,讨倭”;“秋八月癸未,倭犯嘉定,官军败之。庚寅,复战,败绩。”[5]卷十八,242倭寇进犯的苏、松、崇明、嘉定等地,正是归有光生活的地方,故其所记更为真实:《明史》记载到八月,归诗所写到十月仍在交战。在《赠孙太仓》中,也有这样的描写:“自从海水飞,蛮舟翳朝暾。吴会日创残,江海多军屯。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论。君侯勤抚字,百里载仁恩。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兹任良匪轻,天子之选抡。何以不奉天,斩伐蹶其根?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追呼尚不忍,千载闻此言。哀哉诛求尽,恸哭满江村。作诗代民谣,庶以达周爰。”孙氏新知太仓州,也是倭寇侵犯之处,战火造成满目疮痍。《郭都统戍刘家河因宴次壁间韵》则表达对郭都统灭倭的希望:“将军此日建双旄,祅祲今年渐欲销。东海自然仍地险,南夷非复似天骄。龙旗春动旋风汛,虎垒秋清枕夜潮。即见功成报明主,海王系颈尽来朝。”归有光集中反映明人抗倭斗争的是《海上纪事十四首》,采用组诗的形式,对倭乱进行全方位的反映:前五首是说明朝廷养兵不能用兵,官民矛盾激烈,“生民膏血供豺虎,莫怪夷兵烧海红”;像任环这样的好官,抗倭建功:“文武衣冠盛府中,轻身杀贼有任公。谁人不是黄金注,独控青騧沪渎东。”而有的大员则贿寇保命:“海岛蛮夷亦爱琛,使君何苦遁逃深?逢倭自有全身策,消得床头一万金。”以贿敌为“全身策”,诗中是嘲讽了;而作者讽刺的笔锋显然不仅指向地方官:“江南今日召倭奴,从此吴民未得苏。君王自是真尧舜,莫说山东盗已无。”所谓“真尧舜”,含义自见。《颂任公四首》背景也是倭人进犯:“笑看东海欲投鞭”“小丑猖狂捍御劳,跳梁时复似猿猱”,是对倭寇的刻意丑化和蔑视。至于《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作》,写的是俺达部族南侵:“云代搏胡兵,千里羽书亟。戒邻畏明牧,循山转危踬。通谷数行周,在所皆行至。猃狁虽匪茹,中国亦有备。”云、代在北地,猃狁乃北方少数民族,代指俺达。不过,归诗中直接写到俺达进犯的较少,这与他主要生活于南方并在南方为官有关。

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水涝干旱造成的灾害,是归诗另一当世情怀的体现。《海上纪事十四首》之一云:“自是吴分有岁灾,连年杼轴已堪哀。”说吴地连年灾害,还要缴纳纺织税;之二云:“民兵杀尽州官走,又下民间点壮丁”,是百姓最为恐慌的征壮丁之事;之九云:“半遭锋镝半逃生,一处烽烟处处惊。听得民间犹笑语,催科且喜一时停。”在倭寇连年侵扰下,人民半死于锋镝,半外逃,历尽生活之艰难,但得知科税停缴的福音,即使在逃难中也笑语相告。之十二:“海潮新染血流霞,白日啾啾万鬼嗟。官司却恐君王怒,勘报疮痍四十家。”遭受强寇洗劫之后,千万村庄化为废墟,但官府为保自己乌纱,却向朝廷谎报只有四十户人家受创。《甲寅十月纪事》其二:“经过兵燹后,焦土遍江村。满道豺狼迹,谁家鸡犬存?寒风吹白日,鬼火乱黄昏。何自征科吏,犹然复到门?”倭寇侵袭,鸡犬不存,鬼火飘荡,但官吏照常到门征税,这与《海上纪事》之九所写不同,当是不同年份的事情。《鲤鱼山》是一首长卷式的长诗,先写鲤鱼山本膏腴之地,遭受水灾,灾民得不到安济,又被盗群抢掠,后写强盗其实受屯田军卒逼迫,军、盗、民有时混合为一,遂使鲤鱼山成为害民的贼窟;徐州、沂州两地兵司围剿,随兵征剿的有的就来自军贼,被擒捕的则是民贼,有的民贼还贿赂而逃脱,而作者的用意不仅仅在于揭露这样事件的真相,而在于更深刻的忧虑:“二人既别去,予用深叹息。披发一童子,其言亦能悉。民贼犹可矜,本为饥荒迫。军贼受犒赏,乃以贼杀贼。吾行淮徐间,每闻邳州卒。荆楚多剽轻,养乱非弘策。”由鲤鱼山扩大到荆楚地区,甚至更大的地域范围都出现的“多剽轻”的事件,诗人禁不住发出“养乱非弘策”的警示。《自徐州至吕梁述水势大略》描写自徐州到吕梁沿途所见黄河之患:“黄河漫徐方,原野层波生。万人化为鱼,凛然馀孤城。仅见沮洳间,檐楹半颓倾。日月照蛟室,风波栖蜑氓。侵薄连群山,浩荡烟霞明。山回时复圆,盂盎涵光晶。忽然覩开豁,天末翠黛横。此来顿觉异,日在江湖行。吕梁遂安流,泯泯无水声。狼牙没深沉,一夜走长鲸。三洪坐失险,蛟龙不能争。乃知房村间,尚未得泻倾。如人有疾病,腹坚中膨脝。”在诗末诗人对当时的治河成效发出质疑:“空役数万人,绩用何年成?”《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作》反映的也是洪水灾害:“今岁洪水割,攘襄颇不异。巨浪落高崖,排蹙万石坠。周原昔膴膴,一朝化碛地。野老向天哭,前古所未记。迢迢孤岭绝,习习阴风吹。月明清霜白,虚馆不成寐。何计恤疲氓,赋诗以言志。往往展卷读,纸上见残泪。昔闻《舂陵行》,今人岂轩轾?余亦忝禄食,空尔徒叹媿。”诗人对自己食君俸禄无力拯救难民于水灾深表愧疚。

三是对世道人心大坏的忧虑。《舟泊华亭普照寺河下书事因呈郡中故知一首》:“二年苦为吏,期以古道行。恬愉镇浇俗,拊循劳疲氓。天地兴道宝,山川有神灵。时雨稻苗发,甘泉桂子生。虎狼河已渡,鸡犬夜不鸣。子兰既入朝,进明乃专城。一朝起混浊,百里无清明。果然江夏守,欲杀弥正平。”诗人为官,期望以古道疗治民伤,但在现实面前却无能为力,“子兰”乃屈原是楚国令尹,“进明”为唐代贺兰进明,诗中代指专权的奸人。《琼州张子的与余同年俱为县令江南子的自建德改当涂今入觐又改荣县一岁中三易县居京师旅寓相近以诗为别》一首,也是在感叹一位低级官员“宦辙如邮传”的不遇,进一步思考当时的风气:“君才岂不办,古道多屯邅。叹息时所尚,为废循吏篇。”《送同年何子元之任灵璧》从“昔我文隐公,揽撷天下士。俯拾俛有取,英耄皆引萃。云何意恍惚,独置所尤异。临没有遗恨,空余千载泪。同时二三子,零落俱憔悴。当年席上珍,还为道旁遗。古人重师门,拔茅以其汇”叙起,意在陈说今人不能谨遵古道,所感慨者,也不仅仅“公昔所进引,岂无在列位?顾我忽若忘,谁能复念记”,正如《古诗十九首》中“当年同门友……弃我如遗迹”。《偶成四绝》之二《乡邻》:“未信昌黎能送穷,但看登极是稯稯。《六韬》《金版》知何用,不及乡邻卖菜翁。”《庄子·徐无鬼》云:“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六韬》《金版》代指兵法韬略。诗歌揭示当时极端轻视知识与智慧的社会现象:有知识、谋略却极度贫穷,甚至不及邻家买菜之人。《郓州行寄友人》则致力于强大自然灾害后人的生存本能与道德之间矛盾的揭露:“去年河溢徐房间,至今填阏之土高屋颠。齐鲁千里何萧然,流冗纷纷满道边。牵挽小车载家具,穴地野烧留处处。丈夫好女乞丐不羞耻,五岁小儿皆能闲跪起。卖男卖女休论钱,同床之爱忍弃捐。相携送至古河边,回身号哭向青天。原田一望如落鸦,环坐蹒跚掘草芽。草芽掘尽树头髠,归家食人如食豚。今年不雨已四月,二麦无种官储竭。近闻沂泗多啸聚,郓州太守坐调兵食愁无措。乌鸦群飞啄人脑,生者犹恨死不早。自古天下之乱多在山东,况今中扼二京控引江淮委输灌注于其中?”诗歌表面上也是写黄河泛滥成灾,郡守治河、苏民皆无措,致使人民乞讨、卖儿卖女,甚至卖妻、人食人,实际上诗人的深层意图还在于在警示灾害导致暴乱的同时,更指出当世人道德伦理之脆弱,根本经受不住一场洪水的考验。在《素庵诗》中,诗人盛赞《周易》《诗经》时代的太素、素丝、素冠、素衣之美,而批判后世崇尚奢侈华靡:“素功日以饰,素封日以侈;素位日以逾,素质日以毁;素悃日以诈,素道日以靡;素飡日以滥,素节日以委;素书日以憯,素问人日死。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庄子胶朱目,周鼎攦垂指。捄僿莫如忠,世变讵能止?”真是世风日下,世变不止,诗人有慨于“生民随大运”,却又“孰能知其由”,只能“叹我亦何为,空尔生百忧”(《徐州同朱进士登子房山》)。

当世关怀,且所关者皆外敌入侵、水旱灾害、世道人心等国事、天下大事,在具体、生动的描写中出以关切同情、批判讽刺之态度,使归有光诗歌具备宏大叙事的格局,获得一种时代的高度。这与他的文学散文大异其趣。

二、帝王、豪杰、英雄的“大人物”形象

归有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大的特点:人物偏于历史上的帝王、豪杰和高人,以及当世大英雄,可谓之“大人物”。

先看帝王形象。《唐尧出游康衢图》为题画诗,写帝尧任贤用能,垂衣而治,天下熙熙攘攘:“帝运开中天,钦明昔在御。有臣重华协,多士庶明励。若时旸昧分,谘水平成致。拊石百兽舞,垂衣万方治。名天浩难言,就日暖初曙。黄牧俨穆清,彤驾顺神驭。观览凝圣情,宣游达民豫。熙熙游混沌,杳杳泯识虑。”诗歌结尾云:“偶尔康衢间,遽得黄童誉。不如访大隗,圣贤皆迷处。”这是用《列子·仲尼》:“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愿戴己欤……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这是一位建立丰功而不知功不居功的上古帝王形象,带有理想色彩。《钟山行二首》之一,以金陵钟山为舞台,以万里长江为背景,让秦始皇以来历代建都金陵的帝王纷纷登台表演,以衬托、凸出描写明代开国之君的威武形象:“钟山云气何苍苍,长江万里来汤汤。龙蟠虎踞宅帝王,凿山断岭自秦皇。孙吴司马六代至南唐,神皋帝辇争辉煌。余分紫色那可当?偏安假息真彷徨。宋金之季元兵强,腥风六合云日黄。百年理极胡运亡,天命真人靖八荒。手持尺剑旋天纲,一洗乾坤混万方。考卜定鼎开百皇,钟山云气何苍苍!”诗人认为从秦始皇凿断金陵以后,建都于此者,三国之孙吴,司马之东晋,至宋齐梁陈所谓六朝,至南唐李氏,皆属偏安一隅,只有到了明太祖,才是“天命真人”,承蒙元之弊,手持三尺之剑,安定乾坤,混一万方,开百世基业。这里当然有美化明朝皇帝之意,但角度颇佳,所塑造的帝王形象在江山的映衬下更加高大。

归有光还有几首诗歌,采用同一视角,塑造不同的帝王形象。汉末三国鼎立时期,群雄辈出,魏蜀吴的任何一个建立者均有许多传说可资选用,归氏《檀溪跳涧》诗,仅写蜀后主刘备檀溪跃马之事:“滹沱曾启中兴功,修武先逃隆凖公。三百馀年炎烬熄,犹延庙祏寄蚕丛。”这是有意把刘汉数百年兴亡史叠放在水涧边叙述:先是光武帝刘秀遭遇王郎追逐,得王霸诡说而渡过滹沱河,摆脱追兵(见《后汉书·王霸传》);后是刘备在襄阳被刘表属将蔡瑁追亡,乘的卢马一跃而过檀溪,建立蜀国,延续炎汉数百年基业。秦王李世民在隋末大乱中率领豪杰平定天下,其事迹流播在人口,为人津津乐道,而《题秦皇跳虹霓图拟作铙歌鼓吹曲》也是一首题画诗:“皇神武,晋阳起。天厌隋,顾英主。尺剑挺,群雄靡。负□猛,呈角比。迫之隘,临危圮。万灵跸,神龙趡。飘然逝,风云里。谁能困,王不死。成厥命,济生齿。神之福,报鄜畤。事宜有,轶帝。传恢憰,属画史。”诗写李世民被敌兵追赶,仅靠神骓一跃方得脱险,这与光武、先主之事如出一辙,诗人以“传恢憰”表明对其事离奇怪异性的认识,而对秦王还是肯定的。《宋康王乘龙渡河》一首,所写情节与前二者一致,但作者的态度迥异:“大漠风悲青盖遥,七陵烟雨暮萧条。康王若得真龙驭,肯向钱塘问海潮?”将这里的“真龙”与明主的“天命真人”之“真”,与蜀主之的卢,与秦王之“神龙”相比较,即可见出作者态度之异。选取古帝王事迹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瞬间,塑造其形象,是归有光诗歌帝王大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归有光诗歌大人物形象的第二类,是历史上的非凡贤臣,以及出世之高人。《十八学士歌》刻画秦王十八学士群像:“十八学士谁比方?争如瑚琏登明堂。立本丹青褚亮赞,至今遗事犹焜煌。有隋之季天壤坼,英雄草昧皆侯王。真人挥霍静区宇,遂偃干戈兴文章。天策弘开盛儒雅,群髦会萃皆才良。丈夫逢时能自见,智谋艺术皆雄长。”诗人颂扬太宗及十八学士儒雅开创李唐文明的同时,亦略有遗憾:“惜哉嘉猷亦未远,风流犹自沿齐梁。吾读成周《卷阿》诗,吉士蔼蔼如凤皇。能以六典致太平,远追二帝轶夏商。唐初得士宜比迹,胡为致治非成康?中间岂无河汾徒,晻遏师门竟不扬。吁嗟房杜已如此,何恨薛生先蚤亡!”薛收之早亡,致文中子王通河朔一派贞刚朴质之风不能进入文学馆从而影响唐初文风,齐梁风流有所沿承,这是超越于历史的高度看法。唐代李肇《翰林志》:“唐兴,太宗始于秦王府开文学馆,擢房玄龄、杜如晦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6]745十八学士群像亦成为后世文人无限向往的高标。《读史二首》之一,写谢安高卧东山,志在天下,丝毫不以家事为念:“谢公四十余,高卧东山间。妻子来相问,掩口笑不言。长安公与卿,富贵多少年。狥时岂不能?吾志不其然。所以任公子,长垂百丈缗。”其二咏写西汉韩信、东晋刘毅,他们都英气豪迈,雄肆不拘:“刘毅无甔石,一掷百万钱。淮阴置母冢,行营万家田。英豪不在此,意气聊复然。安能效拘儒,规规翦翦焉?东海有大鹏,扶摇负青天。可怜蜩与鸠,相笑榆枋间。”诗歌借用《庄子》中大鹏与蜩、鸠之比,比喻韩信、刘毅与一般俗儒的区别。《徐州同朱进士登子房山》,在怀古幽情中寄托对张良其人的仰慕:“入舟忽不乐,呼侣登崇丘。子房信高士,祠处亦清幽。俯视徐州城,黄河映带流。青山如环抱,一发悬孤州。河流日侵啮,淼淼洞庭秋……睹此名邦旧,怀古思悠悠。壹自徐堰王,独有青山留。刘项亦何在?子房空运筹。但从赤松子,不用待封侯。”《观渔》诗直接借用《庄子·外物》中任公子的形象,重塑自己心目中的“大人”:“昔在任公子,形骸自天放。蹲身会稽顶,投竿东海上。期年不得鱼,旦旦失所望。俄然大鱼至,骛扬特异状。吞饵五十犗,海水为震荡。燀赫惊百里,披离侈千盎。顾笑秦皇帝,强弩射高浪。是道始落落,终焉得所偿。以语经世人,斯言真非妄。陋彼但川观,局蹐竟何向。”《云龙风虎歌》题目即显示出他的审美宗尚及自我期许:“龙未翔兮虎未扬,鮸鳅制兮孽狐祥。一朝云蒸□□,万窍嗥而百兽为之鼓战。君不见莘野之夫三聘起,遂安海内佐明主。傅岩野叟为胥靡,帝良弼复兴殷道作霖雨。”伊尹、傅说与圣明之主的形象,深入历代文人心底,真堪云龙风虎之譬。

归有光诗歌还致力于当世英雄形象的塑造。他着力最多的是抗倭英雄任环,即任别驾。他先后创作了《题周冕赠任别驾卷》组诗四首,《颂任公四首》,并在《海上纪事十四首》中再次予以歌颂。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三“瘦官人”引《明杂记》云:“倭人入犯,任公环大小数十战,功最多。归熙甫诗云:‘江南列郡尽乘城,藏穴何人肯出兵?惟有使君躬擐甲,刘家港口看潮生。’公躯瘦瘠,倭人目曰瘦官人,望而避之。”[7]365所引归诗。出自《题周冕赠任别驾卷》四首之二。清代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五录归有光诗歌五首,其中《题周冕赠任别驾卷》题即录二首,评云:“此纪苏州同知任环破倭事也。史称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即第一诗‘惟有使君躬擐甲,刘家港口看潮声’也。朱竹垞云:‘任公躯瘦瘠,倭人目为瘦官人,望而避之。’即第二诗‘忽驾回潮驱海道,传呼尽避瘦官人’也。熙甫又有《海上纪事》诗云:‘任公血战一生馀,莲碧花娇村坞虚。义士刘平能代死,吴门今不数专诸。’史称倭犯太仓,环驰赴之,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出,死之,即义士刘平代死事也。熙甫又有《颂任公》诗云:‘轻装白袷日提兵,万死宁能顾一生。童子皆知任别驾,岿然海上作金城。’任公以御倭擢按察佥事,进山东参政。当时皆以为赏薄,不足酬劳。厥后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复加赠巡抚,建祠苏州,春秋致祭。史不言赠巡抚事,疑遗漏也。”[8]2110可见,归氏对任环的刻画,属于实录,所以诗歌中直接称赞任环:“天锡任侯为保障,长城隐隐接辽东”(《题周冕赠任别驾卷》之一),“最是使君多大略,笑看东海欲投鞭”(《颂任公四首》之一)“岿然海上作金城”。在《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作》中,写冯太守面对北方部落的入侵,严密防备,亲自巡视关隘:“云代搏胡兵,千里羽书亟。戒邻畏明牧,循山转危踬。通谷数行周,在所皆行至。猃狁虽匪茹,中国亦有备。”如果说《郭都统戍刘家河因燕次壁间韵》写这位“龙旗春动旋风汛,虎垒秋清枕夜潮”的都统,还有些勉励他荡平倭寇、乘时建功的成分在,那么,《郭把总营中》所写,则是对这位将军的由衷称赞:“日看云飞东海来,天空孤垒戍门开。夜中风雨尤堪畏,更羡将军浪里回。”当倭寇猖狂海上之时,郭把总不畏夜晚风雨,巡察营垒,可见当时敢于抗倭者大有人在。而首二句的孤垒戍门,面对天空东海,虽不免孤危的悲壮,但也足以衬托将军的豪壮形象。

三、诗意的深度、厚度与高度

归有光不是单纯的诗人,他的著述包括经史子集四部,经部有《易经渊旨》,但实际成就还包括《诗经》《尚书》等方面的研究;史部有《三吴水利录》《通鉴标题摘要》、评点《史记》,子部有《兔园杂钞》,集部中除了诗文创作外,还有大量的秦汉文、唐宋文评点等。他对《史记》的研读、评点,开启清代桐城派的散文创作,从《史记》中汲取创作养料,成为桐城派历代相传的心法;他的易学思想,历代马政研究、水利研究中体现出来的现实思想,屡被明清学者、官员引用。故归氏诗歌,往往将历史、现实、想像交融一处,具有历史的深度,诗意想像的厚度,及现实批判的高度。

首先是由现实幻入历史,古今交接,虚实融合。归氏精通历史,所到之处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大小事件,会鲜活地呈现在他的眼前、笔下。《沛县》之诗,本写眼前所见沛县:“泗水抱城堙,东去日潾潾……每见沛父老,旅行泗水滨……城外绿杨柳,高帘悬风尘。犹有卖酒家”,但千年前汉高帝时的沛县又不可遏止地同时出现在他的眼前:“鸡犬如昨日,此亦非昔民。空传泗水亭,井邑疑未真。犹有卖酒家,王媪几世亲。高庙神灵在,英雄却笑人。”历史与现实交替互现,彷佛历史并没有远去。《舟阻沽头闸陆行二十余里到沛县》写法相似:“上沽下沽头,有如百里隔。曲河见舟樯,相去只咫尺。舍舟遵平途,马蹄生羽翮。麦穗垂和风,披拂盈广陌。吾闻江北人,终年饥无食。吾来江北地,每喜见秀麦。行行野树合,已到古沛驿。汉帝遗原庙,屋瓦残青碧。龙化已千秋,鸡犬如昨昔。欲寻歌风处,闾里乱遗迹。今人泗水上,犹树歌风石。”现实中的沛县一片生机,秀麦连野,绿树成行,但现在又在述说着历史:高帝当年的屋瓦上还残留青碧色,鸡犬一如往昔,泗水之上树立着皇帝“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时站立所唱《大风歌》的石头。在《汶上》诗中,诗人也由汶上这个出过孝子贤人的地名,引出历史人物的登台:“夙昔游齐鲁,经过此城下。立马每踌躇,爱其县名古。孝哉闵子骞,宣尼特称数。弟子三千人,乃与曾氏伍。不肯为费宰,睠言怀兹土。信知非义食,何异拘奴虏。”《过兴济》云:“河水迢迢去路赊,春风不住捉飞花。行人共说前朝事,指点当时戚畹家。”行人指点的戚畹之家,在前朝,又在当代。它如《淮阴侯庙》《徐州同朱进士登子房山》等,都是由当前幻入前朝史,而《登济城望城武》《送袁太守之兴都》《淮阴舟中晚坐写怀二十四韵》等,系现实与本朝史实的衔接,出于同一机轴。因为不是从读史而来,这与一般诗人包括他自己的咏史、怀古题创作略有不同。

归有光诗歌还善于由现实的描写顿入奇幻之中,由幻境再回到现实。《赵州石桥歌》有序云:“余同年友蔡鸣阳守赵州,为余言石桥之奇,以《图经》见示。余数往来京师,恨不过此。因蔡侯之言而为作歌。”作者多次往来京师,竟然未亲见赵州桥,遂因所见《图经》及朋友的介绍而驰骋想象,作诗曰:“六王争斗赵更骄,壮哉武灵尤雄枭。尝游大陵感奇梦,天锡神女有孟姚。改服骑射致其兵,拓境千里功何高!北地方从代犬通,嵬嵬灵寿起岧峣。一日沙丘变叵测,空忆前梦花如娇。后来赵迁入函谷,李牧诛死廉颇逃。此来赵地更百变,悠悠千载岁月遥。至今谁言鄗事丑,独有河薄洛水流迢迢。问之赵人懵不知,共夸洨河大石桥。此桥之建真奇獝,神师斵成班尔屈。蛟龙若伸势敌虹,扶拔欲动光摇日。天下万里九衢通,地平如掌长河失。仙人张公倒骑驴,蹄涔印石宛然出。赵州太守政绝殊,得以余闲缀图书。呜呼太守之名远与此桥俱!”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秦末六国之争,因赵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构想石桥建造的过程和恢弘气势,再回归现实称赞朋友知赵州的政绩,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梦境,还有神女孟姚、仙人张果,等等,合冶一炉,百态幻奇。《二石歌》则由两拳太湖石,展开神思,往昔秦公辟建西圃,近日尚书的雄豪,绝漠大旗的巍然屹立,崆峒山圣人的独立苍茫,都被用以描摹湖石的奇特:“太湖波翻江海连,二石飞来堕我前。大者恢诡作蛮舞,高者翛翛特清楚。忆昔秦公辟西圃,岩崿争来献庭户,悠然日与西山伍。大贤名迹成往古,我见拜之礼亦可。近者尚书称豪武,致石如此颇可数。初如大旗绝漠起睨视嶷然,又若九皇圣人鹑居鸟行衣垂羽,独立崆峒之野观天宇,云将鸿蒙不得语。自我有此日婆娑,无酒且能发高歌,属当远行奈若何?迟回尚得一月多,来观莫厌数百过。嗟我安能龙食清,垂老疲役违吾情?”《表兄淀山大参以自在居士墨竹俾予题诗》是题写一幅墨竹图,在交代竹图来历之后,写观图的感觉云:“盛夏张之紫薇省,凉气歘忽周堂庑。划然北壁开户牖,雨势欲滴风披舞。此时静坐亦何有,满眼不复见尘土。湘妃帝子对之泣,藐姑神人谁与伍?”不止画竹变成了真竹,招风致雨,婆娑披舞,而且还引来舜之二妃与《庄子》中的姑射山人。《自刘家河将出海口风雨还天妃官二首》之一,写从刘家河出海在海口忽然遇到大雷雨,看到“纷披船幕湿,错落酒杯飞。波浪半天黑”,想到可能是“神龙助风威”,便改变出海初衷:“探遐方未极,初意遂已非”,感到“无缘觐海若,稽首乞天妃”,希望天妃娘娘“愿为一日晴,令我揽光辉”。神龙、天妃、海若,在诗中不是简单的比喻,而含有作者虚化的真实感在。《隆庆己巳赴京寓城西报国寺赠宇上人》写京城报国寺的神奇:“慈宫崇象教,构此绝华炫。深岩閟香火,危峻瞰郊甸。郁郁虬松枝,低压绕广殿。当年帝舅亲,削发住兹院。说经老龙听,出手五狮现。曾闻长老言,天雨曼陀遍。”《清梦轩诗次孺允韵》写梦境:“西方有圣人,清净闻身香。飞龙游上天,至冬乃伏藏。”《清梦轩诗再次孺允韵》更细致地写梦过程及梦境:“汗漫恣容与,寥廓任徜徉。小构非广厦,幽栖获便房。图书委鱼蠹,庭砌杂兰芳。境寂群动息,神怡独寐长。栩栩意象适,遽遽物化忘。于此观世俗,迫隘非吾乡。玉玺谬通汉,金瓯会圮梁。窃带固云扰,衔发亦以忙。瞡瞡容自嵬,喋喋冠何当!恍如乘叆叇,泠然御清凉。《钧天》聆广乐,玄都闻妙香。缪昔骋骏往,简后书史藏。终惭在三季,未可拟九皇。”更是《庄子》的境界、道家的传说与禅意的糅合,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厚度。

归有光诗歌还善于将细小之事引向大处、高处,发掘题材中的重大意蕴。现实中的题材,不可能都是大题材,具有大意义,关键在于诗人的开掘。《火鱼》诗中的火鱼,即金鱼,是一种观赏性动物,诗对火鱼的描写也十分细腻生动:“水畜非昔种,火鱼自新肇。仅以数寸奇,忽见五色皦。勺水停渊澄,方池恣回绕。春雨生绿萍,秋风梦红蓼。真于盆盎中,独觉江湖淼。每看银鬣起,时睹宝尾掉。濡沫蹄涔宽,吞舟坳堂小。”但诗人的用意显然不在于欣赏此物之奇之美,故只用了全诗大约三分之一篇幅后,即笔锋直转,进行议论:“少年共咄叱,穷日相戏嬲。饲虫疲僰童,汲泉困王媪。海上家尽然,吴中时仿效。谁思闻鹤唳,直比豢龙扰。此物多变幻,为状异昏晓。鲜妍骇羽化,憔悴怅色皫。物理呈怪象,天宇信奔鸟。何者为妖祥?何者为吉兆?天子今万年,皇图日绵绍。沧海竟清晏,小寇悉刳剿。周山进白鹿,霜毛何皎皎。会当长此鱼,贡之跃灵沼。”先说少年人为火鱼浪费光阴,玩物丧志;再说从海上到吴中许多人家派遣专人喂养它,耗费物力人力;然后反过来说没有人再想到鹤唳的警示。对火鱼这类玩物,诗人发出“何者为妖祥?何者为吉兆”的疑问,最后尖锐地指出现今平息了倭寇,各地纷纷进呈祥瑞,火鱼终究会被贡献到御池中。这是对当时社会、帝王的预警,是对时事的忧患。《缭丝灯次李西涯杨邃庵二先生韵二首》由滇南进贡缭丝灯,批评大臣们的固位自保:第一首说皇帝采取怀柔政策,远方滇南化如内地,所进献的异物流传久远,进献者获得赏赐,真正的劳动者“织女功庸久未酬”,结尾云:“却忆当年李学士,玉堂诗酒坐淹留”,李学士即李西涯,腆颜事阉党刘瑾者,诗歌讽刺他因此年高而不退;第二首说缭丝灯照得京城灯火一片红,照出了天下太平、丰收欢乐,照得“泰陵内直诸元老,都在春风湛露中”,《湛露》是《诗经·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诗说弘治朝那些元老们,沐浴在皇恩浩荡中。其实,都是讽刺。至于《西苑观刈麦》由皇帝观刈麦而联想到“丰穰美报非无事,粒粒曾关圣主忧”,《乙卯春喜闻蠲贷有作》听到朝廷免除百姓租税的福音,而歌颂“从此圣人无量寿,海波清浅近蓬莱”,虽都有颂圣嫌疑,但作者对题材进行了提升则无疑。归诗由小入大,不限于以江湖之渺承载廊庙之重,还延伸到宇宙人生。《出港难》写港口千樯林立,导致出港难,入港也难,这本是常见现象,但诗人由此思索人生大意义:“悲夫世人所争惟一脔,古今无异触与蛮。君不见尧幽囚舜野死,何如颍阳之安安?又不见丹浦之役开兵端,何如俱茨大隗空峒之穷山!”诗中对比尧舜之囚、死,与许由、巢父之安安;尧与有苗丹浦之战,与大隗徜徉于俱茨山,以“何如”否定前者肯定后者,见出自己的人生旨趣。《春寒》一首,写春天百花因为雨雪寒冷而不能开放,梅花则开了重开,想到“天运苟不至,岂惟吾生拙”,对士人不遇时过多否定自身作反思,认为并非自己“拙”,这可以说也是提升了日常题材的意义高度。

四、恣肆奇幻、滔滔自运的艺术个性

前引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王世贞早年评归有光的文章云:“归熙甫如秋潦在地,有时汪洋,不则一泻而已。”王世贞的评论出自《艺苑卮言》卷五,不是单独评归有光文,而是在“余于国朝前辈名家,亦偶窥一斑”[9]1038,即分别历评有明诸诗人、文家时,评归文的,抛开其中的贬义,这段话移用于评价归有光诗歌,似乎更恰当。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评七古云:“七言古诗,气王神行,平芜一望时,常得峰峦高插、涛澜动地之概。”也可以借用以论归诗。他的七古、五古往往都有汪洋恣肆、自由挥洒、驰骋尽意的特点。

归有光博学善文,且为人慷慨自适,“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八上春官不第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直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方中进士,授长兴知县,但他并不以为意,“毎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这种“直行己意”,用于仕途固然龃龉扞格,用于诗歌创作,恰恰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归有光作诗,绝不喜平常构思和寻常语言,而是大笔如椽,才力所到处,突破题材、格律声韵等方面的限制,创造出神奇绚烂的艺术世界。在《冯会东墓志铭》中,他阐述自己的诗学主张云:“诗人之作,匪以词豪;性灵所出,其道亦高。”[2]464他是以诗歌为性灵寄托,注重于个人情感、才情的遣发,而不以“词”称豪于世。前引钱谦益评他的诗歌“无意求工,滔滔自运”,揭示的也是这层意思。他的“滔滔自运”,在三个方面体现得最为充分。

最能体现归有光诗歌创作“滔滔自运”特点的,是形式上自由,不受限制。他固然创作不少合乎格律要求的诗歌,但能代表他风格的,还是那些不拘格律、打破常规句式的诗篇。五七言古诗,多数是整齐的五七言句,却也颇有一些诗歌使用长句。《郓州行寄友人》一首,在七言句中间出以长句,其中八字句一句,九字句五句,十字句三句,十一字句一句,十二字句一句,十七字句一句。《出港难》一首,开篇两个三字句,接以五个七字句,次以两个九字长句:“日月之所出没何限艰。悲夫世人所争惟一脔”,次以一个七字句,一个九字句:“君不见尧幽囚舜野死”,一个七字句后,结以一个十字句一个十一字句:“又不见丹浦之役开兵端,何如俱茨大隗空峒之穷山!”《云龙风虎歌》全诗八句,采用四个七字句,一个六字句,两个十字句,一个十一字句。《题秦皇跳虹霓图拟作铙歌鼓吹曲一篇》则通篇由三字句构成,又显得极为短促。

押韵上,归诗也体现出自由的特性。他的诗歌,多使用仄声韵,或是平声韵转仄声韵,以及两句一转韵、三句一转韵。平转仄者,《赵州石桥歌》:骄(平宵),枭(平宵);姚(平宵);高(平豪);峣(平萧);娇(平宵);逃(平豪);遥(平宵);迢(平萧);桥(平宵);獝(入质),屈(平鱼);日(入质);失(入质);驴(平鱼),出(入术);殊(平虞),书(平鱼);俱(平虞)。由平声韵转仄声韵,再转平声韵;转韵处,首韵二句内部相押;但入声质韵的獝、日、失,与入声术韵的出,平声鱼韵的驴,与虞韵的殊、俱相押。《二石歌》诗,各韵为:连(平仙),前(平先);舞(上麌),楚(上语);圃(上姥),户(上姥),伍(上姥);古(上姥),可(上哿);武(上麌),数(上麌);然(平仙),羽(上麌),宇(上麌),语(上语);娑(平歌),歌(平歌),何(平歌);多(平歌),过(读平);清(平清),情(平清)。系两个平韵句转入九歌上声韵句,仄韵,再转一个平声韵句、三个上声韵句,再转入七个平韵句;有二句相押者,还有三句相押、四句相押者。《异兽图》诗,先是前十四句平声青、清、真、庚相押,到结尾二句忽转入仄韵:“呜呼孰谓解衣盘礴称良史,不识驺牙与麟趾。”以上声止韵“史”“趾”相押。甚至有出韵者。《表兄淀山大参以自在居士墨竹俾予题诗》,上声姥、麌、语韵与入声屋韵相押,尾句“知我之兄惟老可”,可,上哿,不属于通押,显然出韵。《和俞质甫夏雨效联句体三十韵》,其玄孙归庄校云:“旧刻作‘高河近通楫’,‘楫’字非韵。钱宗伯不选,当以此故。今改押‘汲’字,似较稳。”钱谦益不选归有光此诗原因未必因为押韵问题,而归庄所改“汲”字,与内容不合,“高河近通楫”是说河流已经通船,“通汲”则不文,“楫’字非韵”其实就是出韵。

就平仄而论,同样是合乎平仄规定者与不合平仄者皆有。一些长篇古体姑且不论,即以短制而言,《小屯》一首:“小屯不知名,土屋十数家。少妇时出汲,黄沙没弓鞋。”《清明济上》:“瀛州三月雪中行,千里寒风到济宁。道上女郎斜插柳,始知今日是清明。”都有不合律的句子。有时同题之作,有的合律,有的却不合。《题二鱼图》二首,第一首完全合律:“江东四月贡鲜鲥,正是含桃荐庙时。圣主遥知来建业,孝陵南望起遐思。”第二首则完全不合律:“蓬莱海水千丈起,何年得道乘飞鲤。不如扁舟向五湖,欲学养鱼寻范蠡。”可谓无一律句。又如钱谦益《列朝诗集》所选《赠星人胡竹轩》《碛砂寺》二首,基本都不是律句(偶有律句,但以所处出句或对句绳之,便不合);更有“一一见出处”“此意共谁语”“望见石柱立”“莲宇已燹荡”“予欲老江干”“淡淡远天色”这样五字全仄或仅有一平的句子。

句式、押韵、平仄的自由不拘,使归诗免除形式的羁绊,可以酣畅地抒发情感或议论。

熔经铸史、出《庄》入骚,是归有光诗歌语言的特色。归氏深于经学,浸淫《史》《庄》,仅以经言,其《甲寅十月纪事》云:“因歌《祁父》什,流泪不堪论。”《十八学士歌》云:“吾读成周《卷阿》诗,吉士蔼蔼如凤凰。”《南旺》云:“叹我学《禹贡》,胸中罗九州岛……《洪范》天锡禹,大道衍箕畴。”《邢州叙述二首》云:“说《诗》慕匡鼎,草《玄》拟杨雄。”《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作》云:“猃狁虽匪茹,中国亦有备。所悲《云汉》诗,余黎靡孑遗。今岁洪水割,攘襄颇不异。巨浪落高崖,排蹙万石坠。周原昔膴膴,一朝化碛地。”《和俞质甫夏雨效联句体三十韵》云:“梦‘离’思明两,筮‘坎’成洊习。”“作乂征时旸,《思文》忧民粒。”可见其对《易》《诗》《书》诸经之熟稔。故当赋诗时,经、史、子、集中语、事随手拈来,为我所用。其诗卷第一首《游灵谷寺》,首韵“晨出东郭门,初日照我颜”,出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次韵“春风吹习习,好鸟声绵蛮”,上句出自《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下句出自《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隅。”三韵“岩阿见黄屋,登坡寻神山”,岩阿,出自王粲《七哀诗》:“山岗有馀映,岩阿增重阴。”六韵“画廊落丹雘,朱户蚀铜镮”,丹雘,出自《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末韵“山深静者爱,日宴未知还”,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自刘家河将出海口风雨还天妃庙二首》之二:“八月尚徂暑,白露未为霜。”上句出自《诗·小雅·四月》:“四月維夏,六月徂暑。”下句出自《诗·秦·蒹葭》。用《庄》者尤夥,《读史二首》之一结尾“所以任公子,长垂百丈缗”,与《观渔》主体内容,皆来自《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其二“安能效拘儒,规规翦翦焉”以下八句,出自《庄子·在宥》:“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以及《逍遥游》中大鹏与蜩、鸠事。《恨诗二首》之“隋珠弹燕雀”、《乙卯冬留别安亭诸友》之“弹雀人多笑”,皆出自《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其用楚骚者,《和俞质甫夏雨效联句体三十韵》堪为代表:“光景遂已戢”,出自《九章·惜往日》:“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萧萧山鬼居”之山鬼,出自《九歌》;“灵曜邃高居,朱明闭赫翕”,分别出自《天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霓旌尚高翔,云衣犹日缉”二句,出自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无论经史还是《庄》《骚》,还是出自《老子》《列子》《淮南子》、佛经,及诗人别集者,归诗所用实已达到融化无迹,倘一一指出,非专文不可。语言的多元化,为归有光述事状物、抒怀言志,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五、馀论

作为散文名家,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他的诗名。归有光存世诗歌绝对数量不是很多,但成就非凡。笔者利用编辑《归有光全集》之机,系统阅读、补遗归氏留存诗歌,发觉其诗真如武库如矿藏,发掘愈深,所得愈多,非泛泛浅浅之一文所能概括。今复举数端以见意。

其一,祖唐祧宋,不主一家。明代中后期,诗坛唐宋之争甚嚣尘上,归氏能够跳出门户之见,实属不易。他的古体诗,无论七古还是五古,所谓“滔滔自运”者,颇有太白遗风,他对“拘儒”的嘲笑,虽有共同的《庄子》的渊源,而不喜细琐之物,善于创造大的意象,使大河、黄沙、高风等,汇于笔端,则独得太白为多。“长淮饯落日”(《淮上作》)、“长河亘千里,回溪每九曲”(《壬戌南还作》)、“天下万里九衢通,地平如掌长河失”(《赵州石桥歌》)、“黄河天上来,远与清泗并。悠悠向沧海,早潮红日生”(《送陈玉叔淮安太守之任》)、“黄河漫徐方,原野层波生”(《自徐州至吕梁述水势大略》)、“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泄”(《淮上作》)、“俯视徐州城,黄河映带流”(《徐州同朱进士登子房山》),“太湖波翻江海连”(《二石歌》)、“江河冰断树枝摧”(《乙卯长至日安亭作》)、“白河流水日汤汤,直到天津接海洋”(《初发白河》)、“蓬莱海水千丈起”(《题二鱼图》)、“海水茫茫到日东”(《海上纪事十四首》之十三), “河流西楚日,峡束千流忽自披。粉署门担高淤土,海王宫殿湿琉璃。石沉浪漫蛟龙去,水阔山迢日月低”(《吕梁洪》),“巨浪落高崖,排蹙万石坠”(《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作》)、“飞沙竟日少光辉,浪急风高月色微”(《郑家口夜泊次俞宜黄韵因怀昔年计偕诸公》)读之令人气酣神畅。但归氏学唐,不止于太白一家。“境寂群动息”(《清梦轩再次孺允韵》)、“静坐观群物”(《春寒》),脱胎于王维“静故观群动”;“未信昌黎能送穷”(《偶成四绝》之二),以及“奉常余之外高祖”(《表兄淀山大参以自在居士墨竹俾余题诗》),可见韩愈及其以文为诗影响;对杜甫,“但戴杜甫笠”(《和俞质甫夏雨效联句体三十韵》)一句未免有所调侃,但他反映倭寇入侵史实、反映现实的诗篇,得力于杜诗“实录”精神为多。而“昔闻《舂陵行》”(《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作》)、“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赠孙太仓》),说明他诗歌的写实也有学元结的成分。于宋人,他首学东坡,因为东坡与李白相近,“东坡先生不在世,令人轻我东家丘”(《黄楼行》),《赵州石桥歌》《二石歌》《表兄淀山大参以自在居士墨竹俾余题诗》的整体构思及后者自注,以及诗中“东坡先生岂浪语,知我之兄惟老可”“潋滟湖光翻”等句子,坡迹宛然。若细究,唐之孟浩然、李贺、李商隐,宋之欧阳修、黄庭坚等人,对他的诗歌都有一定影响,这在前后七子独倡盛唐的时代,殊显落落不群。

其二,归有光的诗歌善发议论,运用文的结构、句式。归有光有些诗歌,如《读史二首》《咏史》(桓桓后将军)《海上纪事十四首》《偶成四绝》等,在诗中直接发议论;有些诗,如《素庵诗》通篇阐发“素”的意旨,就由“素”字结撰全篇:“唯《易》有太素,太素质之始。白贲垂皇象,彤车资帝理。大飨尚玄尊,大路素帱尔。伊尹言素王,后代滋文轨。素冠时所庶,素衣时所喜。素鞸心蕴结,素丝《国风》美。五入为五色,以是悲墨子。素功日以饰,素封日以侈;素位日以逾,素质日以毁;素悃日以诈,素道日以靡;素飡日以滥,素节日以委;素书日以憯,素问人日死。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庄子胶朱目,周鼎攦垂指。捄僿莫如忠,世变讵能止?东海扬素波,中林潜素士。吾其甘素饭,自可崇素履。素抱何足言,素心但如此。因爱素庵人,作诗扬素旨。”全诗正面组织二十六个“素”字排列成句篇,又从反面、侧面阐发“素”旨,可视为以赋法为诗。《咏史》则以三组整齐的“昔在……安得”句子结构而成:“昔在齐威王,选人以治氓。惟彼阿大夫,籍籍日有声。唯此即墨宰,小人共谗倾。是非并颠倒,四境交侵兵。安得召左右,阿党尽为烹?昔在楚庄王,三年不听政。膝上置美女,饮酒不曾醒。有鸟止于阜,不蜚亦不鸣。安得任伍举,一朝霸名成?昔在帝武丁,三年不出令。恭默以思道,殷国未能宁。安得梦圣人,求之傅岩形?”但在整齐中又有变化:每组长短不一:第一组十句,第二组八句,第三组六句,呈递降关系。《钟山行二首》,第一首以“钟山云气何苍苍”开篇,以“钟山云气何苍苍”结篇,首尾呼应,为典型的文法。这是唐诗以后诗歌发展的一大走向,整体偏于宋诗一路。

其三,归诗在运思用笔恣肆汪洋,无所拘束,语言多元的同时,又有善加锻炼、极为讲究的一面。据笔者统计,归诗三分之一以上都使用叠字,有的诗歌一篇之中会出现三个、四个叠字。如《清梦轩诗再次孺允韵》十三韵,就使用“栩栩”“遽遽”“瞡瞡”“喋喋”四个叠字;《乙卯冬留别安亭诸友》乃一五律,亦有“悠悠”“猎猎”“数数”三个叠字。《早渡扬子江》也有三个叠字。《京邸有怀》《唐尧出游康衢图》《题异兽图》《送友人之娄塘次韵》《香山九老图》等等,也都有两个叠字。归诗还善用冷僻字,对此后人颇有争议。清初汪琬曾做《归诗考异》一卷,对归庄误改其祖先之诗颇为不满,而欣赏归诗多僻字的特点,谓:“先生诗,往往有出入孙愐《广韵》及吴才老《韵补》者,最为古雅。”他认为归有光作诗善用冷僻字,是很古雅的。而持性灵说者王士祯却予以嗤笑,以为是汪琬的怪癖。对此,清末陈田指出:“熙甫五古得古人遗韵,据事敷辞,皆有关系。王阮亭笑汪钝翁注熙甫诗:‘一人之嗜好,实有不可解。’犹不免词人之见。”[8]2109并特意选录归氏多用冷僻字的代表作《和俞质甫夏雨效联句体三十韵》,其中“霪澍”“酾流”“湁潗”“霵”“鼃黾”“赫翕”,及“光景遂已戢”之“戢”,“泥涂跲重茧”之“跲”,虽都有出处,要非常见。归诗还特别擅长使用颜色字、艳丽形象,以构成对比,取得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山茶》写平常无奇的山茶云:“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奇、绿、红、白、富贵、妖冶等字,虚虚实实,突出山茶的平常有奇。又如《小屯》:“小屯不知名,土屋十数家。少妇时出汲,黄沙没弓鞋。”少妇及其弓鞋的出现,与小屯的土屋、黄沙,都构成鲜明的对比。凡此,皆见出归诗并非只是恣肆,而有极细腻、极精巧处。

[1]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

[2]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 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5] 张廷玉,等.明史:卷十八:世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 李肇.翰林志序[M]∥董诰,等.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姚之姻.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三[M]∥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4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 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9]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M]∥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责任编辑:凤文学

OnGuiYouguang'sPoems

PENG Guo-zho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Gui Youguang's poems; grand motif; concern for reality; magnificent and free; inherit Tang and Song poetry; prosifying

Gui Youguang's poetic achievement was overwhelmed by his reputation in articles so that he was thought to be incapable of writing poems. In the early Qing period, Qian Qianyi and Zhu Yizun spoke highly of his poems, which reflected foreign invasions in many aspects, cared about all social problems, especially focused on evils in the society by documentary writing to indicate the specific interest different from literary prose. As for characters, he was good at describing emperors, remarkable ministers and heroes. His poems tended to integrate history,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into one, characterized by depth in history, thickness in imagination and height in realistic criticism. In terms of form, his poems were free of restraints. They are often Ze tonal rhyme or Ping tonal rhyme to Ze tonal rhyme. The rhyme changed flexibly in every two or three verses. His language is profound, magnificent and free. His poems inherited Tang and Song poetry. When in argumentation, his poems used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prose, with the inclination of Song poems. When in free expression, his poems applied lots of rarely-used characters, reduplication, color words, and gorgeous words, which displayed his skillfulness.

2014-10-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31)

彭国忠(1966-),男,安徽霍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唐宋文学、词学、诗学、文献学。

彭国忠.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论归有光的诗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6): 697-707.

I207.23

: A

: 1001-2435(2014)06-0697-11

猜你喜欢

归有光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归有光的空中楼阁
——《项脊轩志》文本细读
诗歌岛·八面来风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寒花葬志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