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城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

2014-03-21李侠

吉林农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摘要:白城市农业发展状况良好,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做好后续发展的规划。

关键词:白城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构想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7-1

1白城市农业发展现状

白城市地处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幅员面积2.57万平方公里,下辖5个县(市、区),3个省级开发区、5个工业集中区,73个乡(镇),918个行政村,2923个自然屯。全市总人口达203万,其中农业人口122万人。

1.1种植业发展情况

白城市根据旱区特点,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面积发展花生、芝麻、绿豆等矮棵节水作物及西瓜、美葵、小麦等早熟作物,全面推进种植业发展,粮食总产量屡创新高。

1.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全市牢牢抓住发展壮大特色农业这条主线,全力打造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相连接、加工能力与原料生产相配套、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1.3畜牧业发展情况

白城是传统的农牧业产区。经过多年努力,畜牧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奶牛、肉牛、肉羊、白鹅、肉鸡、肉鸭等优势产业逐步壮大。

1.4林业发展情况

全市人民坚持以举市3年大造林竞赛活动为重点,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了吉林省西部重要生态屏障建成步伐,推进了生态产业基地建设进程。

2白城市农业资源情况2.1耕地面积多

白城市现有耕地152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倍,这在吉林省乃至全国都是令人羡慕的,而且随着农民从土地上进一步解放,这个比例会更高。

2.2种植条件好

日照时间充足,可达2919小时;昼夜温差大,可达13℃~14℃,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适合种植时间长,最长可达159天;水质好,地表、地下水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值;土壤呈弱碱性,pH值在8.1~8.3之间,农产品品质优、口感好。

2.3草原面积大

白城市登记在册草原面积有17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328万亩,年产优质牧草35万吨,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4水产资源丰富

境内有嫩江、洮儿河等主要河流8条、水库10座,大小泡沼700多处,可养殖水面138万亩,占全省可养殖水面30.7%,居吉林省各市(州)之首。这些水面水质良好,无污染,天然饵料丰富,鱼类品种组成繁多。

3白城农业发展构想

农业是白城市发展的基础,更是白城的特色。今后,白城市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统领,重点围绕10大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强龙头、扩基地、促联结、育品牌”的思路,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打造特色精品农业拓展区。

3.1准确把握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白城实际,发展农业产业化,要突出重点,坚持“四化”发展路径。一要坚持规模化生产。不论种植还是养殖,上不了规模就支撑不起产业。要以水稻、绿豆、葵花、燕麦、辣椒、奶牛、肉羊、草原红牛、肉禽、野生鱼10个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建设专业乡(镇)、专业村屯、高标准种养园区,培育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特色优势种养产业带,最大限度地扩大种养基地生产规模;二要坚持组织化管理。上规模要靠组织化,组织化提高了,标准化就能推行,科技、金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就更容易进入。要培养树立一批运作规范、运行良好、作用显著的典型示范专业合作社,鼓励引导基层干部、经营大户和科技人员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完善运行机制,推动专业合作社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由单项服务向综合配套服务拓展,由产后服务向产前、产中系列化服务延伸,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要坚持链条化发展。产业链条的延伸,可带来成倍的经济效益。要坚持“外引内育”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深度开发具有白城特色和较好市场前景的“新、特、优”农产品,从而促进种植业、支撑养殖业、活跃流通业、联结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四要坚持品牌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产品大多是食品,讲究标准和质量,消费者非常看重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要鼓励和扶持生产基地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认证活动,培育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3.2进一步明确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

水稻产业,要稳定扩大生产面积,水田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建成吉林省水田生产第一大市、全国知名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绿豆产业,要加强良种选育工作;集中打造“大鹦哥绿”绿豆及加工产品品牌;辣椒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定单联结,全面推进辣椒种植订单化、标准化、优质化,专用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5万吨,重点培育“吉塔”知名品牌。

3.3切实强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三大支撑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力争研究推广一批行业领先、农民企盼、效益显著的实用科研成果;二是强化金融支撑。要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领域;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农业是示范经济,农村能人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加快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并推动他们在农业产业化中先行一步,在广大农民致富中发挥更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李侠,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特色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