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2014-03-21史洺玮

吉林农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开发

摘要:劳动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吉林省为例,从6个样本县入手,分析了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和开发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建议,为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04-2

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就业。产粮大县通常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这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可以有效解决产粮大县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本文选择代表性较强的吉林省作为研究对象。

吉林省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资源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本文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榆树、梨树、公主岭、农安、九台、德惠6个产粮大县(市)作为样本县。

1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

1.1总量大并呈递增趋势

从整体上看,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并呈递增趋势。2012年吉林省6个样本产粮大县农村人口总数为497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33%,其中,农村劳动力272万人,分别比2006年、2000年增加了25.6%和31.6%,占样本县农村人口总数的54.7%。各样本县农村人口占各县总人口的比重平均达到83.3%,有两个县的农村人口超过了100万人,而农村劳动力占各县农村人口总数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上。此外,样本县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也较快,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4.3‰左右,比吉林省平均值高了1.4个百分点。

1.2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数据来源:吉林统计年鉴20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或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于劣势。从受教育情况来看,样本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89年增加到了2012年的8.34年,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高学历人数较少。如表1所示,样本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所占的比重达到80%以上,而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11.8%。另外,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在样本县农村被调查者中参加过实用技术培训的未超过40%,没有任何证书的占60%以上。样本县每千人拥有科技人员的比例仅为1.4人,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偏少,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劳动技能。在身体素质方面,农村的饮食结构、医疗卫生、营养保健以及收入水平等都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

1.3劳动力结构分布失衡

首先,在性别方面,样本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中男性比例普遍高于女性。2012年,样本县农村男劳动力比重为56%,而农村女劳动力比重为44%,男女比例1.3∶1。其次,由表2可知,样本县农村劳动力在年龄结构上也出现了失衡,20岁及以下的仅占7.2%,而51岁以上的占到16.9%,总体呈老龄化趋势。在产业分布方面,样本县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为66%,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和15%,而样本产粮大县三次产业的产值由高到低分别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从业比重明显过高,而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从业数量明显不足。

数据来源:吉林统计年鉴2013。

2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2.1观念因素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在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上主要强调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没有真正把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对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规划更是寥寥无几。另外,产粮大县的广大农民对于自身及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农民更倾向于固守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对于相关开发措施,他们更多地持有谨慎态度。

2.2经济因素

产粮大县落后的经济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进程。一方面,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障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的贫困也使得农民无力支付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高昂费用,这两个因素共同构成了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本投入不足的主要方面。经济因素的阻碍使得产粮大县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农业技术开发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等都难以健全和完善,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上的种种困难。

2.3制度因素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教育资源、住房资源、社会福利等分配不公,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此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但产粮大县普遍人多地少,再加上工商企业大面积占用农田耕地,使得农户土地经营规模难以扩大。

2.4其他因素

目前,产粮大县的农村劳动力还是以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在林业及渔业上的从业率相对较低,农业内部就业空间发展不足。同时产粮大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普遍落后,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需求不足,也都给农村劳动力开发带来各种不便。

另外,地域因素也会给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带来困难。如吉林省本身地处东北平原,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距离较远,且这些地区产业发展快,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比较高,也使得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不小的限制。

3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3.1转变观念,增加资金投入

要想实现对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政府首先必须把农村劳动力资源确立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把提高劳动者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人的全面发展来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观念,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特别加强来自国家、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资金投入,以改善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教育培训与医疗卫生条件等,为这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3.2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民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而教育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产粮大县的农村教育应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心,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从而构建起一个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补和衔接的农村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方面,仍以改善义务教育条件,提高义务教育水平,降低辍学率为主。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种农民职业技术学校,一方面培养农业专业人才,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另一方面培养非农专业人才,使农村劳动力掌握更多的生产经营技能,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拓宽就业渠道。在农民培训方面,一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充分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农民培训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满足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

3.3加快劳动力转移,完善劳动力市场

针对产粮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增长快的问题,还需通过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转移来解决。首先,应从农业内部入手,使产粮大县富余的农村劳动力由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从单一的粮食种植转移到果、药、烟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从低产、低效农产品生产转移到“三高”农产品生产。其次,应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拉长农业产业链,以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再次,应加强产粮大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方便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因此还需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可在一些用工需求大的地区设置常驻机构,以及时收集和发布最新的劳务信息,并对农民进行相关就业培训。此外,还应设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法规,在监督管理市场交易的同时,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进行保障。

3.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关的配套制度作为基础。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自由流动的瓶颈,因此改革原有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已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土地制度改革的滞后性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因此需加强对农村土地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应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政府应采取灵活的方法继续推行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并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置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帮助困难群众维持基本生活,保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梁亚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5).

[2]兰景立.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完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3]李玉松.发达国家政府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借鉴[J].农业经济,2011,(12).

[4]刘军伟,刘华.城乡统筹视野下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2,(6).

作者简介:史洺玮,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开发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试析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开发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