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大型综合医院研究型医师选拔评价体系构建

2014-03-20鞠金涛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研究型医师专家

商 舰,鞠金涛

(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临管处,上海 200433)

伴随着转化医学及研究型医院的迅猛发展,大力推进研究型医师的选拔、评价及培养工作,对于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整合,以及医院的建设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能否拥有一支有能力、高水平的研究型医师,是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科室是否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选邀60名专家进行咨询,其中医院管理专家30名,包括医院正副院长、医教部正副主任、从事医疗管理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助理员等,以及医院科室主任30名;其中高级职称42名,中级职称18名。

1.2 方法

1.2.1 结构体系的初步拟制 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座谈,初步建立由思想品德、医疗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22项三级指标构成的研究型医师的选拔评价体系(含评价标准说明)。

1.2.2 专家咨询 应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请专家确定是否同意所列指标,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打分(分数为1~5,数字越大,表示指标重要性越高),对最低标准说明进行修改。第一轮发放60份问卷,有效回收56份(93.3%);第二轮发放56份,有效回收50份(89.3%)。

1.2.3 统计学分析 SPSS 16.0软件。同一指标专家认同率<90%者,则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否则不再进行下一轮函询。

2 结果

2.1 咨询结果 第一轮函询,专家对2项一级指标的认同率为100%,而另外2项一级指标的认同率为89.37%、85.7%,6名专家认为一级指标“思想品德”内容不能涵盖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外的其他情况,建议改为“一般情况”;8名专家认为“医疗工作”是研究型医师的核心工作之一,应具体指明医疗工作的内涵,建议改为“医疗特色与水平”。二级指标中有10项认同率 >95%,2项指标认同率分比为 82.1%和78.6%:10名专家认为“教学体系”指标不好理解,建议与“教学活动”指标合并,并相应增加三级指标;12名专家认为“成果转化”指标固然重要,但属于二级指标“科研效益”的范围内,建议合并。三级指标中有19项认同率在90% ~100%;3项认同率<90%:6名专家认为“教学大纲”不便于操作,建议改为“教案质量”;7名专家认为指标“培训计划”不全面,建议改为“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10名专家认为“研究水平”不好理解,可以体现在论文、成果等其他指标上,因此建议删去。根据专家意见,经课题组讨论,对以上指标进行了相应修改,同时,因二级指标“研究方向”下仅剩一个三级指标,将其相应移至评价标准。本轮咨询中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布于0.06~0.42。

第二轮函询,专家对一级指标的认同率为100%。二级指标中,9项认同率达到100%,1项为92.0%。20项三级指标的认同率均在90% ~100%,因此未对上述指标进行修改。本轮权重咨询结果满意,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布于0.02~0.11,权重分布离散程度较低。

经过两轮咨询显示:专家对指标体系的命名及权重设置明显趋于集中,不需要再进行新一轮咨询。

2.2 军队大型综合医院研究型医师的选拔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了由4项一级指标和10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军队大型综合医院研究型医师的选拔评价体系(表1)。

表1 军队大型综合医院研究型医师的选拔评价体系

3 讨论

3.1 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研究型医师是推动研究性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水平的医师是医院长期建设基石,缺乏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医院,任何的发展口号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其次,培养研究型医师是推动研究型科室建设发展的需要。只有依靠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开展具前沿性的科研、教学工作,才能带领本学科人员在学术上赶超国际水准。再次,培养研究型医师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只有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型医师,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才有利于促进医院整体人员学术水平的提升。

3.2 研究型医师的定义内涵 研究型医师是指临床诊治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兼优的临床医师,按照“高级职称专病化”的要求,研究型医师必须是具有明确的疾病诊治特色或方向,能紧密结合个人或科室的特色或方向开展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临床应用的工作,并将研究或转化的成果指导或推动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疾病诊治能力和学术水平有一定的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2]。

研究型医师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研究型医师应该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没有长期在临床工作的经历,就不可能了解临床工作的特点、规律,也不可能很好地将临床工作总结、凝练,最终也就不可能将转化成果很好地应用于临床中去。二是研究型医师应能够紧紧围绕临床开展科研、教学、临床应用的工作。研究型医师和普通医师,以及专职的研究人员的区别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围绕临床开展科研工作,能够探索疾病发生的机理,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以期采用更加科学的手段解答平时工作的疑问,形成更新的研究成果,并能够将成果应用于临床实际。三是研究型医师应能将科研结果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研究型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中更加具有职业敏感性,不仅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科研的方法不断进行提升凝练,研究总结,还能够将研究成果来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

3.3 研究型医师选拔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自2005年时任解放军大型综合医院院长秦银河等,率先在国内提出研究型医院的定位与建设目标,并大胆地进行探索后,近10年来,国内众多医院和学者在研究型医院的应用管理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3]。然而,对于研究型医院的基础、着力点——研究型医师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较少报道。有学者归纳提出,研究型医师必须具有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国际性的开阔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较高的临床诊疗水平、突出的科研能力、卓越的教学艺术以及转化医学的理念;也有学者提出了研究型主诊医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但都仅限于理论研究。

本研究建立的研究型医师的选拔和评价体系,适应了新形势的需求,具有具体明确、便于操作的特点。首先,体系内各层级指标关联性和互补性强,体现研究型医师的评价内涵,以及与以往普通医师之间的评价差异,从个人情况、医疗特色与水平、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多方面选拔和考察研究型医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其次,每一项二级指标(下无三级指标)或三级指标均有标准说明(具体观测点),由于有量化标准计分作为评定的基础,简化评价程序,使评价结果体现出代表性和先进性。本研究认为,研究型医师有一些选拔的基本条件,比如年龄在35~50岁,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资格);政治立场坚定,热爱本职工作,以病人为中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和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医德医风和违规违纪行为等。在临床工作条件方面,要求一线临床工作时间累计不低于10年;有明确的专病诊治方向,开设专门的专病或者专家门诊;专病方向的病种专业化率不低于所在医疗组的25%,或近三年逐年上升,年上升比例不低于5%;专病或专家门诊次均接诊≥15人次。教学工作条件要求是研究生导师,承担本科生、实习生教学或住院医师规培任务等。科研工作条件要求有与专病特色密切相关的论文、基金或成果;研究成果能指导或推动诊疗特色的提升。而这些都以量化的方式体现在了本研究建立的三级指标体系及其具体观测点内。此外,建议研究型医师建议每两年考核一次,滚动发展,优胜劣汰。

总之,人才是第一资源[4],研究型医师是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者,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推动者[5-6]。当然,研究型医师的定义、遴选和考评是随着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引申出来的新课题,由于各医院任务属性,诊疗特色等的不同,研究型医师的定义范围亦可能不尽相同,需要结合各单位实际,灵活应用。

[1] 易学明.推进转化医学研究 建设转化型医院[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3):225 -230.

[2] 李堂林,孙颖浩.研究型主诊医师制度实施构想[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10 -12.

[3] 杨 坤,郭晓东,刁天喜,等.分析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生物学进展,2013(19):3771 -3774.

[4] 孙亚林,程传苗,黎爱军,等.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战略思考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3,29(9):714 -717.

[5] 赵国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基本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2013(10):8-10.

[6] 黎爱军,孙亚林,程庆保,等.转化医学与研究型医院[J].中国医院,2013(7):10-12.

猜你喜欢

研究型医师专家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致谢审稿专家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请叫我专家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专家面对面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