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闭户塞牖”“以从其意”论心理治疗的保密原则与治疗关系

2014-03-20张伯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病者求助者来访者

谭 梦,冯 晔,张伯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山东 济南 250355)

《素问·移精变气论》是《内经》中关于精神疗法的专论,主要论述运用祝由(心理疗法)调节患者精神,缓解心身紊乱的病理状态,进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原文中提到临床诊治疾病的关键之一“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2]。《灵枢·终始》中也提到:“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3]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早已认识到维持安静治疗环境、保护患者隐私及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对精神治疗的重要性,这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保密原则与治疗关系的建立有相通之处。

1 “闭户塞牖”与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是由心理治疗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求助者的隐私和秘密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求助者向心理治疗师开放内心的前提基础。做到保密,便要“闭户塞牖”,不仅要维持安静、密闭的治疗环境,更要保护求助者的隐私和秘密。

1.1 “闭户塞牖”之为“静” 张介宾在《类经》中解释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欲其静而无扰也。”[4]可以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的关键是从与患者接触中问得病情,询问病情时要选择一个安静、保密的环境,关好门窗,摒除外界干扰,让患者处于虚静状态,以泯去医患之间的人我区别、社会环境产生的后天差异等[5],尽量消除其顾虑。此外,安静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来访者心理逐渐放松、平和,情绪渐渐稳定,思维渐渐清晰,从而更理性地认识、探索自我,更合理地看待周围事物;也利于治疗师集中精神,专注于来访者及治疗过程,以促进心理治疗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1.2 “闭户塞牖”之为“密” 心理治疗中,来访者的名誉和隐私权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7]。“闭户塞牖”,保证了安全、密闭、不受外界和他人干扰的治疗环境,更要求治疗师对来访者的个人资料及谈话内容严格保管、保密,不得在治疗室以外的其他环境下谈论。

心理治疗是一个涉及大量来访者隐私的过程,因此保密原则能促使来访者更全面、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绪情感,让治疗师综合、系统地掌握来访者的情况。例如,来访者A于3年前产后3d患产后抑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不见效后前来心理治疗,初到治疗室时,A及其家人仅谈论产后的抑郁情绪及表现,在治疗师介绍保密原则并签订保密协议后,A慢慢道出4年前曾经历过一次离异等更多负性生活事件。由此,治疗师能更全面地掌握来访者资料,以便心理治疗的全面、深入。

同时,坚持保密原则也是对来访者的尊重,能使来访者对治疗师更加信任,有助于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

2 “从其意”与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

治疗关系是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治疗关系不仅能使来访者获益,也是心理治疗顺利开展、进行的前提和基础[7]。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便要“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不仅要以来访者为中心,顺从其意愿;更要做到充分共情,深入其内心。

2.1 “从其意”与以来访者为本 “系之病者”,治疗师以来访者为中心,与其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融;“数问其情”,治疗师详细地询问,使来访者尽述病情及其原委;“以从其意”,顺从来访者意愿,促进来访者表达,努力建立和谐的治疗关系。这便要求治疗师以来访者为本,接纳、尊重并平等、真诚地对待来访者,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放下个人情感、利益、价值观,从来访者的立场客观地分析、判断问题,并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

2.2 “从其意”与共情 张介宾解释到:“从容询其情,委曲顺其意,盖必欲得其欢心,则问者不觉烦,病者不知厌,庶可悉其本末之因而治无误也……此言数问其情,以从其意。”[4]意思是说,医者要耐心、细致地询问,认真、专注地观察和倾听,务必使患者毫无顾虑地倾诉,力求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实现心理沟通,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病情。这便要求治疗师做到共情,即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设身处地地理解、感受来访者的思想和情感,力图走进其内心[6]。从而满足来访者被尊重、理解、支持的需要,获得明显治疗效果。

2.3 良好治疗关系与心理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中常见因不良治疗关系阻碍心理治疗顺利进行的案例。来访者B在下属离职时未仔细核查其管理账目便签字同意,自认为给公司带来了极大损失,害怕领导发现后归咎于他并让他自己承担全部损失,故两个月中一直处于痛苦、恐惧、自责情绪中。治疗师安慰B:“损失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你没必要那么担心。”试图让其减轻负担,放松心情。但来访者坚信损失巨大且无法弥补,治疗师的劝说并没有设身处地站在B的立场,深入体会B的认知和情感,使他感到不被理解、尊重和支持,破坏了治疗关系,B便不愿再更多地表达宣泄。

对来访者而言,良好的治疗关系可减少心理防御,提高自尊心及主观能动性,敞开心扉,从而尽情表达负面情绪和认知,减轻心理冲突,认真探索自我,学习并建立新的应对方式和行为模式;对治疗师而言,求助者的信任和开放,可使其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求助者的信息和内心体验,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便帮助来访者减轻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当良好的治疗关系建立后,便可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不仅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信任与支持,也使治疗师更加从容、有说服力,从而有利于心理治疗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疗效。

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是一切精神活动的总称,主宰着人的基本生命活动,重视并全面、准确把握人的精神状态关系着“死生之大本”(《类经》)。要想“得神”,便需在诊治疾病时做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以系统、综合地掌握来访者的真实信息,把握其生理、心理变化,避免“逆从到行,标本不得”(《素问·移精变气论》)。由此,便体现出保密原则及良好治疗关系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心理工作者应时刻谨记并不断完善。

[1]田桂敏,曹丽娜,田淑霄.“移精变气论篇”琐谈[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7,12(2):25-26.

[2]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86.

[3]田代华.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8.

[4]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359.

[5]卓廉士.移精变气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21-24.

[6]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35.

[7]张伯华,刘天起,张雯.心理咨询与治疗教程[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0,50.

猜你喜欢

病者求助者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黄帝内经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拒绝的正确方式
病者与忍者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医者与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