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草养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 例

2014-03-20姚保杰

中医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养心桂枝甘草

姚保杰

(汝州市中医院,河南 汝州4675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如呼吸困难、水肿、心悸、腹胀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5 a 生存期几乎与恶性肿瘤相仿[1]。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住院率仍在持续增长,因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心功能的恶化、降低住院率及病死率水平是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目标。2009 年9 月—2010 年7 月,笔者采用自拟桂草养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 例,男33 例,女23 例;年龄40 ~76 岁,平均(61.5 ±4.0)岁;病程1 ~12 a,平均(4.0 ±1.4)a。对照组48 例,男29 例,女19 例;年龄42 ~75 岁,平均(63.8 ±4.0)岁;病程1 ~14 a,平均(4.0 ±1.1)a。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3]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1]属Ⅱ~Ⅲ级,经实验室检查排除慢性肝、肾基础疾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 受体阻滞剂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草养心汤,药物组成:桂枝12 g,白芍15 g,炙甘草9 g,党参15 g,黄芪15 g,白术15 g,生地黄12 g,麦冬12 g。加减:胸闷、胸痛明显,加瓜蒌20 g、枳壳12 g、川芎15 g、丹参15 g;水肿、尿少,加猪苓10 g、茯苓皮15 g、泽泻10 g;心悸、怔忡、脉律不齐,加龙骨20 g、牡蛎20 g、茯神15 g;肢冷、畏寒、神疲乏力,加制附子10 g、干姜12 g、仙茅9 g;腹胀、纳差,加陈皮15 g、佛手15 g、焦三仙各20 g。每日1 剂,水煎,每次200 mL,分早晚口服。

两组均以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

3 观测指标

①使用Philip 5500 超声仪,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改良Simpson 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例分别测量3 次,然后取平均值,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②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使用Triage 诊断仪(美国Biosite),采用快速免疫荧光定量法,测定脑钠肽(BNP)水平。③进行6 min 步行试验(6 MWT)[1],计算患者步行距离。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心功能改善相差2 级以上,BNP <1 000 pg/mL,舒张末期容(EDV)、收缩末期容量(ESV)、每分钟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指标改善明显,6 MWT 步行距离 >450 m。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改善,心功能改善相差1 级,BNP≥1 000 ~≤3 000 pg/mL,EDV、ESV、SV、EF 指标轻度改善,6 MWT 步行距离300 ~450 m。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死亡,BNP >3 000 pg/mL,EDV、ESV、SV、EF 无明显改善,6 MWT 步行距离 <300 m,或未见改变或较治疗前缩短。

5 结 果

5.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 检验,u =2.02,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5.2 两组治疗前后LVEDVI、LVESVI、EF、BNP、6 MWT 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VEDVI、LVESVI、EF、BNP、6 MWT 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VEDVI、LVESVI、EF、BNP、6 MWT 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 <0.01。

组 别 例数 时间 LVEDVI/(mL·m-2) LVESVI/(mL·m-2) EF/% BNP/(pg·mL-1)6 MWT/m治疗组 56 治疗前 94.69±3.54 47.78±2.89 44.12±3.54 790.98±40.14 321.45±12.22治疗后 70.87±9.32**## 39.87±2.77**## 54.94±2.78**## 222.88±16.18**## 441.05±22.75**##对照组 48 治疗前 92.91±3.48 48.58±2.95 43.66±3.76 783.17±32.35 318.33±12.90治疗后 81.12±5.05** 44.35±2.48** 49.41±2.80** 277.58±12.76** 372.44±45.44**

6 讨 论

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包括脏器灌注不足、肺及体循环瘀血等。目前,通过辅助检查手段可以检查出更多的早期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治疗目标是降低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该病可归为中医学“心悸”“喘证”“胸痹”“水肿”等范畴。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阳虚及心阴虚2 种主要类型,并提出了温心阳、养心阴的主要治疗原则[5]。

桂草加桂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名方,方中重用桂枝,取其辛甘能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用;白芍、甘草酸甘敛阴,固守营阴,止汗外泄。炙甘草汤为张仲景所制另一名方,用于治疗心气虚弱、阴血不足、“脉结代、心动悸”,此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表现相似。方中重用生地黄、麦冬滋阴养血,辅以甘草、人参补脾益气,佐以桂枝温心阳、通心脉。桂枝加桂汤与炙甘草汤均为阴阳并顾之方剂,前方偏于护阳,而后方稍重于益阴,均体现了张仲景治疗心系病证的思路及用药特点。本研究所用桂草益心方即是由桂枝加桂汤与炙甘草汤化裁而来,在以上两方的基础上再加黄芪、白术鼓动心气,健脾生源。全方谨遵仲景之法,顾护心阳,滋养心阴;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具体临床表现酌情增减用药,可获良效。

本研究表明:桂草养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然而,由于中药煎服受限、随访困难等原因,笔者只是对桂草养心方治疗后的部分指标变化进行了近期观察,虽然该方能短期内改善患者的部分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但究竟能否改善患者心肌重构和预后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另外,由于本研究入组患者均为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采用桂草养心方治疗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能否获益还是未知数,故此也是本次研究局限之一,希以此文抛砖引玉。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1.

[3]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 -85.

[5]罗良涛,苗阳,吴梦玮,等.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112 -1114.

猜你喜欢

养心桂枝甘草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夏季穴位养心
喊魂
我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