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佤语对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迁移

2014-03-19王育弘王育珊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佤族声调韵母

○王育弘 王育珊

(1.云南师范大学 汉藏语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500;2.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云南 昆明650031)

语音迁移是语言迁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如在实际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通过辨别口音有时往往会猜出对方是某个地方的人或可能来自哪里,究其原因这实际上是语音迁移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表现。根据语言迁移理论,二语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受到第一语言的迁移影响,迁移的程度与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程度有密切关系,两种语言差别越大,第一语言迁移的程度就会越高。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二语学习中学习者易受第一语言的语音影响不难理解。佤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汉语属汉藏语系,佤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语音系统不同,语音发音特征差异大,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对以母语佤语为第一语言的佤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时造成迁移影响。

和汉语普通话比较,佤语和汉语语音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1.从辅音来看,佤语有36个辅音音位(注:文中的语音均以国际音标注音):

佤语以上36个辅音音位均可作单辅音声母,加上16个复辅音声母,声母共有52个。16个复辅音声母表如下:

2.从元音上看,佤语有9个元音音位:i、e、ε、a、ɔ、o、u、ɣ、ɯ,韵母由9个单元音韵母、17个复元音韵母(iε、ia、io、iu、ue、ua、ai、ɔi、oi、ui、ɣi、ɯi、au、εu、aɯ、iau、uai)、44个鼻韵母(带鼻音韵尾m、n、ŋ的单元音有26个,复元音有18个)、92个塞擦韵母(带塞音、擦音韵尾p、t、k、Ɂ、h的单元音有43个,复元音有49个)组成,共162个韵母。汉语普通话的元音有11个,但主要的有9个(ε作为叹词时单独出现,ə只有在轻声里才能单独使用):舌面元音a、o、ɣ、i、u、y,舌尖元音ɿ、ʅ,卷舌音ɚ;韵母有单元音韵母9个,13个复韵母(ai、ei、ɑu、əu、ia、iε、ua、uo、yε、iɑu、iəu、uɑi、uei),16个鼻韵母,共38个韵母。汉语普通话中鼻韵母分带n、ŋ两套,共有7对,对应十分严格,例字:民in≠名iŋ、山an≠上ɑŋ、真ən≠正əŋ、观uan≠光uɑŋ等。和佤语上百个韵母相比,汉语普通话的韵母要少得多,佤语韵母要丰富得多,但佤语没有卷舌音ɚ。

3.声调:佤语不同于汉语,它是无声调的语言,但佤语靠元音的松紧区别意义。一般拼写佤文时用“-”表示松音符号,标注在韵母的第一个元音上,不加符号的就是紧音,而国际音标则相反,在音节的第一个元音字母下标注“-”则表紧音,如:剖开pih、念咒pih,多了一个紧音符号,两个音节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通过以上与汉语普通话音系比较,从理论上为分析在实践中佤语对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迁移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语音迁移是由语音的发音方法、发音部位不同造成的。经调查分析,佤族学生往往会喜欢根据自己母语佤语的发音方法、发音部位去套用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并用佤语的发音去代替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当然这种代替方式一方面能促进佤族学生对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但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制约和阻碍他们对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掌握。也就是说,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即母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中某些同目标语的成分相似或完全一致的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第二语言目标语的语言习惯,结果是正确的。正迁移对学习者是有帮助的,迁移是积极的。反之,负迁移即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借用的母语形式与目标语的特点不相符、存在差异,结果是错误的,对学习者来说起副作用的,迁移是消极的。负迁移也称作干扰。在实践中,佤语在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往往大于正迁移,对汉语普通话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一、佤语语音的负迁移:

1.声母

以上分析,佤语声母中有52个声母,与普通话21个声母比较要丰富复杂得多,应该说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调查显示,事实不尽如此,佤语的有些发音特点往往影响和阻碍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如:(1)佤语的声母中没有平、翘舌音的对立,是佤族学生学习的难点。汉语普通话中的平舌音ʦ、ʦh、s与翘舌音ȿ,佤族学生往往会混读或只有平舌音而没有翘舌音。(2)汉语普通话中有一些音佤语中没有相同的音与之对应时,部分佤族学生往往会用母语中自己认为类似的音去代替汉语普通话中的音,如佤语有颤音r,但没有汉语普通话的浊擦音ʐ,这时佤族学生往往会将ʐ读成颤音r,如“热ʐɣ51、人ʐən35、让ʐɑŋ51”,佤族学生会读成“热rɣ、人rɣŋ、让rɑŋ”,有时还会带有送气的现象。佤语有喉音h,没有舌根音x,同样,佤族学生在发汉语普通话舌根清擦音x时是会借用喉音h,发音靠后,声带稍有颤动,如“好xɑu214”,佤族学生会读成hɑu。同时汉语普通话中x和合口呼u相拼的音,他们又会将x发成唇齿清擦音f,即xu读成fu。(3)佤语有唇齿浊擦音v声母,在汉语普通话中以高元音u起头的零声母音节时,佤族学生往往会加上唇齿浊擦音v声母,例字如万、佤、文、吴等,读成:vɑŋ、va、vɣ、vu。(4)佤语声母中有鼻音ŋ可作声母,汉语普通话里有些零声母的音,有部分佤族学生会加上鼻音ŋ作声母,如“饿、我、恶、呕”会读成ŋo。

2.韵母

通过比较,佤语的韵母比起汉语来也是相当多的,但是由于没有汉语中一些特殊的元音,也会给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带来负迁移影响,如常见的有:(1)佤语元音里有i没有y,凡是普通话中带有撮口音y作韵头的韵母,佤族学生都发成了齐齿音i。例字如“玉、鱼、取、月”等。而在汉语普通话里i和y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元音。(2)佤语韵母里有io韵母,汉语普通话里没有这个韵母。普通话里韵母部分发iɑu或yε的音,部分佤族学生往往在实际学习运用中,套用佤语的发音习惯发成了io。例字如“脚、瞧、钥、药”等和“觉、约、学、雀”等。(3)佤语韵母有单元音韵母o,没有复韵母uo,凡是汉语普通话里uo韵,大部分佤族学生发成了单元音韵o。例字如“国、活、说、落”等。(4)佤语有ɣ韵,没有卷舌音ɚ。汉语普通话里表儿化音节及儿化韵的卷舌音ɚ是一个特别的语音,它具有区别词义、词性、表示一定感情色彩的作用。而佤语没有卷舌音,所以佤族学生常把ɚ韵全都读为ɣ,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来读。如“二、耳、儿”等。(5)佤语的韵母中也有前、后鼻音作韵尾的情况,但是没有汉语普通话对应的那么严格,并且后鼻韵比前鼻韵多。这对很多佤族学生不分前、后鼻韵,混读前、后鼻韵,或把鼻音韵尾弱化为鼻化韵,甚至把前鼻音全都读成后鼻音会产生负迁移影响,如“安、办、干、喊”等字韵母属于前鼻音an,佤族学生很容易都读成鼻化韵ã,或读成后鼻音ɑŋ,又如“芬”读成fə或fəŋ,“真正”读成ʦəŋ ʦəŋ等。

3.声调

佤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音节依靠松紧来区别词义,而汉语是有声调的,声调具有表义和区别功能。调查实践表明,汉语声调学习对没有声调背景的佤族学生来说普遍是一个难点,是干扰他们学好汉语普通话的一大问题。

佤族学生四声声调读不准,不能区分汉语音节的不同声调和相对音高,具体表现在:一、均有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可能互相混读、四声调型不稳定的情况:(1)阴平调[55]方面。少部分佤族学生可读准高平调,调值55。但大部分佤族学生音高不足,调型不高,尾音存在要么下滑要么上扬的情况,调值反映为34、43,如:脱tho34、吃ʦhɿ43。这可能是受佤语语调要么升要么降的特点的影响。(2)阳平调[35]属于中升调,大部分佤族学生读阳平调时,调型差异较大,主要有先升后降、中降、中平、高平几种调型,调值为121、32、33、55。这说明部分佤族学生不能掌握汉语普通话阳平调向上爬升的调型,如:田tian121、同tuŋ32等。把阳平调读为中平、高平调,显然是受佤语语调平调的影响。(3)上声调[214]方面。佤族学生对于上声调前半程低降调较难把握,往往在汉语普通话上声调前半部分发音起始的时候向上声调的后半程直接爬升过渡,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他们将上声变读为阳平的情况,调型为中高,调值是35,这两个调类存在严重的混淆。上声[214]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当声调中间发音比较困难的曲折部分被省略的时候就很容易变读为阳平[35],如:小ɕɑu35、买mai35。或者将上声调读成高降调、低降调,调值为51、21,即“小ɕɑu51、买mai51”或“小ɕɑu21、买mai21”。另外,受佤语语调平调的影响少部分佤族学生将上声调读为中平、高平调,调值为33、55,如走ʦəu33。(4)去声调[51]汉语普通话调型为高降调,但佤族学生有时会读成高平调,如骂ma55,去ʨhy55。

二、另一方面,受到母语佤语语调习惯影响,学习汉语普通话四声时,佤族学生会用母语语调来学习普通话的声高,如:用母语语调中的平调来替换阴平,用上升语调来替换阳平,用降调来替换去声,用升降调组合来替换上声。三、佤语中没有轻声音节,佤族学生往往把汉语普通话的轻声音节读成原调或读成其他的声调。

二、佤语语音的正迁移

虽然佤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语音系统差别大,但语言的普遍特征使佤语正迁移成为可能。

从音节上看,声、韵(调)结合的方式是汉语和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说明音节结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说明佤语一般音节的结构。除了无声调,佤语的音节结构和汉语差不多,音节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这样为学习拼读汉语音节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从音素看,佤语36个作单辅音声母的音素中,p、ph、m、f、t、th、n、l、k、kh、ʨ、ʨh这些音汉语均有,两者相同的占近一半。佤语9个元音不带辅音韵尾的单元音韵母中,i、a、o、u、ɣ汉语里也有,也占一半以上。因为佤语的这些音素和汉语的音素相同或很相似,为佤族学生掌握这些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提供了可能,所以绝大多数佤族学生发这些音素时不会感到困难,学习这些音时用佤语的发音习惯、发音方法去代替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的正迁移。

以上对比分析说明佤语语音具有的特点对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产生迁移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这里提出一些学习对策。

佤族学生要学好汉语普通话,除了学校、老师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发音知识和发音方法外,学生自己也要有意识无意识地辨别自己的母语在声、韵、调等方面与汉语普通话的差异,加强学习、练习。这样,才能排除母语佤语造成的发音障碍。

2.韵母的学习:首先是掌握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的发音方法,n、ŋ是发准前、后鼻音韵母的关键。发前鼻音时,发元音后,舌尖马上抵住上齿龈,软腭下垂,鼻腔开放,让气流从鼻腔发出;发后鼻音时,则在发完元音后,舌面后部上抬抵住软腭形成阻碍,使气流从鼻腔流出。其次是撮口呼韵母,佤语韵母中没有撮口呼韵,所有汉语普通话的撮口呼韵母都是佤族学生学习的重点,发y韵时,舌头的位置跟发i韵一样,不同的是发i时嘴唇向两边展开,而发y韵时,双唇是拢圆的。再次是复韵母的学习,学习时要注意复韵母的发音动程,如ai:a→i、ei:e→i、ɑu:ɑ→u等。最后要注意的是儿化韵的发音,儿化韵和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的,其发音是滑动式的,使前面的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的动作而发音,不是单独读成一个音节。

这里我们还要强调一点,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还可以利用汉字是形声字的特点,用声旁类推来记住大量汉字的普通话读音。众所周知,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声符和意符两部分组成,同声符的字,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往往是相同的,这为我们识记汉字读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看到“睁”字,既不知道它的声母是还是ʦ,也不知道它的韵母是en还是eŋ,这时就可以利用汉字声旁类推的方法类推其读音。如只要记得“争”字的声母、韵母eŋ,就可以类推“睁、挣、狰、筝”等字的声母一定是翘舌音,韵母一定是后鼻音e ŋ。用这个方法,只要记住一个汉字的读音,就可以类推出许多同声符字的声母和韵母的读音。

3.声调的学习:首先从理论上对声调有一个全面认识,根据五度标记图示法弄清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自的音高变化情况。其次是从实践上进行大量有声调音节的听辨、练读练习,区别如“妈、马、麻、骂”、“八、拔、把、爸”、“搭、达、打、大”这样四声不同,但声母、韵母部分相同的音节,强化普通话声调“一平,二升,三曲,四降”的特征;或进行诸如“阴平+上声:根本、惊醒、开采、真笨、招考;上声+去声:老少、好抱、语句、曲剧;阳平+去声:谈判、沉闷、临近、奇迹”等这样声调和声母不同、韵母相同的音节搭配听辨、练读训练;或进行如阴平调“东、通、中、空”等,阳平调“饶、淘、毛、嘲”等,上声调“苦、虎、土、亩”等,去声调“幕、布、录、处”等这样声调、韵母部分相同,但声母不相同的音节字的发音练习,等等。通过对一个个音节、对各种声韵调组合的音节、再逐步扩展到多音节声、韵、调的听辨、练读练习,以提高汉语普通话的辨音、发音能力。

总之,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佤语对汉语普通话学习的促进作用,利用它为汉语普通话的学习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要避免和克服佤语带来的负迁移,注意掌握汉语普通话语音发音知识和发音方法,加强朗读和说话训练,在语流、语感中训练发音技能,使语音标准度,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

[1]王敬骝.佤语研究[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

[2]陈国庆,等.佤语基础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邝萍.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及其教学意义[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4]赵云.佤语对佤族学生英语学习的正迁移[C].佤族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佤族声调韵母
声母韵母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