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重言词语义功能浅探

2014-03-19仝正涛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叠音言词诗话

○仝正涛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重言词也称叠音词,一般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如果叠音词是相同语素意义的叠加,可看作同义并列,属于合成词;如果叠音词仅为不可分割的音节,独立不表义,或者单个音节的意义与重叠后表示的意义没有联系,则属于单纯词①。清代邵晋涵在《尔雅正义》中也说:“古者重语,皆为形容之词,有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丕丕,大也’,只言‘肃’,只言‘丕’,亦为‘敬也’、‘大也’。有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只言‘居’,则非‘喜’与‘恶’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下文简称《取经诗话》)共十七节,缺第一节、第七节结尾及第八节前半部分。据李时人、蔡镜浩考证,《取经诗话》是晚唐五代寺院“俗讲”的底本。②《取经诗话》语言浅近通俗,保存了当时口语的某些特点,是研究唐五代语言的宝贵材料。本文拟对《取经诗话》中的重言词进行研究。

一、《取经诗话》中重言词概况

《取经诗话》35例重言词中“战战兢兢”为AABB式,“闹攘攘、一般般”为ABB式,“步步通”为AAB式,其余皆为AA式。其使用频率:“纷纷”4次,“喊喊”3次,“忩忩”2次,“迟迟”2次,“渐渐”2次,“茫茫”2次,“各各”2次,“战战兢兢、一般般、闹攘攘、步步通、飒飒、渺渺、隐隐、衮衮、寂寂、稀稀、嬉嬉、绕绕、朝朝、层层、裊裊、重重、蔼蔼、盈盈、微微、轻轻、瀰瀰、森森、行行、个个、代代、日日、般般、人人”各1次。《取经诗话》中AABB式、ABB式和AAB式是AA式的具体运用,本文将ABB式和AAB式也并入AA式研究,如“般般”和“一般般”计数作1个。因此,《取经诗话》重言词总计34个。

二、词义类型

重言词通过叠音使得词语具有更加丰富的表义效果。下文根据《取经诗话》中重言词的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词义类型。

(一)状情貌

1.象声词

《取经诗话》中重言词出现了2个象声词。如:(1)只见古殿巍峩,芳草连緜,清风飒飒。(4/10)

(2)良久,一时三五道火裂,深沙衮衮,雷声喊喊。(8/23)

例(1)“飒飒”指风声。例(2)“喊喊”本指大声呼叫。《方言》卷十三:“喊,声也。”《集韵·豏韵》:“喊,怒声。”章太炎《新方言》卷二:“龛,喊声也。今谓大声呼唤为喊喊。”例(2)中指雷声轰鸣。

2.形容词

《取经诗话》中重言词继承了中古汉语的特点——以形容词为主③。《取经诗话》中重言词中形容词17个,占总数的一半。

1)描写物貌。如:

(3)忽见波澜渺渺,白浪茫茫,千里乌江,万重黑浪。(7/21)

(4)深沙衮衮,雷声喊喊。(8/23)

(5)只见红尘隐隐,白雪纷纷。(8/23)

(6)登途行数十里,人烟寂寂,旅店稀稀。(9/24)

(7)有数株桃树,森森耸翠,上接青天,枝叶茂浓,下接池水。(11/32)

(8)又有两池,方广数十里,瀰瀰万丈,鸦鸟不飞。(11/32)

(9)见藤萝绕绕,花萼纷纷。(14/37)

(10)入见街市楼台,忩忩瑞气(15/39)

(11)只见香烟裊裊,花菓重重。(15/39)

(12)遥望正面,见祥云蔼蔼,瑞气盈盈。(15/44)

例(3)“渺渺”,悠远貌。《玉篇·水部》:“渺,水长也。”“茫茫”,广大辽阔貌。例(4)“衮衮”即“滚滚”,旋转翻滚貌。例(5)“隐隐”,盛多貌。隐,通“殷”。如《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李善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纷纷”,众多貌。例(6)“寂寂”,孤单冷落貌。如《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阻隔孃孃,孤惸寂寂,徒步含啼”;“稀稀”,稀少貌。例(7)“森森”,高耸貌。如《晋书·庾敳传》:“﹝敳﹞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例(8)《广韵·纸韵》:“瀰,《诗》曰:‘河水瀰瀰。’水盛貌也。”“瀰瀰”,水满貌。例(9)《说文·糸部》“绕,缠也。”“绕绕”,纠缠貌。此处言藤萝形貌。例(10)忩,同“怱”。“忩忩”,犹纷纷,极言其多。书中又作“瑞气盈盈”(16/44),都说瑞气多。例(11)“裊裊”,缭绕,缠绕。例(12)“蔼”也作“霭”。如《文选·陆机<挽歌>》“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李善注:“《文字集略》曰:‘蔼,云雨状也。’蔼与霭,古字同。”“蔼蔼”,云集貌;《广雅·释诂四》:“盈,充也。”“盈盈”,充盈貌。

2)写人的心理、情貌。如:

(13)战战兢兢,乃成诗曰……(5/14)

(14)我师不用忩忩。(7/21)

(15)入见街市楼台,忩忩瑞气;人民马轿,往来纷纷。(15/39)

(16)大孩儿闹攘攘,小孩儿衮球嬉嬉(13/35)

例(13)“战战兢兢”,畏惧谨慎貌。《尔雅·释诂下》“战,惧也。”《玉篇·兄部》:“兢、兢兢,戒慎也。”《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毛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由毛传可知“战战兢兢”是“战战”和“兢兢”两个重言词的合成,而不是“战兢”的重叠式。例(14)忩忩,悲哀貌。如《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我佛慈悲告目连,不要忩忩且近前。”蒋礼鸿通释:“忩忩,悲哀。”例(15)“攘攘”,纷乱貌。“闹攘攘”,写大孩儿玩耍的热闹纷乱;“嬉嬉”,喜笑貌。《玉篇·女部》:“嬉,乐也。”

(二)表周遍义

《取经诗话》中表周遍义重言词,有名词、量词和代词。

1.名词。如:

(17)荒州荒县无人住,僧行朝朝宿野盘(10/27)

(18)此日感得唐朝皇帝,一国士民,感思三藏,人人发哀。(15/40)

(19)日日朝中设斋,勑下诸州造寺。(17/49)

(20)皇帝与太子诸官,逰四门哭泣,代代留名。(17/49)

例(17)“朝朝”,天天,每天。例(18)“人人”,每人。例(19)“日日”,每天。例(20)“代代”,世代,强调。《字汇·人部》:“代,世也。”

2.量词。如:

(21)耕夫一见,个个开眉。(10/27)

(22)只见香烟裊裊,花菓重重。(15/39)

(23)五色绣衣,般般戏具。(17/46)

(24)孟氏居那无两样,从今衣禄一般般。(17/48)

(25)法师今日上天宫,足衬莲花步步通。(17/50)

例(21)“个个”,每个。例(22)重,层。“重重”,犹层层。例(23)“般般”,种种,样样。《集韵·桓韵》:“般,亦数别之名。”例(24)“一般般”与“无两样”义同,意思为“一样”。例(25)“步步”:一步一步,每步。

3.代词。如:

(26)三藏顶礼,点检经文五千四十八卷,各各俱足(15/40)

(27)相别之次,各各泪流。(15/40)

各各,个个,每一个。例(25)指物;例(26)指人。

(三)表程度变化

《取经诗话》中表程度变化的重言词皆为副词。如:

(28)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会大。(6/15)

(29)白衣妇人……徐步向前,微微含笑(6/17)

(30)行者曰:“轻轻小话,不要高声。”(11/32)

《广雅·释诂二》:“渐,进也。”例(28)“渐渐”,逐渐。例(29)“微微”,稍微。例(30)“轻轻”,谓着力不多,小声貌。上述三例都表示程度更弱。

(四)表动作反复

《取经诗话》中重言词有动词2例,表动作的反复、延宕。如:

(31)(长者)行行啼哭,纔入到门,举身扑倒(17/47)。

(32)天符有限,不得迟迟。(16/44)

《说文·行部》:“行,人之步趋也。”例(31)“行行”,不停地前行。《广雅·释诂三》“迟,晚也”。例(32)“迟迟”,晚,延迟。

三、结论

1.《取经诗话》中34个重言词的重叠式和基式意义密切相关④,都属合成词。

2.《取经诗话》中重言词语义类型包括“状情貌”、“表周遍”、“表程度”、“表动作反复”等四类,如下表所示:

语义词性句法功能词例状貌象声词 谓语 飒飒喊喊战战兢兢 衮衮 寂寂 稀稀 忩忩隐隐纷纷渺渺茫茫绕绕蔼蔼盈盈裊裊谓语形容词定语 森森(忩忩)状语 瀰瀰攘攘嬉嬉(纷纷)周遍名词 状语 日日代代朝朝人人谓语 般般 重重定语 层层(般般)名词状语 个个 步步名词 主语 各各程度副词 状语 微微轻轻渐渐动作动词 谓语 迟迟状语 行行

3.从语法的层面看,《取经诗话》34个重言词中,以形容词为主。具体情况如上表:象声词2个,全充当谓语;形容词17个,充当谓语13个、定语2个、状语4个(在例(14)和(10)中“忩忩”分别充当谓语和定语;在例(5)和例(15)中“纷纷”分别充当谓语和状语);名词2个,充当状语;量词5个,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各2个(例(24)中“一般般”充当谓语,在例(23)中“一般般”充当定语);代词1个充当主语;副词3个,充当状语;动词2个,充当谓语和状语各1个。

【注 释】

①③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商务印书馆,2010.

②李时人,蔡镜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3).

④江蓝生《近代汉语研究新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01页)中将重叠之后的新形式称作重叠式,重叠之前的形式称作基式。

⑤按,括号表示同一重言词复现,在不同语境中充当不同的语法成分。

[1]李时人,蔡镜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M].中华书局,1997.

[2]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商务印书馆,2010.

[3]吴福祥.敦煌变文12种语法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红.庐山远公话重言词语义功能研究[J].现代语文,2009(12).

[5]杨振兰.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对比研究[J].齐鲁学刊,2003(4).

[6]汪维懋.汉语重言词词典[Z].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叠音言词诗话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监察案件中法院对言词证据的审查判断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纳兰性德词集》中重言词的分析
新诗话
我也会
杜甫诗中叠音词的词汇和语法研究
如何看待“准继母”陪同下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