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要读出三“味”

2014-03-19王爱琴

江苏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调话语语音

王爱琴

1.感知文本,知道怎样读。

教师应首先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让学生模仿课文录音,进行跟读,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时要求学生注意句子中出现的升降调、重读、连读等现象,同时予以显性标注(如用色笔),强化视觉效果。如新译林版《英语》(下同)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的Story Time板块的对话朗读指导时,可通过PPT给出鲜明的符号标注,为学生朗读时做很好的示范与引领。

这样,通过聆听文本录音,让学生自己尝试在书本上进行标记,自主识别出相应的语音、语调,形成一定的朗读策略与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到了高年级,他们就可以扔掉教师提供的这一“拐杖”,自己独立“行走”了。

2.深入文本,理解为什么这样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的工具,是人们态度、感觉、感情与心境的反映。因而,在对话朗读过程中,教师还需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验话语中包含的情感,读出应有的情感色彩。

如三年级上册Unit 6 Colours的Story Time板块的对话朗读指导时,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验文本主人公杨玲在舞台上表演魔术时的心情以及舞台下观众们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揣摩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然后通过PPT,用形象的文字呈现出鲜明的情感色彩,为学生朗读文本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

3.跳出文本,想象还可以怎样读。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有利于发展智力,有助于传递情感。因而,朗读文本对话时如果能够引领学生跳出文本,让他们发挥想象,将自我特有的认知方式、个性特征、生活经验等个性化元素融入文本话语的朗读之中,便可获得一种更具生命活力的话语表达方式。

如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的Story Time板块的前两幅图对话朗读指导,可引导学生进入现实生活场景。想象一下搬新家时当女儿找不到自己的物品,询问妈妈物品摆放在哪时,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母亲会有怎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气来回答女儿的问题(亲切、激动、平缓、急躁、愤怒……)。让学生根据自我生活经验,展开想象,通过不同的语音、语调淋漓尽致地演绎出生活中不同的母亲形象。教师做了这样个性化层面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去个性化地朗读,赋予了话语表达的新空间,表明对文本做到了“知其未尽然”。

读中有三“味”,读出文字,读出情感,读出自我。这样朗读,才能聆听到更多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语调话语语音
画与理
微信语音恐惧症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