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绎“有感觉”的“混合运算”

2014-03-19刘秀凤

江苏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笔记本算式运算

刘秀凤

“儿童的理解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成人试图把自己的理解快捷地告诉儿童是徒劳的。”这是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获得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它从心理学角度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在心理、理解方式和认知过程等方面与成年人的区别。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有了这样的认识,可是具体操作时却很容易忽略它。

【常规教法】

1.复习导入。出示几道算式中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让学生说出运算的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依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和“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列出综合算式“5×3+20”“20+5×3”和“50-18×2”。

3.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4.概括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道综合算式,小结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都认为这部分内容浅显易懂,学生一学就会,在练习巩固中正确率也很高。可是,笔者曾在三个班级采用上述教学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受测的142位学生中,对于问题“你感觉这节课怎么样?”,约69%的学生回答“没感觉”“没意思”等;对于问题“为什么‘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约81%的学生回答“说不清”“不知道”“就是这样规定的”等。至此,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在教师认为得心应手的课堂学生却没有感觉?“混合运算”究竟怎样教学才能融入学生的心灵?

【教学尝试】

1.回顾导入,引发探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哪几种运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混合运算”的。接着出示“20+5×3”让学生说说是由哪两种运算混合的,先算什么。这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先算“20+5”,一部分学生认为先算“5×3”。

2.自主探究,发现规则。

教师分别请学生说说先算“20+5”或先算“5×3”的理由。在不少学生面露难色感觉有困难时,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关切地问:“需要老师提供些帮助吗?”在大部分学生认为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情境图,并提示:“从这幅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它是否能帮助你说明理由呢?大家可以小组合作研究研究。”

大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有学生说:“我们组发现根据图中的信息,如果求‘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多少钱,就可以列成算式‘20+5×3,‘5×3表示3本笔记本多少钱,‘20+15表示1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一共多少钱,所以要先算‘5×3”。有学生说:“求‘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多少钱,列分步算式计算也是先算‘5×3=15(元)。”还有学生说:“假如有1张20元和3张5元的人民币,求一共有多少元,算式也是‘20+5×3,如果先算‘20+15再乘3的话结果就与实际的钱数不相符了……”

整节课上,学生或积极探索,或冥思苦想,或兴奋地畅所欲言,在兴趣盎然中不但发现了规律——运算顺序,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套用调查问卷中学生的话说就是“有感觉”“有意思”“很喜欢”。

【教后思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数学活动不仅仅指外显的“形动”(肢体活动),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心动”和“思动”。获得知识不应是唯一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不应是知识的附属品。倘若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价值,学生就容易被“工具化”。

1.什么是“有感觉”的课堂?

学习的本质是心灵的主动建构,学生需要“健康而缓慢”地生长。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教师向学生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多少。课堂之所以精彩,也不仅是因为教师讲授得到位、学生训练得扎实,而在于它能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留下痕迹。

前段时间,笔者进行了“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排在前五位的课堂特征有:(1)注重学生实践、小组合作、交流展示。(2)师生互动多,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4)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5)教师语言幽默,讲课生动有趣。鉴于此,笔者以为,“有感觉”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天天期盼的课堂;“有感觉”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可以有所作为的、生活化的课堂;“有感觉”的课堂一定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真情互动、积极探索,最后达到思想共鸣的课堂。

2.怎样让学生“有感觉”?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一样,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适合的课堂。当课堂适合学生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学生就会“有感觉”,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会空前提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感觉,教师也应该在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书本知识和学生经验世界的沟通。“混合运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则,能进行同级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例题以购物场景为素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运算规则。如果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情境图,为什么要提出并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虽然在教师引导下解决了问题,总结了运算规则,但并不能真正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感觉,教师还得努力实现教学方式与学生心灵的融合。在常规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解决的问题,他们自己的思维、发现与探索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就缺乏主动思考与表达的动力,也就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尝试教学中,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主动投入小组研究,在小组中与大家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乐趣。因此,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但自主发现了规律——运算顺序,而且觉得“混合运算”“有感觉”“有意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笔记本算式运算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笔记本
我拥有了愿望笔记本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可爱的笔记本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爱的笔记本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