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诚信正气 铸道德之魂
——卫生职业教育诚信建设实践研究

2014-03-18叶纯孜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诚信德育建设

叶纯孜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扬诚信正气 铸道德之魂
——卫生职业教育诚信建设实践研究

叶纯孜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阐述诚信建设主旨,构建诚信教育体系,夯实诚信教育基石,注重诚信建设践行性、认同性和渗透性。

卫生职业教育;诚信;道德

诚信是一切道德规范之本,是卫生职业道德之魂。按照医德的本质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培养卫生职业学校师生诚信情感、诚信信念、诚信行为和习惯,培育充满活力的诚信教育创新发展机制,以诚信思想和精神为核心、诚信制度为保障、诚信标准为约束力,形成全员参与诚信建设、全过程贯穿诚信建设、全方位渗透诚信思想的工作氛围。根据诚信建设具有践行性、认同性、渗透性等特点,以革故鼎新之锐气,深化诚信建设,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

1 确立诚信建设主旨

确立诚信建设目标是开展诚信建设的关键。根据学校各行为主体社会任务不同的特点,明确诚信建设主旨,构建诚信教育框架。

1.1 领导干部——诚信从政

在领导干部层面着重加强“诚信从政”建设,自觉把守人格信用关、廉洁信用关和权力信用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成为群众的范本和榜样。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约束机制,杜绝重诺轻行、诺而不行现象。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诚信公开承诺制和跟踪督察考核制,确保承诺内容落到实处。

1.2 教师——诚信从教

在教师层面着重加强“诚信从教”建设。诚信立教是教师为师的人格前提,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底线之一,是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期盼。通过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构建严谨治学、诚信从教的多元化教师评价管理体系。开展对教师诚信评价工作,将诚信建设融入良好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中,突出人和事业的统一协调发展。确立教师在诚信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引领性作用。

1.3 学生——诚信做人

在学生层面着重加强“诚信做人”教育,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1]。突出医德为先、诚信为本的“立德树人”思想,使学生明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家无信不和、国无信不盛”的道理;使学生意识到诚实守信是一种财富,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使学生真正把诚信视为谋生和促进自身发展的手段,视为白衣天使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

2 构建诚信教育体系

树立诚信教育理念,把诚信教育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实践证明,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体系是诚信建设的重要基础。

2.1 将诚信教育融入德育体系

充分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将诚信教育融入学校德育体系。抓好德育中的诚信教育计划、实施、检查、总结4个环节的调控、评价工作。根据学生认知和年龄特点,梳理、整合、补充、凸显德育与诚信教育的结合点,在德育教学内容中加载诚信精神境界、诚信价值观念、诚信道德修养、诚信敬业精神、诚信人格品德、诚信操守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认知和诚信道德判断能力[2],使学生树立以义务论、道德论、人权论、公益论为基础的当代医德观。

2.2 将诚信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中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诚信元素,使诚信建设与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渗透诚信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自觉运用诚信原则规范自身执业行为。

2.3 构建“四位一体”诚信教育网络

优化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形成“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诚信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形成德育合力。实现诚信教育从专职德育教师向全体教职工延伸,从教学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

3 夯实诚信教育基石

对当前学生及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诚信度调研及分析得知,文化缺失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培育有诚信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土壤是诚信建设的基石[3],是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有利因素,是培养医学生诚信价值观、诚信意识、诚信气质,形成良好执业能力的关键。

3.1 构建诚信文化体系

通过诚信文化体系建设构建诚信环境,在诚信文化建设中实现诚信物质文化、诚信精神文化和诚信制度文化的高度统一[4]。

诚信文化的物质层面是诚信文化的外在标志。通过设立诚信警示牌、诚信宣传广告牌、诚信文化走廊来展示诚信格言、警句,营造文明、诚信、和谐的良好育人氛围。

诚信文化的精神层面是诚信文化的灵魂。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作用,通过开设校园网页专栏“诚信经纬”、闭路电视“诚信之窗”、板报“诚信与我”,宣传诚信文化,传播诚信知识,弘扬诚信精神,培育诚信情感,推动诚信文化在校园的传播。

诚信制度文化是诚信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学生信用信息;将诚信作为“学生行为规范”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实训中心建立与医疗行业接轨的融入信用标准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研讨制定“医学生诚信标准”,定期对达标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建立学生实习阶段诚信情况考核制度等,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凝聚与规范作用。

3.2 诚信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

把传统医德伦理和现代医德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根本、最耀眼的伦理范畴和价值取向[5]。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感召力,以“尽忠竭诚”“仁爱救人”“赤诚济世”“博极医源”的丰富诚信思想和“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的民本思想开展专题诚信教育,使学生了解“智者必知诚,知耻则知信”的道理。

3.3 诚信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

把诚信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融合。将诚信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中,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4 注重“践诚”实效性

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思想把诚信仅仅或主要局限在强调注重个人自觉自省上,对实践层面和社会约束方面的要求不足,从而导致诚信教育苍白无力。当今,诚信教育很多时候局限于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和针对性,缺少有力有效措施,致使被教育者不以为然,大大削弱了诚信教育的效果。克服诚信教育虚化的有效途径就是“践诚”,通过“践诚”实现“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

4.1 走进社会——感悟诚信

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进社会感悟诚信。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以“诚信社会”“诚信医疗”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街市、医院,通过走访、查阅资料,了解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医疗诚信等现状及民众对诚信缺失的诉求,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明白“社会呼唤诚信、民众渴盼诚信、人人需要诚信”,从而提高诚信认知水准。

4.2 习惯养成——落实诚信

通过诚信“习惯养成”,达到落实诚信的目的。由学生社团组织倡议,在学生公寓区开设无人照料的“诚信超市”;食堂部分售饭窗口开设自主刷卡的“自觉付费自助餐”;设立“无人监考”考场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在自觉接受“诚信洗礼”后产生诚实守信的踏实感和自豪感,体验诚实守信的欢愉。

4.3 践行慎独——贯通诚信

“慎独”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6]。在践行“慎独”中贯通诚信教育,学生实训实习中教师要有意设计“独处”情境,考查学生的慎独修养,并适时对其行为进行点评,以有效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慎独观念。

4.4 创新载体——升华诚信

为了夯实诚实守信根基,学生社团开展系列活动,如“诚信——医患之间的连心桥”“诚信伴我行”“实习归来话诚信”等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活动,举办“诚信校园剧”比赛活动,让学生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诚信社会蓝图”,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育崇尚诚信的道德情感,使诚信道德境界得以升华。

4.5 专业实践——践行诚信

临床实习是学生走进职业生涯践行诚信的重要环节。实习中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就会使前期在校的诚信教育受到来自实习基地及社会不良影响的干扰与冲击,造成学生思想上的矛盾与困惑。加强对实习工作的领导,制订实习期间周密的“践诚”教育计划。充分发挥实习期间角色的现实性作用,实时对学生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促使学生自觉树立忠于职守、救死扶伤、爱岗敬业、诚信行医的良好风尚。

[1]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3(1):11-13.

[2]陶耘.加强诚信医德教育培养现代医学人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S1):18-19.

[3]杨振华,居文俊.塑造诚信卫生形象打造满意服务环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28-29.

[4]曹国杰.谈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及诚信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5(15):35-36.

[5]李力佳.诚信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J].中国美容医学,2010(3):38-39.

[6]郑大喜.医患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重构策略[J].现代医院管理,2007(2):16-20.

G416

A

1671-1246(2014)05-0007-02

猜你喜欢

诚信德育建设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