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考政治复习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

2014-03-17林耀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结构图公平

林耀梅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广东省政治学科的命题越来越注重能力立意,注重运用学科基本理论和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通过迁移和盘活基础知识,解决“惰性”知识问题,注重根据信息建构意义和认知过程。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教师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点进行条分缕析、各个击破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理解,往往忽视了对知识的完形(整体)把握。这样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很难快速准确完整地调动教材知识,导致答主观题时无从下手或严重遗漏,造成知识迁移障碍,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也就是顿悟的过程。根据格式塔的认知理论,考试中问题的解决,实质就是从一个已有的完形走向一个新的完形的过程,即“顿悟”过程。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完形结构图,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知识,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政治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框题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有利于对学生迁移和盘活基础知识,促进学生顿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建构模式

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构建模式是根据教材的单元、课、章、节、框题、主干知识的逻辑编排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能直观地展现知识的整体性,同时突出核心知识,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这种构建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构建模式在高考题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绝大多数高考主观题可应用此种完形结构图进行解题。以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为例,其完形结构图为:

如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综36题第三问: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考生可调出“当代国际社会”的完形结构图,根据问题所提到的“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形势”,就能迅速锁定“国际形势”的内容。有利的国际形势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概括以上三点为: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再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原则可写出不利的国际形势。再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37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为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内容,其完形结构图为:

发展观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发展的途径与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考生只要调出“发展观”的完形结构图,准确提取这些有效信息点,根据材料二的有效信息点进行一一对应分析,即可完整写出答案。

二、行为主体的完形建构模式

行为主体的完形建构模式是指以行为主体为基点,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行建构,即行为主体的性质、行为依据、如何行为。此种建构模式是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建构模式的重要补充,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较为见。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个人,包括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第二种类型为企业,可分为公司、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第三种类型为政府(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公民(人民)、政府、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行为主体都具有完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的内容,只要立足教材进行建构即可。

行为主体完形建构模式在高考题中以政治生活应用最为普遍。以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例,本课最主要的行为主体为中国共产党,其完形结构图为:

如2013年广东省高考文综第36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此问要考核党的行为依据,但问的不是党为人民谋利益的依据,而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依据,即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由党“掌权”(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理论依据和意义。据以上党的行为主体完形结构图,结合问题,考生可迅速从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地位、党的执政理念、党这样做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可写出较完整的答案要点。

三、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

此种建构模式以核心问题为基点,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及热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以此核心问题为中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可以使知识更具有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更加高效。例如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阐述了若干核心问题,第一单元围绕着货币、价格、消费(扩大内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第二单元主要讲了生产、企业、就业、投资理财四个核心问题;第三单元主要讲了分配、公平、财政三个核心问题;第四单元主要阐述了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四个核心问题。在构建核心问题的完形结构时,注意不要局限于某一课、某一单元,而是要立足整个模块,对与此核心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在高考解题中应用是较为普遍的。以第三单元的公平为例,其完形建构图如下:

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第36题第一问。

材料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颁行为契机,广东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由问题中的关键词“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结合材料一的四个“更注重”的分析,可快速确定此问的实质是考核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政府维护公平的措施的理论依据。公平是第三单元的核心问题,也是具有长效性的热点问题,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公平”进行详细的归纳整合,形成“公平”的完形建构图。考生如能顺利快速调出“公平”问题的完形建构图,此题就会迎刃而解。

高考政治复习中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上只是探讨了三种常用而典型的知识体系完形建构的模式及其在高考政治主观题中的应用,而实际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建构知识体系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完形建构图应注意力求简单明了,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第二,完形结构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解题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第三,应注重完形结构图的实效性。完形结构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顿悟,从而为在高考中快速解题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鹏,潘光花,高峰强.经验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派[M].济南:山东出版社,2009.

[2]王惠芝.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浅议政治学科知识框架建构的模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9).

[3]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东省高考文科试题分析(2012年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结构图公平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做个皮肤结构模型
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新解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公平的决定
P-3C“奥利安”反潜机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