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和防范对策

2014-03-17范玉华虞琼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科室

范玉华,虞琼

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和防范对策

范玉华,虞琼

急诊;院内转运;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2013年1—11月收治的急诊患者527例,其中男305例,女222例;年龄14~98岁,平均63.6岁。危重患者142例,包括呼吸衰竭33例,心力衰竭8例,心肌梗死38例,脑血管意外39例,宫外孕7例,严重创伤者17例;需机械通气者25例。普通患者385例。

1.2 转运目的行CT、MRI、DR及彩超等检查,送往手术室或送往病区住院。

1.3 急诊科患者转运意外情况142例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3例,氧气管、胃管或导尿管脱出5例,气管插管移位5例,输液针头滑脱、局部肿胀或堵塞18例,到达病区后等候时间较长20例。

2 危险因素

2.1 患者自身危险因素病情危重的患者,多有复合性外伤,多脏器衰竭,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发生病情恶化。本组携带氧气时连接不紧密,在转运过程中脱开2例,导尿管接头处扭曲1例,胃管滑脱2例,气管插管移位5例,留置静脉通道堵塞6例,输液针头滑脱7例,局部肿胀5例及转运途中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如心跳呼吸骤停、宫外孕破裂等,导致加大转运风险。本组心跳呼吸骤停3例。

2.2 转运前病情评估不全面转运前未做好交接班,未能对患者病情作全面的评估,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等,影响安全转运。

2.3 转送前未与接收科室协调到达病区后等候时间较长超过30min。本组因转运时医护人员和接收科室协调欠妥当5例;接收科室的床单、气垫床、监护设备和吸氧装置等准备不完善,当患者转到时不能及时顺利地接受治疗和监护而影响安全转运8例;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床边交接不严密细致,影响患者下一步诊疗7例。

2.4 转运环境条件的限制急救现场光线不明亮,静脉穿刺等抢救技术操作易失败,外伤事故时围观人群拥挤,声音杂乱影响听诊等诊断措施的进行,延长了急救时间,不利院内安全转运。

2.5 护送人员抢救能力差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病情的观察及应急能力差,缺少预见性思维,对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未能正确分析评估;以及对患者的承运能力估计过高,未充分准备转运工具、备用药物及抢救仪器设备等。

2.6 转运相关流程不够系统规范化护士对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内容掌握不

全面,思想上没有重视,服务意识薄弱,交接单内容较多容易遗忘,新制度培训不够到位,对制度的执行力不够。转运工具选择不合理、相关科室未能联系妥当,以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等待时间过长等,均可带来隐患。

3 防范对策

3.1 充分做好转运前准备在转运前需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病情变化、患者自身承受能力、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做全面评估,特别是对机械通气患者。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体位,并备齐相关的抢救仪器及药物。患者转运途中,须由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甚至医生跟随,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大小乃至监护仪数据等,同时注意保暖;行进中还需保持速度平稳适宜,防止颠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转运途中患者病情不稳定或突然变化,应遵循“先救治后转运”的原则实施就地抢救。转运时还要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适时开导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主动配合救护。

3.2 加强医护人员理论和技能培训加强业务培训,进行“三基、三严”考核,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鼓励护士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护士的每一项操作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利用晨间提问、小讲课及护理查房等形式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应急抢救药物的配备。对抢救药品和仪器合理摆放。此外,还要与各科室、各检查科室多做协调沟通,保证及时检查与治疗,不延误病情。

3.3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法律观念急诊室转运工作的服务对象多是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抢救、治疗可能面临较大的生命风险和法律纠纷。应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转运前与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交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意外,在征得患者家属理解和支持并履行风险法律文件签字同意书后才能启动转运程序,否则不能强行执行转运任务。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全程优质服务,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2]。这样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使患者有安全感[3],有效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3.4 完善和规范转运相关制度及流程制定转运患者管理制度,转运前护士测量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病情,认真详细填写转运记录单。记录时间准确,语言描述恰当、详细、完整、客观,避免出现遗漏,以免为护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

把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情况及所用导管、物品、药物等仔细交接,提前通知科室。转运过程中,护士守候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不平稳时,由医师和护士共同护送,到接收科室后,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同时将转运记录单交接收科室护士签字并随同病历一起存档,并作为考核项目接受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检查。定期进行持续质量评价:(1)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意外脱管、供氧中断、呼吸困难及窒息、坠床、休克、心律失常、脑疝及心搏骤停等;(2)接受科室满意率,每月向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根据转运路径实施效果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提前通知做好接收准备、提前告知病情、提前通知准备急救设备、交接时告知生命体征、交接时管道通畅固定、交接时告知病情与用药及协助安置患者等。

[1]卓雪英.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J].全科护理,2010,8(8A):2032-2033.

[2]张国霞,谭丽萍,徐苏萍.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40-1041.

[3]廖秀梅.急诊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10-211.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5.080

R473

B

1671-0800(2014)05-0643-02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各种急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的初步处理后,常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在院内急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通过对527例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315010宁波,宁波市第一医院

范玉华,Email:37857782@ qq.com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科室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