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03-17潘新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目标阅读教学方法

潘新明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对学生阅读是这样要求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事教学十余载,我发现阅读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每次批改练习卷,总发现第一、第二面的字词句基础部分还好,批改到第三面的阅读部分就一团糟,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似乎抓不到要领,阅读也成了除作文外令学生头痛的一大难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认为务必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育教学中常抓不懈的主题。在这里,我就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谈几点做法与肤浅的体会。

一、关注文本

真正的阅读应是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语文课程标准在七至九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作出了规定: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解其主要内容,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理解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区分文章的表达方式,能够区分事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文学样式,能够阅读领会科技小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能够区分议论文的观点与材料,发现其联系,通过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文学作品,能有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阅读涉及面广,渗透因素多,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方面,着眼于理清汉字的笔画、句子的成分,理清记叙、说明的顺序,理清并规范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的要素,理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文章的结构方式,理清说明、议论、人物描写、主题表现等方法,掌握文学体裁的分类。

脱离文本的阅读只能是水中月、雾中花。阅读时的感悟都应发自内心,只有知晓阅读涉及的基础环节,才能厚积薄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七至九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要求对藏书单调且还得依靠废旧课本凑数的农村薄弱中学来说,是根本无法满足师生阅读需求的。名著尤其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还有教材推荐的相关书目,图书室根本难觅其“尊容”。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我托人购买了四大古典名著,还尽量罗列课标推荐书目,有效地让学生自觉地在阅读中徜徉、漫步,从而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提高。

二、明确阅读目的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有诗为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句精辟地道破了阅读与写作之间雪溶于水的联系。古往今来太多太多铁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阅读不仅是学生作文成功必不可少的阶梯,更是写作者登堂入室必备的金钥匙。正因如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许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慨叹: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作文,举凡言之空洞无物,叙之杂乱无章,议之含糊其辞;构思落于俗套,行文冗繁呆板;词汇少似甘霖,错字多如牛毛……实在“惨不忍读”!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这全是由于学生本身“营养”不良、不全造成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营养”不良、不全的痼疾治愈,唯有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做“主药”,兼以观察、训练等其他“佐药”,让学生早日服下,定然会“药到病除”,“治标治本”。

三、设计好学习目标

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提示的“学习重点”去设计目标。新教材课文前面的“学习重点”提示,是编者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容精心策划的重点目标,同时提示了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应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定具体阅读目标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一篇课文,不管具体目标有多少,都应该是对“学习重点”这一总体目标的具体分解。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课文前的“学习重点”提示了三点:1.了解小说的特点;2.理解文章主题;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这三点实际上涵盖了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三个中心问题,制定具体目标。围绕第一个问题,可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考虑制定目标: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再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运用的描写方法。这样既紧扣总目标,又使课前总目标具体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深入实在,有所把握,有所收获,而不至于视一篇课文如“没有把的葫芦”。

四、掌握阅读的规律

对于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我们都要搞清楚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阅读的一般规律。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这是特殊规律。比如记叙文,要抓住记叙要素、叙事线索和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要抓住论点、论据、论证和语言的严密性;小说要抓住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诗歌要抓住意象和凝练的语言;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要抓住意境和情感,等等。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阅读时,要让自己完全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通过阅读思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肤浅的认识深刻化。通过联想和想象,使文字传达的信息形象化、个性化,从而对作品的内容得到确切的理解。阅读不仅要领会文章的要旨,探究其精华,而且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切身体验其精神实质,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这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阅读时最好能把书中的精彩片断摘录下来,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写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也能提高辨析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大有裨益。

六、抓好基础

阅读堪称大杂铺、智慧仓,注音、识字、语法修辞、标点、书写、文学常识、知识迁移均包罗其中。学生日常检测或中考阅读常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言不及义,无力拓展。这种现象让人啼笑皆非,实际也是在警醒教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存在模糊性,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条理不理顺(思路不清),基础点根本不明确。为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深厚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通过抽样调查,其中有85%的初中生对主题的表现方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衬托、象征),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内容分不清楚。语文教学有些语法虽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但适时渗透还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难以提高。阅读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过程,不积累相应的语法知识,阅读的方向不可能明确,阅读的触须不可能敏锐,表述就有可能不够精确,就会出现前面谈到的答非所问等情形。阅读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底蕴,缺少根基的阅读也必将凋谢、停滞。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成为阅读中的“巧妇”,那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巩固基础。

七、拓宽阅读渠道

有效开展阅读教学,不能单一局囿于“双基”的培养,还要落实在具体阅读中,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唤醒,在对话中提升,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陶醉于春光烂漫之中,才能有效地打开学生被禁锢的思维。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读写结合训练,要求学生推荐自认为不错的习作和他人的优秀文章,并附上字数不等的感言;根据学生阅读功底,按层次进行搭配,组成阅读攻关(互助)小组。为改变部分学生拖拖拉拉不动笔的不良习惯,激起他们攻克阅读难题的信心,我根据学生层次打分,找机会(亮点)给分,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八、加强方法指导

“阅读理解”在中考题分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都在15分左右,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学生试卷有留空白的现象。因此,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重视指导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目的是阅读的前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设定目标,或从内容、形式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不至于把阅读当做一种漫无边际的行为。方法是形成这种能力的保证。如教记叙文要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来阅读;说明文要从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来阅读;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来阅读;小说就要从小说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阅读。这些阅读的方法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注意并应作具体指导的,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具体的训练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生如何获取和摘选信息。其次,在指导阅读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根据作者的情感态度、上下文意去读出答案,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融入作品和换位思考的方法,从而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和研读。再次,应指导学生将过去与现在的知识、课内与课外等联系起来,并进行一些比较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在各类文体阅读中应该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特别是农村学生更不容易,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好课堂教学,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指导训练,最后使学生形成能力。

九、尊重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在指导班级学生阅读时,教师的评价应是比较到位的,还着眼于对学生人文的关爱和激励。但在统测统改中,关爱与激励的评价遭到了扭曲,阅卷教师把“参考”奉于神明,尊为“标准”,因答案与“参考答案”不雷同而判了“死刑”。如此阅卷,导致一所学校同一年级的几百名学生及格人数竟屈指可数。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生生扼杀,促使教师选择稳妥保守的教学法,不敢闯越雷池半步。教师的人性化开放式阅读教学因有此顾虑,而不能放开胆子并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引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阅读殿堂,让其在阅读的世界中吮吸营养,拓展思维,尽可能施展其个性本色,这是我多年努力探讨的方向。只要本着以学生为本,以文本为源,重视方法的指导,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目标阅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