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有诰《音学十书·韵读》体例研究

2014-03-17齐晓燕邵永海

长江学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韵脚大雅诗经

齐晓燕 邵永海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江有诰《音学十书·韵读》体例研究

齐晓燕 邵永海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本文以中华书局1993年版《音学十书》为主要参考书,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江有诰《音学十书》中“韵读部分”。第一是对江氏韵读进行校勘,第二是考察江氏确认韵脚字的情况,第三,也是本论文最主要的部分,是比较江书中“通韵”、“合韵”、“借韵”以及“借用”几个术语的异同。借韵,两韵部之间至少相隔两个韵部,两个以上韵部之间则至少相隔一个韵部。合韵,两韵部之间有且只能相隔一个韵部,三个韵部之间必须是紧紧相连的。通韵,只能用于紧挨在一起的两个韵部之间。

江有诰 《音学十书》 韵读体例 通韵 合韵 借韵

本文以中华书局1993年版《音学十书》为主要参考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江有诰《音学十书》中“韵读部分”,一是对江氏韵读进行校勘,二是考察江氏确认韵脚字的情况,三是考察江氏“通韵”、“合韵”、“借韵”以及“借用”几个术语的使用情况。对于韵脚字,江氏有吸取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俞氏、卢氏等人的成果,同时也参乎自己的观点,如《诗经·小雅·正月》第六章,顾炎武以“局厚”为韵,孔广森以“高局”为韵,江有诰认为下面六句韵皆在次句之末,不应首二句异例,故不从前人的看法。各家对韵脚字的取舍不尽相同,所以本文对江氏韵脚字处理是否得当不做讨论。本文一切从江氏的韵部系统出发,忠于江氏的修正,对江氏本身也是一种检验。

一、江书韵读的校勘

本文除了《宋赋》以外,对江氏所辑录的韵文作了一些校勘工作,所发现的问题种类零碎,尽管如此,本文仍尝试着分门别类,分别部居地来讨论。

1.1 注音上有些体例没有贯彻。

江氏在《古韵凡例》中写道:“陈氏《毛诗古音考》率用直音,于无可音之字多借相近者音之。慎斋讥其谬误,故《标准》悉用切音,初学者或有不知翻切者则不得门而入也。故仍用直音,无的当可音之字以切代之,庶可便于初学,亦不致见笑于通人。”遍考江氏的注音,的确如此,如《诗经·卫风·有狐》“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江氏注:“带,丁例反。”又如《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江氏注:“为,音讹”。江氏注直音时几乎都是“音某”或“叶音某”,如《诗经·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其明刑。”刑字下注:“叶音杭。”然有一处却非如此。《诗经·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夕字下注:“徐。”此处当“音徐”或“叶音徐”方好。

1.2 缺漏韵脚标志符号〇。

江氏同样在《凡例》中说,“于正韵者〇之,隔句换韵者囗之,其可韵而不必以为韵者□之。”对于韵脚字,江氏都有〇的标志,然遍考全文,仍有些失漏者。《诗经·小雅·小旻》第五章:“民虽靡膴,或哲或谋。”之鱼借韵,但“膴”和“谋”缺〇。《诗经·小雅·巷伯》第六章:“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之鱼借韵,然“谋”字缺〇。《诗经·大雅·常武》:“有严天子,王舒保作。”“作”与“赫”为韵,然“作”字缺〇。《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常惩”借韵,二字缺〇。《天问》:“比干何逆而抑沈之,雷开何顺而赐封之。”“沈封”借韵,二字缺〇。《思美人》,“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莽草”借韵,二字缺〇。《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良”与“皇芳”等字为韵,缺〇。《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都”与“觺駓牛灾”为韵,之鱼借韵,“都”字缺〇。或曰:盖江氏于借韵不标〇符。答:非也。考察全文,借韵共使用了42次,没标者仅此几处而已,可见与“借韵”无关。《管子·牧民》:“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辔贵”为韵,“辔”字缺〇。《管子·弟子职》:“暮食复礼,昏将举火,执烛隅坐。”“礼火坐”合韵,“礼火”缺〇。

1.3 缺漏注上所属韵部。

江氏于一组韵脚字最后一字下标写所属韵部,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为韵,在“逑”字下标“幽部”。考察全文,仍不失有几处漏写。现列举如下:《诗经·唐风·羔裘》第一章“祛居故”为韵,漏写“鱼部”。《诗经·小雅·青蝇》第三章“榛人”为韵,漏写“真部”。《诗经·鲁颂·駉》:“駉駉牡马,在埛之野,薄言駉者。”“马野者”为韵,漏写“鱼部”。《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庠养”为韵,漏写“阳部”。《国语·越语》:“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处下”为韵,漏写“鱼部”。《老子·异俗》:“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昏闷”为韵,漏写“文部”。《庄子·至乐》:“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出”为韵,漏写“脂部”。《逸周书·周祝解》:“故天为高,地为下,察汝躬奚为喜怒。”“下怒”为韵,漏写“鱼部”。《战国策·秦策》:“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聋功”为韵,漏写“东部”。《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茎叶带芒,而末衡。”“芒衡”为韵,“衡”无〇符号,且漏写“阳部”。

1.4 其他一些校勘上的问题。

还有一些校勘上的问题,由于例子少不好归类,在此姑且并在一起,稍加梳理。《诗经·大雅·召旻》:“彼疏斯粺,胡不自替。”本为“支脂通韵”,原文作“支部通韵”。《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民”与“嫔”为韵,本为真部,原文作“贞部”。对于《楚辞》中的《渔父》和《卜居》二篇,江氏所看的本子可能和通行本不同,二篇前后顺序颠倒。《招魂》:“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白日晚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灭毁;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偕毁弛”本为“脂歌合韵”,原文作“支脂通韵”。《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孰敢不轨。”“走轨”为韵,本为“幽侯合韵”,原文作“幽侯韵”。《三略·上略》:“端末未见莫能知,……变动五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知化随”本为“歌支通韵”,原文作“歌支通用”。《三略·上略》:“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恩民”本为“文部”,原文作“鱼部”。《文子·自然》:“非雄非雌,非牡非牝,生而不死。”“雌牝死”本为“支脂通韵”,原文作“支部通韵”。《韩非子·扬权》:“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予处处举”为韵,原文“予”字作“子”,误。《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然后厥气在下,营卫在止,寒气逆止。”二“止”为韵,上一个缺〇,同时缺“之部”二字。下文“乃合为胀也。”“胀”字的〇符多余,“阳部”二字多余。《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原文“乱荣间”字有〇符,如此,则有两种可能,一是“容”字〇符多余,二是“成”字该有〇符与“容”为韵,且增加“耕部”二字。《文子·符言》:“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众不害;天下乐推而不厌。”原文“害厌”为韵,并且注“祭元通韵”,误。

二、江氏对韵文的校勘

江氏对韵文材料韵脚字的处理,并不是照搬原文,也有一些校勘工作。下面本文主要从字误、倒文、衍文、脱文四个方面看江氏对韵脚字的校勘。其实,也可以看做是江氏根据押韵原则对文本所做的校勘。

2.1 纠正误字

本文所谓的误字,是站在江氏的立场来看的,其实有些字可能只是版本的不同而已,然在江氏看来,必有一个取舍,不被采取的即是所谓的误字。这些“误字”,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由形似而误,一是由意近而误,其中后者包括忌讳字。先看形似而误。《诗经·大雅·抑》:“视尔梦梦,我心惨惨。”“惨”当作“懆”,与“昭乐藐虐”为韵。《诗经·小雅·雨无正》:“昊天疾威。”“昊”字,本作“旻”,今从郑笺及唐石经作“昊”。《诗经·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爰”,今本作“奚”,误。《诗经·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戎”当做“武”,与“祖父”为韵。《诗经·商颂·长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予”今本作“于”,误。《天问》:“元鸟致贻女何嘉。”本作“喜”,顾氏谓《后汉书》引此作“嘉”,与“宜”为韵。《九辨六》:“恐时世之不固。”“固”当作“同”,与“通从诵容”为韵。《管子·四称》:“唯趣人讼。”“讼”讹作“诏”,误,与“从”为韵。《逸周书·小明武解》:“具行冲梯振以长旗。”“旗”当作“旅”,与“怒”为韵。《逸周书·酆保解》:“四葛其戎谋族乃不罚。”“罚”当作“罹”,与“奇移化”为韵。《荀子·右箴》:“仁人诎约暴人衍。”“衍”当作“得”,与“服媒喜”为韵。《刻碣石辞》:“初一太平”“平”当作“宇”,与“阻抚序所矩”为韵。《灵枢·五色第四十九》:“察其泽夭。”“夭”字误。案:江氏无改。当为“大”,与“败”为韵。

再看意近而误。《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赠”字,江永以为当是“贻”字,江氏采纳江永的说法。《诗经·大雅·文王》:“命之不易,无遏尔躬。”“躬”当是“身”字,与“天”为韵。《诗经·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膴”当从韩诗作“腜”。《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淢”当从韩诗作“洫”,“洫”与“匹”为韵。《诗经·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瞻”当作“彰”,与“相”为韵。《诗经·商颂·殷武》:“下民有严。”“严”当做“庄”,与“遑”为韵。《离骚》:“九疑缤其并迎。”“迎”当作“迓”,与“故”为韵。《天问》:“齐桓九合卒然身杀。”“杀”当作“弒”,与“惑服”为韵。《天问》:“能流厥严”,“严”当作“庄”,与“王飨长”为韵。《大招》:“魂乎无南伤躬。”“躬”当作“身”,与“蜒蜿骞膻”为韵。《老子·修观》:“修之邦”,原作“修之国”,今从《韩非·解老篇》所引。《管子·侈靡》:“通然后成国。”“国”当作“邦”,与“通”为韵。《庄子·则阳》:“相生相杀。”“杀”当作“弒”,与“起有”为韵。《逸周书·小明武解》:“怀戚思终左右愤勇。”“勇”当作“怒”,与“旅”为韵。《文子·道原》:“兄无哭弟之哀。”“哀”当作“丧”,与“行”为韵。《吕氏春秋·审时》:“多粃而不盈。”“盈”原作“满”,误,与“零”为韵。

2.2 倒文

《竹竿》:“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当从石经作“远兄弟父母”。《皇矣》:“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当做“克比克顺”,与“君”为韵。《皇矣》:“询尔仇方,同尔兄弟。”《后汉书》引此作“同尔弟兄”。“兄”与“方”为韵。《桑柔》:“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当作“自东徂西”。“西”与“殷辰”押韵。《常武》:“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赫赫业业”当做“业业赫赫”,与“作”为韵。《载芟》:“侯主侯伯”,当做“侯伯侯主”,与“旅”为韵。案:“主”与“旅”音更近。《豫卦》:“贞吉,以中正也。”俞氏云:“当作正中。”江氏采纳。《革卦》:“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当作“炳其文也”,与“文君”为韵。《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当作“蔚其文也”,与“文君”为韵。《震卦》:“惊远而惧迩。”当作“迩惧”,与“主”为韵。《杂卦传》:“亲寡旅也。”当作“旅,亲寡也”。《礼记·月令》:“度有短长。”记作“长短”,兹从《逸周书》。《大招》:“禁苛暴只。”当作“禁暴苛只”。“苛”与“罢施麾为”为韵。《老子·益谦》:“洼则盈,敝则新。”此二句本在“枉则直”之下,今据韵移在此。《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当作“不悟陋民”,与“闻”为韵。《逸周书·周祝解》:“恶姑刚柔。”当作“柔刚”,与“明阳”为韵。《三略·上略》:“国内諠哗。”当作“哗諠”,与“军奸连权”等为韵。《文子·道原》:“忧悲焦心疾乃成积。”当作“积成”,与“明宁平明强”为韵。《荀子·解蔽》:“有凤有凰,乐帝之心。”当作“有凰有凤”,与“心”为韵。《荀子》:“欲对衷。”误作“衷对”,与“从凶江”为韵。同上,“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师它。”误作“它师”,与“仪为移”为韵。《韩非子·爱臣》:“是以主道衰亡,奸臣蕃息。”原本此句在下,今按韵当如此。“息”与“国侧”为韵。《韩非子·主道》:“去智去旧。”原作“去旧去智”,今按韵当如此,“旧备”为韵。《韩非子·扬权》:“因而任之使自事之。”“任”当作“仕”。《韩非子·扬权》:“必身自执其度量。”当作“量度”,与“圉”为韵。《吕氏春秋·辨士》:“甽欲小以深畮,欲广以平。”原文互易,今据《亢仓子》改正,与“生”为韵。《素问·宝命全角论》:“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当作“针存”,与“闻真神先人”为韵。《灵枢·终始第九》:“阳者主府,阴者主藏。”二句据韵互易,与“藏”为韵。

2.3 衍文

《蛊卦》:“终则有始天行也。”“始”与“治事”为韵,“天行”二字衍文。《旅卦》:“彖曰:旅,小亨。”“小亨”二字衍文。《旅卦》:“是以旅小亨。”“旅”字衍。《逸周书》“而已犹不往”,五字疑衍。《素问》“在波”二字衍文。《灵枢·官能第七十三》:“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入”字衍。案:从行文格式上看的确多余。

2.4 脱文

有脱文的地方主要是《楚辞·涉江》中。《荀子》“身让卞随举牟光”,脱一句;“愿陈辞”,脱一句。《吕氏春秋·下贤》:“昏乎其深不可测也。”有脱误。

以上四个方面,江氏的校勘有的是继承前人的成果,有些是江氏自己发明。无论是对勘误、倒文的处理,还是对衍文、脱文的处理,江氏都是从押韵出发,合乎韵者为宜,异乎韵者为不宜。

三、江氏所用术语的考察

3.1 三句一韵和二句一韵的内涵不同

这两个术语主要用在《诗经》当中,类似的还有三句起韵和二句起韵,详见江氏《古韵总论》部分。本文对《诗经》中“三句一韵”和“二句一韵”做了个统计,二者在形式表达上似乎一致,但内涵不同。所谓的“三句一韵”指的是“三句之内只有一个韵脚字”,如《诗经·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三句一韵。“处”和上文“股羽野宇户下鼠户”为韵。《诗经·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三句一韵。“兄”与上文“王方”为韵。《诗经·大雅·桑柔》:“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三句一韵。“歌”与上文“可”为韵。《诗经·大雅·崧高》:“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三句一韵。“宪”与上文“番啴翰”为韵。《诗经·大雅·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三句一韵。“王”与“张章衡钖”为韵。《诗经·大雅·召旻》:“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三句一韵。“贬”与“玷”为韵。《诗经·大雅·召旻》:“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三句一韵。“止”与“茂”为韵。《诗经·大雅·载见》:“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三句一韵。“嘏”与“祜”为韵。但“二句一韵”指的是“两句之内自成一组韵脚字”,《诗经·鄘风·桑中》:“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二句一韵。“中宫”为韵。《诗经·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二句一韵。“妻弟”为韵。

3.2 关于“借韵”、“合韵”、“通韵”的考察

江氏在《古韵凡例》中说到:“古有正韵,有通韵,有合韵。最近之部为通韵,隔一部为合韵。”江氏在凡例中提到正韵、通韵、合韵,然在这三个术语之外,江氏还用了“合部”“通用”“借韵”三个词,前两个应该属于校勘学上的讹误,详见上文第一部份,而“借韵”是和“通韵”、“合韵”属于同一层面的术语。在分析这三个术语之前,先看一下江氏21部顺序表:

21部顺序表

3.2.1 借韵

统计全文,“借韵”共用了49次,其中分为两韵部之间的借韵、三韵部之间的借韵和四韵部之间的借韵。表格如下:

?

对比上面21部次序表,我们可以发现,两韵部之间的借韵,指的是在顺序表上该两韵部之间中间至少隔两韵部,比如之鱼借韵,之部第一,鱼部第五,中间隔三个韵部;之侯借韵,之部第一,侯部第四,中间隔两个韵部;鱼脂借韵,鱼部第五,脂部第八,中间隔两个韵部;其他的类推。而三部和四部间的借韵指的是这三、四个韵部之间,至少有一次相隔一个韵部。比如脂文元借韵,脂部第八,元部第十,文部十一。元部和文部最近,但脂部和元部相隔一个韵部。其他依此类推。

3.2.2 合韵

统计全文,“合韵”共用了105次,其中分为两韵部之间的合韵和三韵部之间的合韵。表格如下:

?

?

分析上面表格可知,“两韵部之间的合韵”指的是“两个韵部之间只能相隔一个韵部”,比如文耕合韵,中间隔了一个真部;鱼支合韵中间隔了一个歌部,其他类推。“三韵部之间的合韵”指的是“三个韵部为紧密相连的韵部”,比如东阳中合韵,分别为十四、十五、十六。支脂祭合韵,分别为七、八、九。其他依此类推。

3.2.3 通韵

通韵是除了正韵之外,使用次数最多的术语,共使用了427次。表格如下:

?

通过观察可知,所谓的“通韵”指的是两韵部为紧紧相连的两部。元文通韵为十、十一;真耕通韵为十二、十三。所以“通韵”只有两韵部之间的情况,不存在三个韵部通韵的情况,紧紧相连的三个韵部称为“合韵”。

综上,借韵,两韵部之间至少相隔两个韵部,两个以上韵部之间则至少相隔一个韵部。合韵,两韵部之间只能相隔一个韵部,三个韵部之间必须是紧紧相连的。通韵,只能用于紧挨在一起的两个韵部之间。对“借韵”、“合韵”和“通韵”的情况了解清楚,反过来也可以做一些校勘性的工作。《九辩》:“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原文“东中侵合韵”,当改为“东中侵借韵”。《易·恒卦》“深中容禽终凶功”为韵,原文“东中侵合韵”,当为“东中侵借韵”。《管子·弟子职》“食席”为韵,原文“之鱼合韵”,当为“之鱼借韵”。《灵枢·官能》“理在下里少”为韵,原文“之宵鱼合韵”,当为“之宵鱼借韵”。《文子·九守》“阳虫”为韵,原文“阳中通韵”,当为“阳中合韵”。《易·蒙卦》“顺实巽顺”为韵,原文“脂元文合韵”,当为“脂元文借韵”。

TheStyleResearchofJiangYougao(江有诰)“YinXueShiShu”(音学十书)

QiXiaoyanShaoYonghai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Inthispaper,theauthortakesYinXueShiShu(音学十书)asthemainreferenceandresearchesfromthefollowing threeaspects:first,collatingtheoriginaltext;second,investigatingthestandardofrhyme;third,alsothemostimportantpart, comparing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terminology:TongYun,HeYun,JieYunandJieYong.Wecanobtainaninteresting resultwhichhasnotbeunearthedbefore.

JiangYougao(江有诰);“YinXueShiShu”(《音学十书》);TheStyleofRhyme;TongYun(通韵);HeYun(合韵);JieYun(借韵)

责任编辑:熊桂芬

齐晓燕(1986—),女,江西上饶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汉语史的研究。邵永海,(1963—)男,山东德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主要从事汉语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韵脚大雅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大雅之堂与大雅
横竖之间
梦回唐宋,大雅遗风光耀古今
小心翼翼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韵脚怎么押?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巧用《诗经》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