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疑案引无数学者竞折腰

2014-03-15汇编刘晓婧

科学之友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大墓盗墓贼墓室

汇编|刘晓婧

千年疑案引无数学者竞折腰

汇编|刘晓婧

越王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他一边给敌人做奴隶,一边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灭掉吴国。可对勾践来说,绝世的“越王勾践剑”同样出名,埋藏于地下2 000多年,无腐无锈,光彩如旧,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省的江陵地区,出土时因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所以被证实是越王勾践的私人佩剑。勾践是越国的国君,所在的越国处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可这里距离发现勾践宝剑的湖北江陵相距甚远,为何堂堂越王的私人佩剑会出现在湖北的一座坟墓里呢?

对于这个问题,考古专家提出多种猜测,但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直到新发现的一个古墓被发掘,这个疑案才有了合理的解释。

整治林地 现奇异土层

在浙江省绍兴县向西15 km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因其外形像一枚印章,从而得名印山。当地人在整治林地开挖山顶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土和山脚下的土不太一样,是一种人工堆置的夯土,于是工人们就请来了考古专家。

夯土,是一种被人为压紧、夯实的泥土。一般来说,古代大墓的封土都会被人夯实,所以发现夯土,下面就有古墓的可能。考古人员根据夯土层的厚度判断出,印山底下的墓不是一座普通的墓,很可能是帝王陵。因为国家文物政策规定,对重要的帝王陵以保护为主,不能轻易发掘,就这样,考古工作被搁置,直到有人发现盗洞为止。

考古人员收到消息后,迅速赶来勘察,发现在盗洞口残留有大量的木炭和腐朽的木片,这至少说明盗墓贼所挖的盗洞很可能已经接近甚至是进入墓室。由于情况紧急,浙江省文物局快速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印山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很快,一支由省、市、县各级专家组成的印山大墓考古队成立了。那么,等待考古队的会是什么结果呢?

考古发掘 探神秘墓主

考古队将山上厚厚的茅草处理后,对大墓及其周围的情况进行考察,发现了一条宽阔、规整且保存相当完整的壕沟,根据各种考古资料的综合以后,专家认为这就是“隍壕”。所谓隍壕,是古代帝王陵用来明确陵墓范围的壕沟,同时还能起排除积水保护墓室的作用。因为建造隍壕的工程巨大,普通人的坟墓是不可能修建的,所以隍壕也是帝王陵墓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隍壕的存在,印山大墓是座帝王级大墓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考古人员要做的就是尽快找到墓室,防止盗墓贼介入影响整个考古工作。

经测量,大墓位于印山偏南方向,东西长72 m,南北宽36 m,规模很大。考古队不分昼夜地进行发掘工作,可墓室依旧没有露头,只是在封土堆里,有了第一份收获:一件如同铃铛般的青铜器。这件东西保存得很完好,在出土后摇起来仍然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一眼就认出这是铎,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青铜铎的发现不是在墓室里面,而是在墓坑的青膏泥土中,这使得考古人员激动不已。因为铎是当时的一种指挥工具,推测是当时墓坑快填完的时候,举行过某种宗教仪式,最后把青铜铎埋到了这里。在青铜铎里面,考古人员隐约看到有文字,那墓主人的身份可以从这些文字中找出吗?

盗洞

考古工作不是为了挖财宝,而是为了研究历史,而古墓里的各种文字,就是最具历史研究价值的宝贝。那青铜铎上的铭文,能告诉我们墓主人的身份吗?可惜这些铭文损坏得太严重,已经无法辨认,从中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没办法,考古人员只能继续往下挖,但是依旧不见墓室的踪影。不过在发掘过程当中,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在封土层的底部,考古人员竟然又发现了盗洞,而且还不止一个,共有7个,这说明在古代,这墓就被盗过,至于有没有盗到墓中的文物,有没有全部被盗掉,不发掘到底谁也不清楚。看着这么多的盗洞,现场的考古队员情绪低落,但让他们更想不明白的还不是为何会有这么多的盗洞,而是这些盗洞实在与众不同,很是怪异。7个盗洞在大墓的中轴线上,并且是一字排开,因为年头较长,盗洞差不多已经被土给堵死了,不过圆形的洞口还是很明显,这些盗洞怪就怪在洞口一个比一个大,最大的盗洞直径居然达到了8 m。在场的专家大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者,见识过无数盗洞,但如此巨大的盗洞,还是第一次见。按常理来说,盗墓贼打盗洞一要隐蔽,不被人发现,二要洞小,容下一人进出即可,可这7个盗洞完全相反,怎么会这样?

考古人员在花了一番工夫后,终于找到了印山大墓的墓室,虽然没有打开,但墓室严密无比的保护措施就足以让见多识广的专家们啧啧称奇。除了常见的青膏泥和木炭外,印山大墓墓室的表面还覆盖了一层厚达20 cm的瓦片状物体,这在其他大墓里可是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那么这是什么东西?经过检验之后,人们才知道这竟然是树皮,树皮有一个很好的性能就是隔水。树皮不会渗水,而树皮里面的木头要往下渗水,所以古人非常聪明,利用这些原材料的特性,拿树皮来给墓室防水防潮,这在考古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发现。总之,一切都说明墓主人对墓室的保护费尽心思,可想而知墓室里的陪葬品绝对少不了,但一想到之前发现的7个诡异盗洞,考古人员的心又悬了起来,墓室里的东西会不会已经被盗墓贼弄个精光?

为了早点得到答案,大家又开始加班加点地发掘,终于墓室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一座呈东西向的、带有宽大长墓道的、长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墓坑口大而底部稍小,全长46 m,宽14 m,深12.4 m。墓室长34 m,面积在160 m2。墓道上大下小,底略平,全长54 m,系开凿在墓坑的东壁正中。墓坑底部正中先铺垫一层经人工粉碎后再夯实的木炭,其上用长6.7 m、横截面呈方形的若干规整平直的大方木横向平铺成椁底,两侧也有众多的大方木依次紧密排列,互相斜撑成两面斜坡状,横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的狭长形椁室,形制十分特殊。所用大方木均三面髹漆。椁内壁合缝规整平坦,底设边框加固,局部仍漆面如镜,昔日绚丽豪华的椁室仍依稀可见。椁室前设封门及短甬道,中以横梁、门槛和板木分隔成前、中、后三室。

这是一座在中国考古史上从未发现过的三角形墓室,墓室的面积超过300 m2,由107根巨大的枋木搭建而成,木头之间没用一根钉子,却接合得天衣无缝,足见建造者手艺的高超。可让人心痛的是,考古人员之前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之前发现的7个盗洞,无一例外都直通墓室,把原本精巧无比的墓室破坏得一塌糊涂,将原来墓室的密封结构保护设施全部破坏掉。更让人心烦的是,在墓室的一角,考古人员甚至还发现了几个编织袋和线手套,这说明印山大墓不但在古代被盗过,现代的盗墓贼也很猖獗。

俗话说贼过手不空,一座墓室被古今盗墓贼都光顾过,墓室里的东西会留下多少?考古人员在墓室里还能不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被盗过的古墓里,还是能够发现有价值的文物和信息,因此考古队员蹲在墓室厚厚的淤土中,慢慢清理寻找,工夫不负有心人,大家期盼的惊喜终于出现了。

在墓室北边考古人员清理出2件黑白相间的精美玉器,经过鉴定它们是用来挂编钟的玉钩。玉钩是玉石做的钩子,整体形状为龙首形,两面都雕刻着精细的花纹。从造型来看,它当时可能是插在木头架子上的,下面的钩可以挂东西。一般来讲,这种钩是挂青铜乐器的。从玉钩的造型和工艺可以断定这是典型的宫廷器物,可惜跟它们配套的精美编钟早就被偷得一个不剩,就这2个玉钩估计也是盗墓贼匆忙之间落下的。

在玉钩出土之后不久,考古人员又在泥土里发现19个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玉球,叫玉镇。镇在当时是压席子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席地而坐的,地上铺着席子,席子是要折边的,它的角边会翘起来,边上要有东西压,玉镇就起这个作用。这19个玉镇的出土,使考古人员信心陡增,他们在墓室厚厚的淤土里仔细翻找。

果不其然,很快又有几十个圆柱形的小玉管,几百粒比绿豆还小的玉珠被清理出来,那么这些玉器是用来干什么的?专家分析,这些东西都是当时墓主人服饰上的装饰品。这些细的装饰管和珠镶嵌在服饰上面,服饰烂掉以后被留了下来,这表明当时墓主人穿的服饰相当华丽。这些大大小小的玉器,每一件都能证明印山大墓的主人一定是个帝王,那么他会是历史上的哪位帝王?玉器上虽然没有任何线索,但所有人都相信谜底很快将解开,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墓主人的棺材找到了,这是一口将巨型圆木对剖为二,再经刳制而成、内外髹漆的独木棺,全长6 m,宽1.1 m,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古人独木棺。

墓室的木瓦片

根据以往经验,棺椁内部是陪葬品档次最高、也是最集中的地方,考古人员的心里不由又升起希望,但愿这口棺材是被盗墓贼遗忘的角落。独木棺被发现时,棺盖的表层油漆油得非常好,可开馆之后的现实却无情地击碎了所有人的期待,偌大的独木棺里别说陪葬品,就连墓主人的骨头渣子都没有找到一块,这也让人实在是想不通,全烂掉也不太可能,头盖骨或牙齿总会留下的吧?被偷了,盗墓贼要一具尸骨又有何用?

史海钩沉 寻蛛丝马迹

对于印山大墓主人的身份,考古队还是有些头绪的,因为通过对出土玉器的鉴定,大墓的年代被确定在大约2 500年之前,正是春秋晚期,而印山所在的绍兴县当时叫会稽,是诸侯国越国的都城。根据史料记载,用独木棺作为葬具是越国一种普遍风俗,所以考古队推测印山大墓的主人十有八九是一位越国的国君,但没有物证,它永远只能是推测,那么考古队能够找到证据吗?就在大家为此事烦恼的时候,从考古现场传出了好消息,证据发现了,原来在独木棺底下的泥土里考古人员又先后清理出5块长条形的玉石,一开始大家怎么也看不出来它们是什么玉器,后来有人把5块玉石拼接到一起,发现它们是同一件东西,一把精美无比的玉剑。玉剑当时被发现时在墓底,被折断的5段不在同一个部位,估计当时盗墓贼盗墓的时候把这东西给毁掉了,然后将其弄乱。

青铜剑在战争时期普通士兵可以用,将军可以用,皇帝也可以用,但是玉剑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看着玉剑的造型,考古人员觉得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后来有人想出它和那把著名的越王勾践宝剑相似,再找来勾践剑的图片对比,除了质地不同,2把剑的造型和装饰风格简直是一模一样。再后来,人们在玉剑边上的淤泥里又清理出几块玉质兵器的残片,其中有一块残片上果然刻着“越王”2字,专家们下结论,印山大墓的主人就是越国的某位国王,至于具体是哪位越王,那也就难不住考古人员了。根据史书《越绝书》记载,越国共有9代国王,特别是越王勾践的父亲越王允常的陵墓就建在距都城会稽15 km处的木客山,而印山大墓离今天的绍兴县城刚好15 km,那么印山会不会就是史书里记载的木客山?

据《越绝书》记载,越王允常的陵墓就是离县15 km的木客大冢。木客大冢在今绍兴西南的木栅附近,在绍兴方言中,“栅”与“客”谐音,“木栅”实则“木客”的同音异写。今日所称的里木栅村原称木栅,只因后来人丁兴旺,村落扩展,才有了里木栅和外木栅之分。印山大墓地处绍兴西南13 km的里木栅村南,与古书记载相符。印山大墓所构筑的大型木椁,既耗工巨大又形制特殊,与允常的身份和越国的国力相吻合,而“椁”与“客”古音相近,怀疑“木客大冢”可能是“木椁大冢”之误。印山大墓的地点、规模和木椁均与允常相符,因而墓主人应该是他。

为了验证猜测,考古队员就在印山附近进行调查。在印山北面不远的木栅村,村里的老人告诉考古人员他们村在很早的时候确实是叫木客村。木客村在历史上就有记载,在木客村的旁边有座木客山,木客山上有木客大冢。到这里,印山大墓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果,虽然没有出土太多的文物,但是通过考古队的努力,不但证明了印山大墓就是越王允常的葬身之所,而且还顺利解决了考古工作中的几个疑问。

疑问一,在印山大墓中有7个连在一起的,巨大到不合常理的盗洞到底是这么回事?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22年秦国消灭越国后,秦始皇命令大将王翦对所有越国国王的陵墓进行了一次政治性的盗掘,目的不是要财宝,而是要彻底破坏越王家族的王气和龙脉。木客山上的越王允常墓当然也没有幸免,因为掘墓的不是普通墓贼,而是作为征服者的秦军,他们当然不用避人耳目,一口气同时挖了7个巨大的盗洞也就可以说得通了。

疑问二,印山大墓的棺材里为什么没有允常的尸骨?很明显,秦军盗墓的主要目的既然是破坏越国的王气,那国王的尸骨怎么可以留下?肯定被毁掉了。

疑问三,就是那个著名的历史疑案,越王勾践的佩剑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湖北的一座墓中?专家是这样分析的,当年秦军不但掘了印山上允常的墓,还挖了他儿子勾践的陵墓,结果勾践的这把宝剑就跟其他陪葬品一样落到了秦军手里,再几经辗转,最后就成为别人的陪葬品。

考古工作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说不定某一天,勾践的陵墓也会出现,那时候就可以一见分晓了。

墓室

猜你喜欢

大墓盗墓贼墓室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河南安阳发现商代“册”族居葬区
论燕下都战国大墓的埋葬特点*——与齐国战国大墓等比较
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启动考古发掘
北宋盗墓笔记,已填坑
墓室探秘
仓促离开
古代盗墓贼不是啥都盗
我的爷爷不是“盗墓贼”
“彭公大墓”:一起波及全国的新闻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