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所见科举史料*

2014-03-12许友根许显华

关键词:及第登科开元

许友根,许显华

(1.盐城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002;2.青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2012年12月,齐运通编著的《洛阳新获七朝墓志》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面世,该书录载新出土墓志388方,其中汉代墓志7方,魏晋南北朝墓志37方,隋代墓志20方,唐代墓志315方,宋代墓志7方,另有2方年代不确。本文依据《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所载史料,增补了新见唐人登科者凡52人,其中进士11人,明经30人,制科8人,武举1人,科目未详2人,并增补了新发现的唐人登科者25人的佐证史料。

一、新见唐人登科名录

1.新见进士11人

明琰。《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23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十二日《唐故朝散大夫行申州义阳县令上柱国平原明府君临淮刘夫人墓志铭并序》:“府君讳琰,字琰,平原人也,姓明氏……自国子进士及第,调补太常寺奉礼郎。”

何涣。《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84页,陈太阶撰建中元年(78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唐故剑南东川租庸盐铁使刑部郎中兼侍御史何公墓志铭并序》:“公讳邕,字季友……考殿中侍御史涣,字千里。以秀才登科旋而结绶,风姿杰出,墙仞是高。持斧声雒,清飙远路。中朝英达,皆相友善。”按:唐代秀才科停废于永徽二年(651年),何涣在永徽后,所谓“秀才登科”,即为进士及第也。

赵纲。《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90页,贞元二年(786年)二月二十四日《唐故陇西郡渭源府果毅都尉段府君墓志铭并序》,署“前乡贡进士赵纲述”。

郭承台。《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30页,郭承嘏撰大和九年(835年)正月六日《唐故京兆府富平县太原郭公夫人河南长孙氏墓志铭并序》:“次子承台,雅有词学,再举进士,系从宅之教也。”按:墓志为“侄谏议大夫郭承嘏撰”,郭承嘏见载于《登科记考补正》卷十七第730页,元和四年(809年)进士科,所据史料为《旧唐书》本传。

郑鲲。《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33页,陈商撰大和九年(835年)四月二十二日《唐故尚书仓部郎中荥阳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鲂,字嘉鱼,荥阳人……府君有四昆弟……季曰鲲,举秀才。”

马曙。《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55页,马□撰大中六年(852年)十一月十四日《唐故濮州甄城县令马君墓志铭并序》:“甄城讳文谏,字默章……于吾为季弟也,后吾七年而生……吾兄曙得进士第。”

崔能。《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7页,崔安潜撰咸通五年(864年)八月十八日《唐立山郡司马权知军州事清河崔公墓志铭并序》:“公讳师蒙,字养正,清河东武城人……显考讳能,进士上弟,德行文学,克光于先。以岭南节度使御史大夫,薨赠尚书右仆射。”

孟瑊。《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8页,孟球撰咸通七年(86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寿州诸军事守寿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柱国赐紫金鱼袋孟公墓志铭》:“公讳珏,字廷硕,德州平昌人……公昆弟九人,四人登进士科,由台阁清选皆再领郡符,伯管,度支、职方二员外,朗、随二州刺史。仲兄璲,司门员外,工部职方郎中,唐、邓二州刺史、京兆少尹。弟瑊,见任襄州参军。球,见为右谏议大夫。四人皆以文学由进士科。”按:墓志提及孟珏兄弟辈9人中4人登进士科,《〈登科记考补正〉考补》据孟球撰《孟璲墓志》录载孟管、孟璲、孟珏、孟球等4人进士及第。然墓志云伯管,仲兄璲,弟瑊、球,“四人皆以文学由进士科”。则孟氏兄弟至少有5人进士及第,可知孟瑊亦为进士及第。

路季。《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72页,颜标撰咸通十年(869年)十月十日《唐琅邪颜夫人阳平路氏墓铭并序》:“夫人姓路氏,以嗜佛号曰自在心,其先阳平人也……曾祖齐晖,任比部郎中睢阳太守赠左散骑常侍。祖季,登进士擢第、宏词登科,累迁左谏议大夫,赠太子太傅。”

崔彦回。《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76页,崔彦昭撰乾符四年(877年)四月二日《唐故秦国太夫人赠晋国太夫人郑夫人合祔墓志》:“太夫人号太素,不字不名,所以厚流俗也……次子彦回,举进士,历拾遗、补阙、工部员外郎、金刑考功郎中,佐丞相令狐凤翔府幕职,居副倅,累授检校左庶子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按:墓志署“孤子彦昭撰”,《旧唐书·崔彦昭传》:“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父岂。彦昭,大中三年进士擢第,释褐诸侯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彦昭父玘,长兄彦辞,彦辞子胶,字寿卿。次兄彦回,字端源。

卢沆。《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80页,崔协撰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十三日《崔氏范阳卢夫人墓志之铭并序》:“夫人,北祖大房范阳卢夫人……夫人曾祖讳服,皇任太原府晋阳县令,累赠司空。祖讳词,皇任登州刺史,累赠太保。父讳沆,皇任擢进士第。声逾泗磬,迭历清华。终左庶子、金紫。”

2.新见明经30人

豆卢轨。《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32页,豆卢灵均撰长安三年(703年)十月十五日《唐故蜀州司户参军事豆卢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轨,字钦文……仁孝慈爱,博闻强识,弱冠横经,壮室登仕。解褐授原州都督府户曹参军。”按:豆卢轨卒于天授二年(692年)二月十七日,春秋五十七,则其弱冠横经年在永徽六年(655年)。

公孙道育。《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35页,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九日《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蔚州刺史公孙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道育,其先辽西人……洎乎弱冠,业尚颛门,年甫十八,崇文生擢第,调补鲁王府主簿。”按:墓志云公孙道育“业尚颛门”,颛与专同,专门者,谓其别为一家之学。《新唐书·归崇敬传》云:“近世明经,不课其义,先取帖经,颛门废业,传受义绝。”志主年十八崇文生擢第,当为明经及第。

李明允。《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83页,开元十二年(724年)正月二十二日《唐故太中大夫行淄州长史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明允,字明允,魏郡顿丘人也……始以明经甲科授太常寺太祝。”

李延明。《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91页,郑齐婴撰开元十五年(727年)六月二十日《大唐故中大夫陕州别驾上柱国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延明,字昱,陇西狄道人也……弱冠举孝廉登科,参宁州军事。”按:李延明卒于开元十五年(727年)三月二十九日,春秋六十有六,则其弱冠年在永隆二年(681年)。

陈聿。《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85页,开元十二年(724年)十一月十六日《唐故国子监明经颍川许昌陈君墓志并序》:“君讳聿,字式明……年十九,以良字子补太学国子生,抠衣胶庠,苦心经术。夜则淫书,萤则画则。惜阴分寸,居无何明经擢第。”

薛重明。《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92页,韦述撰开元十五年(727年)八月二十七日《唐故夔州都督府司马薛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重明,河东汾阴人也……弱冠孝廉登科,历鄂州司仓、秦府户曹、蒲州司法。入拜太常博士,出为武功令转夔州都督府司马。”按:薛重明卒于开元十五年(727年)三月二十六日,春秋四十有六,则其弱冠年在大足元年(701年)。

高大器,高力牧。《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99页,开元十九年(731年)二月十七日《唐故正议大夫洺州刺史高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力牧,字力牧,渤海蓨人也……父大器,孝廉登科,秀而不实,未官先世。公五岁而孤,七岁袭爵。弱不好弄,幼而有成……弱冠国子生明经擢第,授潞州参军,转宋州司仓、鸿州司户。”按:高力牧卒于开元十八年(730年)九月十二日,春秋七十有八,则其弱冠年在咸亨三年(672年)。

高慈。《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09页,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二十四日《故宁远将军守右卫中郎将高府君墓志并序》:“君讳慈,字志睦,渤海蓨人也……起家孝廉擢第,授梁王府典籖,迁杨州江都县丞。”

卢伯明。《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32页,史翙撰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二月二十日《唐故范阳卢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伯明,字伯明,范阳人也……弱冠孝廉甲科,充河北道营田十屯判官,试幽州都督府仓曹参军。”按:卢伯明卒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十月四日,春秋五十三,则其弱冠之年在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郑曜。《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47页,天宝四载(745年)十一月七日《大唐故朝散大夫行太子典膳郎荥阳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曜,字临之,荥阳开封人也……志学之年,孝廉擢第,解褐以材望超授相州滏阳县尉。”按:“志学之年”一般指十五岁,以天宝四载(745年)卒,春秋五十七推算,郑曜明经及第年在武后长安三年(703年)。

魏兼爱。《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48页,天宝五载(746年)五月二十一日《唐故朝散大夫前行河内郡河内县令上柱国巨鹿魏公墓志铭并序》:“公讳兼爱,字平,巨鹿下曲阳人也……公弱冠以专经对策乙第,署颍川郡参军。”按:魏兼爱“以专经对策乙第”,当为明经及第。以天宝五载(746年)卒,春秋五十有六推算,其弱冠年在景龙四年(710年)。

褚庭询。《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55页,天宝七载(748年)十一月十八日《唐故正议大夫行历阳郡太守上柱国舒国公褚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庭询,字立节……年十六国子明经擢第,解褐授门下省典仪,朝廷仪礼必参预焉。”按:以天宝七载(748年)卒,春秋六十六推算,其年十六明经擢第时在武后圣历元年(698年)。

卢滔。《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68页,崔祑撰天宝十四载(755年)八月一日《唐故文安郡清苑县令范阳卢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滔,字□,涿郡范阳人也……乡贡举孝廉及第,甲科是擢,吾道是崇。光华照于一门,盛德传于四海。学优则仕,禄以待耕,释褐拜忠王府参军。”按:墓志云卢滔十七岁丁忧三年,则其阙满举孝廉当在弱冠之时。以天宝十三载(754年)卒,春秋五十一推算,卢滔孝廉及第当在开元十一年(723年)。

宋微。《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73页,杜芳序、裴探微铭顺天二年(760年)十二月十日《燕洛阳县令宋府君墓志》:“公讳,字微,广平人也……专心经学,十八业成,二十擢第。解褐常州江阴县尉。”按:宋微卒于顺天二年(760年)十一月六日,年五十二,则其二十擢第时在开元十六年(728年)。又,墓志云其“专心经学”,则当为明经出身。

崔蒙。《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80页,姜文撰大历十三年(778年)七月十三日《大唐故凉王府仓曹崔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博陵崔氏,名蒙,字孔明。博陵安定人也……以弘文明经登科,解褐授汴州参军,后迁凉王府仓曹。”

李昂。《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82页,赵骅撰大历十四年(779年)八月十七日《唐故检校仓部员外郎赵郡李府君墓志铭并叙》:“维唐大历十三年秋七月己巳,吾友李公殁,享龄七十有三……公讳昂,字季江,赵郡赞皇人……曾祖思谅,皇朝仓部郎中。祖敬忠,许王府参军。烈考暕,都水使者。传序及公,世有纯德。公少好学无常师,十四经明升第,廿文显当时。”按:李昂“经明升第”,当为明经出身。以大历十三年(778年)卒,享龄七十三推之,李昂十四岁时在开元七年(719年)。又,唐代亦有同名李昂为开元二年(714年)进士科状元。

何邕。《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84页,陈太阶撰建中元年(78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唐故剑南东川租庸盐铁使刑部郎中兼侍御史何公墓志铭并序》:“公讳邕,字季友……天宝中孝廉擢第,调补秘书省校书郎,未经考秩,迁成都府温江县尉。”

刘素。《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92页,刘谂撰贞元三年(787年)十二月十七日《有唐故信都郡武邑县丞彭城刘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素,字素……弱冠以先天中明经擢第,授信都郡武邑县丞。”按:墓志载刘素卒于开元八年(720年)三月四日,春秋七十□岁。这一记载与志文中“弱冠以先天中明经擢第”相矛盾,先天、开元均为玄宗时使用的年号,睿宗景云三年(712年)正月己丑,改元太极。五月辛巳,改元延和。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甲辰,改元先天。先天二年(713年)十二月庚寅,改元为开元。唐代科举常科考试均在冬春时节进行,则先天中明经及第应在先天二年(713年),刘素开元八年(720年)去世,距离先天二年只有七年时间,如果确认其春秋七十岁以上,则其弱冠之年绝不可能在先天年间。疑墓志记载有误,附此俟考。

崔諲。《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93页,于公异撰贞元五年(789年)八月十五日《唐故大理主簿清河崔公墓志铭并序》:“公讳諲,字敬仲,清河武城人也……始以孝廉射策上第,补临洺尉。”

柳鋋。《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11页,柳方叔撰贞元十九年(803年)闰十月二十六日《有唐同州司户参军事先府君墓志》:“维唐贞元十九年四月二日,前同州司户参军事柳府君违世于新安县龙涧乡之别业,享龄六十有四……府君讳鋋,河东解县人……年十三,道举明经擢第。”按:以贞元十九年(803年)享龄六十四推算,柳鋋十三岁明经及第时在天宝十一年(752年)。

李沼。《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12页,贞元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唐故上杖三卫天水郡赵府君墓志铭并序》,署名“前乡贡明经李沼撰”。

元宬。《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14页,李虚中撰元和六年(811年)十月十二日《唐故河中府户曹元府君夫人陇西李氏墓志铭并叙》:“夫人讳真,号圆虚,陇西成纪人也……(嗣子)前乡贡明经宬。”

郑易。《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19页,李正辞撰元和十一年(816年)八月二十七日《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工部郎中荥阳郑公墓志铭并序》:“公讳易,字子庄,郑氏荥阳人也……年十四,通诗礼登明经之第。”

齐佑。《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44页,苏探微撰会昌六年(846年)二月十九日《唐故文林郎前越州会稽县尉齐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酄,字东鲁,其先河南人也……有男二人,女子二人。男之长曰佑,小字阿珣,早以经学精通,旋登上第。”

裴蒙。《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46页,崔士夐撰大中二年(848年)五月二十六日《唐故朝议大夫章陵台令上柱国河东裴公合祔墓志铭并序》:“公讳蒙,字源明……门荫补弘文馆明经,释褐郑州原武县主簿。”

崔琎。《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7页,崔安潜撰咸通五年(864年)八月十八日《唐立山郡司马权知军州事清河崔公墓志铭并序》:“公讳师蒙,字养正,清河东武城人……公娶荥阳郑缔女,生一子曰琎……令子以明经上弟,调补邓州南阳主簿。”

孟洋。《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8页,孟球撰咸通七年(86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寿州诸军事守寿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柱国赐紫金鱼袋孟公墓志铭》:“公讳珏,字廷硕,德州平昌人……祖洋,明经,由相国弟五琦府辟,累迁西台监察殿中御史、虔吉二州刺史,赠光禄卿。”按:孟珏祖父孟洋明经出身,《〈登科记考补正〉考补》第239页据《全唐文补遗》第八辑第198页所载,孟球撰大中十四年(860年)四月十四日《唐故朝请大夫守京兆少尹上柱国孟公(璲)墓志铭》录载为制举,今据《孟珏墓志》,应系孟洋明经科出身。

路任玄。《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72页,颜标撰咸通十年(869年)十月十日《唐琅邪颜夫人阳平路氏墓铭并序》:“夫人姓路氏,以嗜佛号曰自在心,其先阳平人也……父任玄,明经及第,以孝行称,终三原令。夫人即三原之幼女。”

支谟。《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78页,房凝撰广明元年(880年)七月十五日《唐故大同军都防御营田供军等使朝请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云州诸军事云州刺史御史中丞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工部尚书琅耶支公墓志铭并序》:“讳谟,字子玄……年十八,举明经,一试而捷。”按:据墓志,支谟终于乾符六年(879年)十二月一日,享年五十一,则其十八岁明经及第时在会昌六年(846年)。

3.新见制科8人

公孙道育。《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35页,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九日《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蔚州刺史公孙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道育,其先辽西人……应制举及第,特授卫州共城、冀州武强、□州堂阳、邢州沙河等四县令。”

姚爱同。《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80页,开元十年(722年)二月十日《故朝议大夫守绥州刺史姚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爱同,字爱同,其先吴兴人也……应五臣举及第,为左卫执戟左骁卫司戈。”

赵才林。《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66页,王肱撰天宝十三载(754年)十月二十二日《唐故郑州中牟县令天水赵府君太原王夫人墓志铭并叙》:“君讳才林,字才林,天水上邽人也……卓尔清回,凛然弘润,坚心苦节,强学富词。应文儒异等科唱第,探策府之奥饰,翰苑之逸钦,百中传扬望一枝擢桂,解褐任汾州平遥簿。”

孙藏器。《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20页,王履贞撰元和十三年(818年)八月二十一日《唐故西河郡夫人颍川韩氏墓志铭并序》,注云,京兆府法曹参军王履贞撰,应书判拔萃朝散大夫前试太子通事舍人孙藏器书,则孙藏器当为书判拔萃制科出身。

孟玄机。《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8页,孟球撰咸通七年(86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寿州诸军事守寿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柱国赐紫金鱼袋孟公墓志铭》:“公讳珏,字廷硕,德州平昌人……高祖玄机,茂学多才高第,河南县丞、群书详正学士。”

刘轩。《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8页,孟球撰咸通七年(86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寿州诸军事守寿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柱国赐紫金鱼袋孟公墓志铭》:“公讳珏,字廷硕,德州平昌人……四女,长曰潼,适彭城刘轩,相国晏之曾孙,拔萃登科。”

路季。《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72页,颜标撰咸通十年(869年)十月十日《唐琅邪颜夫人阳平路氏墓铭并序》:“夫人姓路氏,以嗜佛号曰自在心,其先阳平人也……祖季,登进士擢第、宏词登科,累迁左谏议大夫,赠太子太傅。”

崔元轨。《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76页,崔彦昭撰乾符四年(877年)四月二日《唐故秦国太夫人赠晋国太夫人郑夫人合祔墓志》:“太夫人号太素,不字不名,所以厚流俗也……生子男四人,长曰元轨,清规茂行,推重搢绅,由拔萃科聘诸侯府,升宪台为监察御史,不幸短折,士林痛之。”按:墓志署“孤子彦昭撰”,《旧唐书·崔彦昭传》:“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父岂。彦昭,大中三年进士擢第,释褐诸侯府。”

4.新见武举1人

单重忻。《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27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十二月八日《唐故昭武校尉守同州南乡府折冲都尉威远营副使上柱国赐绯鱼袋单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重忻,字长年,冤句人也……习射则五善皆和,弯弓则七札俱彻,弱冠应平射举高第,解褐京兆围谷府左别将,仍左羽林军长上平射内供奉。”按:单重忻卒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七月二十八日,春秋五十一,则其弱冠年在景龙二年(708年)。唐代武举设置于长安二年(702年),有武举、平射举二科。

5.新见科目未详2人

白慎言。《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24页,张鼎撰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九月十二日《大唐故襄州司马袭邵陵郡开国公墓志铭并序》:“君讳慎言……始以射策高第补邓王府参军。”按:墓志盖篆书阳文“大唐故白府君墓志铭”三行九字,是知志主姓白。白慎言“始以射策高第”入仕,当是科举出身,然其具体科目尚待新史料证实,暂录“科目未详”。

张涚。《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30页,赵良玉撰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一月十五日《大唐故太中大夫使持节同州诸军事守同州刺史上柱国张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涚,字尚絜,魏郡人也……年十八,以崇文生高第,丁相国府君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服阙调补遂州司兵参军。”按:张涚卒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五月三日,春秋六十六,则其十八岁时在武后天授三年(692年)。墓志云张涚“崇文生高第”,未明确记载具体科目,暂以“科目未详”录载。

二、新见唐人登科者佐证史料

刘宪。《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151页,岑义撰景云二年(711年)十月八日《大唐故正议大夫守太子詹事兼修国史崇文馆学士赠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上柱国中山刘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宪,字符度,高阳人……年十五,进士擢第。上元二年待制公□,征拜冀州阜城县尉,随班例也。时年甫弱冠而政声傍溢,守皓洁之迹不栖尘利,行至公之道有若神明……又制举授洛州伊阙尉。”按:《登科记考补正》卷三第114页载,初元年(690年)据《旧唐书·刘宪传》系刘宪等四人制举拔萃科及第。同书卷二十七第1165页《附考·进士科》以《旧唐书·文苑传》录载刘宪为及第时间无考之进士。考云:“刘宪,宋州宁陵人。父思立。宪弱冠举进士。”现据《刘宪墓志》可知:刘宪年十五进士擢第,以景云二年(711年)卒,春秋五十七推算,刘宪进士擢第年在总章二年(699年)。

陶贡。《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06页,张绍贞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十月四日《唐故中散大夫行博州长史上柱国丹阳陶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贡,字士英……判入等,授常州参军、虢州司功。骥才未展于千里,牛刀空滞于一塌。遂应藏器下僚科及第,授蒲州司法、同州司仓。”按:《〈登科记考补正〉考补》第234页,以《河洛墓刻拾零》为据录载陶贡制举及第,漏载陶贡藏器下僚制科出身史料。

袁仁敬。《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07页,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十月二十七日《大唐故大理卿上柱国袁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仁敬,字道周,陈郡阳夏人也……天授年,从国子进士应养志丘园科举对策高第,解褐勅授相州汤阴县尉,转尉氏福昌尉。”按:《登科记考补正》卷四第148页,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以《册府元龟》、《唐会要》为据录载袁仁敬制举绝伦科及第。今据墓志,袁仁敬制科及第年在天授年间,其应制举科目为养志丘园。

崔日新。《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26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十月二十六日《唐崔日新墓志》:“有唐开元廿七年十月乙酉怀州参军事崔复葬其父司农府君于洛阳金谷原之先茔,王母彭城刘氏祔焉,礼也。府君讳日新,字日新,博陵安平人也……弱冠明经升第,补中牟县尉。”按:崔日新明经升第,《登科记考补正》卷二第86页,永隆二年(681年)以《补遗》册五,第25页,苏颋撰景龙二年(708年)七月十六日《唐故司农寺主簿崔君(日新)墓志铭并序》为据,录载为是年明经科及第。新发现的佚名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所撰墓志所叙崔日新生平事迹相同,惟载志主春秋四十九,比较苏颋所撰墓志的47岁多了两年。从墓志撰写时间来看,苏颋所撰墓志早于佚名所撰墓志31年时间,当以前志所载时间为是。

褚廷诲。《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55页,天宝七载(748年)十一月十八日《唐故正议大夫行历阳郡太守上柱国舒国公褚府君墓志铭并序》,署“弟京兆少尹庭诲撰”。按:《登科记考补正》卷五第220页,开元五年(717年)以《册府元龟》、《唐会要》为据系褚廷诲制举“文儒异等科”及第,据此墓志,“褚廷诲”应作“褚庭诲”。

庄若讷。《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63页,天宝十二载(753年)二月一日《大唐故韩氏刘夫人墓志铭并序》,署“前国子进士庄若讷篹”。按:《登科记考补正》卷九第369页,天宝十载(751年)以《文苑英华》为据系庄若讷进士及第,该墓志可作为庄氏进士及第更为直接的证据。

崔暐。《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80页,姜文撰大历十三年(778年)七月十三日《大唐故凉王府仓曹崔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博陵崔氏,名蒙,字孔明。博陵安定人也。后因移居恒州井陉县,今为井陉人也。祖讳暐,特进中书令,神龙年中于国有兴复社稷大勋,封博陵郡王,食邑三千户。”按:崔蒙祖父崔暐,《登科记考补正》卷二第53页,据《崔暐墓志》录为显庆三年(658年)明经及第。两志可为互证。

于公异。《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293页,贞元五年(789年)八月十五日《唐故大理主簿清河崔公墓志铭并序》,署名“尚书膳部员外郎于公异撰”。按:于公异乃建中二年(781年)进士,《登科记考补正》第486页已录载,其撰写墓志所署官职,可作为研究其生平事迹的参考资料。

赵宗儒。《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25页,赵宗儒撰长庆四年(824年)十月十日《唐故扶风郡夫人京兆韦氏墓志铭并序》:“长庆四年正月十三日,余室家韦氏夫人终于上都靖恭里之私第,结发卌五年,忽伤逝殁,惊恸为痛,情难抑裁。私门之事,备历荣显,欲讬他人之述,恐遗夫人之美,故自秉翰,庶夫详焉。夫人虢州司马景林之曾孙,司勋郎中咸之孙,长安县丞单之女。夫人名信初,性惟柔嬺,特禀聪情。能诵诗书,尤妙毫翰。好录文集,盈于箱囊。建中元年七月,余修纳彩之礼,才过亲迎,家世迁秘书少监,余家恩授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同日拜命……夫人十七归我,始生及终俱在甲辰之岁。”按:墓志撰者赵宗儒乃志主之夫,《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七第1192页《附考·进士科》录载,考云,《旧书》本传:“宗儒字秉文,举进士。”孟按:《唐摭言》卷十五:“长庆初,赵相宗儒为太常卿,赞郊庙之礼,罢相三十余年,年七十六,众论其精健。有常侍李益笑曰:‘仆为东府试官所送进士也。’”宗儒贞元间宰相,卒于文宗大和六年(832年),享年八十七,则其撰墓志时已经八十高龄。墓志云“夫人十七归我,始生及终俱在甲辰之岁”,则韦氏生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十七岁出适宗儒。《旧唐书》本传云:“宗儒举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满岁,又以书判入高等,补陆浑主簿。数月,征拜右拾遗,充翰林学士。时父骅秘书少监,与父并命,出于一日,当时荣之。”据此可知,宗儒进士及第当在代宗大历年间。

郑鲂。《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33页,陈商撰大和九年(835年)四月二十二日《唐故尚书仓部郎中荥阳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鲂,字嘉鱼,荥阳人……礼部侍郎许公遽登君名科。”按:郑鲂进士及第一事,《〈登科记考补正〉考补》第174页,已据《河洛墓刻拾零》李景庄撰咸通九年(868年)十二月七日《唐故仓部郎中郑公卢夫人合祔墓志铭并序》、《全唐文补遗》第八辑李景庄撰咸通十五年(874年)九月三十日《唐常州无锡裴长官陇西李夫人墓志铭并序》录载。陈商撰《郑鲂墓志》提供了志主进士及第更为直接的史料依据。

崔融、崔翘、崔安潜。《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7页,崔安潜撰咸通五年(864年)八月十八日《唐立山郡司马权知军州事清河崔公墓志铭并序》:“公讳师蒙,字养正,清河东武城人。高祖讳融,唐国子司业,以德行文学冠当时,薨谥文。公曾祖讳翘,以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薨赠太子太傅。”按:据墓志,崔师蒙高祖崔融,《登科记考补正》卷二第76页,以《册府元龟》、《唐会要》为据系为词殚文律科及第。曾祖崔翘,《登科记考补正》卷四第156页,以《册府元龟》、《唐语林》为据系为拔萃科及第、同书卷五第205页,以《册府元龟》、《唐会要》为据系为良材异等科及第。此外,崔翘以礼部侍郎身份担任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知贡举亦见载于《登科记考补正》。又,墓志撰者崔安潜,《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二第906页,以《旧唐书·崔慎由传》、《唐诗纪事》为据系为大中三年(849年)进士科及第。安潜撰《崔师蒙墓志》署“堂弟荆南节度判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可作为研究其官宦经历的参考资料。

孟景仁。《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8页,孟球撰咸通七年(86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寿州诸军事守寿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柱国赐紫金鱼袋孟公墓志铭》:“公讳珏,字廷硕,德州平昌人……曾祖景仁,进士及第,衢州龙丘县令,赠殿中丞。”按:孟珏曾祖景仁为进士及第,《〈登科记考补正〉考补》第197页据《全唐文补遗》第八辑,第198页所载孟球撰大中十四年(860年)四月十四日《唐故朝请大夫守京兆少尹上柱国孟公(璲)墓志铭》录载。《孟珏墓志》与《孟璲墓志》可以互征。

孟管、孟璲、孟珏、孟球。《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68页,孟球撰咸通七年(86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寿州诸军事守寿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柱国赐紫金鱼袋孟公墓志铭》:“公讳珏,字廷硕,德州平昌人……公昆弟九人,四人登进士科,由台阁清选皆再领郡符,伯管,度支、职方二员外,朗、随二州刺史。仲兄璲,司门员外,工部职方郎中,唐、邓二州刺史、京兆少尹。弟瑊,见任襄州参军。球,见为右谏议大夫。四人皆以文学由进士科。”按:墓志提及孟珏兄弟辈九人中四人登进士科,《〈登科记考补正〉考补》据孟球撰《孟璲墓志》录载孟管、孟璲、孟珏、孟球等四人进士及第。《孟珏墓志》与《孟璲墓志》可为互证。

颜标、路岳、路岩。《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72页,颜标撰咸通十年(869年)十月十日《唐琅邪颜夫人阳平路氏墓铭并序》:“夫人姓路氏,以嗜佛号曰自在心,其先阳平人也……堂兄故晋州刺史赠礼部侍郎岳,今门下侍郎岩,皆以才望进。以大中十年十一月归于颜氏。”按:墓志撰者颜标为大中八年(854年)进士科状元,《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二第916页进士科以《唐摭言》为据录载。据《路氏墓志》,颜标状元及第后两年娶路氏。墓志提及的路氏堂兄路岳、路岩皆为唐代进士,《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七第1232页《附考·进士科》以《旧唐书·路岩传》为据录载,墓志所载岳、岩“皆以才望进”,可佐证其兄弟二人进士及第。

崔彦昭、崔兢、王凝。《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76页,崔彦昭撰乾符四年(877年)四月二日《唐故秦国太夫人赠晋国太夫人郑夫人合祔墓志》:“太夫人号太素,不字不名,所以厚流俗也……生子男四人,长曰元轨,清规茂行,推重搢绅,由拔萃科聘诸侯府,升宪台为监察御史,不幸短折,士林痛之。有胤曰兢,今春中太常第。咸谓其善人之报也。次子彦回,举进士,历拾遗、补阙、工部员外郎、金刑考功郎中,佐丞相令狐凤翔府幕职,居副倅,累授检校左庶子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次女嫁太原王凝,凝名士也。擢词科,历清级。入则掌纶綍,司贡籍;出则分符竹,惣藩翰。”按:《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二第906页,大中三年(849年)进士科以两《唐书》所载系彦昭进士及第。据墓志,彦昭兄弟四人:长兄元轨,拔萃科及第,官监察御史。元轨有胤曰兢,乾符四年(877年)“中太常第”。《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七第1241页《附考·进士科》录有崔兢,考云,《汇编》(乾符019)乾符四年(877年)十一月廿三日《唐故温州刺史清河崔府君(绍)墓志铭并序》(周绍良藏拓本)署:“三从犹子摄东都畿汝州都防御巡官前乡贡进士兢撰。”此崔兢当即崔元轨之子。此外,墓志提及的名士王凝,《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一第854页,以《旧唐书·王正雅传》为据系王凝大和九年(835年)明经科及第。同书卷二十二第901页,以司空图《王公行状》、《旧唐书·王正雅传》、《新唐书·王翃传》为据系王凝进士科及第。同书卷二十三第959页,以司空图《王公行状》、《旧唐书·王正雅传》为据录王凝为咸通十年知贡举。上述记载与崔彦昭所撰墓志中提及王凝“擢词科,历清级。入则掌纶綍,司贡籍;出则分符竹,惣藩翰”的记载一致,可作为王凝科举生涯的新佐证。

崔协。《洛阳新获七朝墓志》第381页,李德休撰天成五年(930年)正月二十九日《唐故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国子监事上柱国清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赠尚书右仆射追封开国公谥恭靖崔公墓志铭并序》:“公讳协,字司化,清河人也……故太常卿赠太师讳邠,曾祖也。吏部尚书赠司空讳瓘,王父也。楚州团练使赠司徒讳彦融,烈考也……公即楚州之嗣子……乾宁初,昭宗皇帝以文柄授陇西李公择,而公以进士登甲科。”按:崔协卒于天成四年(929年)二月二十七日,享年六十有六。《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七第1249页《附考·进士科》录载崔协为及第时间无考之进士,考云,《旧五代史·崔协传》:“崔协,字思化……即彦融之子也。幼有孝行,登进士第,释褐为度支巡官、渭南尉。”又,《全唐文》卷一〇六后唐明宗《授冯道崔协中书侍郎制》:“崔协,星辰降彩,轩冕联荣,礼乐禀于生知,诗书博于时习。辉华继世,可鄙荀陈;清贵传家,固超王谢。自登高第,践历周行。”据墓志,知崔协登进士第于乾宁初年(894年),是年礼部侍郎李择执掌文柄。又,《崔协墓志》署“正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赵郡李德休撰”。《全唐文补遗》册五第67页,杨凝式撰长兴三年(932年)正月三日《唐故礼部尚书致仕赠太子少保赵郡李公(德休)墓志铭并序》云:“公讳德休,字表逸,赵郡赞皇人也……乾宁初,春官侍郎李公择下登进士第,升甲科。”是知崔协与李德休为同年。

猜你喜欢

及第登科开元
曹陆军摄影作品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朝野类要》入仕制度词汇考释
讨价还价
“第”字的用法(汉字故事)
“先辈”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