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野类要》入仕制度词汇考释

2018-04-27李春梅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及第

摘 要:《朝野类要》是宋人赵升所编纂的一部辞书式笔记,内容庞博史料真实,全书收录三百三十个词条,其中包括典章制度朝野掌故习俗用语等方面的词条。文章尝试考释关于入仕制度词汇。其中考释词汇有及第、奏补、捧香等。

关键词:《朝野类要》;入仕制度;及第;奏补

《朝野类要》与普通的文人笔记不同之处,是这部笔记具有的辞书特征。历来的书目著录,或是将其归入史部政书类、故事类,或是将其归入子部杂考类。这些归类都反映了《朝野类要》的这种特征。全书分为五卷,以类编排,分为班朝、典礼、故事、称谓、举业等二十门类,每个门类又分为三百三十事,事再立标题,逐一解释。全书两万余字,介绍宋代的典章制度、案牍文辞、习俗用语的由来与变迁,故“与其称之为笔记,倒不如将其释为辞书更为贴切”。这部出自布衣之手的笔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简洁实用。宋代有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但体系中的办事人员却并不完全熟悉各自的职责,反而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他们完成各项事务。而这部笔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官吏所面临的困境。从书中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有一定文字素养,而且善于学习观察的人,这也为他指出了一条生存之路,同时为我们留下这样一部短小精悍的作品。读过之后,对宋代的官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进一步了解宋代的官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就有关于入仕制度方面的词汇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宋代入仕制度除科举之外,朝廷还制定了其它一些制度作为人们进入仕途的补充。文章拟对《朝野类要》中关于入仕制度的词汇作考释。这类型的词汇有及第、奏补、捧香等。

一、及第

文、武举正特奏名,皆为及第出身。

按:《宋史·选举志》云:“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也就是说,所谓特奏名,就是凡解试合格而省试或殿试落第的举人,积累到一定的举数和年龄,不经解试、省试,即由礼部特予奏名,直接参加殿试,并赐出身或官衔的一种科举制度。就是说通过特奏名入仕的,也是及第出身。

二、奏补

文、武臣入仕及格,即依本身官照格法,遇大礼奏荫弟侄子孙。若侍从以上,许降资授异姓。如官虽及而考未及,则身后恩泽。

按:又称为荫补,奏荫等。荫补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荫补官员与其它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了封建官僚队伍。文武官员依据自身官职,可以以各种方式恩荫子弟,宋代荫补权的泛滥,是中国历史上任何王朝都无法匹敌。南宋陈亮《国子策》:“今朝廷之选用,固已无间于文武若奏补矣。”

三、捧香

后妃亲属该恩得官者,谓之捧香恩例。

按:这也属于恩荫的一种,《宋史》卷一五九,乾道二年诏:“非泛补官,如宗室、戚里女夫捧香,异姓上书献颂,随奉使补官...”

四、西官

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官,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

按:这是宋代亲王女婿的别称。裙带本是妇女服饰上的附件,但人们一提到裙带就能想到裙带官,即指凭妻女姊妹的关系而得到的官职。宋代学者周輝在《清波杂志》卷三中有一则记载:“蔡卞之妻七夫人,颇知书,能诗词。蔡每有国事,先谋之于床第,然后宣之于庙堂。时执政相语曰:‘吾辈每日奉行者,皆其咳唾之余也。蔡拜右相,家宴张乐,伶人扬言曰:‘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带!”

五、军班

内外诸军兵并班直军头司等人,年劳或有功得官皆是。

按:軍班,指行伍之人,这是宋代行伍出身的人获得官职的一种途径。

六、年劳

内外百司吏职,及诸州监、司吏人,皆有年劳补官法俗,谓出职是也,免铨试,径注差遣。

按:年劳,任职的年数和劳绩。官吏考绩擢升的标准之一。这主要是针对宋代在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府内从事具体行政工作的胥吏。《朝野类要》卷一云:“故令于等子年劳,诸州排军受事人员之职。”

七、杂出身

非及第、奏补、年劳之类者,谓之杂出身。

按:这主要是指非正途出身的官员。这一类官员在在宋代与其他途径出身的官员区别对待。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卷48记载:“仍朝散大夫、中散大夫依旧存留左右字,以分杂出身及无出身人。”

八、保引

内外百司差遣,皆以恩例保引亲属,系籍待试,或超补,非比州县泛常差补也。

按:保举引荐,是宋代胥吏进入吏职的一个重要途径。《长编》卷144,壬戌诏曰:“若朝官迁员外郎,须三年无私罪,而有监司若清望官五人为保引,乃磨勘迁郎中、少卿监亦如之。”

九、进纳

有因纳粟赈粜及助边者,有只纳粟则得不理选限文资者,俗谓之买官。此不可以就试出身也。

按:进纳官制度又称赀选制度,即交纳钱粮买取官爵。宋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纲昨过衢州,窃见都督行府札子,颁降官告,劝诱上户进纳。”

十、封赠

生曰封,死曰赠,自有格法典例。外有年及百岁,即加封一资而致仕也。

按:这主要是指对有功诸臣的父母、妻子等人授封荣典。宋代的封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官员的品阶相对应的。《宋史》卷12中有“康州刺史李枢以已官封赠父母”的记载。

十一、归附等

归正,谓元系本朝州军人,因陷蕃,后来归本朝。归顺,谓元系西南蕃蛮溪峒头目等,纳土归顺,依旧在溪峒主管职事。归明,谓元系西南蕃蛮溪峒人,纳土出来本朝,补官或给田养济。归朝,谓元系燕山府等路州军人归本朝者。忠义人,谓元系诸军人,见在本朝界内,或在蕃地,心怀忠义,一时立功者。

按;这主要是指原本不在宋朝管理范围之内的各种不同身份的人,以各种方式又臣服于宋政府的统治,接受其管理。《宋史》卷28记载宋高宗曾“赐岳飞军钱十万缗,招归正复业人耕湖北”。

十二、脚色

初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若注授转官,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崇、观间即云:“不系元祐党籍”,绍兴间即云:“不系蔡京、童贯、朱勔、王黼等亲属”,召保官结罪。庆元间人加即:”不是伪学”。近渐次除去。

按:即指官员入仕时要填写的的履历表。宋代脚色所要填报的项目和内容,系朝廷统一规定。首先是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有“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即祖宗三代的功名官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等项目。其次,是填写社会关系和政治立场,内容与当时所发生的政治事件密切相关,所以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入仕凡十二事,这一部分主要是记录了宋代官员在科举之外进入仕途的方式,这是对人们进入仕途的一种补充,这是和前代有所不同。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其它方式进入仕途的人员要比科举考试多得多,而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恩荫制度,不仅涉及官员,就连后妃也可以借此恩荫家人,其泛滥程度为历代所少见。这是中古以来世卿世禄制度的残余状态,也是特权阶层的象征。此外还有一些官员是通过军功进入仕途。还有一部分流外人员即胥吏在资历达到某种程度,又有人保引之时,也可以进入仕途。

尽管宋代科举制度已经十分发达,通过科举录取的官员人数较之以前也相当多,但通过其它途径进入仕途的官员也不在少数,甚至超过科举人数。短短十二条,简洁明了的呈现出宋代官员入仕的其它途径,可以从中看到,宋代在官员入仕方面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制度,有其进步的方面,例如官员在入仕时要填写履历表;也有其令世人诟病的荫补制度。但总的来说,宋代的文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达到了一个峰值,这些制度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在宋代逐渐趋向完善,并走向了定型。可以说宋代的官僚制度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在中国的封建官僚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们了解宋代历史不可以回避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宋】赵升撰,王瑞来点校:《朝野类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宋】孙逢吉撰:《职官分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3]【元】《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作者简介

李春梅(1992—),女,汉族,山西省柳林县,首都师范大學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经济史。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及第
在江南,我放下了黄昏的轻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
假金方用真金镀
五子登科
闽南侨乡多“发”趣
喜张沨及第
成语减法
“第”字的用法(汉字故事)
“先辈”辨正
希望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