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举例

2014-03-12梁汝平

语文天地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思维

梁汝平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祖国优秀的文化,继承前人的精神遗产。但在教学文言文时,师生往往会感到课堂比较枯燥乏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文言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软肋”。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困难这一现状,让学生快乐地学,教师轻松地教,让文言文教学鲜活起来呢?笔者结合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的体会。

一、与时俱进,更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其次,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角色,与时俱进。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以学为乐,且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导语,新颖导入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言简意赅、形式多样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制作课件时,引入相关的音频视频片段或图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先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的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歌曲中进入文本。用故事导入,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五柳先生传》。用成语俗语导入,由“世外桃源”引入《桃花源记》,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导入《塞翁失马》。导语设计要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2.挖掘兴奋点,开拓学生思维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研究教材,挖掘学生的兴奋点,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唐代诗人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时,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依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和自己的想象,把文字转化为图画。学生画完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展示点评,学生之间就会热烈的讨论点评起来,谁画的最像,谁画的最好,谁画的最完整,谁漏画了小桥,谁画的太阳不是夕阳,谁只画了“人”却没有画“家”……然后让学生翻开课本,朗读课文,将自己的画跟课本的插图做比较,看看区别在哪里,那一幅图画的意境更好,更富有表现力。这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就会被引爆,到后面分析渲染了什么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切都水到渠成。

这一环节的设计,改变并颠覆了过去传统文言文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课堂中既考查学生的记忆力,又让学生的大脑高度运转,学生在接收文字信息的同时,思维也在编辑信息,把文字信息转换成图片信息。这无疑是想象力给了学生创造性的动力,在自由想象的同时,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而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思维。因此,挖掘文言教材里容易引起学生感兴趣的兴奋点,可以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

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成语教学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成语就是缩短时间与空间、沟通古今的桥梁。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联系实际、巧用成语,就能够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达到理解文言知识目的。

1.巧用成语,由古及今

利用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成语,利用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来教学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快捷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知识。

如教学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狼》一课时,文中有一句话“一狼犬坐于前”,有学生把它理解为“一条狼狗坐在前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对于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像这个“犬”字,即名词在文言文中作状语的现象学生很难理解,后来列举了几个成语“狼吞虎咽、烟消云散、蛇食鲸吞”,同学们一看,都明白了,“像狼一样吞吃,像虎一样吞咽”、“像烟像云一样消散了”“那句中的‘犬’放在动词‘坐’的前面,就是像狗一样坐着……”学生难以理解的词类活用现象,只要举他们熟悉的成语例子来说明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而在教学《口技》时出现的“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句中的“走”字,有同学错误的理解为“想走”或“离开”,笔者就故意问学生:“孙子兵法中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接着给学生讲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典故,让他们理解“走”是“逃走、逃跑”的意思,这种跟现代汉语意思不一样的古今异义词,学生也豁然理解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也会觉得文言文离自己并不遥远。

2.利用积累,活学活用

让学生将学到的或生活中积累到的成语写入文章或写成文章,如一学生作品:我们做人不能妄自菲薄(《出师表》),做事不能不一鼓作气(《曹刿论战》),求学要有三顾茅庐(《出师表》)、不耻下问(《〈论语〉十则》)的精神,人生在世要居安思危,否则就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走进社会不能作奸犯科(《出师表》),不然就会失了地利人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二章》)……活学活用成语会让学生会觉得新鲜、好玩,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学生积累就多。

如果学生每新学一篇文言文教师都能帮助学生找到感兴趣或有用的东西,学生能用学会已知的知识去学习、去印证新的知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其过程会让学生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已知的喜悦,这种成就感是教师讲得再多也无法给予和取代的,这样文言文的教学自然不会是枯燥无味了。

四、深挖教材内容,拓展课外延伸

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注意表面,对文章吃不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文本,挖掘教材内容,拓展课外延伸。

1.依纲靠本,二次开发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笔者在教《伤仲永》时就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仲永天资聪明,但最后泯然众人,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为普通人的呢?”在教《五柳先生传》时引出问题“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个句子写出了陶渊明什么品质?”这些问题如投石激浪,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学习活动,人人参与,兴趣盎然。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

2.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成功的文言文教学,不是看学生是否看懂课内的文言文,而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知识迁移”的训练相当重要。教学时可以向与课文难度相当、内容相关、主题相近或相反的课外文言文迁移。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就可选像《共公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等文章加以比照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

以上是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粗浅看法。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虽然还有很多,但是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结合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文言文教学将不再是语文教学中的“软肋”,文言文教学一定会鲜活起来。

猜你喜欢

成语文言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拼成语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猜成语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