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3-11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患肢溶栓下肢

白 鹏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三科,吉林 吉林 132001)

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白 鹏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三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三科诊治的 22 例脑卒合并 DVT 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对其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该22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6例,好转5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95.45%。结论 高龄、制动、血液高凝、血管壁损伤等是脑卒中患者形成DVT的主要原因,提前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可避免导致DVT的产生,血栓一旦形成,即采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配合个性化护理措施,降低致残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DVT;预防;护理

脑卒中是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多为急性发病。脑卒中患者病程较长,大部分需长期卧床,尤其是瘫痪患者,由于活动减少,体内血流缓慢、瘀滞,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DVT和肺栓塞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有文献[1]报道,在合并偏瘫的卒中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高达50%。因此在脑卒中患者中,DVT的预防非常重要。现探讨脑卒中患者合并 DVT 形成的治疗、病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 7 月至 2014 年 7 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三科诊治的脑卒合并 DVT 患者22例。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应辅助检查,全部病例符合WHO诊断标准,均确诊为脑卒中并发 DVT。男 16 例,女6 例,年龄 55~78 岁,平均(62.5±5.8) 岁,其中脑梗死 17 例,脑出血 5 例;11 例伴有高血压病,7 例伴有糖尿病,18 例患者有吸烟史;22 例脑卒中患者均发生对侧肢体瘫痪,16例下肢肌力Ⅱ级以下,Ⅲ级6 例。入院后静脉输入脱水药物及神经保护剂。

1.2 DVT

主要症状为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1) 患肢肿胀明显,与健侧比较,周径≥3 cm,伴浅表静脉扩张;(2)诉患肢有明显痛感;(3)多普勒超声检查:股总、股深、股浅、腘静脉内径增宽,下肢血管血流充盈差[2]。

1.3 治疗

首先采取保守治疗,立即给予绝对卧床、患肢制动、抬高30°, 25% 硫酸镁湿敷,必要时患肢缠弹力绷带。抗凝、溶栓、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常规溶栓+ 抗凝治疗方案:静脉泵入尿激酶25 U/d,5~7 d为1 个疗程,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1次/日,1~2 周为 1 个疗程。有专家[3]认为, 3 个月内发生过脑出血患者禁止采用溶栓治疗,本组 5 例脑出血合并 DVT 的患者向家属交代病情及治疗的潜在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溶栓治疗。

2 结果

本组 22 例脑卒中并发 DVT 患者中经 2~4 周治疗,治愈 16 例,好转 5 例,因肺栓塞治疗无效死亡1 例,有效率为 95.45%。2 周治疗后,22 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肿胀基本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肢血管侧支循环广泛建立。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形成深静脉功能不全,甚至致残,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4]。高龄、制动、血液高凝、血管壁损伤瘫痪、血流缓慢是其形成 DVT 的主要因素[5]。脑卒中患者容易并发静脉血栓,尤其多见于下肢。这是因为(1)肢体偏瘫使下肢静脉肌肉泵及血管舒缩作用减弱或消失,下肢血流速度减慢。(2)脑卒中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下肢活动少,造成血液回流时间延长。(3)脑卒中造成的应激反应使患者机体产生的儿茶酚胺水平提高,使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性增强。(4)处于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多合并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饮食减少,这些因素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在行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引起患者脱水的同时,患者体内的血液粘滞度也会增高,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因此通过了解导致 DVT 的多种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预防可避免DVT 形成。

3.2 护理措施

3.2.1 预防性护理

根据脑卒中患者 DVT 的形成原因,实施预防性护理。(1)加强锻炼,可对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如背伸、屈曲、旋转运动等,伸屈活动及下肢肌肉按摩,每次约15 min,活动量及活动幅度以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宜。左侧肢体的活动量及幅度要大于右侧,因左髋静脉受腹主动脉和左髂动脉及腹股沟韧带的压迫,更易发生 DVT。患者能配合运动时,可采取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预防 DVT 的发生。(2)在瘫痪侧下肢避免进行静脉输液,尤其避免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3) 甘露醇和其他脱水药物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时,避免脱水过度使体内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4) 要细致观察肢体皮温、皮色、静脉波动情况,倾听患者主诉,一经发现有血栓迹象,立即将患肢抬高20°~30°,并告知医生,及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5)昏迷患者早期可行鼻饲喂养,充分补充水分,如果意识转清楚能进食时,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粗纤维丰富的食物。

3.2.2 心理护理

脑栓塞及脑出血均为急性发病,由于病程较长,患者高龄且长期卧床,对潜在的并发症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护士要制订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 DVT 相关知识的讲解,讲解溶栓过程中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的了解,理解制动、抬高下肢、穿弹力袜、被动锻炼的意义,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3.2.3 患肢护理

(1)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通过抬高患肢(肢体略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减轻水肿。(2)密切观察肢体的皮温、色泽、足背动静脉搏动及水肿情况。患肢局部组织避免受压、受潮湿、摩擦等物理因素刺激,防止患肢缺血、缺氧,甚至坏死。(3)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排便,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进行床上活动时,注意动作轻柔,适度垫高床脚,膝下垫软枕,保持体位舒适。(4)告知患者患肢避免碰撞,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刷牙时,使用软毛牙刷及电动剃须刀。(5)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加强静脉血管保护,对血栓处进行热敷2次/日,或贴水胶体敷料,预防浅静脉炎。(6)促进静脉回流,白天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护腿,夜间脱下弹力袜,用软枕抬高下肢20~30 cm,以免影响睡眠。

3.2.4 溶栓后观察

(1)用药后观察患肢肿胀、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病情加剧者,立即向医生汇报。(2)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钙溶栓作用强,溶栓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齿龈出血、鼻衄、血尿等,每周查凝血酶原时间。(3)患者有咳嗽、胸闷、紫绀、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患病1~2周内血栓较疏松极易脱落,容易导致肺栓塞。本组1例患者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患者死亡。

3.2.5 恢复期护理

脑卒中并发DVT患者住院病程较长,多大于3周。此时血栓附壁特征趋于稳定,不易脱落,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先从远端关节弯曲活动开始,进而进行近端大关节的活动,遵循从弱到强、从慢到快的原则,防止关节畸形。

综上所述,脑卒中易引发DVT等并发症,可通过有效预防避免多种致病因素产生。如果发现血栓症状,应积极进行抗凝、溶栓治疗,配合个性化护理措施,降低致残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郑华光, 刘丽萍, 赵性泉, 等. 脑卒中: 新理论与新实验[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69.

[2] 朱青峰, 王国芳.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1) : 15-17.

[3] 张东风. 11例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26): 124.

[4] 范春阳, 郝红, 刘晓静. 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20): 69-70.

[5] 游继武, 李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患因素分析及其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20) : 41-42.

(责任编辑:刘俊华)

Analysis and its nursing strategy for the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combined with stroke

BAI Peng
(No. 3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132001,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combined with strok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2 cases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combined with stroke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4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was conducted . Their general information, treatment, care measures and its etiology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16 cases were cured, five cases improved, one case was dea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about 95.45%. 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combined with stroke were old, brake, blood coagulation, vascular wall injury, taking early prevention of these risk factors can be avoided the stroke with DVT, once the blood clots formed, applying anticoagulation, thrombolytic therapy , with personalized care and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dis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o patients.

stroke; DVT; prevention; care

R47

A

1674-490X(2014)06-0072-03

2012-11-24

白鹏(1978—),女,辽宁辽中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ICU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E-mail: 2447498230@qq.com

猜你喜欢

患肢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