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司遗址的联合申遗路

2014-03-11李媛媛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家文物局土司海龙

李媛媛

近年来,“ 申遗”成为文化领域的热词与关键词。民众文化意识不断觉醒,各地也把“申遗”列入到重点工作中去。自2012年11月起,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湖北咸丰县唐崖覃氏土司城址,湖南永顺县老司城遗址联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开启了漫长的“申遗路”。

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各地每年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举行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评选并公布其新内容信息和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的新认识。

2010年,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认为该遗址“不仅仅是土司制度的见证”,他在该遗址评选的专家意见中这样写道:“一种制度得以延续数百年,就必然会有其积极的因素。土司制度在保持区域稳定,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湖南永顺老司城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使我们对于土司制度的研究,终于有了一个考古学实证的案例,可以走出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境遇,宏观上能够把溪州土司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相连,微观上得以深入到当地社会的诸多细节。老司城建立在一个地势陡峭的山地,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城址主要功能区的分布情况比较清楚,砖石构造的城墙、道路、排水设施等建筑遗迹丰富。城内出生的瓷器题款明确,表明许多瓷器都是土司在景德镇专门订制的;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等也为研究当地居民的食物构成、生态环境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对于溪州土司治下三州六洞的调查,显示了在历史时期的考古研究中,越来越注意到区域调查的重要性。”

2012年,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龙囤位于遵义老城西北约15公里的龙岩山巅,又称龙岩囤,是一处宋明时期的羁縻,土司城堡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瑶研究员在该遗址评选的专家意见中表示:“海龙囤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的方式,明代后期开始对土司改土归流。对于这段历史,史书上只有淡淡的几笔。近年对湖南、湖北、贵州的几处土司遗址的考古发掘,使这段历史从尘封中苏醒鲜活起来。‘新王宫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建筑等级相当高,出土的大量建筑构件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两处土司遗址成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土司”、“土地遗址”、“土司制度”,并成为媒体报道、学术会议探讨与研究的对象,随之而来的“申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列入“世遗”预备名单

申遗大幕正式拉开

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更新,正式确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3月9日,湖南、贵州、湖北三省省文物局,遗址所在地市州、县区党政主要领导齐聚长沙,召开了“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次联席会议”,专门就湖南老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囤土司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建立联合申遗工作机制,确定了“牵头单位、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成员、申遗办主要职责、议事规则”等重要内容。同时邀请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到会,就“申遗”专业知识进行辅导。

2013年7月16日至1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考察湖南永顺老司城和湖北咸丰唐崖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研究部署三处土司遗址下一步考古和保护工作,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2013年8月12日,三处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遵义举行。

2013年12月4日,国家文物局在长沙举行土司遗址申遗工作会议暨《关于保护土司遗产的联合协定》签字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三处土司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1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正式申报文本,同年6至8月在国际专家现场考察前完成所有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等项目,2015年将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验收……

整体保护任重道远

申遗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但是令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申遗之后的保护问题。三省联合申报后要进行联合保护,这才是“申遗”的最终目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土司遗址申遗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传播申遗的‘正能量”。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在申遗工作中也特别注重加强遗址本体保护、注重周围环境综合整治、注重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加强宣传等内容。”

对于土司遗址的保护,除了对遗址本身进行保护以外,更重要的是对 “文化”的挖掘。土司文化的载体形式多样,包括官署建筑、墓葬、印章、文献、谱牒、日常用品、兵器、军事遗址、衣着服饰、宗教场所、文学作品、节日等丰富内容。如果说遗址中那些建筑、墓葬见证了历史的步履和身影,那么,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民间习俗、服饰等,则为这段历史添加了动人的颜色。

目前在遗址所在地,正在积极探索保护方式,学界也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建议和对策。如:建立土司遗址公园、土司博物馆,既有效地将珍贵的遗存进行保护,又能吸引八方来客领略土司文化带来的神秘气息。

整体性保护不是僵化地将遗产禁锢住,还要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如:整理有关土司文化的传说、民间故事,编辑成书出版、制作影视作品等。

当然,对于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最重要的还是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

申遗之后,保护之路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国家文物局土司海龙
瑕瑜互见的《土官底簿》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Fort Besieged
奇妙的“中华海龙”
国家文物局就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事发表声明
海龙与海马
“长城不会被大规模修复或复建”
海龙卷是什么
国家文物局将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