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2020-08-04白俊鹏

青年生活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军事力量土司军事

白俊鹏

摘要:鄂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交汇处。其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元明清时期中央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较为薄弱,为土司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土司的军事活动在整个土司制度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土司在各自管辖区域内实现统治的基础也是中央朝廷和土司地区产生联系与对抗的因素。本文拟以鄂西地区著名的唐崖土司为例,从土司的权利与义务、唐崖土司城遗址、唐崖土司的军事活动及后续影响等方面出发对鄂西地区土司制度文化进行探究。

一、从土司权利义务分析其军事制度

1.土司制度赋予土司掌握军事力量的权利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封建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世袭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该制度在唐宋“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强化了职官体系、管理方式及责权规范,有效保障了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间的利益平衡和共同发展。要行使好中央政府赋予土司管理地方的权利,土司本身势必要掌握一定的军事力量。明代对土司的职责、义务及行为准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土司享有授职、领地、职衔、属民等权。土司分为文职和武职,分别隶属于中央吏部和中央兵部,受到省一级行政区划的管辖。唐崖土司属于武职土司中较低等级的长官司,其朝廷武职官员的身份也让其掌握军事力量具有合理性。

2.履行土司义务需要掌握军事力量

土司对中央政权有明确的职责和义务,主要体现在缴纳贡赋和征调等方面。土司有自己的军队“士兵”,并受中央王朝管控和调遣。朝廷有重大战事时,会征调士兵参与,遇土司叛乱也会征调他处士兵前往平叛。自土司制度建立后,中央王朝对土司区地方武装力量——士兵的征调成为中央政府在土司区直接行使权利的一个明显标志。由此可见土司的军事制度的建立对于其向中央政府效忠,体现“守土有责”时的重要性。中央政府也借助着土司掌握的军事力量帮助其在统治较薄弱地区进行管理,将土司的军事力量纳入到国家军事体系中。

“营”是土司正规部队的编制,依其势力大小,土司拥有“营”的多少不等,宣慰司一般拥有五营土兵,称为前、后、中、左、右营。营兵的职责主要是“各保关寨”,土司在其辖区边境的重要关口,均设有兵丁把守,如遇其他土司入侵,兵丁就施放狼烟报警,此起彼应,使土司能很快纠集土兵拒敌。历史上唐崖土司征战活动频繁,多次奉调出征是一支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著名的如平定“奢安之乱”,这一役也让唐崖土司受封牌楼“荆南雄镇、楚蜀屏翰”,获得无上荣光。

二、从土司城遗址防御体系看军事文化

1.土司城选址易守难攻

城池作为地方政府或政权所在地,或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其设计之初必然考虑其防御功能,因而它本身也就是一个防御性工程。在苗疆地区,山多地险,更要以城池建设作为根本,以防土民或其他反对势力的入侵。根据史料记载和今天的遗址发掘,在鄂西地区仅发现唐崖土司建有城池。根据唐崖《覃氏族谱》记载,作为较低级别的土司其筑有土司城的主要原因是:朝廷在唐崖土司平定“奢安之乱”后对其进行的奖励,允许修建城池。唐崖土司城依山傍水,利用唐崖河作为天然屏障,平时起到了便利交通的作用又有利于加强对统治区域的管理;战时是天然的护城河并且有利于迅速逃生。可以说将鄂西地区复杂的地理特征与其城池建设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同时笔者本人在唐崖古城实地走訪时,从唐崖河向土司城内部行走时,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地势由低到高形成了天然屏障,当遇到入侵时能提升防御能力抵御敌人,这也让唐崖城一直保持着没有被攻破的记录。

2.土司城防御工事构造精湛

土司城除南面和中部依托自然山险外,外围均修筑有城墙,城墙随形就势,周长约2500米。墙体采用“石包土”结构,两侧以自然块石垒砌。这种结构的城墙既节省了建造成本,又较为坚硬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城门作为古代城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崖土司中也有体现,目前所知的主城台基础保存较好,可以看出当年修建的十分坚固。通过土司城的选址和防御工事的构建我们可以看出土司的军事力量不单单体现在纯武力而且对于军事技术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三、从唐崖土司军事行动看土司制度的使命

1.唐崖土司与周边势力保持良好关系

鄂西地区土司数量较多,唐崖土司作为较低级别的土司为何发展迅速呢。这得益于其善于与周边势力保持良好关系和趁机扩张实力两方面。唐崖土司的首领为覃姓,覃姓在鄂西土司中属于大族,唐崖与周围不少土司都是同姓亲戚关系。唐崖在外交上对同姓土司采用友好相处,对异性土司通过联姻的方式保持联系。这使得唐崖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拥有了盟友,并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当遭到中央政权镇压时也能得到周边势力的保护和维护,使得其存在的数百年中,面对复杂的环境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多次参与中央征调和对外兼并战争。

土司区的少数民族精壮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这也是土司作为朝廷“命官”必须承担的责任。唐崖土司参加了多次中央征调战争,在唐崖遗址中发现的“永宁卫前千户所百户印”就是其参与平叛“奢安之乱”的重要见证。土司在参与中央的征调胜利后得到土地上的封赏和官位的提升,对于其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打下了基础。

虽然在明朝时期中央政府划定了土司间的界限,规定互相不准侵犯违者受到处罚。但是随着明朝后期中央政府面对内忧外患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渐趋薄弱,土司之间战乱不断,唐崖土司也直接参与到了土司之间关于领土争夺的战争中。历史上唐崖土司的统治范围附近是龙潭土司和金峒土司,唐崖与龙潭土司之间就曾发生强烈的冲突。

3.土司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博弈

土司虽然受中央政府统治,但其本身还是有着很大的自主权,在自己的领地里相当于“土皇帝”。土司为了自身的扩张对于周边地区存在着掠夺行为,不服从中央管理。在嘉靖版的《四川总志》卷一六所载《钦差巡抚都御史刘大谟题设守备疏》称:昔年唐崖长官覃万金等夷,出劫黔江等七州县,众议动调官军,将酋恶擒获监卫辄又受财蒙眬卖放。这记载了唐崖土司不遵照中央统治,调动自己的军事力量挑起战争洗劫乡里的行为,地方统治力量也曾调集官军力量对其进行围剿。土司在统治过程中存在的暴政和虐夺行为与中央政权的意思相背,导致土民反抗暴动和土司间争斗不断,这也让中央政权意识到土司制度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了,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因此就出现了后来的“改土归流”。

4.改土归流完成历史使命

由于明末中央政府对土司区域的统治日趋衰弱,导致土司在各自区域内的实力膨胀,多有不服中央管理的行为。等到清朝建立,为了加强中央统治管理,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即将“土司”改为“流官”。在这一时期清朝开始重视对土司区的统治,且对反抗中央的土司采取严厉的军事镇压,鄂西地区的改土归流已经是大势所趋。雍正十二年唐崖土司等十五土司上书请求朝廷改土归流,至此鄂西地区延续四百多年的土司制度结束,唐崖土司等也宣告瓦解,一切烟消云散在历史长河中。

5.土司制度的文化价值

土司制度是一定历史时期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当时的鄂西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且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中央政权对这一地区不能直接实行有效管理,采用土司制度让“当地人管当地人”顺应了当地的社会情况,对当时这一区域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过一定积极作用。但因土司自身存在的落后性,在清朝时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制度,最终在”改土归流“的大潮中完成历史使命。作为土司活动重要体现的军事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土司的发展、扩张历程,同时突显了土司制度作为地方力量必然阻碍历史发展,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土司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遗址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土司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璀璨历史长河的重要见证。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土司文化的特定历史价值,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參考文献

[1]咸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 编:《唐崖土司城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页。

[2]咸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 编:《唐崖土司城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

[3]李良品,李思睿.论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组织体制[J].青海民族研究,2013,(1):145-151. DOI:10.3969/j.issn.1005-5681.2013.01.025.

[4]王承尧:《土家族土司简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7月,第88页。

[5]周妮.从现代地名看苗疆地区土司军事活动——兼论苗疆地区土司军事建制及防御系统[J].贵州文史丛刊,2016,(2):72-79. DOI:10.3969/j.issn.1000-8750.2016.02.011.

[6]咸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 编:《唐崖土司城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2页。

[7]李良品,李思睿.论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组织体制[J].青海民族研究,2013,(1):145-151. DOI:10.3969/j.issn.1005-5681.2013.01.025.

猜你喜欢

军事力量土司军事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Fort Besieged
复合相互依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模式选择
2030年的世界格局与大国博弈方式展望
余庆毛氏清朝科举人物考
军事力量海外运用的国家利益分析
应更加灵活地运用军事力量
国家认同视野下的土司文教制度:乌江流域例证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