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量指数 (BMI)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2014-03-08伍淑凤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群血压高血压

伍淑凤,王 林

(广州体育学院a.运动生化省重点实验室;b.运动与健康系,广东广州510500)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在体检过程中被检出BMI超标。相关研究表明,高BMI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远大于BMI正常者及低BMI者[1]。为此本文收集大二学生的体检资料,分析BMI水平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并对BMI超标学生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旨在为该类大学生高血压风险降至最低,从而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和生活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2012年分别利用学校体检时收集广州市6所高校大二学生共6 225名的个人资料,其中男性 3 200例,女性 3 025例,学生年龄为 17~22岁,平均年龄为(18.85±0.59)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体质量指数及血压方面的文献,作为本文的参考依据。

1.2.2 实验法

详细记录学生体检时的基本资料,包括学生体重、身高 、BMI、SBP、DBP 等指标,其中 BMI=体重(Kg)/身高×身高(m2)。所有学生均在静息状态下采用标准轴带血压计于肘关节处测量血压,测出血压高者另行复测,经主治医师确诊。其中SBP正常值为120~140 mmHg,DBP正常值<90 mmHg。当SBP>140 mmHg或DBP>90 mmHg为血压阳性者。根据学生BMI水平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体质量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

对超重或肥胖组大学生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调整学生的生活习惯,对于不定期作息的学生应提醒其及时作息,学生作息时间安排在每天晚上22点左右就寝,每天的休息时间保持在8 h左右。2)控制学生的饮食,学生饮食以高纤维及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每天保持新鲜的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避免食用高糖高脂的食物。3)制定相应的运动健身计划,具体活动时间为每天早上 6∶30~7∶00以及傍晚6∶10~6∶50,确保学生每周健身活动次数大于5次。适量的运动可有效燃烧学生体内的脂肪,降低学生血脂的浓度,并促进学生新陈代谢,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4)对于吸烟与嗜酒的学生指导他们戒烟限酒,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5)让学生保持平静、舒畅的心境。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1.1 不同BMI学生血压对比

不同BMI学生的SBP与DBP结果差异较大,两两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 1 不同BMI学生血压对比

表 1 不同BMI学生血压对比

注:与低BMI组相比,1)P<0.05;与正常BMI组相比,2)P<0.05;与超重组相比,3)P<0.05;与肥胖组相比,4)P<0.05。

?

2.1.2 BMI与血压相关性

表2 FBG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可知,BMI与SBP、DBP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入学时间无相关性,具体结果见表2。

2.1.3 干预前后超重组及肥胖组BMI及血压的改变情况

对肥胖组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经干预后发现,肥胖组学生BMI、SBP、DBP、血压阳性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超重组及肥胖组BMI及血压的改变情况

表3 干预前后超重组及肥胖组BMI及血压的改变情况

?

2.2 分析

高血压作为内科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慢性疾病,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略有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向[2]。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大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且大学生高血压情况与其体质量有密切关系[3]。从本研究发现,6 225例学生中共有104例学生为高血压阳性,阳性率为1.67%。研究结果与梁资繁等[4]对同龄大学生高血压情况调查结果相接近,说明大学生高血压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5]。尽管目前肥胖引起高血压的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普遍认为肥胖可增加机体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诱发高血压[6]。相关研究指出,肥胖学生中肾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有关肥胖引起的高血压病理学研究中表明,脂肪组织过多会导致血管紧张素增多,从而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7]。BMI是目前用于衡量人体肥胖的有效指标之一,其受身高的影响较小,能准确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其与血压的相关性较好[8]。本研究表明BMI对血压水平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两两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差异,而高血压阳性率也是随BMI的增加而增加,从而提示BMI值高的人群中,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较大。经单因素分析可知,BMI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人群中BMI偏高的人群与正常人群相比,超过1/4,从而说明青少年大学生肥胖人群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干预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的风险。为此本研究将对BMI偏高的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同时对这类学生进行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经干预后发现,肥胖组学生BMI、SBP、DBP、血压阳性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大学中积极开展高血压预防的宣教活动和运动干预,能提高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与认知能力,有利于降低大学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3 结论

大学生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体检过程中可将BMI偏高作为预测肥胖大学生高血压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肥胖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血压水平。

[1]黄晓波,胡蓉,刘金莲,等.重庆地区人群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关系的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7(8):459-460.

[2]陈友鹏,李健,梁旭竞,等.体质量指数对青少年学生血压升高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1(5):198-199.

[3]孙佳艺,赵冬,王薇,等.体重指数对10年累积高血压发病危险的预测作用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5(4):168-169.

[4]梁资繁,吴卫群,冷玲娟.大学生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护杂志,2007,4(7):469-470.

[5]Silventoinen K,Magnusson PK,Neovius M.Does obesity modify the 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on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more than one million Swedish men[J].Circulation,2008,12(5):462-463.

[6]刘春梅,邓红英,王晓波,等.某校大学生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与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0,6(4):653-654.

[7]焦秀坤,李振慧,沈荣,等.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调查[J].河北医药,2008,10(5):369-370.

[8]王胜敏,王丛妙,曹丽娟,等.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调查及干预措施 [J].现代预防医学,2010,8(2):135-136.

猜你喜欢

人群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