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渝地区滨水商业空间设计探讨

2014-03-07颖,牛

重庆建筑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总图滨河滨水

代 颖,牛 力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9)

巴渝地区滨水商业空间设计探讨

代 颖,牛 力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9)

巴渝地区过去建成的滨水商业空间普遍存在类型较为单一的缺陷,亲水性也是参差不齐,不少都较差。然而巴渝地区滨水空间区别于其他城市空间的显要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带状延续空间”的展示,从而使滨河建筑群具有了韵律感。该文抓住其线性空间的特点,参考了巴渝古城镇空间的布局,结合已经竣工的项目,对巴渝地区滨水商业空间的设计重点、难点做了一次粗浅的探讨。

滨水商业;步行街;线性空间;城镇;城市规划;空间设计

1 探讨背景

1.1 巴渝地区滨水商业的特点及优势

巴渝地区滨水空间区别于其他城市空间的显要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带状延续空间”的展示,从而使滨河建筑群具有了韵律感。带状绿地是滨河空间的主要联系纽带,其平面随河道自由布局,以大片绿色植被为主。自然滨水岸线中,凹入和凸出部位是景观组织的关键,因为它提供了视线发展的更大可能性。处理好这里的空间,往往能形成城市的特征性景观。滨水建筑群的整体轮廓线是笔者对这一区域群体形态的第一印象。城市轮廓线的形成是城市历史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动态过程。

1.2 巴渝地区滨水商业未来发展趋势

1.2.1 增加空间类型,增强亲水性

应适地设置亲水观景步道或是观景平台等,保持河岸视觉的延续性,并丰富滨水空间类型,增强商业空间的亲水性。

1.2.2 改善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

滨水空间自然环境的打造与水系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为了河流的生态系统不遭受恶意影响,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时就要注意保护其自然环境。在建设滨水空间的同时,要注意保留河流自我生态发展过程的空间,不要因为经济利益而损害自然生态。

1.2.3 滨水空间中地域文化的延续

滨水空间的人文景观必不可少,其景观是地域文化传承的主要体现,也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标识。在打造滨水商业空间时,应注重其历史文化的延续,在铺地、栏杆、护岸等方面做人文景观装饰,设置视线上的景观节点,让游人在赏景的同时感受独特的人文氛围。

2 城镇空间

2.1 古城镇空间的起源及形成

在巴渝地区,城镇的最初兴起当是在宋代。在当时,重庆由于地处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凭借水运之利而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集市随之兴盛,并逐步发展成为城镇。其后历代的城镇虽有兴衰,但也尚能延续。然而,明末清初长达四十年的战乱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城镇的发展一度中断。此后,清政府于康熙年间有了著名的“湖广填四川”,这时巴渝地区的城镇才又重新形成,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所见的大小城镇。

2.2 城镇空间对现代滨水商业设计的影响及参考价值

2.2.1 结构特征

巴渝多数城镇为自然形成,受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经济因素制约较大,形态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融于自然环境的有机性。其主要结构特征为:

(1)城镇边界较为模糊。城镇连接水路交通,其内外自然渗透,以江河为自然过渡边界。

(2)商业市场与街道空间共生存在。

2.2.2 布局

巴渝地区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在这样的山地环境中,传统城镇的总体布局更多地顺应地形,“顺其自然”。布局对地形的顺应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城镇建造过程中的挖、填方量,而且可以避免对地层结构建设性破坏所带来的滑坡等自然灾害。

传统城镇为了使街道平整以便于使用,多采用平行于等高线的布局。而在需要加强竖向交通联系如联系水陆交通的情况下,城镇则多垂直于等高线布局。这两种基本方式还可以结合在一起,使城镇呈现出空间曲线或空间折线的布局态势。由于总体布局上对地形的顺应而创造出了丰富的建筑形态和街道空间。地形条件还使布局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一字形、丁字形、十字形、网状等平面形式。

巴渝地区城镇最为普遍应用的平面布局方式,是沿一条主街展开,自然生长型的布局形态。在中轴线上,通过庭院、檐廊、天井等处理手法,丰富城镇空间元素。

2.2.3 借鉴与思考

(1)在现代滨水商业的规划和设计中因地制宜地适应自然环境,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资源。可以通过总体布局顺应自然地形,在减少挖填方量的同时创造富有山地特色的城镇形态与空间。其次,利用山水格局使自然山水与城镇空间相互穿插,创造结构层次分明、肌理丰富的总体布局,也可改善局部的小气候环境。

(2)中国传统城镇的发展历史悠久,历经很多代的建设才具有了今日的规模。历代的发展演变轨迹向人们展示了城镇丰厚的肌理,现代城镇空间的再创造应遵循这种肌理的演变,设计自然和谐的空间形象。

3 项目案例分析(碧桂园清明上河街)

3.1 区位及现状

长寿,作为重庆市传统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重庆主城一样,享有着直辖市带来的发展机遇。碧桂园清明上河街项目就选址于此。如图1,该商业街坐落于桃花溪河畔,紧邻碧桂园商业住宅小区,同时又是长寿新区政府所在地,其经济发展前景是不言而喻的。建筑用地全长约1.8km,沿桃花溪线性分布,进深最浅处不足30m。

图1 碧桂园清明上河街项目总图及周边情况示意

3.2 设计构思

桃花溪的由来:早在康熙年间,桃花溪旁就已经形成了一条古城镇形式的街道,当地取名桃花街。该项目顺承历史,继续在桃花溪旁以滨水商业为依托,打造此项目。

3.2.1 项目总图布局的由来

该项目总图布局的方式,模拟了古城镇的发源,生长,形成的一个过程。

基质,项目借鉴了古城镇的起源方式和场地因素,确定了项目的重要建筑及道路,形成了该项目的场地背景。巴渝古城镇,一般都逐水而建,在河流转弯处,往往形成重要节点,这也是该项目总图布局的构思依据。

斑块,根据巴渝古城镇的自然生长方式,依托前文讲到的重要的建筑以及道路,便可逐渐生长出新的建筑,使得总图的肌理得以丰富和扩展。如图1所示,在主要建筑周围,以衍生的形态,可出现相当数量的新建筑,形成一种类似斑块的肌理。

廊道,随着新建筑的不断衍生,项目用地逐渐饱和,在这些建筑与建筑之间,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数量众多,宽窄不一的短巷,这些短巷不仅完善了场地的道路系统,使得总图关系四通八达,而且,对建筑群体已经了深一层次的划分,使得建筑物的总图关系聚落有致。

界面,景观节点的完善,建筑立面的生长,植被的逐步丰富,使得空间与空间形成大量的自然界面,众多的自然界面形成复合的丰富形象,最终,一个饱满而富有生命力的新城镇诞生了。

3.2.2 在总图的功能布局上,采用一脉相承的设计,继承传统城镇布局的基础上,合理分析项目自身的商业价值取向和商业类型需求,做了如下布置。

3.3 设计要点

3.3.1 滨河线性空间的布局要点。该项目用地范围是典型的滨河线性空间,并且,由于用地的进深很浅,最宽处约60m,最浅处不足30m,使得整个场地呈现出狭窄带状。在设计中,如何利用如此狭窄的进深,做出丰富的空间效果,可说是一大挑战。最终,设计者采用了多种空间结合的布局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①双排铺面:如图2

特点是拥有沿街商业,滨河商业,商业内街3个商业界面,3个界面各具优势,沿街商业有大量城市经过性人流车流,滨河商业具有桃花溪这一景观优点,内街商业侧具有更加浓郁的内部商业氛围。并且,这些铺面基本均为一跨进深,尺度较小,租售均颇受欢迎。

图2 双排铺面总平面布局示意

②沿街院落:如图3

将院落式建筑靠城市道理布置,一来具有了一排沿街商铺,二来,其传统内院空间对于中型商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及使用价值,同时,在滨河界面上退让出一块空地,对于打造室外景观和特色商业氛围,如茶座,餐饮等,都有相当的价值。

图3 沿街院落总平面布局示意

这种布置方式,一般是将院落靠河岸布置,在沿街位置,做照壁处理,缺点是损失了一些沿街商业,然而对整个项目,甚至是整个片区来说,则是打开了一些沿街城市空间,照壁做特色浮雕等,结合景观处理,打造出沿街开敞面。滨河院落适宜于偏大中型商家,其最大优势就在于亲水性更强的驳岸空间。

图4 滨河院落总平面布局示意

这种布局方式多用于用地东段,场地进深相对较大,设计者在沿城市道路位置做了单跨进深铺面,充分利用其大人流,大车流的优势。滨河位置,做院落式建筑布局,这样,靠人流量支撑的沿街商业,亲和的传统内院式空间,亲水性较强的滨河商业街,双面商业的步行内街4大优势都同时得到了落实。

图5 沿街铺面加滨河院落总平面布局示意

将这4种方式在整个1.8km的场地上交叉使用,就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总图布局关系,这样的布局关系,符合传统城镇式布局自由生长的肌理,同时,得到了一条时而临路,时而滨水,时宽时窄,通而不畅,贯穿整个场地始终的传统式内部商业街。

3.3.2 滨水驳岸的设计思路:滨水驳岸作为滨水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商业街设计之初的一大重点。在滨水驳岸空间做了斜坡绿化处理,斜坡顶与建筑之间,做了各种景观小品和绿植。这样做的优点是,利用斜坡绿化去消化涨水所带来的影响,这样,就不会因为涨水而使得底层建筑遭受水淹的风险,在水位较低的时候,由于斜坡绿化带的存在,一方面,其本身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其斜度可以照顾到平台上面的人群观水的视角,使可视宽不至于度过窄。

有了斜坡绿化带之后,在其下设栈道及亲水平台,增加水景的可达性和亲和力。在斜坡绿化带之上,设景观小品,可供行人停留,休憩,并且增加了滨水商业街的休闲氛围。

3.4 重要节点

碧桂园清明上河街项目中存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空间节点,现逐个分析如下。

沿河开敞空间:如图6。设计时,在沿桃花溪的开敞面处理上有三个层次,最大尺度的是市民集散广场,尺度开阔,以硬质铺装为主,提供人流集散和最大尺度的城市开敞空间;第二尺度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可提供人流穿过和视线通廊,也是从市政道路到河岸的通透空间;第三尺度的是建筑自身的临河空间,可以是做了退让的放大休闲小广场,也可以是沿河的骑廊或者跳出的屋檐等灰空间。

图6 沿河开敞空间示意

内街灰空间:如图7。在商业内街当中,处理了较多的灰空间,如过街骑楼,沿外立面的骑廊,挑出的坡屋顶屋檐等等,它们将整个建筑群串联成一个整体,提供给行人一个风雨无阻,挡风避日的行走空间。通过这些灰空间的串联,可使得整个项目的商业氛围少受到天候的影响。

图7 内街灰空间示意

节点建筑及构筑物:设计者根据商业氛围的需要,以及传统城镇的空间布局,在重要部位做了节点性处理。

晨钟暮鼓:首先,在东侧商业街入口处做钟楼处理,在西侧结尾处做鼓楼处理。

牌坊:场地被市政道路及桥梁分为东西两块,设计时在每个地块的东侧分别建立了一个牌坊,如图8。

图8 商业街中的牌坊之一

市民广场:该项目中,在河道转角的位置,设计了一处开阔的市民活动广场,采用硬质铺装和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给市民一处可供体育活动,观赏水景等多用途的复合功能空间。

4 小结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典型项目(碧桂园清明上河街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巴渝地区滨水商业的特点及优劣势得到更加直观和客观的显现,而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特点及优势,规避劣势,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更新的课题。只有做好这个课题,才能开拓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将巴渝地区滨水商业空间的规划及设计推向另一个高度。笔者在本文中,借由一个项目(碧桂园清明上河街项目),将一个理念(中国传统场阵)进行了粗浅的研析,希望对巴渝地区滨水商业空间的设计有所帮助。

[1]权亚铃.中国古代城镇商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日]三村翰弘,川西利昌,宇山和夫.建筑外环境设计[M].刘永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季富政.三峡古典城镇[J].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孙苏

Discussion o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Design in Chongqing

The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established before in Chongqing is of the same type with low hydrophily and is a presentation of belt continuation space,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urban space and entrusts waterfront complex rhyme.Based on its linear space features,referenced by spatial layout of ancient towns in Chongqing and combined with finished projects,the key and difficult design points of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in Chongqing are discussed in brief.

waterfront commerce;pedestrian street;linear space;towns;urban planning;spatial design

TU242

A

1671-9107(2014)11-0030-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4.11.030

2014-10-20

代颖(1980-),男,重庆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牛力(1982-),男,重庆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总图滨河滨水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试论民用建筑总图设计步骤及要点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浅析总图在涉外电力项目中的工作重点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临沂滨河景区橡胶坝群的调度运行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