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2014-03-07

重庆建筑 2014年11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

李 灵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9)

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李 灵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9)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建筑与传统地域建筑之间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而现代地域性建筑作为解决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化之间矛盾的一种策略,起到了协调这种矛盾的纽带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建筑实践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现代地域建筑的表达方法和设计手法,对现代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有一定启示。

地域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文化;建筑环境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导致许多城市出现了文化趋同的现象,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就是“国际式”建筑的泛滥、城市形象的“千城一面”(如图1)。为了塑造自己城市形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建筑在形式上过于追求现代化与标志性,城市的商业中心区高楼林立、形态趋同,以“更炫”和“更高”作为吸引目光的焦点,而城市的传统地方特色却消失在了这些炫目的建筑群中。

图1 千城一面的现代城市

在这个事关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发展的十字路口,理性的做法是,既要强调建筑现代化,又要突出地域的文化特色。而现代地域建筑作为解决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化之间矛盾的一种策略,起到了协调这种矛盾的纽带作用。它一方面批判性地扩展了地域建筑的外延;另一方面又修正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的内涵,使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化这一矛盾具有可调节性和接受性。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建筑实践的分析,归纳总结了现代地域建筑的表达方法和设计手法,对现代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有一定启示。

1 地域建筑

1.1 何为地域建筑

在一个较大范围的区域内,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全部历史作用,而形成的建筑及环境特征。这样一种环境具有渐变、开放和发展的特性。地域建筑,就是产生于这一环境,并能体现其基本特征的建筑;它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内容。

1.2 地域建筑的特点

1.2.1 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

地域建筑的本质是为了适应当地固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中的不利因素而形成的建筑形式,是因地制宜的建筑,因此它具有适应当地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特点。

1.2.2 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

地域建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以及建造技术,形成自给自足的建筑模式。

1.2.3 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

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样,建筑形式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后来者会吸收前者的艺术成就和文化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

1.2.4 具有其他建筑没有的特异性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社会与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传统的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特征,地域文化之间有着显著地差别,而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域建筑之间明显的特异性。

1.3 地域建筑的的影响因素

1.3.1 自然因素:气候环境、地形环境、生态环境。

地域建筑首先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作用是由于建筑对当地气候、地理以及生态因素的回应所造成的。

1.3.2 经济因素:技术条件、经济状况、材料应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是制约地域建筑的另一个因素。

1.3.3 文化因素:文化习俗、生活模式、宗教信仰。

传统的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特征,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习俗、生活模式和宗教信仰,会形成不同的建筑文化。

2 现代地域建筑的表达方法

现代地域建筑是指能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的现代建筑,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地域建筑(现代地域建筑在尺度和功能上要符合现代建筑的特点),也不同于现代建筑(现代地域建筑在形象或内涵上要体现地域文化),它是地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是传统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在现代地域建筑的设计中运用较多的表达手法有以下几种:

2.1 象征

象征是指将当地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文化等要素或是经过简单的提取、直接用于地域建筑的创作,或是经过一系列的提炼,找出最能代表当地特征的地域符号,用于地域建筑的创作。

印度中央邦议会大厦(见图2)位于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由印度著名建筑设计师西查尔斯·柯里亚所设计。

图2 印度中央邦议会大厦

在设计中,查尔斯·柯里亚选用了印度神话中的曼陀罗图形作为整个建筑的平面设计原型(见图3),将该图案象征性地运用于建筑的平面设计:完整的圆形轮廓在内部被分隔成九个单元,贵宾入口和公众入口的分别设置构成两个不同方向的轴线,每条轴线都由建筑和庭院构成空间序列,交通流线顺着庭院边缘布置,通过蜿蜒曲折的漫游路径,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在复杂的建筑空间和使用者之间形成一种共鸣。在古代印度人的文化中,他们将曼陀罗图形看成是一种宇宙模式图,图形暗含着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最基本、最原初的理解。人们在改造外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流露出这些文化意念,例如人们在规划城市、建设城堡或教堂的过程中就会将这些意念以物质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方形或圆形的曼陀罗图形特征是将圆形或方形以方格的形式等分,每个小方格都代表一个神。在任何土地上的建造活动,包括城市和建筑,都要由工匠们根据用地大小选择不同的曼陀罗图形,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建造。柯里亚认为以曼陀罗图形为基础进行设计,能够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形成对话,这样的建筑才是有“根”的。

图3 印度中央邦议会大厦平面生成图解

2.2 变异

变异是指对地域传统建筑的结构、空间关系和形态构成所包含的一般原则、原理,通过“变异”的方法应用于新建筑创造。在形象上可通过变形、错位、逆转和提炼具有显性表征性的符号等手法,达到“似是而非”的视觉效果,使我们创造的建筑不仅引发抽象想象,而且能引发出符合民众审美情趣和情感的形式来。

拉萨火车站位于拉萨市西南的堆龙德庆县柳梧乡境内,由崔恺设计。

设计师对西藏传统建筑进行了手法上的抽象和提炼,藏族建筑的典型色彩藏红和白色构成了本案的基本色彩体系。入口正上方的木质钢芯构架,采用了藏区典型的层叠方式,与层层出挑的入口形成一个门楣,暗合藏区传统的门楣窗楣形式。木架由西藏独特的束柱支撑,神圣而庄严。墙体的收分,厚重的砌筑,木构架的运用和连续的水平屋面,这些藏区特有的手法既延续了当地的传统文脉,又实现了地域建筑的现代化演进(见图4)。

2.3 保留

保留是指对基地原有的建筑进行完整保存并对其进行再利用的方法,新的建筑要和原有建筑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图4 拉萨火车站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崔恺主持设计。该博物馆紧邻洹河,是一个下沉式的博物馆,在地面上只能看到有一堵方形的青铜做成的墙,露出地面1m多高(见图5)。

图5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

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见图6)。整个设计力求尊重遗址本体和遗址周围环境,尽量淡化和隐藏建筑物主体,减少对遗址区的干扰。从平面上看,该方案的策略是将建筑主体沉入地下,屋面覆土,使建筑融于周围的环境地貌之中。建筑下沉庭院等处和有限的暴露在外的墙面采用了豆石骨料水刷石饰面及局部青铜饰面,质感沉稳,质朴宁静,与博物馆所要表达的历史主题相吻合。

图6 安阳殷墟博物馆平面生成方法

2.4 对地理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地域建筑的本质是为了适应当地固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中的不利因素而形成的建筑形式,因此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适应地形和适应气候也是表达方法之一。

重庆天地位于嘉滨路和嘉陵路之间,两条路之间的高差大约100m,地形起伏较大。整个项目在顺应地形起伏的基础上,形成由7个标高组成的主要建筑群落,包含吊脚楼建筑群、低地村落、高地村庄、商业主楼、精品酒店和文化剧场六大功能分区的现代山地商业街。

由于项目高差较大,设计师在相邻高差交接的平坦地段设置景观节点和广场空间,同时使用梯道和坡道连接不同的标高地块,并充分利用堡坎和平台下部的空间,形成连通的室内公共空间。其中,位于最低标高的沿街吊脚楼建筑群建于条石基座上以模拟巴渝地区传统山地吊脚楼的形态。通过两个空中廊道连接的高地村庄位于第二、三、四级高差地块,并在交界处由建筑半围合形成小型广场节点,位于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与嘉陵路的步行入口相连通。低地村落是一组带状分布的小型建筑群,以精品店为主。服务式酒店位于场地最高点,具有开阔的景观视线并强调私密性,形成变化丰富的山地院落式空间布局。商业主楼具有建筑交通体的功能,连通嘉陵路。整个项目随山体地形起伏,在总体形态上具有传统巴渝建筑风貌特色,同时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图7)。

图7 重庆天地

3 现代地域建筑的设计手法

落实到具体的方法论上,现代地域建筑的设计手法也是有章可循的,以下是几种比较典型的设计手法。

3.1 形式上的模仿与照搬

将传统建筑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构件,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形式化”重现。例如屋顶形式均采用标准的庆殿顶或歇山顶,并铺设琉璃瓦;斗栱样式保留古代建筑的曲线和细节;门窗、彩绘等装饰按照古法还原,并运用在与古建相同的位置上等等。

洪崖洞风貌街区(图8)以最具巴渝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还原了老洪崖洞吊脚楼群的建筑景观,也是对其历史的延续。在外立面的设计中,设计师模仿巴渝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再现了重庆吊脚楼建筑的神韵。

图8 重庆洪崖洞

3.2 符号化运用

将传统建筑的特征和构件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打破其在原有古建上的使用限制,通过对原型的抽取、剥离、解构、拓扑等现代手法进行设计应用,使传统元素作为一种抽象造型在现代建筑上体现出来。

吉隆坡双子塔(图9)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区内,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Cesar Pelli)所设计,整栋大楼的建筑风格极富现代感,表面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建筑材料,如不锈钢、玻璃等材质,并辅以伊斯兰艺术风格的造型,运用了传统伊斯兰教建筑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八角形和圆形,反映出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传统。

图9 吉隆坡双子塔

在伊斯兰的传统图案艺术中,无论是阿拉伯书法艺术渐变为纹饰还是几何状或植物状图案,都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伊斯兰美学的极致。阿拉伯装饰艺术中的几何纹饰由基本的几何形状如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衍生,其中各种八角形造型应用最为广泛,因为它蕴涵着宇宙观念,就如同中国的八卦含义。

在设计前期,设计师充分研究了马来西亚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伊斯兰建筑,最终选取了在当地伊斯兰建筑中出现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八角形图案和圆形图案作为建筑平面的设计原型,设计师将这两种形状进行融合创作,衍生出了塔楼的平面形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的功能需求做了一些调整和完善,完成了最终的建筑平面(图10)。

图10 吉隆坡双子塔

3.3 再现传统建筑的意境

对传统建筑进行主动的意象审美,理解并提炼出相应的抽象元素,如空间形态、建筑布局形式等,再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由于该地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他是这样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的:“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

在新馆的设计中,贝律铭先生将主庭园作为这组建筑群的灵魂,通过简约、朴素的设计手法还原了江南园林的空间特征。主庭园在东、南、西三个面由新馆建筑围合,处于整组建筑的中心,仅在北面与拙政园一墙之隔。庭院设计采用了极简的设计手法,仅用少量的元素反映出传统园林的精神,并巧妙处理了与拙政园的关系。设计以水面为主,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引水而来,一座折线形石板桥紧贴水面,横跨东西两岸。庭院中最重要的景观是以拙政园的白墙为背景放置的一组片石假山,这种匠心独运“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山水景观,凸显了清晰的山林轮廓和山水剪影效果,成为博物馆中央大厅动态的主景观(图11)。从馆内各个角度望去可以欣赏到庭园不同的风景。

图11 苏州博物馆新馆主庭院

4 结语

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方式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布局到单体,都体现出鲜明的特征,这也正是地域建筑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地域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如何将时代性与地域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每位建筑师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此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同仁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关注,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地域主义道路。

[1]杨崴.中国现代地域性建筑分析[J].天津:天津大学,2000.

[2]裴文婧.全球化进程下的地域建筑研究[J].山西建筑,2012(3):7-9.

[3]王芳,王力.传承文脉、地域特色与建筑创新[J].华中建筑,2006(10):23-26.

[4]石健和,地域建筑文化理论实践的分析梳理建构[J].建筑学报,2002(5):9-10.

[5]陈睿,冯元栋.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J].福建建筑,2011(1):17-19.

责任编辑:孙苏

Study on Design Methods for Modern Regional Archit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the conflict between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regional architecture gets increasingly severe,and as a solu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nd globalization,modern regional architecture coordinates this contradi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rchitectural practi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ression methods and design methods for the modern regional architecture,and ha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sign of modern regional architecture.

regional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design;architectural culture;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TU-0

A

1671-9107(2014)11-0023-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4.11.023

收到日期:2014-10-16

李灵(1987-),男,四川乐山人,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