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妙散治疗肛周湿疹80例※

2014-03-07杨军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蛇床子患处肛周

赵 强 毛 红 李 薇 唐 平 杨军义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成都610031)

五妙散治疗肛周湿疹80例※

赵 强 毛 红 李 薇 唐 平 杨军义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成都610031)

目的观察中药五妙散外敷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方法将肛周湿疹160例分为中药五妙散治疗组80例和派瑞松软膏对照组80例,并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78.75%。结论中药五妙散外敷治疗肛周湿疹有很好的疗效,并优于派瑞松软膏。

肛门湿疹;中医药疗法;外治法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亦偶有蔓延至臀部、会阴及阴蒂,局部可出现丘疹、红斑、糜烂、结痂、脱屑。病程长,肛门周围皮肤常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发生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皮损多形性改变及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医学称之为“浸淫疮”、“血风疮”、“风湿疹”、“顽湿”等。中医学最早认识见于《金匮要略》“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其他医学专著也做相关描述,如《外科正宗》中有“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还没有特效方法,主要是抗过敏和对症治疗,临床用药多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居多(如派瑞松软膏),但皮质类固醇激素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反复,因此,我科运用名老中医经验方五妙散,于2009年08月至2013年10月对肛周湿疹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160例病例为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患者,选择2周内未应用过任何治疗湿疹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的肛周湿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男36例,女44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为44.67岁,病程在1个月内者42例,1个月至1年者22例,1年以上者16例;对照组:男39例,女41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为46.27岁,病程在1个月内者46例,1个月至1年者20例,1年以上者1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1].症状:患者自觉肛门周围瘙痒不适,潮湿,夜间尤甚。专科检查:急性者肛门处出现丘疹、红斑、滋水;慢性者肛门处皮肤灰白色,增厚变粗,呈苔藓样变。

排除标准:有痔、肛裂、肛瘘和肛周尖锐湿疣等肛周疾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肿瘤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药物组成:蛇床子30g,生黄柏60g,赤石脂30g,寒水石30g,地肤子30g。制作方法:将药研为细末,加凡士林300g混合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早、晚温水清洗患处后,将药物(五妙散)调至成膏,均匀外涂至患处,并轻揉致药物吸收,2次/天,早晚各1次,疗程2周。

1.3.2 对照组 每日早、晚温水清洗患处后,将派瑞松软膏均匀外涂至患处,并轻揉致药物吸收,2次/天,早晚各1次,疗程2周。

2 结果

2.1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皮疹形态(红斑、丘疹),自觉症状(瘙痒)逐一仔细检查登记,对其临床症状体征改变进行疗效评价:①皮损面积直径:0分:无,2分:≤3cm,4分:4~6cm,6分:>6cm。②瘙痒程度:0分:无,2分:<每日4次,4分:每日4~8次,6分:>每日8次。③渗液程度:0分:无渗液,2分:有较少渗液,4分:渗液较多。

2.2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n≥90%);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60%≤n<90%);③好转: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30%≤n<60%);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n<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3各组病例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n(%)]

2.4各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表2 各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组别n 80 11.13±3.26 5.13±3.28 80 10.85±4.12 3.25±2.41对照组

经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总积分治疗前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外敷五妙散后出现肛周皮肤潮红伴灼痛感,继续用药后症状逐渐消失,未影响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有7例应用派瑞松软膏出现局部皮肤轻微毛细血管扩张,不良反应为8.7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肛门湿疹与机体体质、外界刺激及某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障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疾病有关。一些慢性感染病灶如肛瘘、肛裂、混合痔也可引起湿疹。临床治疗以抗过敏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及局部封闭为主。中医学认为肛门湿疹病因复杂,本病多因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或血虚生风,化燥伤阴,肌肤失养;或脏腑蕴毒,浊气下降。尿粪浸渍;或食积虫扰所致。饮食失节,脾失健运,内蕴湿热.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外科正宗》曰:“此证初如粟米,痒而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如风盛则瘙痒不止,湿盛则糜烂流水,风湿互结,发为风湿疡。若见皮厚如革,干枯皲裂,发为顽湿。肛门湿疹,前人又叫“阴囊风”或“肛周风”,又称“痤痱”。因此。笔者采用经典药方五妙散外敷患处,取得良好效果,五妙散具有清热燥湿,收敛止痒之功效,方中蛇床子辛、苦,温,归肾经,功效:燥湿、杀虫、止痒,具有抗真菌及抗病毒等作用[2]。现代研究也证明,蛇床子中含有蛇床子素,又名甲氧基欧芹酚或欧芹酚甲醚,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有阻断Ca2+通道的作用,使Ca2+内流减少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以达到止痒作用[3]。黄柏,辛、苦,温,归肾经;功效:解毒杀虫,燥湿祛风。其中有效成分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新型隐球菌及红色发癣菌等真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同时也具有抗滴虫,提高免疫及抗溃疡等作用[4]。赤石脂:甘;涩;酸;温;归经:脾;胃;心;大肠经。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5]。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含水硅酸铝,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锰等物质伴生,利用赤石脂研磨外用有吸湿作用,使创面皮肤干燥,防止细菌生成,减轻炎症,促进溃疡愈合作用[6]。寒水石:辛、咸,寒。归心、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利窍消肿。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解热,镇痛和消炎的作用[7]。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入肾,膀胱二经。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其中地肤子所含有的三萜皂苷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抗过敏和抗瘙痒等作用[8]。

综上所述。五妙散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消炎,止痒,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能针对性地改善肛门湿疹临床症状,较目前西医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派瑞松),具有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7.

[2]王浴生,邓文人.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050.

[3]李艳彦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的止痒作用及拮抗组胺释放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4):316-318.

[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6-209.

[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6.

[6]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993-994.

[7]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05.

[8]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9.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11

:1672-2779(2014)-07-0020-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毛 红

2013-12-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项目;四川省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2-362];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

猜你喜欢

蛇床子患处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HPLC法测定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蛇床子素药动学特征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治斑秃
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不同炮制工艺对蛇床子理化性质和蛇床子素含量的影响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