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武系统践行党在新形势下强军要求的思考

2014-03-07肖运洪

国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民兵强军建设

肖运洪

关于人武系统践行党在新形势下强军要求的思考

肖运洪

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是国家武装力量一切工作的指南,人武系统践行党的强军要求,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放松、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制度不动摇、坚决贯彻党的意志意图不走样,保持工作方向正确;抓好主体工作,努力在民兵预备役建设、现役兵员征集、军地协调军民融合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自身建设,突出抓好党委班子建设、干部能力素质建设、军营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国防建设 国防动员 党管武装 人武工作

作者:肖运洪,广西军区司令员,少将

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从举旗铸魂、作战要求、作风建设等方面,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武系统是地方党委军事部和政府兵役机关,肩负着领导后备力量建设、牵头组织国防动员工作、兵役登记和征兵工作、指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参战支前和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等职责使命,践行党在新形势下强军要求,必须链接实际科学施策。

一、强化政治意识,保持工作方向正确

政治意识就是党的意识,听党指挥是永远不变的军魂,人武系统践行党在新形势下强军要求,首要的是强化政治意识,确保人民武装绝对忠诚于党、纯洁可靠。

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放松。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最新理论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新形势下人武工作的科学指南。人武系统必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思维的时代性。而学习和掌握党的最新理论,当前最重要的是学好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精神。一要从源头上理解把握。理论体系的产生与形成,都有其思想理论渊源,都是对既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虽然它们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不同,但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面临的阶段任务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不同,但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全面学习领会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要从一脉相承中领会其哲学本源和理论依据,又要从与时俱进中把握新的思想内涵和指导价值。二要从伟大人格中感悟。对真理的坚信源自对伟人人格的崇敬。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有机统一起来,外在展现了独特的风格魅力,内在彰显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倡导勤政廉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亲自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带头肩负起强国强军“啃硬骨头”的历史重任;坚持国家利益第一,民众福祉优先,不在意世界强国的脸色和评论,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在掌握习主席系列讲话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要用心去体会领袖言行展现的坚定信仰、历史担当、为民情怀、务实作风和民族风骨,并转化为解决自身问题和引导部队科学发展的实际本领。三要在躬身践行中体验。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见诸于行。对部队来说,要重点学好“军事篇”,紧紧围绕强军目标这个“总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拿出真招实策。要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贯彻强军要求同做好年度工作、完成大项任务结合起来,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工作落实上。

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制度不动摇。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指党对一切武装力量,包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的绝对领导。党管武装,主要是指党对国防和后备力量的领导,是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制度。党管武装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母原则”下的“子制度”,具有本质同一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靠各种具体制度设计来实现的。在省军区系统,就是党管武装的各项制度。具体来说,包括双重领导制度、第一书记制度、兼职制度,党委议军会、武委会例会、国动委例会、党管武装工作述职、过军事日、现场办公等制度。坚持党管武装,一是要认真落实党管武装的根本原则和各项具体制度,突出强化党组织功能,依靠集体领导保证正确方向。二是要坚决服从军队上级党委的领导,自觉接受同级地方党委的领导,协调军地共同致力于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三是要进一步规范调动人民武装的权限和程序,坚持依法用兵、慎重用兵、科学用兵,既积极主动完成地方赋予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又从机制上防止私自用兵、超范围用兵等现象。

坚决贯彻党的意志意图不走样。习主席指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绝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坚决贯彻党的意志意图,是绝对听党指挥的实践要求和具体表现。党的意志意图具体体现于党作出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开展的系列重大政治活动,必须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和严格认真贯彻落实。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看,当前应从三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党的意志意图得到贯彻落实。一是着力在查找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就是要找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找真问题,就是要把那些明显违反规定的事找出来,不能只找一些人人都可以说有,一辈子都在解决、一辈子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对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人没训、钱照花”,截留、滥用、买卖征兵指标,违规使用地方财政补助经费,违规租赁空余营房,超标准购车用车等,要逐项对照检查、交明白账。真解决问题,就是要对违反规定的事,按照规定不折不扣抓好纠治,真正解决、过坎见底。二是着力在提升自身形象上见成效。就是要不断清扫思想“灰尘”,强健组织“肌体”,坚定政治信仰、纯洁道德操守、提升工作能力,做到备战打仗不懈怠、急难任务能担当、日常管理严要求,从“里子”到“面子”都要塑造好“军队的样子”。三是着力在建立长效机制上见成效。就是结合实际把实践中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意志意图的经验成果固化起来,形成操作性、实效性强的制度机制,依靠制度机制管住人的思想、规范组织的行为,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个人和组织的言行始终符合党的意志意图。

二、抓好主体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地方军事工作内容十分丰富且操作程序复杂,人武系统践行党在新形势下强军要求,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是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主体工作,以主体工作的有效落实带动全局科学发展。

努力在民兵预备役建设上主动作为。按照习主席“所有军队都要准备打仗”的指示要求,把民兵预备役队伍战斗力标准立起来,坚持所有工作都向战斗力聚焦。一要把队伍编优。队伍编得实、建得好,战斗力起点就高,遂行任务就有保障。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要突出重点队伍。尤其要结合地区实际和任务特点,按照“一队多装、一队多能”要求,优选人员,精选装备,编实编优应急分队,确保能遂行多样化任务;依托医疗、交通、电力等行业系统,优化布局、优化结构,成建制成系统分类建、对应建军兵种专业保障分队,确保专业对口。二要把队伍训实。军事训练是战斗力建设的基本途径,必须始终居于中心地位不动摇。在训练内容上,注重精选训练科目,突出加强基础技能、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训练,增强实战性、针对性;训练对象上,突出领导干部、民兵骨干和教练员训练,提高整体组训水平;在训练时机上,尽量避开农忙季节、企业高峰生产期,确保“经济”与“军事”两不误;在训练方法上,采取以勤代训、岗位自训、基地统训的方法灵活组织,切实把人数训够、时间训足、内容训全、质量训好。三要把队伍用好。可靠管用是检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按照“作战准备充分用、抢险救灾大胆用、应急维稳慎重用”的原则,积极搭建用兵平台,及时修订完善行动方案预案,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队伍参与军地重大活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的突击队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摔打锻炼队伍,提高民兵预备役队伍应急应战能力。

努力在征集现役兵员工作上主动作为。当前,“当兵冷、征兵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既有适龄青年基数萎缩、国防观念淡化的问题,也有优抚政策不配套、不衔接的问题。新形势下做好征兵工作,需要综合施策。一要把大学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货币化安置、退役士兵教育资助等优抚政策运用好,不断拓展退役士兵安置渠道,使之真正成为激发适龄青年参军热情的有效措施。二要按照“选好入伍的、服务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思路,围绕如何促进退役士兵创业就业,如何解决农村和城市新兵同役不同酬,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和城区兵役平衡负担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相应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当兵冷、征兵难”困境。三要确立“一季征兵、全年准备”的工作思路,推动征集模式由临时突击征集到平时培养的转变,坚持经常使用现代传媒等把征兵宣传辐射到乡村、学校、企业,帮助应征青年和家长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成长进步账,充分调动广大适龄青年报名参军的热情和激情。四要紧紧扭住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高中毕业生不放,超前谋划、超前运作,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挖掘兵员征集潜力,提高征集兵员质量。

努力在军地协调军民融合上主动作为。党的十八大把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人武系统处于军地“结合部”,在加强军地协调、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一要积极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优势,利用党委议军会、第一书记任职大会、述职考评等时机,向地方党政领导宣讲军民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强化“融合”意识,加强“融合”领导。二要主动攻关协调。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期,军民融合的领域广,空间大。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摒弃“等上级定调”“靠文件依据”的陈旧思维,把常委的身份利用好,主动牵头组织地方相关部门,紧贴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担负任务需要,找准军民融合发展着力点,努力推动基础设施、法规政策和应急能力等关键领域的深度融合。三要打造双拥品牌。大力弘扬拥军爱民优良文化传统,广泛开展“双拥模范县(市)”“国防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共同创建双拥品牌。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安保警戒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等工作,以实际行动为驻地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尽责水平

人武系统践行党在新形势下强军要求,必须把抓主体工作与强自身建设内在统一起来,在抓主体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行职责水平。

突出抓好党委班子建设。重点是围绕强化“三力”下功夫见成效。一是凝聚力。搞好班子的团结,事业是基础,信任是前提,制度是准则,合力是目的,关键是正副书记。各级党委班子特别是领导,要围绕践行强军目标,强化顾全大局、相互搭台、平等共事的意识,谦和待人、谨慎行事、低调生活,积极主动营造内部团结共事、积极向上的氛围。二是战斗力。班子的战斗力主要体现在议事决策能力和执行落实能力,关键在于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贯彻得好不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害是不能离开民主搞个人专断,不能脱离集中搞极端民主,该开的会必须开,该走的程序必须走,集中集体智慧实施正确的决策。坚持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关键是党委一旦作出决策,军政首长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不争权,分工不分家,切实保证党委决议落实。三是防腐力。坚持把防腐力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起来,持续抓下去,正副书记要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带头落实各项廉政法规,以制度建设促进风气建设,用纯正风气纯洁道德品行。兼职领导是军地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用这个制度把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抓好,切忌以权谋私、为己谋利。

突出抓好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人武干部主要强化“三套本领”:①组织指挥本领。具备比较厚实的军事理论和军兵种基本知识,了解熟悉现代作战及非战争军事行动基本特点,熟练掌握新大纲规定的行动样式及组织指挥程序和方法,平时能够组织指挥非战争军事行动,战时能够组织指挥后备力量参战支前。②业务工作本领。学深悟透人民战争思想和国防动员理论,熟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动员工作的法律法规,掌握人民武装工作的特点规律、标准要求和程序方法,精通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③参政议政本领。熟悉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情民情,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做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专武干部主要强化“三种能力”:①务军兴武能力。加大分级培训力度,采取以会代训、观摩交流、机关代职等形式,分批组织专武干部轮训,切实提高履行务军兴武职责能力。发挥整体合力,构建专武部长军区培训、专武骨干军分区代训模式,提升专武干部的能力。②组织指挥能力。建立健全“考、比、拉”机制,定期组织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专武干部的基本技能、组训水平和指挥能力;坚持把参与抢险救灾、应急维稳等重大任务,作为提高专武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③动员征集能力。加强帮带指导,明确民兵组织整顿的方法、流程、标准及要求,认真组织检查评比,提升专武干部开展民兵整组工作能力;组织专武干部学习《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政策规定,落实全程问责制,强化依法征兵能力。

突出抓好军营文化建设。重点是体现“三味”。一是营院建设要体现“军味”。树好“军队的样子”,“军味”是基本要求。营院“军味”体现在:庄严、规整、利落、实用。庄严,就是要给人庄重、威严、敬畏感;规整,就是要方块加线条,规划有序、布局合理;利落,就是要干净、整齐、利索,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实用,就是要适应人武系统的职能任务特点,在功能用房方面满足军事机关的办公需求,不能贪大和追求奢华。二是人文文化环境建设要体现“战味”。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文化内涵。要加强政治文化环境建设和备战打仗氛围营造,让人步入其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准备打仗的味道;在营区的显著位置把强军目标立起来,在会议室把全军统一规范悬挂的党的领导人的题词挂起来,战备设施“三室两库”要素齐全,作战室“七图四表一柜”、作战值班室“五图五表一柜”配套完善,战备器材库“箱架化标识化”、战备物资“三分四定”标准落实,还要因地制宜,把营区景观利用起来,赋予“战”的人文气息。三是一日生活秩序要体现“兵味”。大力倡导“九个起来”,即国旗升起来、军号响起来、门岗设起来、早操出起来、值班严格起来、交班正规起来、上下班按时起来、用车规范起来、军容严谨起来,形成靠制度靠规定规范日常养成,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的良好氛围,切实把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正规起来。

(责任编辑:徐永汉)

E289

A

1002-4484(2014)-12-0028-04

猜你喜欢

民兵强军建设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强军路上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