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裂缝分布特征

2014-03-06张克银王莹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须家河斜交川西

张克银,王莹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41)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占资源量80%左右的非常规油气 (一般指空气渗透率小于1mD或地层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气)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页岩油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有效开发,其在油气储量、产量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1]。四川盆地发育多套页岩气地层,是中国重点的页岩气勘探地区[1,2]。川西坳陷的上三叠统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须家河组五段 (T3x5)埋深介于1800~4057m,地层厚度介于466~600m,为一套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总体以黑色、灰黑色泥页岩为主[3],是川西坳陷最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2]。新场地区位于龙门山前缘的中段,中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次大的构造运动的改造[4,5],是西南地区重点的勘探、开发区块。

前人研究表明[6],裂缝的发育可以改善渗流条件,往往成为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裂缝的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强、规律复杂等特点。已有的研究成果[7]虽对裂缝的特征和分布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裂缝的分布规律、成因、期次及受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因此,探讨新场地区T3x5天然裂缝的分布规律不仅对该层位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在非常规油气领域的深化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探索意义。

1 方法与数据

研究区T3x5深埋大,缺少地表露头,对其裂缝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地震、测井资料及岩心的观察。电成像测井能够在实际温度、压力和流体环境下较为准确地提供裂缝二维空间信息,精细地描述岩性、裂缝、构造地应力方向等特性。通过对上述信息及特性的研究,可以更为深入地对裂缝成因类型及形成期次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8~10]。

笔者依据周文[11]提出的裂缝类型划分标准,将区内裂缝划分为水平缝、低角度斜交缝、高角度斜交裂缝、垂直裂缝等4类 (表1)。

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进行裂缝密度计算时,一般用线性密度表示:

表1 以裂缝产状为标准的裂缝类型划分方案

式中:Fd为视裂缝密度,条/m;H为评价井段长度为评价井段裂缝的总数,条[12]。

笔者利用Erf指标来进一步考察、评价裂缝在不同岩性中的发育情况:

式中:nr为某岩性中发育的裂缝数,条;nτ为裂缝的总数,条;Hr为某岩性的总厚度,m;Hτ为地层总厚度,m。Erf指标如为正值则代表有利于裂缝发育;负值则代表不利于裂缝发育,其最小值为-100;0则代表没有影响。笔者拟通过电成像测井的手段,对研究区内6口重点井T3x5发育的天然裂缝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2 裂缝分布特征

2.1 裂缝分布特征

1)裂缝方向分布 裂缝主要集中在3个方向:ESE-WNW 至ENE-WSW 向、NNW-SSE向、NNE-SSW向 (图1)。其中,ESE-WNW至ENE-WSW向裂缝分布最为广泛,在统计的6口井中均有发育;NNW-SSE向裂缝在X206井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在Dey1井中有少量发育;NNE-SSW向裂缝在CL562井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在XC28井中有少量发育。

2)裂缝倾角 对选取的6口井的裂缝倾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发育低角度斜交裂缝,其次为高角度斜交裂缝,水平缝、垂直缝不发育(图 2)。Dey1 井、XC8 井、X206井中发育的裂缝全部为低角度斜交裂缝,而XC28井和CL562井发育的低角度斜交裂缝也都超过了裂缝总数的75%,仅有XY1井的低角度斜交裂缝所占比列小于50%;高角度斜交裂缝在XY1井中所占比例最高,为60%,在XC28井和CL562井中所占比例小于25%。

3)裂缝线密度 对6口井的裂缝线密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Dey1井的裂缝线密度最大为0.0865条/m。其他井的裂缝线密度均小于0.03条/m,其中 XY1井、XC8井、X206井的裂缝线密度均小于0.02条/m (图3)。

图1 川西新场地区T3x5裂缝产状分析图

2.2 裂缝分布与岩性的关系

所选取6口井的岩性主要为页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 (图4),根据岩性的不同,分别考察其裂缝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细砂岩、页岩、粉砂岩是裂缝的主要载体。其中,细砂岩中发育的裂缝所占比例大多数超了过50%,在XC8井中更是达到了100%,但在XC28井中却不到35% (图4)。页岩中,XC28井、X206井中的比例超过了50%,而XY1井、XC8井的页岩中未见裂缝发育 (图4)。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的比例一般小于10%或者不发育裂缝 (图4)。

图2 川西新场地区T3x5裂缝倾角分布图

图3 川西新场地区T3x5裂缝线密度分析图

图4 川西新场地区T3x5各井岩性组成 (a)及裂缝在不同岩性中的发育特征 (b)

在Erf指标方面,只有细砂岩的值为正值,平均为205.38%;而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的的平均值均为负值,分别为-10.20%、-75.67%、-96.95%、-48.28% (表2,图5)。值得注意的是,XC28井、X206井中页岩的表现为正值,分别为8.20%和26.53%。

表2 川西新场地区T3x5的Erf指标统计表

2.3 裂缝线密度与层厚的关系

通过裂缝线密度与层厚对应关系的回归分析 (图6)可知:

1)页岩、细砂岩中的裂缝线密度呈较为明显的随层厚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而且该趋势在裂缝线密度低于0.8条/m时表现的最为明显。

2)粉砂岩中,当层厚小于6m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随层厚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3)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中,由于数据较少,规律并不明显。

图5 川西新场地区T3x5各井的Erf指标对比分析图

3 讨论

只有掌握好裂缝的分布规律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裂缝的成因,从而提高裂缝预测的准确性。沉积岩储层裂缝主要以构造裂缝为主,构造裂缝的发育状况往往与构造样式、构造位置及地层岩石力学特性密切相关[13]。

前人在构造对裂缝分布的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Peacock[14]认为,在同一应力环境下,与断层同时形成的裂缝在线密度上会有所体现,离断层越近,裂缝的线密度越大,断裂形成前或断裂形成后发育的裂缝则没有该特点。新场地区东部的龙泉山断裂系统构成了川西坳陷的东部边界,在孝泉-丰谷地区走向近SN。从线密度的角度分析,大致上距断裂系统越近,裂缝的线密度就越小。由此可以说明,T3x5的裂缝在成因上与龙泉山断裂系统并没有对应关系,或者说两者并不是在同一应力环境下形成的。Lisle[15]则提出了根据自然构造的高斯曲率分析确定异常高变形构造带,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怀俄明州Goose Egg穹隆构造并获得了成功。构造主曲率大的部位往往是构造的高部位,为油气的最有利聚集区[16]。有研究表明,褶皱曲率和裂缝发育的相关性十分有限,对于预测具有剪切属性的裂缝发育则不适用[17]。整体上看,在新场地区ENE向背斜翼部的裂缝线密度要大于轴部,简单应用构造主曲率法来解释其形成机理似乎不太有效。当然,这仅是基于6口井的电成像测井数据而得出的认识,随着高质量资料的增多,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图6 川西新场地区T3x5层厚与裂缝线密度的回归分析

前人对裂缝期次的研究认为[18],新场地区存在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裂缝。根据断裂在空间的展布特点及相互切割关系,部分学者认为:NE-SW向裂缝发育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NW向裂缝发育于喜马拉雅晚期。而马旭杰等[18]认为近EW向的有效裂缝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四幕。结合该次研究,笔者更倾向于新场地区T3x5的4组裂缝与地质时期的对应关系为:NNE-SSW向裂缝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NNW-SSE向裂缝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ESE-WNW至ENE-WSW向裂缝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四幕。

4 结论

1)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 (T3x5)天然裂缝主要有3组:NNE-SSW向裂缝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NNW-SSE向裂缝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ESE-WNW至ENE-WSW向裂缝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四幕。

2)研究区T3x5主要发育低角度斜交裂缝,其次为高角度斜交裂缝,水平缝、垂直缝不发育。

3)T3x5的裂缝与龙泉山断裂系统并非在同一应力环境下形成,距断裂系统越近裂缝的线密度越小。背斜翼部的裂缝线密度要大于轴部,构造主曲率较大的地方,裂缝线密度反而较小。

4)细砂岩、页岩、粉砂岩是裂缝的主要载体。裂缝在细砂岩中发育最好,而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则不利于裂缝的发育。

5)页岩、细砂岩中的裂缝线密度呈较清晰的随层厚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粉砂岩中,当层厚小于6m时,裂缝线密度随层厚增加而减小。

[1]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6):641~653.

[2]叶军,曾华盛 .川西须家河组泥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J].天然气工业,2008,28(12):18~25.

[3]朱华,姜文利,边瑞康,等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及其应用——以川西坳陷为例 [J].天然气工业,2009,29(12):130~134.

[4]郭正吾,邓康龄,韩永辉,等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5]杨克明,朱宏权,叶军,等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葛祥,张筠,吴见萌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裂缝与储层评价 [J].测井技术,2007,31(3):211~215.

[7]Nelson R A,Amoco B,Houston T.Geologic analysis of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M] .Woburn:Gulf Professional Publishing,2001.

[8]李建良,葛祥,张筠 .成像测井新技术在川西须二段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J].天然气工业,2006,26(7):49~51.

[9]李阳兵,张筠,徐炳高,等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裂缝成因类型及形成期次的成像测井分析 [J].测井技术,2010,34(4):348~351.

[10]张筠,徐炳高 .成像测井在川西碎屑岩解释中的应用 [J].测井技术,2005,29(2):129~132.

[11]周文 .裂缝性油气储集层评价方法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2]黄继新,彭仕宓,王小军,等 .成像测井资料在裂缝和地应力研究中的应用 [J].石油学报,2006,27(6):65~69.

[13]周新桂,操成杰,袁嘉音,等 .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J].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2004,24 (2):79~84.

[14]Peacock D C P.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oints and faults [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01,23:329~341.

[15]Lisle R J.How to calculate normal curvatures of sampled geological surfaces [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1994,78:1811~1819.

[16]曾联波,柯式镇,刘洋 .低渗透油气储层裂缝研究方法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17]李志勇,曾佐勋,罗文强 .褶皱构造的曲率分析及其裂缝估算——以江汉盆地王场褶皱为例 [J].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2004,34 (4):517~521.

[18]马旭杰,周文,唐瑜,等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天然裂缝形成期次的确定 [J].天然气工业,2013,33(8):15~19.

猜你喜欢

须家河斜交川西
大件运输车载下斜交T梁桥响应特征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岁月尽川西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长壁工作面过斜交空巷围岩稳定性研究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优质储层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
川西须家河组页岩气水基钻井液技术
灰屑砂岩在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斜交简支钢箱梁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