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地区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的熟化试验﹡

2014-03-05巫仁高

食药用菌 2014年2期
关键词:刺孔培养料黑木耳

巫仁高



南方地区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的熟化试验﹡

巫仁高

(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建阳 354200)

南方地区;黑木耳;含水量;刺孔;下地时间

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黑木耳,制袋在高温期,出耳在雨季,导致制袋污染率高和流耳严重,影响生产效益。而黑木耳菌袋刺孔后不同的下地时间关系到菌筒质量和耳基的形成,是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研究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菌筒刺孔后不同下地时间对菌丝长势、菌筒污染率及现耳基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黑木耳Au916(分离)菌株由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中心提供。

1.2 试验配方 杂木屑78.5%、麸皮12%、棉籽壳8%、碳酸钙1%、石灰粉0.5%,pH自然。

1.3 试验方法

(1)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菌丝长势及杂菌污染率的影响试验。以公式(13%+X)/(1+X)=含水量为准,X为1 kg培养料(干)的加水量,配制含水量分别为50%,52%,54%,56%,58%,60%,62%的7种处理的培养料,采用15×55×0.004 5(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料高40 cm,每个处理3组重复,每重复30袋,共90袋。常压灭菌,冷却后用接种箱接种,接种后套袋,套袋规格为17×55×0.001(cm)聚乙烯塑料袋,并置于27 ℃培养室中培养。需要指出的是福建省黑木耳生产制袋季节一般在7月底至8月底,正处于高温期,因此,试验中培菌温度为27 ℃,较符合生产实际环境。

(2)菌筒刺孔后不同下地时间对菌丝恢复和耳基形成的影响试验。菌丝满袋后脱去套袋,养菌7天后进行刺孔。选择晴天的早晨或晚上凉爽的时段,或阴天进行刺孔,刺孔使用黑木耳专用刺孔机,孔径约4 mm,孔深约5 mm,孔数为180~200个。选择450筒菌丝生长良好的菌筒进行刺孔,并做以下处理:①刺孔后立即下地,10天后开始喷水;②刺孔后在室内堆放3天后再下地,下地7天后开始喷水;③刺孔后室内堆放5天后再下地,下地5天后开始喷水;④刺孔后室内堆放7天后再下地,下地3天后开始喷水;⑤刺孔后室内堆放10天后再下地,下地当天喷水。5个处理设3组重复,每重复30筒。

1.4 观察记录 培菌期间观察菌丝长势,包括粗壮、疏密、颜色。待菌丝蔓延至两接种口相连接时记录菌筒污染数。菌筒有一处以上出现杂菌污染即为污染菌筒。计算各处理菌筒的平均污染数,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显著性多重比较。

观察下地后各处理菌筒菌丝的恢复情况;刺孔后第17天观察记录各处理的菌筒污染数和现耳基筒数(菌筒约70%以上刺孔口出现耳基的筒数)。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培养料含水量的菌丝长势及杂菌污染数

(1)菌丝长势。从表1可看出,培养料含水量在52%~58%时,菌丝长势良好,表现出粗壮、浓密、洁白;含水量在50%、60%、62%时,菌丝生长较粗壮、浓密,也较洁白。

(2)菌袋污染数。根据不同处理的污染筒数,计算各重复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含水量在50%~54%时,菌筒没有出现污染;含水量在56%~62%时,菌筒污染数随着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方差分析结果,7个处理间,菌筒的污染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准,处理4与处理1、处理2、处理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5差异显著,与处理6、处理7差异极显著。

表1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对菌丝长势及杂菌污染数的影响

注:菌袋污染数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在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在1%水平差异显著。

2.2 不同下地时间的菌丝恢复和耳基形成情况

(1)菌丝恢复。从表2可看出,处理5菌丝恢复较好,但由于恢复后的菌丝覆盖了刺孔口,减弱了刺孔的作用。因此,以处理3和处理4菌丝恢复较理想。

(2)菌筒染杂率。从表2可看出,处理1菌丝尚未恢复就排场下地,染杂率严重,达17.8%;处理2次之,为7.8%;其他处理菌筒未出现染杂情况。

(3)耳基形成。从表2可看出,处理3和处理4刺孔口现耳基情况较好,现耳基率分别达100% 和97.7%,这两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其他处理达到极显著差异。处理2和处理5刺孔口现耳基情况较差,两处理间没有差异,但处理5除了刺孔口,袋内也有出现耳基。处理1刺孔口现耳基率仅45.6%,与其他处理相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准。

处理菌丝恢复情况平均感杂筒数染杂率/%现耳基筒数现耳基率/% 1+5.3317.813.745.6 c C 2++2.33 7.820.367.8 b B 3+++ 0 030.0100.0 a A 4+++ 0 029.397.7 a A 5++++ 0 019.063.3 b B

注:菌丝恢复情况+越多表示恢复越好。现耳基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在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在1%水平差异显著。

3 小 结

从菌丝长势看,培养料含水量在52%~58%时,黑木耳的菌丝长势良好,表现为粗壮、浓密、洁白。从污染筒数看,培养料含水量在50%~54%时,菌筒未出现污染,含水量在56%~62%时,菌筒污染数随着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从方差分析并经LDS多重比较看,培养料含水量为56%与含水量在50%~54%时,菌筒污染数差异不显著,与含水量为58%的菌筒污染数差异显著,与含水量为60%~62%的菌筒污染数差异极显著。综上所述,在袋栽黑木耳生产中,制袋培养料含水量为52%~56%,菌丝长势粗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最低。通过控制黑木耳培养料的含水量可以在确保菌丝长势良好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杂菌污染率,提高黑木耳生产制袋成品率。

菌筒刺孔后“#”形堆放5~7天后再下地,下地3~5天后开始喷水管理,菌筒刺孔后的菌丝恢复良好,下地后无二次染杂情况,菌筒耳基正常形成,可为袋栽黑木耳稳产、高产、优质打下良好基础。

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

巫仁高(1968.2— ),男,高级农艺师,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l:wurengao7881@163.com

S646.6

A

2095-0934(2014)02-092-02

猜你喜欢

刺孔培养料黑木耳
不同刺孔次数和数量对香菇生殖生长的影响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风神轮胎太原基地创新发明胎侧刺孔机
德江黑木耳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