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对150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分析*

2014-03-04毛明锋杨顺实

重庆医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转移性包膜甲状腺癌

毛明锋,杨顺实△,戴 晴,江 玲

(1.武汉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武汉430014;2.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05)

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是指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的甲状腺癌[1],临床上常无任何症状,有少数TMC虽原发灶大小无变化,却发生远处转移或向未分化癌转化,因此,TMC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TMC常与甲状腺其他疾病并存,术前误诊、漏诊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0例患者的206个TMC结节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超声对TM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武汉市中心医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0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58例,女92例,年龄18~62岁,平均(40.0±5.8)岁;其中癌结节单发105例,多发45例(34例为2个结节,11例为3个结节),共206个结节;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122个,结节性甲状腺肿复查者51个,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者6个,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复查发现者27个。同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良性结节患者69例共83个结节设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61例,年龄19~71岁,平均(46.0±5.2)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HD11XE及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仔细检查甲状腺内结节部位、大小、数目、边界、内部回声、血流、有无钙化及结节与甲状腺包膜关系。同时检测双侧颈部淋巴结有无异常,记录淋巴结的形状、大小、数目、内部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节回声水平分为3级[2]:(1)低回声,低于甲状腺前方颈前肌肉回声;(2)中等回声,与甲状腺病灶周围正常腺体回声相近;(3)高回声,高于甲状腺病灶周围正常腺体回声。计算纵横比,将任何切面结节前后径大于或等于横径均定义为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其余为纵横比小于1[3]。钙化分为4类[4]:(1)微小钙化,散在分布的砂粒样强回声,伴或不伴声影,≤2mm;(2)粗大钙化,不规则强回声,后方伴声影,>2 mm;(3)蛋壳样钙化,钙化位于结节周边并伴声影。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研究组与对照组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特点比较采用χ2检验。计算各超声征象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超声表现 超声检测病灶大小3~10mm,检出最小病灶为3mm×3mm。声像图特征:所有癌结节均为实性结节,研究组中TMC结节内部回声、纵横比、血流、内部钙化及钙化大小、分布及类型与良性结节比较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二维超声表现[n(%)]

所有癌结节均无包膜回声,边缘不规则,大部分边界不清,有细小毛刺样改变。研究组中37例(24.7%)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二维超声表现为髓质消失或偏心,纵横比大于0.55,形态不规则,内部微小钙化或液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内部血流丰富,分布不规则达皮质,病理均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150例患者同时合并有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腺瘤10例,桥本甲状腺炎27例。此外,其他特征包括42个结节凸向甲状腺表面,甲状腺包膜回声的连续性中断。

χ2检验表明,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血流及淋巴结肿大方面,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对TMC的诊断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80.7%,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71.3%。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见表2。

血流丰富,表现为血流由周边部进入结节或结节内部的点片状血流信号,局部可见粗大穿支血流。研究组显示98病灶内均能测及彩色血流信号,血供较丰富,分布不规则,局部可见粗大血流分布。PW可探及动脉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8.5~32.0)cm/s,阻力指数0.62~0.82。超声声像图见图1。

2.2 病理类型 乳头状癌188例,滤泡状癌14例,髓样癌4例。

2.3 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 206个TMC中,179个超声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为86.9%;其余27个中,18个误诊为甲状腺腺瘤,9个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样增生。

表2 二维超声诊断结节性质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n)

A:TMC纵横比大于1,呈实性极低回声,边缘模糊;B:TMC纵横比大于1,边缘模糊,结节内见有多个微小钙化(白箭),分布不规则,凸向甲状腺右侧包膜,包膜连续性中断;C:TMC示内部血供丰富,可见粗大血流,血流信号分布不规则;D:TMC颈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内见丰富血流信号,分布杂乱

3 讨 论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学分类标准规定最大径小于或等于10 mm的甲状腺癌为TMC。TMC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生,以青年女性多见,病理以乳头状癌为主,极少数为滤泡癌或髓样癌[5]。随着超声和病理检查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腺手术不断增加,使TMC的发现率逐年增高。世界各地报道TMC占甲状腺癌的比例差异较大,约为6%~35%。因此,大多数TMC病灶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检查才发现。

本研究发现TMC的超声诊断主要以下几点。(1)结节多数为实性低回声,少数为等回声。本研究中TMC结节多为实性低回声,占所有结节的84.5%(174/206)。蔡胜等[6]提出将低回声进一步细分为极低回声(低于颈前肌肉)和低回声(高于颈前肌肉但低于甲状腺正常腺体回声),极低回声诊断意义更大。(2)实性结节内微小钙化,一般分布在实性结节内部,声影不明显,直径小于或等于0.5mm,反映病理中的砂粒体[7]。此细小点状强回声是甲状腺癌中特有的砂粒体的声像图表现。张武等[8]和王瑛等[9]均认为砂粒体钙化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很有意义,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不高,约29%~59%[10]。超声声像图上还有一种微小钙化为结晶样钙化,为良性病变的特异性表现,超声特点为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主要分布在结节壁上或者分布在结节内囊性成分上,病理上为胆固醇结晶或胶体浓缩。(3)结节的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一般认为此征象是诊断TMC的特异性指标[11]。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可突破向不同组织层纵向生长,而良性结节生长则在一个组织层内[5]。但是他对于诊断大于1cm的甲状腺癌意义不大,>1cm的肿瘤生长常不规则。(4)大部分TMC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部分不规则晕环。良性结节也可以显示晕环,但边界清晰,宽度均匀,而恶性结节晕环边界不清,宽度不均匀,易中断[12]。另外,本组42个(20.4%)TMC显示结节凸向甲状腺包膜,包膜连续性中断,提示恶性肿瘤浸润,进一步发展可能侵犯周边肌层及颈动脉。

由于甲状腺位置表浅,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敏感探测到TMC的血流信号,本组47.6%TMC较大病灶均能检出丰富血流,大部分分布不规则。对于有些较小结节,放大结节图像,灵敏度可能更高。本组良性结节6例检出丰富血流信号,病理为滤泡样腺瘤,血流分布特点为周边血流环绕,内部丰富,血流分布比较规则。有关甲状腺癌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指数值争议较大,之前有研究认为由于高代谢和肿瘤组织快速生长,血管形成较多,而新生血管缺乏平滑肌组织,管壁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上显示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偏低的频谱图,但病灶均为10mm以上,在小于5mm病灶内及周边无彩色血流增多、增速的迹象,所以TMC较小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特点与良性结节差异不大。本组资料中癌灶内收缩期峰值流速范围也较大,约8.5~32.0cm/s,故峰值流速对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有待探讨,但血流阻力值增高可能有参考价值。

淋巴结转移是大部分恶性肿瘤的共性,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本组中37例(37/150,24.7%)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从颈部淋巴结转移来看,气管旁Ⅵ区发现最多,其次为Ⅱ、Ⅲ、Ⅳ区,Ⅰ、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13]。转移性淋巴结有一个重要特点,他在声像图上与甲状腺癌原发灶表现类似,内可出现微小钙化、液化、等回声光团等。他与非转移性淋巴结鉴别如下:(1)非转移性淋巴结形态规则,呈椭圆形,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小于0.55,而转移性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5;(2)非转移性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清晰,而转移性淋巴结髓质消失或偏心,内部出现液化、微小钙化或中等团块回声;(3)非转移性淋巴结血流由淋巴门进入,分布规则,呈树枝状,很少达皮质,而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丰富,分布不规则,达皮质。本组良性结节仅发现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二维超声表现形态规则,皮髓质分界清晰,仅皮质增厚,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小于0.55。

综上所述,TMC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仔细检查结节的形态、回声、边界、钙化、内部血流信号是关键。特别是颈部淋巴结出现异常,即使甲状腺内未发现结节,也需要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以及时诊断和手术。综合多项声像图特征对TMC早期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1]曾书娥,黄建国.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瘤的诊断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2):981.

[2]蔡胜,张一体,李建初,等.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征象及其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8):704-708.

[3]李泉水,张家庭,邹霞,等.甲状腺微小癌超声显像特征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0):940-943.

[4]Wang N,Xu Y,Ge C,et al.Association of sonographically detected calcification with thyroid carcinoma[J].Head Neck,2006,28(12):1077-1083.

[5]Baloch ZW,Livolsi VA.Microcarcinoma of the throid[J].AdvAnat Pathol,2006,13(2):69-75.

[6]蔡胜,张一休,李建初,等.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征象及其及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8):704-708.

[7]Das DK,Mallik MK,Haji BE,et al.Psammoma body and its precursors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a study by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J].Diagn Cytopathol,2004,31(6):380-386.

[8]张武,梁建平.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1):55-57.

[9]王瑛,王武.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2):20-22.

[10]Reading CC,Charboneau JW,Hay ID,et al.Sonography of thyroid nodules:a“classic pattern”diagnostic approach[J].Ultrasound Q,2005,21(3):157-165.

[11]褚洁,杨丽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及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0):1996-1998.

[12]张春梅,吴长君,张雪菊,等.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385-387

[13]龚龙,易春华,陈文奎,等.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48-50.

猜你喜欢

转移性包膜甲状腺癌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含氮、磷包膜缓释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