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扫描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及Schatzker分型中的应用

2014-03-04汪文章

重庆医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线片胫骨分型

汪文章,刘 剑,张 猛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41)

高能量、创伤引起胫骨平台骨折是下肢常见的复杂性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关节压缩或移位,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影响膝关节功能[1]。手术治疗效果与胫骨平台关节面解剖复位、塌陷骨折复位植骨以及可靠的内固定有关,普通X线片有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骨折类型、骨折块移位、关节面塌陷等具体情况,从而影响了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疗效。CT扫描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三维重建骨成像、表面遮盖显示等,可显示骨折全貌以及胫骨平台的塌陷程度,使临床医师全面地了解骨折部位、分型等具体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2-3]。现对收集的80例经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X线片及CT扫描重建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CT扫描重建在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及外院经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15例;年龄17~69岁,平均(54.6±7.9)岁;左侧36例,右侧40例,双侧4例。受伤原因分别为车祸47例,高处坠落31例,其他原因引起2例;其中31例合并韧带损伤,27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2例合并腓骨骨折。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在伤后3~7 d行CT扫描重建,SOMATOM Emotion 16-slice Configuration CT机及其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患者取仰卧位,脚先进,以膝关节为扫描中心,肢体长轴与扫描平面垂直,扫描范围从股骨下端至胫骨平台骨折下方约2~3cm。扫描层厚为5 mm,层距为1 mm,多平面重建的层距、层厚均为1 mm,直接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重建技术,三维重建过程使用表面遮盖法,并调整定位线角度,获得标准位置的矢状位、冠状位及骨折最佳显示情况的骨窗图像,在冠状位上测量胫骨平台压缩及劈裂情况。由2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和1名骨外科医师独立(双盲)阅片后分析图像并对骨折分型。

1.3 骨折分型 以手术所见为标准,分析术前X线片检查和CT扫描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准确性。胫骨平台骨折分型采用Schatzker分型方法。Ⅰ型骨折为外侧平台劈裂,但无关节面塌陷;Ⅱ型骨折为外侧平台劈裂,并且外侧关节面塌陷;Ⅲ型骨折为单纯外侧平台塌陷,但外侧平台骨皮质完整,无劈裂;Ⅳ型骨折为内侧平台劈裂骨折;Ⅴ型骨折为双髁骨折;Ⅵ型骨折为胫骨平台合并干骺端骨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X线片与CT扫描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结果 经X线片检查,77例患者可获得初步诊断,3例不能确定骨折分型;经CT扫描重建后,3例X线片检查不能确定患者中1例为Ⅰ型,2例为Ⅳ型;另外,7例患者更改Schatzker分型,其中3例Ⅱ型改为Ⅴ型,1例Ⅲ型改为Ⅱ型,3例Ⅳ型改为Ⅴ型。经比较,X线片与CT扫描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P<0.05)。见表1。

表1 X线片与CT扫描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结果(n)

2.2 手术治疗方案及诊断准确率 经CT扫描重建后10例患者Schatzker分型改变或明确,根据CT分型确定手术方案,其中6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8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骨折分型与CT扫描重建相符,CT重建准确率为100.0%(80/80),X线片准确率为87.5%(70/80)。

2.3 术后随访 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和定期CT复查,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的CT扫描重建图像,内固定物位置无明显变化,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X线片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7.5%,其中7例患者分型有误,3例不能确定具体分型,提示X线片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分型尚有欠缺。分析X线片诊断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X线片属于二维成像,可提供骨折的大体形态,但易产生模糊影,且空间判别情况较差,不能充分显示关节面塌陷的程度以及骨折的空间关系。(2)胫骨平台本身的解剖特点影响平台成像效果,如胫骨平台向后倾斜约10°,其平面与长轴成80°夹角,而且胫骨内外髁之间的髁间棘在正位或侧位片上有重叠,对无移位的裂纹骨折,累及关节面较小的骨折或者平台塌陷程度较小的骨折容易漏诊[4]。(3)X线片不能精确显示立体结构的细节。在前后位平片上,胫骨平台前部显示为两条略成弧形的曲线,而后部重叠于前部曲线的骨质投影中;在侧位平片上,两个平台重叠加上髁间棘投影,平台后侧部分的具体细节难以反映[5]。

由于X线片自身成像的局限性,部分病例不能清晰、立体、完整地显示骨折后的变化,影响骨折评估的准确性,甚至漏诊,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有学者报道CT扫描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伤情的判断较X线片更准确,部分患者Schatzker分型改变,手术方案也随之变化[6-7]。CT扫描重建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CT扫描三维重建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胫骨平台,从而清晰显示关节面劈裂、塌陷程度等情况,立体、直观地反映骨折线长度、走向,是否有脱位、错位、旋转成角以及关节内是否有碎骨片或异物等,术前可对骨折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本次研究中CT扫描重建后的诊断与术中所见相符,诊断准确率100.0%,与其他学者临床报道相符[8-9]。

CT扫描重建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容积再现等,表面遮盖法可提供立体、清晰、完整的胫骨平台三维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向、大小、骨折移位、骨缺损等情况,容积再现较表面遮盖法显示轻微骨折更清晰,可进一步避免漏诊[10-11]。CT扫描重建可弥补X线片的不足,明确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有利于制订手术方案,包括术前选择内固定器材的种类、方式和位置,具体的手术入路,术中复位方式,骨折块撬拨,正确评估胫骨平台塌陷面积,判断复位后关节面下方有无明显的骨质缺损可能,并在术前作植骨准备等,从而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12]。本次研究中经CT扫描重建,补充了3例X线片不能确诊的患者,修改了7例骨折分型,其中6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另外,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获得随访和定期复查,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的CT扫描重建图像,观察内固定物位置是否变化、有无松动、断裂,均较X线片效果更好。

以往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分型、评估、治疗主要依赖X线片,但由于成像原理的限制,导致部分患者术前分型不准确,或者低估了骨折的严重程度,影响了手术效果[13-14]。CT扫描重建能直观、立体地反映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包括具体的部位、类型、关节塌陷程度等,对制订手术方案、准确复位以及术后复查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部分患者同时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判断评估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从而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

[1]陈发林,蒋斌,刘益民,等.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32例手术治疗临床体会[J].重庆医学,2012,41(26):2764-2765.

[2]王铁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工作原理及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3):2547-2550.

[3]王广丽,解继青,张成琪,等.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7):727-730.

[4]Markhardt BK,Gross JM,Monu JU.Schatzker 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use of CT and Mr imaging improves assessment[J].Radiographics,2009,29(2):585-597.

[5]陈方庆,罗从凤,陈健,等.CT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11):1019-1023.

[6]钟开祥,赵云娥.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2):110-112.

[7]Brunner A,Horisberger M,Ulmar B,et al.Classificationsystems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does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improve their reliability?[J].Injury,2010,41(2):173-178.

[8]涂长苹,樊世富,代宇.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1,32(12):1594-1595.

[9]徐方元.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 像 学杂志,2013,23(1):120-123.

[10]周俊,陈庆,许文渊,等.多层螺旋CT对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47-49,54.

[11]刘海平,张藜莉,吴戈,等.64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21(3):457-463.

[12]Hu YL,Ye FG,Ji AY,et al.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tomography imaging increases the reli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s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Injury,2009,40(12):1282-1285.

[13]Mustonen AO,Koivikko MP,Kiuru MJ,et al.Postoperative MDC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AJR Am J Roentgenol,2009,193(5):1354-1360.

[14]梅锦荣,李雄峰,祝跃明,等.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重建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J].中国骨伤,2009,22(4):285-287.

猜你喜欢

线片胫骨分型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