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实施为引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2014-03-03徐国庆温建刚

现代农机 2014年4期
关键词:常熟市示范户全镇

徐国庆 温建刚

作者信息:1.常熟市农业委员会农机科,215500;2.常熟市海虞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215517:江苏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位于常熟市北部, 北依长江,沿江高速、204 国道、338 省道等多条主干道穿镇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全镇耕地面积3 867 hm2,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 目前, 全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 113 hm2,小麦种植面积3 247 hm2。

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是农机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自2006 年以来,海虞镇作为常熟市农业大镇一直被列为常熟市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重点乡镇,8 年来全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机、服务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为引领,立足于全镇农机化发展目标,针对农业生产急需、农民急用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展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农机规范化场库和农机从业人员队伍优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其中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加速推进农机科技推广步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引领,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农业机械化发展跨上新台阶,2012 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1%,率先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以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为引领, 各级农机化发展奖补政策为扶持,农机装备数量增长迅猛。全镇现拥有各类农机具共2 518 台套 (含静电喷雾机1 148 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4 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19 台,高效植保机械346 台,高性能插秧机117 台(其中乘坐式92 台),育秧流水线17 套,秸秆还田机161 台,粮食烘干设备31 台套。 特别是近3年,在常熟市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的大环境下,海虞镇积极投入农机购置财政补贴资金430 多万元,有效地调动了全镇农民购机积极性,带动农民投资农机具达3 000 多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410 台套,占到全镇农机发展总量的42%。 2013 年下半年,海虞镇政府专门安排了110 多万元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购置专项奖补资金,一下子发展了平均价格高达32.7 万元/台的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25 台, 总购置投入超过了800 万元。 全镇农机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 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全镇农机具数量的大幅增长, 重点作业环节主推技术和主推机具的进一步推广, 农机作业面积不断扩大,作业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海虞镇结合本地实际,先后主推了水稻机插配套规格化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稻麦机械化收获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和土壤深松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 到2012 年底,全镇农田全部实现机耕,耕地机械化作业水平100%;水稻机插面积2 680 hm2,机插率达86%;水稻、小麦秸秆还田面积分别为3 000 hm2和3 240 hm2, 还田率分别达96.3%和99.8%;水稻、小麦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 113.3 hm2和3 246.7 hm2, 机收率全部达到100%;深松农田土壤666.7 hm2。 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烘干水平进一步提升。 项目主推重点作业环节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 项目主推技术推广真正翻过了最后一道坎, 走完了最后“一公里”。 根据江苏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海虞镇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达到95%。

3 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升

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是农机科技推广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海虞镇致力于提升全镇农民的科技素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敢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 全镇每年更替培育40~60 名农机科技示范户,采取入户指导、业务培训、上门服务等方式,与示范户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让示范户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 由此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提高对新型农机和新技术的认识,全镇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全镇397 名农机从业人员大部分能熟练操作多种农业机械和进行常规农机具的日常检修。 其中拥有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的有187 人, 拥有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的有47 人,农机高级修理工3 人,中级修理工2 人。 3 名农机示范户编入《常熟市百名农民致富能手风采录》,1 名示范户的机插秧示范经验编入 《常熟市水稻机械化栽插示范推广经验选编》。 在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年纪轻、文化高、技术好的示范户典型,他们应用新机具新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的典型事迹被常熟日报、常熟电视台、常熟农业信息网等媒体专题报道。

4 农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上升

探索新型经营模式的实践表明, 农机管理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对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发挥机具最佳效率、 降低作业成本和提高农机户收入具有有力的促进作用,也是农机科技得到快速推广的有效平台。自2010 年开始,海虞镇积极引导农机科技示范户走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全镇共扶持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5 个, 其中4 个被评为省星级农机合作社, 灵风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镇财政投入900 多万元,建设8 个规范化农机场库,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使用,合作社运作实现了“八个统一”,即:统一机具存放、统一维修保养、统一机具调度、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成员培训、统一台账管理和统一标识服饰。 8 个规范化农机场库和2 个农机维修网点及配件供应点已全部投入使用,并配有专人管理,维修点和配件供应点配备专业农机维修人员10 名。290 台套大中型农机具集中停放农机库,机具的机务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全镇农机户入社比例达70%, 大中型农机具入库比例达80%,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占机械作业总面积的比例达74.3%。 2013 年顺利通过苏州市农机管理服务水平考核,成为苏州市首家通过该考核的乡镇。

5 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

实践证明, 机械化插秧和秸秆机械化还田在实现节本增产增收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机插秧相比传统栽插方式具有节本、节地、节肥、节工的成本优势,每667 m2可省本约50 元。机插秧技术采取的是宽行窄距、浅栽稀植的农艺路线,具有定行、定穴、宽行、通风透光性好等优势。经多点测产对比,平均667 m2产量比其他栽插方式增产约50 kg。 以2013 年为例,海虞镇完成机械化插秧2 680 hm2,按稻谷市场价3 元/kg 推算, 全镇机插实现节本增收804 万元。 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指标,降低土壤容量,增大土壤空隙度,减少肥料的使用量。经测算, 秸秆全量还田后, 每667 m2可省尿素14 kg、钾肥12 kg、过磷酸钙12 kg,合计节本约80 元左右。 2013 年海虞镇夏季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3 240 hm2,秋季3 000 hm2,按照秸秆还田面积6 240 hm2计算, 剔除秸秆机械化还田增加的农机作业费225元/hm2,实际节本增效608.4 万元。 两项农机科技入户主推技术的实施,每年给全镇农民带来1 412.4 万元的收益。

猜你喜欢

常熟市示范户全镇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五(5)未来星中队
A Clever Rabbit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三(6)炫彩中队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宁武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
常熟市东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