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观察

2014-03-03杨会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失血性孕产妇休克

杨会芹

(云南省云县中医院,云南云县 675800)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观察

杨会芹

(云南省云县中医院,云南云县 675800)

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体会,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8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救治要点。结果经过及时、针对性的的救治及护理,围手术期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27%,其余患者均成功抢救并痊愈出院,住院时间约7-20d,治愈率为97.7%。结论根据失血性休克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并结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降低孕产妇的子宫切除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如救治不及时,不仅对产科质量造成影响,且将造成不可逆伤害,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产妇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大量、快速失血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控制失血量和失血速度的是救治的重点[1]。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成为了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首要任务,但因为重度失血性休克常因四肢血管过度收缩及静脉血管塌陷,常导致周围静脉穿刺失败,且周围血管也常因反复穿刺被破坏了。有时行静脉切开,既费时费力,又增加静脉感染的机会。虽目前我国在对这方面的病情进行处理,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寻求更为有效、安全的救治方法以进一步保障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安全[2]。本研究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8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救治要点。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88例,均为我院妇产科确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为(28.2±5.1)岁;出血原因:异位妊娠破裂出血35例,子宫破裂22例,不全流产19例,软产道损伤12例。初产妇55例,经产妇33例;孕次1次58例,孕次2-4次3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出血量均≥1000ml,但出血总量均<10000ml。

1.2 临床方法

1.2.1 救治方法

1.2.1.1 基础治疗让患者取平卧位,将头部抬高15°左右,并向左侧或右侧倾斜。立即进行人工给氧,确保第一时间帮助患者缓解机体内缺氧的状态。为保证氧气吸入的通畅、有效,氧气要求高浓度高流量,其浓度一般控制在40%左右,流量控制在4-6L/ min。为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随时保持通畅,需对患者呼吸道、鼻腔、口腔等呕吐物及分泌物必须用吸痰器及时清除,同时注意保暖。

1.2.1.2 建立静脉通道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套管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坚持先快后慢,先晶后胶,适时输血的原则。置患者于仰卧位,稍微垫起下肩,将患者面部偏向穿刺部位对侧,使颈外静脉充分显露。为使颈外静脉上段充分充盈,穿刺前需先压迫胸锁乳头肌后缘中点以下部分,显露以后以其中点为穿刺点。操作者立于患者床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上方皮肤,中指适当力度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右手执穿刺针头沿颈外静脉走行方向直视下直接刺入颈外静脉,见有回血并确定已进入血管后前行1-2mm,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左手食指按压导管顶端处静脉,右手缓慢抽出针芯,连接输液装置,无菌胶贴固定穿刺套管。临床上常用的液体为氯化钠、右旋糖酐、全血等,其中全血滴注的疗效最为显著。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

1.2.1.3 密切观察病情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密切留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和色泽等。休克好转时皮肤转暖、红润。如每小时尿量达30ml以上则表示休克好转时,表示循环状态良好。休克加重的征象表现为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

1.2.2 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①提前准备好急救物品,以保证随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以确保每次抢救物品100%的到位率和安全性。②为了解其发病原因,必须向患者询问其发病情况。同时,需要对病人进行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及意识等方面的检查,并将患者实际情况向主治医生汇报,从而更准确地对病情作出判断。③孕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后,其病情恶化速度快,且存在严重的失血症状与疼痛症状,此时孕产妇极易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紧张等多种消极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向患者讲述手术的过程及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及增强治疗的信心。

1.2.2.2 术中护理首先连接好监护仪、手术器械等,确保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为最迅速地进行有效救治,医生、麻醉师、护士之间应全力合作,统一指挥,默契协作。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护士应熟练操作静脉穿刺等各项护理技术,及时用量杯准确测量患者尿量和新增出血量,与主治医生汇报以使救治工作快速准确进行。对患者进行安慰及鼓励,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1.2.2.3 术后护理在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内后,为增加患者的温暖感,减少压抑气氛,需调整好室内的温度、光线,同时加强患者的保暖措施。密切留意患者呼吸管道情况,确保随时保持清洁、通畅,对于某些患者还需要采取持续性的导尿措施。在各项护理操作中动作必须轻柔娴熟。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向其介绍家庭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重要事项,让其明白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需叮嘱孕产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减少失血性休克的复发率。

2 结果

经过及时、针对性的的救治及护理,围手术期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27%。其余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回到病房后继续进行治疗及监护各项生命体征,住院时间约7-20d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7%。

3 讨论

当孕产妇出血量超过1000mL时,可引发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在妇产科临床上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为最大程度保障产妇的生命及健康安全,必须及时的对其进行确诊、抢救、妥善的护理[3]。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多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在短时间内开放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是抢救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对失血性休克性患者建立正常静脉通道较困难,因患者末梢循环差,体表静脉充盈不佳或塌陷,而且还要留一侧上肢测量血压。即使常规静脉通道建立成功,也易因患者躁动而引起穿刺针脱落和穿刺静脉肿胀。且一次性输液器针头口径小,不能保证失血性休克患者得到及时补充的血容量[4-5]。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静脉套管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现已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且其效果令人满意。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其血管外径达0.8-1.0cm,具有活动度小,显露容易,便于固定,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与其他方法比较,其穿刺时间明显缩短。本组88例患者均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所有患者静脉通道均成功建立,且无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成功率达100%。

本研究对88例患者在一入院即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建立静脉通道,加以科学、周到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86例患者住院时间约7-20d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7%。同时,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情绪对于手术的成功及预后可起到关键性作用。虽然目前临床对该病仍存在不足之处,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护理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治愈率将会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根据失血性休克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并结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降低孕产妇的子宫切除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1]吴丽娟,林冬梅,龚光玉等.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6(23):801-802.

[2]罗昌荣,刘广群,何雅琴等.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围术期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66-68.

[3]李锦屏,戴光明,郑君玲等.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103例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5(18):30-31.

[4]张旭敏,李尤艳,李东升等.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15(13):160-163.

[5]范小芳,吴秀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41例的抢救护理体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l(3):84-85.

猜你喜欢

失血性孕产妇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