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发地区产业升级的突破路径分析*

2014-02-27汪亚青

实事求是 2014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

汪亚青

(南京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发地区产业升级的突破路径分析*

汪亚青

(南京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改朝换代”的重要推手,其巨大的创新驱动力可以产生辐射作用,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成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透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和江苏地区的发展可以看出,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区域内发展不均衡、产业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跨领域合作发展意识不足等发展困境,就是要利用其对新技术、新组织、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的创新,实现与传统产业的优势互补、弊端互弥,事半功倍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升级 北斗系统及其空间信息产业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在江苏的发展

(一)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指向

目前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七大类,分别是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取向,首先需要考虑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优势领域,如传统材料性能优化及新材料研制、量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化石能源高效清洁使用、生物基因组与重大疾病产生机理与防治等领域;其次需要考虑我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获得国际产业竞争优势所急需的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工程等领域;最后需要考虑技术转化便捷迅速的领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目标,也是铺垫。[1]考虑到先发地区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应该以生态发展为导向,以减少GDP单位能耗为目标,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并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以通讯、航空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和以金融、计算机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急需的关键领域更应该是发展的首选,我国应以此为牵引,融合其他相关产业,模糊化产业间的边界,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1.江苏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纺织、钢铁、冶金、轻工为代表的江苏传统优势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工业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传统产业的发展面临产品附加值过低、落后产能过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较差、产业链上下游未打通等诸多制约发展的弊病。对此,江苏除了实行品牌化、标准化、集聚化发展战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外,更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植力度。江苏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短时间内不会也不可能被新兴产业完全取代。

近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特别是南京在2013年新兴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传统产业,是江苏产业结构出现节点性变化和调整的标志。作为江苏中部代表的南京力主打造区域金融商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并围绕金融商务、科技文化以及航运航空物流等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作为苏南地区代表的苏州分别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工程等六大工程,以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而作为苏北代表的徐州,因为历史原因,传统产业尤其是老工业区规模较大。徐州选择发展以感知矿山为特色的物联网产业,以快速充电、高效蓄电池、电动车辆电控技术与产品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则侧重发展工程机械、智能动态称重、远程监控、温湿度测量仪表、机器人自动包装方面的应用软件,以带动传统重工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2.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行性。(1)产业平台广阔。一是技术集聚平台。南京、无锡和苏州在三维动画、动漫制作、影视合成等方面利用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创意构思、设计制作、生产销售的一体化互联网络。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建立的江苏省中小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大大增加成果转化和技术共享的效率,帮助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二是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江苏共建立了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江苏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35个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完整的资源信息服务链也为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三是产业园区集聚平台。无锡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规划,构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这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南京也构建起以“南京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两个国家级产业园为核心的两园多基地产业集聚态势。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提供了可能。

(2)研发实力雄厚。江苏拥有2所“985”工程院校和11所“211”工程院校,并且具有众多在航海航空航天、生态技术、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非对称优势的高校,部属科研院所有近60家之多,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这些院所在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方面有着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研发能力。

(3)政策支持与资金倾斜。根据《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江苏的科技研发经费已经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并且保持着超过20%的增长趋势。同时,江苏省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也于2013年设立,以新能源、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该基金以全力培养产业龙头企业为宗旨,且百亿级的资金规模也对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着实质性的支持作用。政策支持方面,江苏通过政府采购倾向、财政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加快新兴产业审批速度、疏通社会资金募集通道、稀缺资源优先配置等措施予以积极支持。

二、目前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突破前景

1.区域内发展不均衡。一是产业集聚程度。无锡、苏州、南京作为三个国家级创新城市,其产值和集聚效应较之苏中、苏北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无锡和苏州的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无论从规模上、效益上、技术上、对外合作上均在省内鹤立鸡群;二是人才队伍水平。高等院校中“211”或“985”工程院校,苏北仅有一所中国矿业大学,其余均在南京及以南地区。政府层面的科研院所主要聚集在南京,民办性质的研究所主要聚集在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相关科技突破性人才较之苏中苏南明显捉襟见肘。三是产业发展层次。苏北地区主要是依托第一产业中的采掘业、农林牧副业发展相关新兴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远大于第三产业;而江苏中南部则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侧重点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本是传统产业需要突破的发展障碍,但目前江苏部分新兴产业亦进入此发展误区。以光伏产业为例,江苏作为光伏产业全国第一大省,拥有以常州天合、中电电气等为代表的超过600家光伏企业。巨大的生产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其他地区本产业的同质化发展,诸多因素导致了光伏产业这一新能源产业在进入快速发展期后,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江苏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仍显不足。新兴产业的国内市场尚不成熟,因而所生产的相关产品以出口为主,但部分关键技术和配套生产设备过度依赖进口,导致产业知识产权拥有度低,形成一种技术外部依赖、产品外销依赖的“畸形两头在外”生产模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仅体现在尖端技术上,也体现在基础科学上。整个科技研发也如产业链一般,需要完整的知识链(KnowledgeChain)。目前江苏区域内尚不能实现完整知识链的构建,这给知识集聚效应的发挥带来了不利影响。

4.跨领域合作发展意识不足。江苏确定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绝大多数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应走传统产业发展的老路,产业与产业间的鸿沟不再明显,纽带却日益突出。例如物联网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合作可以形成物联网架构信息咨询业,新材料产业与节能环保产业可以在上下游研发运用方面实现合作。目前江苏尚无相关政府文件体现跨领域合作发展思路,跨领域企业间的合作尚处于偶发性阶段。

5.突破前景。面对上述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突破路径的选择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首先,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由多方面因素所致,不必追求过度平均以免造成均质化发展。政府应当出台相关资金和人才扶持政策,吸引生产资本和人力资本由发达向次发达地区流动。其次,构建完整的知识链是形成完整产业链、价值链的重要支撑。核心技术的研发不应注重短期效应,应加大基础性研究与形成生产力研究的投入力度,打通知识链各流程之间转化通道,缩短技术从诞生到形成生产力的周期。再次,政府应当加强对区域内产业布局的合理控制,形成科学的产业集聚而不是大规模同质化“扎堆”生产。各地应根据自身传统优势产业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形成良性有效的产业集聚。最后,强化跨领域合作意识是实现突破的崭新思维。产业集聚不仅出现在单个产业中,也可以出现在具有合作可能性和必要性的相关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相当部分产业对于某些生产科技的需要、生产流程的相似、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使得跨领域合作成为新的发展突破口。

三、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江苏产业升级的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StrategicEmergingIndustries)是我国的独创性概念,国外并没有相对应的标准用语。目前,全国有31个省区市将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重点,30个省区市将生物产业作为发展重点,29个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28个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8个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这种争相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象并不是好事,不仅会极大浪费社会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导致发展同质化,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江苏等先发地区应着眼自身优势,发展适合自己且能促进自身进步的新兴产业,并以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1.通过产业融合促产业创新升级。江苏目前较为发达的产业为汽车、机械制造、石化和电子产业。通过信息融合,与之前有较好基础的发达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包括汽车电子产业、机械信息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诸如此类的边缘新兴产业可以大大带动产业升级的能动性,为产业升级增加活力。江苏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本身已经比较发达,有着以数字视听、软件、平板显示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但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电子信息产业更形似于信息产品制造业,受制于低端加工组装环节的现状使得电子信息产业的尖端性特征未能凸显。因此,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念和技术优势融合传统制造业,使其“新兴”特征更加明显,提升科技和系统兼容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努力从这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入手,通过对新科技的消化吸收实现产业升级。

2.依托传统优势实现产业更新换代。江苏制造业相对发达,实现产业升级时应充分利用此优势。以新兴产业为契机,使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信息化设计型制造业发展。

包括江苏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领先地区,包含研发、设计、制造的装备制造产业链较为完整,尤其在智能装备、航海与航空产业较为突出。其中,南京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为主,南通和太仓则依托地理优势发展造船业与航海业,苏州与昆山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张家港则以电子设备与工程机械著称。装备制造业既可以看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可以看作江苏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即使作为优势产业存在,但仍不可忽视“大而不强”的事实,可以利用新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数据支持与信息交流特点,增加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加快产业更新换代,构建信息服务产业体系,以获得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3.物联网产业化与构建智慧城市。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是目前最具朝阳性质的领域。通过传感器将道路、桥梁、电网、供水系统等物体串联,并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相整合,使得人的社会和物的世界相融合,是物联网的发展目标。而基于传统产业的物联网应用可以使物联网实现产业化。要想实现对网域内的物体“智慧”控制,必须对其进行精确的导航和位置服务。江苏庞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可以大大加快物联网产业化的速度。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工厂生产等领域,新一代通信技术均可实现实时的数据信息传输和人员装备管控。根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至2015年我国物联网的市场规模达到7500亿元以上,且将以30%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扩张,可以预见未来物联网产业必将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同时,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智慧城市也成为产业升级的表现形式和促进因素。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的网络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及智慧产业的产生,也促成智能电网、智慧物流和智慧生产的实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高效的现代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支撑之一,其可以突破传统制造业在劳动生产率、产品竞争力和收益上的跃升瓶颈。智能城市旗下的电子商务及物流业将实现从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向服务外包、高端商务、现代商贸与现代金融为代表的现代化智能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案例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空间信息产业在江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基本情况概述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卫星导航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移动通信后的第三大信息产业,是全球范围内的新兴产业。(见图1)

图1:国家及地区关于北斗系统政策支持网络图

2.北斗及其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或是产业经济发展角度,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国内从事北斗产业的企业有1000余家,但企业规模偏小,呈小、散、乱的分布形态,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较低,且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通过资源重组,进行北斗产业结构优化和合理化,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是一个重要难题。2012年9月,科技部正式发布《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该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导航与位置服务直接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产业,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形成10个左右的示范和试验应用。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主导的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项目的申报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到2015年产业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到2020年北斗系统有望覆盖全球,届时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见表1)

表1:全国北斗导航产业基地一览

3.北斗产业链发展状况。卫星导航产业由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芯片与模块、地图数据与软件、嵌入式系统等基础产品研发制造;产业链中游的各种应用终端产品集成、系统集成;产业链下游的系统运营、增值服务等一系列互为基础、互相依存的上、下游链条构成。北斗导航系统在产业链构建中起着基础性和支持性作用,正如金字塔的底座,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并不大,但带动的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却不可估量。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形成完整产业链后,迅速创造了逾400亿美元的巨大产值。目前我国北斗产业链的上下游分配比例十分不协调,产业链产值有68%集聚在中游,而下游服务运营产值为17%,上游仅为15%。按照一般产业发展规律,下游产值占比扩大的产业才是产业日趋成熟完备的表现。虽然目前下游产业产值比重不高,但较上一期已有5%的提升,如此发展则下游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会更加完善。(见图2)

图2:国际卫星应用产业收入增长趋势

(二)北斗系统及其空间信息产业在江苏发展现状

1.发展政策及研发水平。2013年4月,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江苏省经信委、南京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签署了《军民融合共推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在南京打造国家级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同年6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等单位发起的“中国北斗产业化应用联盟”在江苏南京成立,以江苏为主,整个联盟成员单位已经达到75家。该联盟将借助工信部等联盟单位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学研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内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为行业培养各层次人才。

南京的科研机构在北斗技术研发上具有雄厚实力: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设有国内唯一一家卫星通信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在导航系统研究、天线、射频、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学科优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期进行卫星通信和宽带卫星网络的学术和应用研究,并建有导航研究中心。六九零二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制造北斗导航终端产品,是“北斗二代”用户机的研制单位之一;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从1996年就开始从事卫星导航的研究生产,而熊猫电子集团也曾参加国家北斗系统建设。[2]

2.北斗系统目前发展的不足之处。(1)成本控制不足,技术突破有限。产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占据市场,是否具有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韧一针见血地表明,中国虽然成功拥有“北斗”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但在民用领域并不充分,该系统用户终端关键元器件成本高,用户难以接受,而研制开发滞后,达不到应用需求。目前市面上一台普通的北斗PND便携机导航仪大约售价2000多元,而具有相同功能的GPS导航仪价格仅为数百元,巨大的价格差距导致市场大量流失。[3](2)北斗系统的民用基础不牢。早些年的数据显示,登记注册的北斗系统终端用户数尚不及设计容量的1%,目前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空间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仍然被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国外产品所占有。(3)设备和核心芯片尚未实现小型化。在智能设备小型化、穿戴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设备小型化是顺应发展潮流的必要之举。然而目前我国北斗系统相关产品的组装配件小型化技术突破尚不成熟,因此设备平台被迫限制于车载、船载和机载,而丧失了大量的普通用户。

3.北斗系统对实现产业升级的意义。北斗导航系统融合了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业等多产业,是一种复合型的高技术产业。既是基于以上产业而发展,又是以服务以上产业为目的;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基础性服务产业;既是技术支持平台,又是信息整合平台。诸如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等当下最尖端的发展项目,既亟需依托北斗导航系统的构建,又是促进北斗产业链构建的动因。

北斗导航系统的建立既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又能带动计算机、通信、汽车电子、微电子制造、地理信息等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信息产业链,具有很强的产业辐射和拉动作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具有极强产业联动性,能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发展。

4.北斗系统促进江苏产业升级的路径。首先,北斗系统独一无二的包含了定位和通讯两种功能,有利于集团用户大范围的监控和管理,并保持实时通话,这对于提高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运行效率有着突出的作用。其次,江苏等长三角先发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是本地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北斗系统的24小时全天候全球覆盖服务体系可以提高信息交互频率,增加信息利用效率,加快信息流转流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第三,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业,需要依托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而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就需要北斗系统的支持。北斗系统畅通、便捷的支持性服务可以大大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产业升级。第四,除却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北斗系统还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使传统粗放式耕种农业转变为精细式管理农业,从而在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兼顾的目标。(见图3)

(三)北斗系统的未来前景

目前我国从事与北斗系统相关产业的企业逾200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凤毛麟角,且完全自由竞争,缺乏政府引导,导致市场无序化和内耗严重。恶性竞争导致国内企业又走上价格竞争的老路,追求短期效应的结果是忽视技术突破。北斗系统作为发展潜力大、知识密集度高、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可以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局的长远发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北斗相关产业要想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快速实现规模化和市场化,不断开拓市场以及谋求新的发展模式,不断革新延伸理念和深领域产品,加强北斗产业与装备制造、新一代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智能电网和现代物流的交汇交融,拓宽和加深产业的宽度和广度。同时,北斗产业推广应该尽量从根源化需求转化为表面性需求,应该着力解决如何实现从政府计划需求转化为民间市场自发需求,如何从偶发性需求转变到日常性需求,如何从单一技术向多功能转变。

图3:北斗导航系统产业化发展架构图[4]

图4:北斗产业市场规模趋势

五、小结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改朝换代”的重要推手,其巨大的创新驱动力可以产生辐射作用,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成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实质就是寻找适合于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基于传统产业制造能力、产业组织和管理理念等基础实现产业更新换代。

江苏作为国内相对先发地区,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传统产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水平更是全国翘楚。传统产业的领先对于江苏未来发展的有利之处是,产业基础优越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园区环境、生产设备、管理理念和充裕的发展基金;不利之处是,传统产业所实现的发展优势地位令本区域难以舍弃而容易错过转型时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等传统农业大国难以实现转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等国“舍不得”放弃蒸汽设备带来的优势而忽视电气革命的力量,最终落后于世界潮流。由此可见,既得利益可能会成为先发地区实现产业转型的桎梏。产业转型亦要发扬“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于落后、过剩产能要坚决予以淘汰,对于可以实现转型的产业则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同发展,优势互补,弊端互弥。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支柱是支配学说。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实践中,新兴产业对于传统产业的支配作用亦是需要把握的手段。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技术、新组织、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的创新,从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和部门吸引和集聚的大量资本,以及内在经济效益,可以事半功倍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本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1] 李强,郑江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视角[J].创新,2011(06).

[2] 刘蒙丹.百家南京企业抢占北斗导航产业先机[N].南京日报,2011-02-25.

[3] 吴锋刚,沈克慧.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3(06).

[4] 邢磊,铁钊,王杨明.北斗应用与产业化的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13(12).

责任编辑:洪美云

F269.27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4.05.06

*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般课题“新工业革命与江苏产业竞争优势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4SWB-04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
北斗时钟盘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