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运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

2014-02-27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课程体系体育

徐 鹏



户外运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

徐 鹏

成都体育学院经管系,四川 成都,610041。

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课程界定出发,综述当前国内高校户外运动项目课程的现状,并以成都体育学院户外运动课程体系为例,从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大纲到课程的实施,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其目的通过这样的研究,希望引起更多高校对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促进户外运动学科的发展。

户外运动;户外运动课程;体系构建

户外运动课程教学是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使学生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课程目标较为理想的体育课程之一。成都体育学院作为专业的体育院校,一直把持着传统的体育项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体育项目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人们更希望追求自然,回归自然——“户外运动”应运而生。成都体育学院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把户外运动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户外课程体系。如何把户外运动项目中适合高校开展的运动项目和高校现实的校园环境、地域融合在一起,完善、构建适合普通高校开展的户外运动课程体系,是体育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一研究,其目的是希望引起更多高校对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促进户外运动学科的发展。

1 户外运动课程的含义、性质

1.1 户外运动

关于户外运动的定义和界定,众说纷纭,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户外运动是指在野外或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与自然界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运动。从活动内容来说,主要包括登山、攀岩、远足、山地穿越、野营、溯溪、漂流、荒岛生存、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探洞、滑雪、攀冰、羽翼滑翔、独木舟、骑马等[1]。这些户外运动项目无一例外的都具有一定的探险性和挑战性。我国户外地域丰富,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20世纪80年代初,户外运动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在一些探险活动的带动下,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国内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有:登山、攀岩、蹦极、漂流、冲浪、滑翔、攀冰、穿越、定向、滑雪、潜水、滑草、热气球、溯溪、拓展、山地自行车等,项目繁多[2]。

1.2 户外运动课程

在全面分析研究各类户外运动的基本特点及相关联系的基础上,我们对户外运动课程提出以下概念:“户外运动课程”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教学目的,并按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参加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

2 国内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现状

近几年来,户外运动已经走进高校,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目标[3]。在此《纲要》的指导下,为了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实现学校体育多功能的发展目标,有少数高校尝试着将户外运动项目列为学生学习的课程。此项运动很快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2004年,教育部设立了“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题,并计划于2004 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实验。其实,早在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就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其课程设置里面就包含有户外运动项目的课程。开设有《攀岩》、《拓展训练》、《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四个项目的课程;2005年,武汉地质大学在社会体育专业中开设了户外运动方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户外运动课程体系[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院校把社会体育专业转向户外运动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户外理论和实战经验的本科大学生,以适应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不仅如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适当加入户外运动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有很大的好处[5]。

马广卫等人认为:“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意义在于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顺应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6]由此可见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有其必要性。然而,高校开设这一课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安全的问题;经费不足;师资欠缺;学校支持力度不够;户外专业装备昂贵都是影响户外运动课程开展的障碍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50多所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开设有户外运动类课程,在休闲体育专业逐渐开办的过程中,户外运动课程也会相应的在休闲体育专业中开设,以此增强、丰富休闲体育专业课程。

3 成都体育学院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旅游的方式应运而生,“探险旅游”、“冒险旅游”等。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旅游模式,成都体育学院于2002年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目的就是打破传统的旅游教学课程体系,以体育学院“体育项目”的优势,创造“体育+旅游+户外=体育旅游”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新型的旅游专业人才——专门带领旅游者进行户外体育旅游的“户外领队”,适应社会现实的需求。其方向课程除了开设一些基本的体育项目外,还增加开设了户外运动项目《攀岩》、《拓展训练》、《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的课程。而后的社会体育专业为培养适应社会对体育发展需求的人才,也逐渐从传统的社会体育指导转向了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并增加开设了《自行车》、《轮滑》、《小轮车》、《模拟高尔夫》、《户外避险与救援》等户外项目类课程(见图1)。

图1 成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3.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3.1.1 教学内容、目的、时数的确定符合《纲要》要求,符合《专业培养计划》要求 学校在编制《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提出:明确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层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不再只是需要传统的旅游方式,而更喜欢于体验与冒险类旅游。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培养计划》中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人才为复合型、应用型的服务技能人才,与传统体育人才有较大差异。

3.1.2 内容的选择能够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反映户外运动项目所共有的技术、技能 (1)自然环境优越。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km,南北宽166km,幅员面积12 390km2。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边与乐山市相接。成都市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热、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2)地貌类型多样,以平原为主,区域差异显著。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腹心,西跨盆地边缘山地,东连川中丘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龙门-邛崃山之南段雄踞于西北部,地势高亢,山脊线海拔多在3000m以上;西北部高、中山与东南部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为低山丘陵,海拔为800-1000m;东南部几乎全是平原,即成都平原的主体部分,地势平旷,海拔为450-750m。平原的东部边缘由龙泉山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山顶海拔650-1000m,其东侧为川中丘陵之西缘。全市地形较复杂,山、丘、坝兼而有之。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优势[7]。

课程项目的选择符合四川山地的特点,所以,开设的户外运动课程也以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为主,《攀岩》、《拓展训练》、《野外生存》、《定向运动》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丰富,能充分反映户外运动项目所共有的技术、技能。

3.1.3 户外运动项目的学习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 2005年4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山地户外运动”设立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从本质上来看,户外运动是一种休闲、旅游、体育融合的产物,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项目。户外运动项目区别于传统的体育项目是户外运动多数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而人们更多的赋予了这个项目是“英雄”和“探险家”的乐园,给他们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和色彩。青少年刚好处于“冒险精神”时期,户外运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了,能主动走进自然进行户外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1.4 课程设置符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实际,便于普及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置,特别是专业体育院校课程设置,更需要新颖、时尚,更需要迎合全社会、全民对体育项目的需求。户外运动项目能结合当前体育院校教学实际,选定的项目便于全民普及和开展。

图2 户外运动课程结构图

3.2 课程结构

3.2.1 理论基础 户外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如:攀爬技术,野外方向的判定,野外宿营,野外常见损伤与防治等)可通过专门的理论与技术训练及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来实现。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成熟的心理素质及基本的户外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是完成户外运动的必备素质。其本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取都能通过教学方式来实现。户外特殊环境中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可通过拓展训练来培养。拓展心理训练正是利用户外活动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景对参加者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它主要是通过体验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项目(空中抓扛、信任背摔、火海逃生、勇攀天梯等),以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3.2.2 课的结构:图的形式(见上图2)

3.3 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3.3.1 优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搭配 户外运动课程的项目,和其他体育课程项目一样,都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学习。通过对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我们将每个项目从原有的理论课16 学时、实践课16学时、教学考核2学时的课程安排逐步变化成理论课4 学时、实践课26学时、教学考核2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及能力的培养。

3.3.2 优化教学内容安排顺序 户外运动项目,有季节性的特点。通过几年对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训练与探索,和对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对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符合户外运动课程特点,教学效果更好。完善户外运动课的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教学进度、内容、任务、组织方法做出具体的安排。

3.3.3 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学校办学特色 我院的中医学专业已有50多年历史,是全国体育院校中唯一的本科医药类专业。户外运动课程设置中也充分利用我院在运动医学学科方面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体医”结合的特色课程,使《常见野外损伤与防治》、《运动医务监督》、《运动营养学》等一批“体医”知识交叉与渗透的特色课程更好的融合在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从而保证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户外教学实践活动、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与临时处置、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人体运动技能评定等知识和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3.4 户外运动教学的组织实施

3.4.1 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准备 (1)课程为从第1学期起,每学期安排一个选定的户外运动项目,在学生外出实习前结束。课前由专业教师宣讲户外安全的常规教育,介绍每个户外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及管理办法。(2)学生以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参加学习。(3)统一组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理论课合班进行教学。实践课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因为教学场地资源的原因,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每个教学班由两位专业课老师进行教学;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则分组分时段进行,以保证学生安全和保障学生训练量的强度、密度。

3.4.2 教学方式及相关内容 (1)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户外项目比赛作为课程的延伸,一般安排在周末、假期或校运会进行。(2)理论课多运用媒体进行教学,教授学生相关项目的理论、概念、起源、发展等,对其项目做大致的了解。主要讲授内容为户外运动概论、定向运动、生存的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的基本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的户外影片;实践课则注重学生户外技术(攀爬的基本动作、要领;保护点的设置、下降、野外识图等基本技术,)、生存技术(包括野外宿营、饮食、行走、涉水、)的培养;以及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及危险环境中的自我保护和自救方法等。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术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综合训练和比赛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放在理论、实践课后进行。(3)实践教学、综合训练,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分组(5—8人1组,男女生搭配),学生自选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进行练习,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

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的户外训练,对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其中,在实践训练中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为:体能训练: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各项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练习贯穿于实践课的全过程。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前进行,练习时间一般为20—30min;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训练:野外生存技术的模拟或实战,包括野外宿营、饮食、行走、涉水、攀岩、岩降等;野外活动训练:包括定向运动、远足、攀岩、溯溪、岩降等;拓展训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达到自我突破、自我升华。另外,在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安全急救方法(通过模拟练习了解基本的野外急救和自救的方法)以及野外活动的组织和设计(让学生自己拟订活动计划、活动安排、人员分工等,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综合训练:让学生自己选定喜好的项目成立兴趣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派老师专门指导;学生社团中还成立了攀岩协会,每周定期进行攀岩活动的交流,扩大了攀岩运动在学校的影响;另外,各级各类的比赛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检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的一种手段。每年,我们都会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项目去比赛,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4.3 课程理念:健康、安全、规范、科学、理性、环保 (1)健 康: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因为体育课程有这样一个目的,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安 全: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应该确立“安全第一”的原则。每个项目的野外活动,都分组进行。并且,每一个小组安排一位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处理紧急情况,确保野外实践活动的安全。

(3)规 范: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程必须规范其操作程序,每次户外实践课列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包括户外活动路线(每次课前由专业教师探察好了的路线:线路难度是否合适?路途中是否有危险性等)、户外装备、课程进展、时间安排、师生工作责任安排、户外技术技能培训讲课内容、身体健康监测、体能训练等。每次户外实践课中,责任教师必须进行风险评估,预测课程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事件,拿出应急处理方案。并在外出实践教学活动前必须购买相应活动的户外保险。

(4)科 学:在开展户外运动课程的过程中要用科学来指导户外运动,同时要借助户外运动的开展,号召学生进行自然科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

(5)理 性:师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应该多一些理智,少一些浮躁,不要过于追求高风险,高校户外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户外为主,而不在于探险,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户外运动课程项目的难度级别应该确定在初级、中级为宜,只有那些在户外运动方面学有所长的学生才适当参与某些高级项目。

(6)环 保: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质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因此,将环境保护有机融入到户外运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优良品质。

3.4.4 教学考核 考核包括学生考勤、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学生考勤占总成绩的20%,包括学生的考勤情况、学生在户外课程教学中的表现(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团队精神);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核内容包括所有学过的户外运动知识;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50%,考核内容包括所学过的技能技巧,进行综合评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内容符合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发展方向。

(2)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传授的知识、技术、技能面广,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对素质教育有促进作用。

(3)户外运动课程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完成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理念。

4.2 建 议

户外运动课程在教学空间上,把学校、社会、自然相融合,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户外实践指导一体化,充分体现了源自自然实践、依托自然实践、服务教学实践的教育内涵,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成都体育学院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只是一个初步的实践,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条件“因地施教”,建立并完善系统化的学校户外运动训练课程,还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还需要体育教师能开创思维,改革课程,扩展教学思路、引导实践技巧,也更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增强锻炼兴趣、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提高,才能真正体现出学校引入这门新型课程的价值所在。

[1] 李致新.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研究报告[R] 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003.

[2] 杨 汉,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课程意义的研究[J] 湖北高教研究,2004(6):25.

[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R],2002.

[4] 杨 汉,等.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8),27~29.

[5] 童丽珍.对高校体育课程引入户外运动的探讨[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79~81.

[6] 马广卫,等.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5):34~36.

[7] 文化旅游—成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都分中心,http://www.cdclib.org/cddcn/whly/gdly/cd/cd12.htm.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Outdoor Sports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XU Peng

Dep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Embarked from the definition of outdoor sports and outdoor sports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tdoor sports curriculum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y taking outdoor sports curriculum system in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fully description from the guiding ideology, curriculum structure, curriculum syllabu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raw more attention to outdoor sports curriculum am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art a discussion and to promote th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outdoor sports.

Outdoor sports; Outdoor sport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1007―6891(2014)04―0125―05

10.13932/j.cnki.sctykx.04.32

G807.3

A

2014-03-28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课程体系体育
冬季户外运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