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回顾与展望

2014-02-27滕晓菲陈爱国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幸福感主观体育锻炼

郭 涛,滕晓菲,陈爱国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回顾与展望

郭 涛,滕晓菲,陈爱国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225009。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发现体育锻炼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体育锻炼;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综述

2011年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1.78 亿,占总人口的13.26%。根据国际标准,我国老龄化问题突显。而关于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报告指出,全国老年人的幸福度不高,城镇老年人幸福感比率为58.9%,而农村老年人则只有35.4%。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成为当今摆在众多学者面前的紧要课题。体育作为一种调节方式,它可以从生理和心理来影响我们自身的感受。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且跟锻炼频率、锻炼强度等因素有关。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自身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5]。因此,揭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索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途径,从而为老年人提供的科学健身方法和锻炼手段,对于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而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但是也发现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最后针对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为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1 人口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子因素。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性别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存在相悖的结论。沈烈荣、王大华分别研究人际控制欲、人际控制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前者研究结果指出,在性别这一子因素上,主观幸福感在各维度上均未见显著差异,而在人际控制感这一方面,男性被试的控制感水平要显著高于女性被试的控制感水平[6];而王大华等的研究发现,女性被试的人际控制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性被试[7]。两者研究的结果是相悖的,导致这种不一致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或者因为样本不同等等,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年龄的研究角度来看,年龄和主观幸福感呈现出U型关系——年轻人和老年人幸福水平较高,中年人幸福水平最低。从婚姻的视角出发,任杰的研究表明,婚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比较弱,各年龄段人群不存在显著差异[8];而胡宏伟研究发现,婚姻状况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农村,老来相伴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城市[9]。可见,婚姻状况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且农村和城市有所差异。

1.2 社会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学因素包括:不同生活地、不同养老方式、社会支持等。从不同生活地因素来看,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和乡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在“对健康的担心”这一子因素上显著高于乡镇和城市老人,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则显著低于乡镇和城市;在以下三个子因素上乡镇显著低于城市——“精力”、“忧虑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控制”[10]。不同生活地对于老年人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分别是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而城镇老年人幸福感高于乡村。从不同养老方式来看,大多数研究认为在这个子因素上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从社会支持的角度看,研究者普遍认为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社会支持时才能获得较高幸福感,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8,11,12]。

1.3 经济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经济学因素包括:不同生活来源、社会保障等因素。研究表明,政府及他人资助的老人在“对健康的担心”因素上显著高于利用退休金和子女赡养方式的老年人,而“对生活满足和兴趣”显著低于两外两组。以退休金及储蓄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他们在“忧虑或愉快的心境”方面要显著高于子女赡养的老人[10]。还有研究发现,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水平也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健全的社会保障以及更多的社会福利项目,社会资源等的支持可以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9]。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多种,不仅包括以上所述,还有像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等因素,所以关于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原因的研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但是这些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中缺乏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客观条件控制,且研究中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分析较少。因此,我们不仅要设定特定的环境,抑制相关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还要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真正可以为社会平稳过渡“老年化”时期,使老年人真正的老有所乐做积极贡献。

2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他可以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作用于我们自身,1938年美国学者雅克布逊(Jacobson)做了最早的有关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他以特殊的体育锻炼方式来干预人的焦虑[13],该研究可以被认为是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中情感维度的研究。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体育锻炼与情绪研究的深入,西方心理学界有关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1974年出现了一项体育锻炼与健康成年人总体幸福感关系的研究[14]。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另一种是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间接作用。前者指体育锻炼可以作用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即老年人只要进行适当运动就可以提高SWB体验。后者是指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幸福感直接作用不明显,而是通过中介变量而间接地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即老年人经过体身体锻炼而引起第三变量的变化,从而致使SWB体验提高。徐昌豹等对178名老年人进行17周的实验研究,他以体育舞蹈、太极拳和门球作为自变量,经过17周身体锻炼,发现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15];Mcauley对38项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且其之间的关系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而影响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被试的体质水平和进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方法不同[16]。另外,甚至有研究结果支持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17]。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现有的研究大都着眼于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而没有考虑他们之间关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体育锻炼对众多影响老年人幸福的心理因素有改善作用[18]。因此,有学者推论,体育锻炼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也可以通过调节相关的心理因素,进而间接地改善老年人幸福感,即体育锻炼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日本学者安永明智等人观察体育锻炼习惯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健康感、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只是存在低度的相关,即体育锻炼不能够明显的影响老年人SWB,而是通过社会支持、自我健康感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即体育锻炼与老年人SWB之间存在中介变量,老年人SWB是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社会支持、增加社交活动、改善自我概念而增强的[19]。因此,体育锻炼对老年人SWB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途径,且都有相关实验研究作为支撑,所以我们有必要就此进行讨论,以明确体育锻炼与老年人SWB之间的关系,为科学选择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方法提供参考。

2.1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

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在少数,研究者们通过相关测量工具对不同老年人群进行施测,一般分为老年人运动组和不运动组,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有研究对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体育锻炼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情感成分、社会交往等评分均高于运动不足老年组,而且体育锻炼组老年人在幸福感总分方面也显著高于运动不足组[20]。表明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体魄,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的幸福感。张文锋对鹤壁市地区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身体锻炼的频率和身体活动量对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老年人相比于不经常或不锻炼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要高;当老年人退休后,如果保持先前的身体活动量或增加活动量,那么退休后比退休前有着更强的生活幸福感[21]。该研究虽是地区研究,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结果对于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有重要意义,即无论退休与否,老年人都应该坚持身体锻炼,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幸福感水平。肖洁运用自制量表,把主观幸福感分为五个维度:自主充实体验、知足充裕体验、支持体验、舒适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研究体育锻炼各要素(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老年人的锻炼年限在支持体验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当锻炼年限在“3-5年”时,支持体验指数最高;而在自主充实体验上体现在锻炼频率有显著性差异,当锻炼频率大约每天一次的时候,自主充实体验指数最高;但是在锻炼强度维度上各组无显著差别[22]。

根据《通知》,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应涵盖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收入保险的保险责任应涵盖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保险费率应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厘定,原则上风险保费(含大灾风险准备金)不低于80%,费用附加不高于20%。试点产品不得设置绝对免赔,相对免赔不得高于30%。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不同的研究者把主观幸福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维度,但经过横断面的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最终都可以直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但是,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缺乏“剂量效应”的研究,所谓“剂量效应”是指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持续总时间。倘若能清楚的知道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开出对于不同背景老年人的运动处方,那么这对于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体验,使老年人安度晚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2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

上述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但是也有相关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之后,通过第三变量而间接地作用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体验。锻炼心理学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是一种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短期而适宜的体育锻炼能减少负性情感的产生且诱发产生积极正性情感,长期而适宜的体育锻炼则能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进而产生显著的幸福感[23、24·25]。

有研究探讨身体自尊这一因素是否在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协同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26]。

国内学者陈爱国对老年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后,发现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直接作用不显著,而是通过降低其自身孤独感来增加幸福感水平的。研究指出,孤独感在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幸福感中起着中介变量的作用。分析其出现这样的原因可能在于,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改善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可能对于提高幸福感水平的直接作用不明显。但是体育锻炼可作为一种社交形式的活动,使得老年人参与其中,扩展了自身的社交范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而降低自身的孤独感,从而导致生活压力、负性情感得意宣泄,快乐的情感得意补偿,最终获得较高的幸福感水平[27]。其研究孤独感在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幸福感的中介作用的路径分析如图1。

图1 孤独感在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幸福感的中介作用路径分析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影响第三变量而间接地增强老年人幸福感。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维度(如孤独感、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探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幸福感是否有直接作用,它都可以通过中介变量作影响老年人幸福体验,从而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但我们也看到中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体育锻炼对于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感有较大影响,这一方面可以反应体育锻炼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研究中方差的解释度并不高,因此不能简单的说体育锻炼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时,应以主观幸福感的多个维度为研究内容,不能单用体育锻炼从正面反映主观幸福感[28]。

3 研究展望

体育锻炼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两种途径来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但我们也发现以往的研究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对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根据前文所述,尽管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和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能够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幸福感;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这样的不足,即很少有对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人口统计学等变量进行控制后,研究体育锻炼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如果笼统地讨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那么着这可能使得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在研究身体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时,我们应尽量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更贴近生活现实。

(2)开展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剂量效应”研究。

已有的绝大部分研究支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但研究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将是一个紧迫的课题,因为我们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运动才能提高幸福感,怎么样运动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有关运动的类型,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集体锻炼与单独锻炼方式之间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是否有所差异;有关运动强度方面,我们不知道大、中、小强度之间对幸福感的区别;对于运动的持续时间和锻炼的频率,如果清楚的知道每周应锻炼的次数、每次锻炼应持续的时间,那么这对于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将会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纵向研究。

已有的基本都是横断面的研究,且不同研究者所用的测量工具也不尽相同,那么结果可能会互有偏倚,因此不能推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来可进行纵向研究,对老年人实施不同方案的运动干预,并进行常年的追踪研究,深入地探讨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全面揭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另外,建议今后有计划性建立适合国内老年人的常模,不可随意套用国外相关研究的模板,应建立适合国人的研究程序,以供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

[1] FR EDRIC KSON B L .How Does Religion Benefit Health and Well-Being? Are Positive Emotions Active Ingredients[J]. Psy Inq,2002,13(3):209~213.

[2] DANN ER D D ,SNOWDON D A ,FRIESEN W V. Positive emotions in early life and longevity: findings from the nun study [J].J Personality Soc Psy,2001,80:804~813.

[3] DIENER.Subject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34~43.

[4] DIENER E,SUHE,LUCA SR,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 276~302.

[5] Dean A ,Koloby B ,Wood P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from various sources on depression in elderly persons[J].Health Soc Behav,1990; 31:148~61.

[6] 沈烈荣,刘华山.人际控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增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

[7] 王大华,佟 雁,等. 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2004,36(1):78~82.

[8] 任 杰,金志成,杨秋娟.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

[9] 胡宏伟,高 敏,王剑雄.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分析——基于对我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5(4).

[10] 曹 坚,吴振云,辛晓亚.不同生活背景老年人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0).

[11] 吴 捷. 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31 (4):984~986

[12] Beck JG, Grant DM, Read JP, et al. 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in a sample of motor-vehicle accident survivors. [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08,22(2): 187~198

[13] John M, Silva III.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Sort Psychology. In : Robert Singer.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M]. New York, 2001:823~832.

[14] Snyder E. E ,Spreitzer E. A. Involvement in Sports and Psychological W ell-being [J]. International J Sports Psychology,1974,(5): 28~39.

[15] 徐昌豹,赵淑英.体育活动对老年情绪与幸福感影响的研究[C] .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0 :262~263.

[16] McAuley E, Rudolph D. Physical activity ag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Ag Phys Act, 1995(3):67~96.

[17] Hayden. R.M., Alien. G.J., Camaione. D. N. Som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involvement in an aerobic fitness progra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rticipants and knowledgeable informants [J].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l986(26):67~76.

[18] A KI TOMO YASUNA GA, KOICHI YA GUCHI, MI KIO TOKUNA GA. The effect s of exercise habit s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he elderly [J]. Sport Sci Stud, 2002, 47:173~183.

[19]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0] 王 洁,喻 聪,等.体育运动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

[21] 张文峰.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影响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

[22] 肖 洁.参加体育锻炼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修订及试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3.

[23] NETZY, WU M.J.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vanced age: 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J] .Psy Aging, 2005, 20 (2):272-284.Taylor Francis, 2001.

[24] SARA FINO E P. Health psychology: 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Inc,2002.

[25] ARGYLEM.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M]. New York:Taylor Francis,2001.

[26] 高悦利.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7] 陈爱国,殷恒婵,颜 军.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

[28] 尹剑春,杨洪辉,等. 苏北小城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水平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

Physical Exercis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Retrospect and Prospect

GUO Tao, TENG Xiao-fei, CHEN Ai-guo

Institute of P.E., Yangzhou University,Jiangsu Yangzhou,225009,China。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of elderl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ir old age,therefore,how to enhance SWB for older people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and extend the life of the elderly. The paper makes re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WB,finding that physical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SWB of older people in two ways—direct and indirect sides,and point out future direction in this field: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unrelated variables;Increase “dose-response” research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WB of the elderly;Develop longitudinal studies on experi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SWB of elderly.

Physical Exercise; Elderly; Subjective well-being; Review

1007―6891(2014)04―0054―05

10.13932/j.cnki.sctykx.04.14

G806

A

2014-03-25

1.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促进江苏省老年人幸福感的运动干预方案开发研究”(12TYC007);2.江苏省体育局重点项目“江苏省城市老年人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相关性研究”(TY11405);3.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主观体育锻炼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