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4-02-25陈春新蒋树芬刘佩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初产妇影响因素

陈春新 蒋树芬 刘佩等

[摘要] 目的 调查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后6周的710例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统计,影响因素包括一般资料及产科因素。 结果 710例初产妇中1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一般资料中高学历、公务员、教师及医护职业、居住条件满意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因素中无意外妊娠、无妊娠合并疾病、顺产、新生儿性别为男性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历、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均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产妇家属的重视。

[关键词] 产后抑郁;初产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01-03

在初产的妇女群体中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精神情感性障碍为产后抑郁症的本质,发生时间一般为产后1个月内[1]。此外,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初产妇在分娩期承受着精神及躯体双方面的压力,均促进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治疗,则可能进一步影响母子关系,破坏家庭和谐[2]。笔者收集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710例,对其抑郁情况进行统计,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后6周的710例初产妇,体重43~70 kg;年龄低于20岁55例,20~29岁418例,30~34岁167例,>34岁70例;本科及以上339例,大专202例,中学及以下169例;公务员、教师及医护228例,工人及职员235例,无职业247例。所有研究对象孕前无精神疾病,将脑损伤、智力障碍及患有脑疾病的患者排除,710例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 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统计,该量表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等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为4个等级:0分、1分、2分、3分,采用反向评分原则(3分、2分、1分、0分)对4~10项进行评定,量表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30分,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不能准确理解的条目进行解释,各项条目的解释内容要保持一致性,量表得分不低于13分的调查对象则说明其存在抑郁障碍,抑郁程度随着患者量表得分越高而越严重,反之,则患者的抑郁程度越轻[3]。(2)影响因素 本院自行设计产后抑郁影响因素调查表,①由研究对象对年龄、职业、学历等一般资料部分进行填写;②而分娩镇痛、新生儿疾病、妊娠合并疾病等产科因素等则由研究者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影响因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抑郁与非抑郁初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710例初产妇中1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抑郁组123例、非抑郁组587例)。高学历、公务员、教师及医护职业、居住条件满意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月收入初产妇的抑郁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抑郁与非抑郁初产妇的产科因素比较

无意外妊娠、无妊娠合并疾病、顺产、新生儿性别为男性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次数、是否陪伴分娩、是否分娩镇痛、新生儿有无疾病、母婴是否同室、是否采用母乳喂养等的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2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历、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均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分娩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大部分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对于产妇来讲分娩是一种伴随不安的期待[4]。本次调查中的抑郁症发生率为17.32%,与相关报道较为接近。结果提示多种因素均会对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情况造成影响。产妇的体内内分泌环境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均变化较大,在产后24h内表现的尤为突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迅速,神经递质分泌改变,大脑兴奋性异常,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710例初产妇中有1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一般资料中高学历、公务员、教师及医护职业、居住条件满意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月收入初产妇的抑郁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学历较低的产妇具有较高的抑郁症发生率,由于受教育较低的人群大部分处于负性体检中,应对对策较为缺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产妇多不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其态度较为被动,能力也较差,不能坚持在孕期定期到医院产检,没有丰富的产期生理卫生常识,不能正确地认识分娩后的部分事宜,从而导致较高的产后抑郁发生率[6];无职业人员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该类人群主要为下岗人员或家庭妇女,经济来源缺乏,没有丰富的社交网络,多在亲友范围内,与外界的信息、能量交换不多,促进产后抑郁的发生[7]。居住条件不满意的产妇具有较高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可能是该类人群多更趋向于学历及技术职业较低、家庭环境较差或夫妇一方失业等情况,其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

产科因素中无意外妊娠、无妊娠合并疾病、顺产、新生儿性别为男性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次数、是否陪伴分娩、是否分娩镇痛、新生儿有无疾病、母婴是否同室、是否采用母乳喂养等的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见,意外怀孕的女性较无意外怀孕的女性发生产后抑郁的可能性更大,意外怀孕女性由于采取的避孕措施不正确或者是采取的避孕措施失败而对怀孕缺乏准备,有的产妇由于没有相对稳定的家庭、感情等或者本身存在不利于怀孕的因素使整个孕期均处于紧张的状态,情绪波动较为严重,具有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8];妊娠合并疾病的产妇有较高的产后抑郁发生率,往往患有心脏病、先兆子痫等疾病,给孕产妇造成的精神压力较大,部分孕妇由于病情需要不能继续妊娠时会给孕产妇造成严重的打击,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9];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受到手术分娩这一分娩方式的影响,当产妇采用剖宫产这一生产方式时其心理的紧张及恐惧会增加,此外,对新生儿安全及自身切口疼痛的过分担心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10,11];我国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新生儿的性别可能会影响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因此,产妇在女儿出生后会担心自己丈夫、亲人及朋友不能像过去一样关心自己,导致心理压力加大,情绪消极,促进产后抑郁的发生[12]。

综上所述,初产妇的学历、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均为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产妇家属的重视。对孕产妇进行筛查,如果存在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使其产前焦虑减轻,达到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加玲,周东升,于国林.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1154-1158.

[2] 高惠芳.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24-125.

[3] 何瑛,何国平.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9-1541.

[4] 胡春菊.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2):85-86.

[5] 孙桂莲.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188-189.

[6] 任英.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心理保健[J]. 中外医疗,2012,31(17):115.

[7] 叶晓明,袁燕. 社会支持与初产妇产后抑郁关系探析[J]. 当代医学,2012,18(18):118-119.

[8] 胡人芳,李小飞.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医学信息,2012,25(8):115-116.

[9] 王沁. 高龄产妇初产后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29(3):53-56.

[10] 郑美凤. 1304例初产妇产前抑郁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13,20(3):64-65.

[11] 石晓丽. 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2):40.

[12] 罗辉. 产后抑郁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25-327.

(收稿日期:2013-09-23)

产科因素中无意外妊娠、无妊娠合并疾病、顺产、新生儿性别为男性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次数、是否陪伴分娩、是否分娩镇痛、新生儿有无疾病、母婴是否同室、是否采用母乳喂养等的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见,意外怀孕的女性较无意外怀孕的女性发生产后抑郁的可能性更大,意外怀孕女性由于采取的避孕措施不正确或者是采取的避孕措施失败而对怀孕缺乏准备,有的产妇由于没有相对稳定的家庭、感情等或者本身存在不利于怀孕的因素使整个孕期均处于紧张的状态,情绪波动较为严重,具有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8];妊娠合并疾病的产妇有较高的产后抑郁发生率,往往患有心脏病、先兆子痫等疾病,给孕产妇造成的精神压力较大,部分孕妇由于病情需要不能继续妊娠时会给孕产妇造成严重的打击,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9];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受到手术分娩这一分娩方式的影响,当产妇采用剖宫产这一生产方式时其心理的紧张及恐惧会增加,此外,对新生儿安全及自身切口疼痛的过分担心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10,11];我国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新生儿的性别可能会影响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因此,产妇在女儿出生后会担心自己丈夫、亲人及朋友不能像过去一样关心自己,导致心理压力加大,情绪消极,促进产后抑郁的发生[12]。

综上所述,初产妇的学历、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均为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产妇家属的重视。对孕产妇进行筛查,如果存在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使其产前焦虑减轻,达到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加玲,周东升,于国林.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1154-1158.

[2] 高惠芳.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24-125.

[3] 何瑛,何国平.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9-1541.

[4] 胡春菊.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2):85-86.

[5] 孙桂莲.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188-189.

[6] 任英.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心理保健[J]. 中外医疗,2012,31(17):115.

[7] 叶晓明,袁燕. 社会支持与初产妇产后抑郁关系探析[J]. 当代医学,2012,18(18):118-119.

[8] 胡人芳,李小飞.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医学信息,2012,25(8):115-116.

[9] 王沁. 高龄产妇初产后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29(3):53-56.

[10] 郑美凤. 1304例初产妇产前抑郁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13,20(3):64-65.

[11] 石晓丽. 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2):40.

[12] 罗辉. 产后抑郁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25-327.

(收稿日期:2013-09-23)

产科因素中无意外妊娠、无妊娠合并疾病、顺产、新生儿性别为男性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次数、是否陪伴分娩、是否分娩镇痛、新生儿有无疾病、母婴是否同室、是否采用母乳喂养等的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见,意外怀孕的女性较无意外怀孕的女性发生产后抑郁的可能性更大,意外怀孕女性由于采取的避孕措施不正确或者是采取的避孕措施失败而对怀孕缺乏准备,有的产妇由于没有相对稳定的家庭、感情等或者本身存在不利于怀孕的因素使整个孕期均处于紧张的状态,情绪波动较为严重,具有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8];妊娠合并疾病的产妇有较高的产后抑郁发生率,往往患有心脏病、先兆子痫等疾病,给孕产妇造成的精神压力较大,部分孕妇由于病情需要不能继续妊娠时会给孕产妇造成严重的打击,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9];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受到手术分娩这一分娩方式的影响,当产妇采用剖宫产这一生产方式时其心理的紧张及恐惧会增加,此外,对新生儿安全及自身切口疼痛的过分担心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10,11];我国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新生儿的性别可能会影响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因此,产妇在女儿出生后会担心自己丈夫、亲人及朋友不能像过去一样关心自己,导致心理压力加大,情绪消极,促进产后抑郁的发生[12]。

综上所述,初产妇的学历、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均为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产妇家属的重视。对孕产妇进行筛查,如果存在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使其产前焦虑减轻,达到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加玲,周东升,于国林.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1154-1158.

[2] 高惠芳.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24-125.

[3] 何瑛,何国平.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9-1541.

[4] 胡春菊.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2):85-86.

[5] 孙桂莲.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188-189.

[6] 任英.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心理保健[J]. 中外医疗,2012,31(17):115.

[7] 叶晓明,袁燕. 社会支持与初产妇产后抑郁关系探析[J]. 当代医学,2012,18(18):118-119.

[8] 胡人芳,李小飞.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医学信息,2012,25(8):115-116.

[9] 王沁. 高龄产妇初产后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29(3):53-56.

[10] 郑美凤. 1304例初产妇产前抑郁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13,20(3):64-65.

[11] 石晓丽. 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2):40.

[12] 罗辉. 产后抑郁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25-327.

(收稿日期:2013-09-23)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初产妇影响因素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