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净化示范

2014-02-23,,,,,,,,,,,

中国动物检疫 2014年8期
关键词:示范场奶牛场布鲁氏菌

,,,,,,,,,,,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净化示范

邓永强,阳爱国,郭 莉,侯 巍,陈 冬,文 豪,吴 宣,邢 坤,张代芬,罗 毅,王 英,翁 周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为了加快四川省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工作,作者在四川选定了5个奶牛场,开展了奶牛两病净化示范工作。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结核病,应用ELISA技术诊断布鲁氏菌病,提高了两病的检测准确性。另外,实行全面监测、引种监管、强制隔离、强制消毒、强制扑杀、强化饲草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净化方案,从目前的净化效果来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净化效果。

奶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

奶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两病)是分别由结核分析杆菌和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都属于农业部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1],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病种。两病的防控,关系着饮用奶及奶制品的安全,关系着奶牛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因此,为加强奶牛两病的防控,结合国家和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四川动物疫控中心开展了奶牛场两病净化示范场建设工作,以点带面,逐步开展奶牛两病区域净化,实现对两病防控的目标。

1 两病净化示范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从2012年3月起,四川动物疫控中心在四川主要奶牛养殖地区选定了5个县,每个县选定一个奶牛场,作为示范建设场。为了使选定的奶牛场具有代表性,选定小型规模场1个(存栏75头),中型规模场2个(存栏分别150头、200头),大型规模场2个(存栏分别420头、1100头)。其中中小型的3个奶牛场都是发展型奶牛场,期间从外地引进奶牛80头。为了开展示范场奶牛两病的净化工作,我们从检测技术上和管理措施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实行了一整套净化措施。从在摸底调查中,我们全部开展了选定场两病的普查工作,其中结核病阳性2头,布鲁氏菌病阳性7头,对检查出的阳性奶牛,全部扑杀,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间隔3个月后,经检查又发现结核病阳性2头,布鲁氏菌病阳性2头。随后的3次检测中,未再发现阳性奶牛(见表1和表2)。截止到2013年10月份,目前5个奶牛场目前未两病阳性奶牛的出现。从我们实行的一系列净化措施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表1 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

表2 结核病监测结果

2 奶牛场两病净化主要措施

2.1 应用新技术,强化检测技术保障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进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single cervical test,SCT)来进行牛结核病的检疫,对于阳性牛应进行隔离或扑杀,但是许多被扑杀的牛并没有可见的病理变化,这对于牛结核病的检疫、净化造成了巨大的阻力[3]。因此采用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四川动物疫控中心开展了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比较皮试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试验可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排除假阳性的干扰,适合于对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复核。

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主要是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复核。但是,经常由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都是靠人为观察结果,易造成人为误差。而我们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复核与间接ELISA试验进行比对,发现间接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好,并且比较客观,适合于标准化检测。因此,在示范场建设中,布鲁氏菌病我们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初筛后的阳性,利用间接ELISA复核;结核病利用颈部皮试变态反应初筛,阳性和可疑我们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试验复核,提高了两病检测的准确性,为两病的净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2.2 检测全覆盖,强化监测到位在检测中,对示范场奶牛全部普查。对于特殊奶牛如犊牛于20日龄第一次检测结核病,100-120日龄第二次检测;怀孕牛在产后0.5-1个月检测布鲁氏菌病,做到全场奶牛100%的全部检测。对检测出的阳性场,要求每间隔3个月全场检测一次,直到检不出布鲁氏菌病或结核病阳性牛,视为两病健康牛场,以后每半年全场检测一次,连续两次检测布鲁氏菌病或结核病阴性,可视为布鲁氏菌病净化场或结核病净化场。从开展检测结果来看,由于提高了检测技术的准确性,以及综合防控措施的应用,阳性场第一次复查时,发现结核病阳性2头,布鲁氏菌病阳性2头,随后的复查中,未再有两病阳性奶牛的出现。

2.3 强化奶牛引进监管

从近年四川省两病疫情的分析来看,奶牛的流通造成的疫情扩散,尤为严重。在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的情况下,提出了“引种申报、运前检测、隔离观察、复检混群”的监管措施,并强化了措施的落实。业主必须向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引种申报,批准后,要求引种奶牛必须有引进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疫报告,到达后须及时向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并隔离观察。隔离观察到期后,向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复检。复检为阴性的,准予合群饲养。复检为阳性的,立即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且不得享受扑杀补助政策,无害化处理费用依法由业主承担。

2.4 强化奶牛隔离

四川省引入奶牛的隔离措施,目前做得并不好,大部分中小奶牛场无专用的隔离场,很多部分牛场未检疫就直接混群饲养,造成不少疫病的传播。为此,疫控中心要求示范场都必须要搭建一个简易的隔离圈舍(隔离牛舍处在下风口,并与健康牛舍相隔100米以上),并要求跨省引进奶牛在奶牛隔离圈舍隔离45天以上。对于发病牛、检测阳性牛或可疑牛,在确诊、扑杀销毁前,必须在隔离圈舍强制隔离,并立即登记、照相,限制移动,等待复检。

2.5 强化消毒

消毒是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手段,采取紧急消毒、定期消毒、经常性消毒相结合的方式,消灭传染源。首先在5个示范场出入口处均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并定期更换,以保证药效;其次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大消毒,每年进行3~4次大消毒,对饲养场内的一切用具进行定期消毒。最后,对检出阳性奶牛的饲养舍、用具及运动场所等进行紧急消毒。

2.6 强化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由于目前我们国家对奶牛扑杀补助严重偏低,造成养殖户对于扑杀阻力极大,其中,两病阳性奶牛扑杀不到位是我们两病净化控制遇到的难题。因此,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让地方政府补贴部分扑杀补助经费,以此确保检测出的阳性奶牛立即扑杀。同时,为确保阳性牛扑杀到位,每头阳性牛记录耳标号,并对每头扑杀后奶牛照相。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16548-2006)的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监测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

2.7 强化奶牛两病的宣传和从业人员的体检

不少奶牛养殖场对两病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为此对两病的防控宣传尤为重要。在示范场中,要求全场通过出板报、集中放两病防控视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两病”的危害和防控,让养殖场所有人员认识到两病的危害和防控措施。同时,要求饲养场所有工作人员,要每年开展一次结核、布鲁氏菌病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患结核病或布鲁氏菌病的,以及布鲁氏菌感染的,及时调离工作岗位,隔离治疗。从5个示范场的体检结果来看,目前未发现人员感染两病。

2.8 强化饲草和饲养环境的管理

由于四川省饲草不足,不少养殖场从省外牧区购买饲草,从疫区引进的饲草造成了我省部分养殖场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求示范场严禁从布鲁氏菌病疫区购买饲草,杜绝饲草造成的疫病传播。示范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猪、鸡、鸭等动物,并禁止其他动物出入,并加强环境卫生的控制。

3 体会与思考

3.1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

两病的净化关键是政府要重视,在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统一行动,共同开展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我中心在农业部和省畜牧食品局的统筹安排和大力关心下,高度重视“两病”的防控工作,积极争取财政、卫生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从根本上保证了两病净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监测流调是基础

对奶牛两病的情况调查是我们开展两病净化的基础。只有对奶牛两病的本底清楚,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净化措施。通过我省近几年来开展的奶牛两病的监测和流调工作,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我省两病的防控状态,因此才制定出了合理的净化措施并迅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3 净化措施是关键

两病的净化,各地都有不少措施,但是措施能否实用是关键。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应当地的合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3.4 依法净化是保障

两病的净化,关系着畜产品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在净化示范场建设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乳用动物健康标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并强化法律的执行,这是保障奶牛两病净化工作顺利开展的法律武器。

3.5 扑杀补助标准的提高是加速器

目前我国奶牛扑杀补助标准与奶牛实际价值相差甚大,当前牛肉价格比较高,一头奶牛当肉牛都可以卖8000~10000元左右,因此以现有的国家扑杀补助标准,确实严重偏低,尤其是财政困难的地区,扑杀阻力尤为巨大,因此提高扑杀补助标准是我们开展净化工作的加速器。

[1] 史新涛,古少鹏,郑明学,等.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及防控研究概况[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3):204-206.

[2] 陈祥,徐正中,时振华,等.γ-干扰素试验和皮试变态反应对检测奶牛结核病的比较[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27(2):97-100.

[3] 吴清民.动物布鲁氏菌病新型防控技术及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11,9:46-47.

A Report on Tuberculosis and Brucellosis Eradication in Dairy Cattle in Sichuan

Deng Yongqiang,Yang Aiguo,Guo Li,Hou Wei,Chen Dong,Wen Hao,Wu Xuan,Xing Kun,Zhang Daifeng,Luo Yi,Wang Ying,Weng Zhou
(Sichu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hengdu,Sichuan 610041)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tuberculosis and brucellosis eradication in dairy cattle in Sichuan province,fve dairy cattle farms were selected in the province for pilot work of the two disease eradication campaign. In vivoγinterferon release test and ELISA were used for detection respectively of tuberculosis and brucellosis so as to increase the diagnosis accuracy of the two diseases. In addition,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including comprehensive surveillance,supervision over breeding animal introduction,quarantine isolation,forced sterilization,forced culling,strengthening forage grass supervision,resulting in signifcant effect.

cow;tuberculosis;brucellosis

R516

:B

:1005-944X(2014)08-0055-03

猜你喜欢

示范场奶牛场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荷兰奶牛场管理软件传感器系统的调查分析
第四批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增加30家
全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在福州举办
2012年上海市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