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2014-02-21陈于良

汽车与安全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加坡政府公共交通巴士

文 陈于良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文 陈于良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资料,截至2011年底,新加坡面积714平方公里,人口518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050新币。世界银行2012年度全球工商企业运营环境评价中,新加坡的经商便利度第一名。因此,新加坡旅游商务等流动人口较多,目前新加坡日出行人数已超过1100万。但是,作为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新加坡却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弹丸之地,车辆一百多万,但却交通顺畅,交通管理井然有序,不能不令人叹服。新加坡交通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本文从“新加坡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战略”、“完善城市重建规划与发展策略”、“交通政策、规划与智能管理”、“公共车辆和私人车辆的控制与管理”、“团队建设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新加坡战略陆路协调系统”等方面着手,了解学习新加坡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组屋建设与交通规划的关系等。

一、新加坡交通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有710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126人,车辆100多万辆,但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花园城市,新加坡并没有出现大城市所面临的交通拥堵现象。新加坡之所以交通顺畅,得益于政府务实的作风、超前的规划和创新的理念。

1、理念创新是交通顺畅的灵魂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新加坡政府的根本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新加坡政府信奉这样一条准则: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就做,凡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事就不做。正是基于这一准则,新加坡政府创新发展理念,视交通顺畅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一大重要动力。交通拥堵增

加发展的成本,影响生活质量,阻碍经济发展,只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构建畅通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物畅其流,才能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助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才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新加坡政府在这一创新理念引领下,从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法规完善等多方面入手,营造出了顺畅的城市交通环境,建设成为一个不塞车的城市。

2、超前规划是交通顺畅的前提

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在有限的土地上必须进行超前谋划,精雕细刻,做到地尽其用。新加坡发展规划采取二级体系,即战略性的概念总蓝图和实施性的城市总体规划,概念总蓝图展望长远(40-50年),总体规划立足现在(10-15年)。在执行过程中每隔10年对总蓝图进行一次检讨和修订。1971年概念总蓝图勾画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愿景,制定了新加坡在用地和交通方面的策略方向。这一蓝图是一个环状发展方案,通过规划快速交通走廊将东西南北连接起来。2001年概念总蓝图勾勒出新加坡未来四五十年整体发展景象,主要包括组屋建设、高楼城市生活、区域商业中心发展、四通八达铁路网建设等。在2008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优质居住环境、蓬勃工商枢纽、精彩活力之都、温馨怀旧家园四大战略,并进一步细化蓝图规划,将新加坡分为东北区、西区、北区、中区、南区五大功能区。在五大功能区中,特别是在居民居住区中尽可能规划交通、商业、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设施,使每一个小区各项综合服务功能配套完整,不出小区就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减少居民远距离出行次数,进而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新加坡政府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加大发展公共交通力度,制定和完善城市交通总体规划。1995年,新加坡成立陆路交通局,并着手制定交通规划原则,提出提供优质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提供完整的公路网并最大化其能量、管理公路使用需求四项原则,满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交通运输服务的需求。规划制定之后,新加坡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落实规划。市区重建局和陆路交通局具体负责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正是有了超前的规划和严格的落实执行,新加坡交通顺畅才得以实现。

3、完善设施是交通顺畅的基础

在规划指引下,新加坡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系统,夯实交通顺畅的基础。新加坡公路总长3325公里,由高速公路、主干道、旁道和当地道路组成。公路建设耗用了12%的国土面积,与居住用地面积相当。坚持公交优先原则,目前已经构筑起一个以地铁和轻轨为主线、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辅助,犹如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新加坡于1983年开始建设地铁,目前地铁总长度138公里,设置85个站点,每日乘坐180万人次,地铁

成为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干。为了方便组屋区内的交通,建设了轻轨,总长度为28.8公里,设置43个站点。轻轨是地铁的补充和拓展,连接地铁站和主要居住区及商业区,实现了真正的门到门交通。新加坡有公交线路330条,公交巴士3800辆,巴士站达到4581个。公共汽车承担区域内部和相邻区域间的近距离交通。新加坡出租车拥有量为26000辆,主要填补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间的空白。新加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把公共交通工具作为第二辆私家车,通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地铁、轻轨、巴士、的士四位一体的综合公共交通网络,打造了便捷、高效、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城市交通顺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规划到2020年,地铁总长度达到278公里,届时在市区每隔400米,就能遇见地铁站,实现公共交通出行达到75%的目标。

4、加强管理是交通顺畅的核心

为确保交通顺畅,新加坡政府加强了对道路交通的管理。考虑到新加坡地小人多,新加坡政府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加强交通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对车辆进行总量控制,不鼓励私人拥有车辆,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应用科技手段,优化道路容量。新加坡政府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车速信息系统、优化交通信息号系统、路口监测系统、电子监管标志、人行横道信号灯、停车导向系统、交通流量预测工具、交通信息平台等智能交通系统,强化对交通运输的管控。这些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方便了车辆及行人通行,避免了交通拥堵,确保了交通顺畅。为发展公共交通,专门开辟巴士车道,使巴士速度提高了23%。与此同时,加强对私家车的控制,车辆年增长率不超过1.5%。新加坡政府通过静态的车辆配额系统(VQS)和动态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两种方式对交通需求进行管制。1990年5月1日,新加坡政府正式启动了车辆配额系统,实行拥车证制度,购买新车必须持有拥车证。一个拥车证可以在6个月内注册一辆新车,拥车证有效期为10年。目前,一个拥车证高达6万新元,拥车证制度的推行有效地控制了车辆的快速增长。除了在拥有车辆方面进行收费外,在用车上了也进行收费,这就是ERP电子收费系统。新加坡于1998年9月开始实行世界第一个市区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通过电子闸门的设立在交通高峰期间征收道路拥堵费。通过不同时时段的不同收费,使高峰期间用车的人必须付出代价,进而减少高峰期间的车辆使用率。当高速公路车速低于每小时45公里就提高收费,车速高于每小时65公里则降低收费。目前,新加坡ERP收费闸门已达71个,ERP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

5、健全法规是交通顺畅的保障

新加坡是法制国家,为确保交通顺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尤其是处罚条款,相当严历,违反交通法规者必须受到惩罚。新加坡政府通过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严格执法,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了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畅。如新加坡城市道路大部分都是辟为单行道,有效避免了车辆抢道、掉头等现象。又如制定严格的公交服务标准。其中,地铁班车抵达至少94%在时

间表内2分钟,班车出发至少96%在时间表内2分钟,班车服务可行性至少达到98%;巴士服务规定任何发展项目400米范围内,至少有一条巴士服务线路,巴士故障率每月低于1.5%,至少85%巴士每天需在编定时间5分钟内开离转换站和终站。对于出租车的管理则更加严格。出租车拒载,则罚款300新元记6分,并立即吊销执照2个星期;出租车敲诈超过20新元,罚款500新元记21分,并马上吊销执照。还如开辟的公交巴士道,不允许其他车辆占行。假设驾车者闯进巴士道或未让路给开离巴士站弯道的巴士,将面临130新元的罚款。再如通过ERP闸门时,车辆里电子感应区(IU)内现金储值卡金额不足,就会在数天内收到罚单。除了要支付所欠的ERP收费外,还必须支付10新元的行政费。正是有了健全的交通法规,并且严格执行,才确保了新加坡城市交通的顺畅。

二、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一)要强化综合交通意识

新加坡规划制定的指导原则是制定着眼长远的、综合性的土地利用及开发、土地使用、交通以及规划可持续发展等都要考虑综合协调。所以,加强政府部门间协调与衔接非常重要。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骨架,交通沿线的发展往往是城市潜在的繁荣点,在城市制定发展战略阶段就要吸收交通规划制定者参与,交通规划决策者和交通规划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介入阶段越早越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土地出让管理中均考虑交通线路的开通及升值收益;同时将“公共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不断完善公共交通枢纽提升公共交通的品质,吸引更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

(二)要将城市交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举措。据《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我国共有22个地方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据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的研究,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要建智慧城市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既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水电煤“e账单”,也包括食品安全溯源、远程教育,还包括机动车的GPS导航、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覆盖。但是,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的实时查询与智能化管理却鲜见出炉。建设智慧城市的最基本目的是使城市更有效运行,相对于其他的“智慧”元素,城市交通涉及的人口最为广泛、涉及的资源更为广泛、涉及的问题紧迫,可以说涉及到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每天的活动和心情。如果城市交通管理“智慧”了,城市的满意度、幸福感必然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建议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借鉴新加坡经验,将城市交通管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者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

出行是居民的基本需求,交通政策制度者只有了解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才能制定出为广大居民服务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政策和机制。我国虽然已经引入了听证会、专题讨论会等听取民意的方式。但是,居民参与的层次还不够深入,听证会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听证会的形式和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涉及千家万户的城市交通管理问题上,政策制定者要合理审定政策研究中的利益相关方,特别要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深入社区,体验普通居民的出行烦恼,从居民生活中观察了解居民出行需求中面临的问题,倾听普通群众的心声。在配置有限的公共资源时,究竟是优先考虑建设带顶棚的公交长廊,还是优先拓宽马路;究竟是优先安排公用自行车设施建设,还是优先安排机动车停车场地;究竟是先安排公交信息实时查询,还是先安排机动车导航信息查询就不言自明了。

相关链接

奥地利:监管设施不断升级完善

在奥地利,绝大多数重大交通事故都发生在联邦快速公路和高速公路上,主要原因是超速和酒后驾驶。因此,奥地利政府将改善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严格执行快速路交通安全管理和限速方面。一方面,政府大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建立起了“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和“路段测速系统”。远程信息处理系统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高速路段内所有的电子交通标示、传感器和路段交通状况预告连成有机整体,以便能全面及时反映路面交通状况,不仅降低了交通安全管理成本,还提高了信息接纳和处理的水平。仅这项措施就使高速路上的交通事故率降低了25%—40%。路段测速系统则是通过新型的路段测速装置,将特定的高速路段内,某一车辆的平均车速作为衡量标准,使限速措施更加科学有效。另一方面,奥地利联邦和各州政府严格执行限速规定,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和快速路上增加雷达测速设备。南部大城市克拉根福特规定机动车辆进入城区限速50公里/小时。首都维也纳的许多路段也都设立了50公里—70公里/小时的限速标记。

德国:着力培养安全意识

德国实行强制保险制度,车辆不上保险是不允许上路的。保险分为15个档次或等级。凡是首次参加车辆保险,驾车者的档次或等级一般处在中间位置,即第7档。如果一年之内没有出任何交通事故,即将档次下调一级。换句话说,驾车者可以少交一点保险费了。反之,每出一次交通事故,驾车者的保险档次就上升一级,也就是说要交纳更多的保险费用。由于德国几乎没有公用车,保险费都要由驾车者自己掏腰包,为了避免损失,人们开车时就会格外小心,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德国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小学设有交通安全课。在安全课上,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过马路,如何骑自行车,怎样识别交通信号,如何保障自己或他人的安全,以及怎样避免侥幸心理等。

保加利亚:齐抓共管力保交通安全

超速驾驶,是威胁保交通安全的最大隐患。据统计,2005年保加利亚因超速行车导致恶性交通事故3210起,死亡人数439人,占当年交通事故死亡人员总数的51.5%。为扭转这种局面,保议会在修改交通法时加大处罚力度,分7个档次规定罚款额度,超速50公里以上者不但处以250列弗罚款,而且暂扣驾照3个月。如果重复违规超速驾驶,当事人将被处以300列弗(相当于月平均工资)的罚款,暂扣驾照3个月。

猜你喜欢

新加坡政府公共交通巴士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植物巴士
希望巴士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寒夜巴士上,两本并排的书
巴士上的座位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图说“智慧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