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草地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4-02-17赵冬晔曹红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赵冬晔+曹红伟

摘 要:本文分析了草地螟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豆草地螟;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甜菜网螟、黄绿条螟。草地螟分布范围广,在欧、亚、北美草原及接近草原地带的南部发生严重。我国主要分布区为东北、西北、华北等地。

1 形态特征

1.1成虫 小型淡褐色的蛾子。体长8~10 mm,翅展14~26 mm。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的条纹,翅中央近前缘处有黄褐色斑纹一块,顶角内侧前缘有一不明显的三角形淡黄色小斑。沿外缘有明显的淡黄色波状纹,外缘有类似前翅外缘的条斑。静止时两翅叠合成三角形,复眼蓝绿色,触角鞭状:

1.2卵 初产时乳白色,有珍珠光泽,后逐渐变为浅黄褐色。椭圆形,长0.8~1.2 mm,宽0.4~0.5 mm。上端稍突起,接近羽化时内有黑斑点:卵多数复瓦状或串状排列,也有少数单产的卵。

1.3幼虫 初孵化的幼虫身体淡黄色,老熟体长约25 mm,灰绿至黑色。头部黑色,体驱有明显的褐色背线,两侧有黄绿色的线条,腹部为黄绿色,每节各有瘤状突起两对,分列在背线两侧,幼虫一般分5龄。在食料和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常发生增龄或减龄。

1.4茧 灰白色,长筒形,丝质粘着土粒:茧长25~40 mm。径粗3~4 mm:

1.5蛹 淡黄色,背部各共有4个赤褐色的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刺8根,蛹长14~20 mm。

2 生活史

l代卵发生于6月上旬至7月下旬,卵期4~6天。1代幼虫发生于6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严重为害期。幼虫共5龄,历期约20天。1代成虫7月中旬至8月为盛发期,9月为末期。2代幼虫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幼虫期17~25天,一般为害不大,陆续入土越冬,少数可在8月化蛹,再羽化为2代成虫,但不能产卵而死亡。

3 发生规律

草地螟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属于迁飞性害虫。本地虫源是翌年发生的虫源来源之一,大发生年份虫源并不以本地为主,而主要来自北纬38~43度,东经108~118度的高海拔(1000~1600 m)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河北、张家口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干旱少雨的内陆性气候,一般年份降雨量在400 mm左右,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年积总量是在1500~2500摄氏度之间;地形复杂,山川交错,气候垂直变化大。年积温较小的年份只发生2代,以2代幼虫在高寒山区越冬,年积温较高的年份发生3代,以3代、幼虫在平川或山谷暖区越冬,所以多数年份这里都有大量的越冬虫茧,另外这里的荒坡、草滩和休闲地面积大,,越冬虫茧受人为耕作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幼虫越)冬,每年5月下旬越冬基地蛾大量羽化时期.如果天气条件是在高压控制下,地面有北方气旋活动,8.5×103帕高空有西南方向的气流,蛾就可能起飞上升,随气流从西南方向东北沿两条线飞行:如果黑龙江省上空出现气旋控制下的天气.蛾团就会下降至本地,降落地则会出现大范围蛾量突增现象。

成虫产卵喜欢选择叶肉肥厚,柔嫩多汁的灰菜、猪毛菜,扁蓄等杂草上产卵,但在喜食的作物大豆、甜菜等上面也有相当的卵量,一般卵在20摄氏度温度下,3天就可孵化。

幼虫有比较特殊的习性,一是低龄幼虫发育迅速;二是具有暴食性和集体迁移习性,大发生时,大量的暴食期幼虫,可迅速吃光作物、牧草,处于饥蛾状态的幼虫会群集一起向邻近的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寸草不留;三是高龄幼虫在叶子背面结成丝网,潜在网内危害,丝网可以遮挡农药和寄生天敌的侵害;四是幼虫尤其是一代幼虫有明显滞育性(即一部分幼虫停止发育直接越冬),滞育幼虫的比例因年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入土做土茧在茧内化蛹,土茧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幼虫安全越冬,土茧内的幼虫抗寒性很强,零下30摄氏度冻不死,土茧被破坏幼虫会大量死亡.因此经耕翻后的农田中,越冬幼虫死亡率是很高的,而荒地、邻带边缘,草原越冬的幼虫则很安全,幼虫化蛹前先将茧咬破一个羽化孔,为羽化做准备,然后在茧内化蛹。

4 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法

第一,灌溉、秋翻和深耕,消除杂草荒滩,可减轻和抑制草地螟的发生和为害。

第二,在成虫产卵盛期后、卵未孵化前铲除田间杂草灭卵。

第三,在受害田块周围或草滩邻近农田处挖沟,或用药剂设置4~5 m宽的隔离药带(用药量适当加大)。

4.2药物骑治法

第一,15 %阿毒乳油12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0.1 %中农1号(斑蟊素)水剂800倍液、0.3 %苦参素4号水剂800倍液,每公顷喷雾量300 L左右,防效均好,持效期较长。

第二,25%绿色功夫乳油每公顷300 mL,或48 %乐斯本(毒死蜱)乳油每公顷450~600 mL,25 %快杀灵每公顷450~600 mL,2.5 %敌杀死乳油每公顷150~200 mL,5 %锐劲特悬浮剂每公顷450 mL,各对水450~600 L喷雾,杀虫效果很好。

4.3物理防治法

第一,频振杀虫灯诱杀。在成虫发生期采用佳多频振杀虫灯诱捕成虫。每隔240 m设一盏灯。

第二,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灯距300 m左右。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