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灌肠并外敷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2-1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6期
关键词:内服汤加减盆腔炎

徐 燕

固始县妇幼保健院,河南 固始 465200

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灌肠并外敷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 燕

固始县妇幼保健院,河南 固始 465200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灌肠加药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灌肠并外敷治疗盆腔炎疗效优于抗生素治疗。

少腹逐瘀汤;盆腔炎;灌肠;外敷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常常因急性盆腔炎以及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较难彻底治愈,病程迁延,给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纤维增生,使得盆腔周围器官和组织之间产生粘连,单纯采用西药治疗,难以使粘连组织达到良好吸收,使得临床疗效受到个体的影响因素较大,疗效不太稳定。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行中药内服灌肠并外敷联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200例中,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4.70±6.48)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4.27±0.45)年;其中轻度患者88例,中度患者76例,重度患者3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2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慢性盆腔炎的相关规定进行[2],临床症状应符合如下表现:腰及下腹酸痛,同房、劳累及排便可加重疼痛,可出现月经量多、低热或白带增多。B超检查:常为子宫后位,附件增厚,或盆腔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妇科检查:子宫侧边可触及条索状物,压有轻度疼痛感。

1.3 方法

(1)对照组:应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用左氧氟沙星0.3 g 加5%葡萄糖250 ml,0.5 g甲硝唑100 ml,均2次/d,静脉点滴,10 d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2)治疗组:药用桂枝[3]20 g,细辛3 g,炮姜10 g,乌药15 g,制没药6 g,元胡12 g,小茴香10 g,丹参30 g,赤芍15 g,白芷12 g,皂角刺15 g,薏苡仁30 g。

病程较长可加生黄芪[3]20 g;小腹冷痛则加艾叶12 g、吴茱萸6 g;有明显腰骶痛加杜仲、续断、桑寄生;附件区条索状物或包块酌加莪术、三棱。

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第一次煎煮液口服,第二次煎煮液保留灌肠,灌肠的同时将药渣布袋包裹,加热在附件区进行熨烫,每次20 min。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共观察2个疗程。

2 疗效观察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标准拟定疗效判定标准[4]。症状消失,妇科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结果有明显改善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妇科检查各项指标结果有一定改善为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结果均无改善为无效。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带下病”、“癥瘕”、“妇人腹痛”和“不孕”等相关范畴,临床大部分为急性盆腔炎久治不愈或妇女体质差等情况迁延而致[1]。中医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体质或炎症引起寒湿凝滞,诱因主要为经期间及产后余血不尽,或有冒雨涉水和感寒饮冷之举,或因于寒湿之地久居造成胞脉和血液为寒湿所伤,引发血行不畅而致[3]。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盆腔局部的微循环和组织营养、调节合成代谢、促进炎症物质的消散吸收、松解瘢痕粘连的作用。临床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到一定程度时多伴有脾虚湿停,皆因寒伤脾阳,药方以薏苡仁施治,以健脾利湿,对症而为。配合该方剂口服并灌肠,能够使药物经内外吸收,于盆腔迅速弥散并形成夹攻,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的改善,促进粘连组织松解的同时阻止炎症发展,让已经形成的炎性包块加速吸收;将煎制后的药渣用于下腹外敷,可通过热传导方式使药力集中,部分高浓度的药物成分直接经皮肤及皮下组织渗透吸收并直达病灶,达辅助调整局部气血的目的[5]。

本文中,笔者采用中药煎汤内服,中药灌肠及中药外敷附件区的方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较之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其临床疗效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可见中药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1]黄亚君,高秀萍.改良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34-1235.

[2]李改非.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6):477-478.

[3]宋国华,方玉平,杨坤,等.中药内服及灌肠加频谱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5):616-617.

[4]陶洒洒.自拟灌肠方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2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38-1039.

[5]黄建莲.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J].广东医学,2005,26(6):861-862.

R271.9

B

1674-9316(2014)16-0042-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6.029

猜你喜欢

内服汤加减盆腔炎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慢性盆腔炎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析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