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麻醉的优势

2014-02-16郭致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6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郭致忠

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 昌吉 831100

药物与临床

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麻醉的优势

郭致忠

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 昌吉 83110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麻醉的优势。方法选择局部浸润麻醉病人100例。ASA评分Ⅰ-Ⅲ,年龄20~70岁,体重50~90 kg,其中四肢钢板内固定拆除15例;前庭大腺手术20例手外伤20例;耳前瘘管15例,体表肿物30例。随机分罗哌卡因进行0.4%局部浸润麻醉,和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变更麻醉例数,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罗哌卡因组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好,麻醉变更率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结论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有很好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局部浸润

本文分别采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罗哌卡因组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好,麻醉变更率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局部浸润麻醉病人100例。男女比例1∶1。ASA评分Ⅰ-Ⅲ,年龄20~70岁,体重50~90 kg,其中四肢钢板内固定拆除15例;前庭大腺手术20例,手外伤手术20例;耳前瘘管手术15例,体表肿物大于5 cm手术30例。(其中包括不想接受硬膜外麻醉,及神经阻滞患者)。

1.2 方法

患者术前禁食水6~8 h,术前均不给予术前用药。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ASAⅡ-Ⅲ 级监测心电图和开通静脉通道,选择体位后常规消毒,铺巾。备0.4%罗哌卡因30 ml及1%利多卡因30 ml。取24~25 G皮内注射针,针头斜面紧贴皮肤,进入皮内后推进局麻药,造成白色的桔皮样皮丘,分层浸润远方组织,注射麻醉药时加压,在组织内形成张力性浸润,与神经末梢广泛接触。增加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必要时再次给予浸润麻醉[1-2]。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过程中观察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变更麻醉例数,血流动力学影响(用MAP和HR反映)。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本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哌卡因组较利多卡因组维持麻醉时间长,麻醉效果好,麻醉变更率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罗哌卡因为布比卡因哌啶环的第三位氮原子被丙基所代替的产物,为不对称结构的单镜像体,即S-镜像体。它是纯左旋式异构体,较右旋式异构体毒性低,作用时间长。其pKa为8.1,分配系数为2.9。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小使其绝对效能有所减弱,到达粗大运动神经的时间拖后,但对Aδ和C神经纤维的阻滞较为广泛,同时也形成该药独特的作用特点:还可以使运动与感觉阻滞分离。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有很好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表1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麻醉参数比较

参考文献

[1]Bernucci F, Carli F.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the role of regional anesthesia redefined[J]. Current Opinion in Anesthesiology, 2012, 25(5): 621-628.

[2]Chang Y C, Hsu Y C, Liu C L, et al. Local Anesthetics Induce Apoptosis in Human Thyroid Cancer Cells through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J]. PloS one, 2014, 9(2): e89563.

R614

B

1674-9316(2014)16-0029-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6.019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