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敏感力”

2014-02-14李颖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绿萝麋鹿桂花

李颖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看不到风景,熟悉的人物已不再有故事。

聆听完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敏感力”训练》后,我有了顿悟,有了一些思考。我们对学生进行“敏感力”训练,就是为了打开学生的心门,使禁锢的美好心灵得以释放,让教者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自己的心尖上舞蹈。

一、生活中,发掘敏感力

生活中,处处有风景。而孩子们难以捕捉到美丽的风景,特别是一些细节,这就需要老师用手指着那个方向,指引着,一同前往。

1.绿萝“哭”了

一天早晨,一个孩子早早来到学校,他积极地开着北边的窗子。我在他身后,突然发现窗台上的几盆绿萝中,有滴闪亮的水珠垂挂在绿萝叶尖。我轻轻唤他来看:“哪里来的水珠?”他摸摸脑袋说不知道。

放学时,他跑来对我说:“老师,我发现这几盆绿萝现在无精打采的,是不是太冷了,被冻坏了?”“哦,难道那滴水珠是绿萝的眼泪,它想告诉我们它很冷?”“一定是的!”我们相视而笑。

第二天晨会课,我和这个孩子一起把我们的新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昨天,绿萝‘哭了。因为冬天即将来临,夜晚教室里格外冷,绿萝的叶片都失去了精神,耷拉着,心想着这个冬天该怎么过啊?”孩子们一听,心都软了,纷纷出主意,有的说要定期浇水;有的说,白天要让绿萝晒晒日光浴;有的说要带些肥料放入盆中……

生活中的小小现象,通过指引,引来的是孩子的共同关注,孩子的共同思考,更有孩子付诸的行动。我想,以后孩子见到植物时,尤其在冬天,是否会多一个思考:“它冷吗?”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敏感力,是最有生长点的。

2.桂花下“雨”啦

校园里的桂花开了。我们的教室离桂花园挺远的,我决定在课间组织孩子们前往桂花园闻一闻、看一看。来到桂花园,满地的桂花,孩子们见了欣喜地一拥而上,纷纷摊开小手掌,小心翼翼地捡起桂花来。桂花树上不时地散落着桂花,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兜起衣角,准备接桂花。”说完,我开始轻轻摇晃起桂花枝,顿时,桂花簌簌落落如下雨般洒向孩子们,几个机灵鬼躲在我的身后,也摇动起桂花树干来,孩子们的笑声、喊声、欢呼声立即响彻桂花园。“雨”停了,孩子们欣喜地发现彼此的头发上、衣服里满是香喷喷的桂花。他们带着满身的桂花香一脸灿烂地回到了教室。

第二天,孩子们纷纷写来了桂花园里的收获。有个孩子欣喜万分地说道:“老师,昨天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那样子很是一本正经。哈哈,多么有趣的孩子!我相信她的快乐达到了最大的满足。我也坚信,在将来,当她看到桂花树、闻到桂花香时,一定会想起那场香喷喷的桂花雨,那番令她心情激动澎湃的美丽景象。

是的,每个人的眼睛,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孩子们在观察、在思考、在体验,他们在关注生活的同时,心灵也变得细腻起来,敏感力更是得以提升。

二、教学中,训练敏感力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努力去做的。

1.积累字词,丰富“说”意

管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中揭示“人物勤开口,字数咱不愁”之后,指导学生如何丰富提示语,积累表示“说”的字词。这个环节给我很大的启发。

师:“爸爸却不以为然,一口反对。”这提示语中并没有“说”字,小作者用了“反对”,同样有了说的意思。你能说出其他表示说的字词吗?

生:发话 、回答、质问、道歉。

师:还有吗?

生:笑问、诉说、告诉、大叫……

(屏显:吹牛 批评 说谎 夸奖 强词夺理 抱怨 回敬 威胁 反咬一口 报喜 辱骂 接过话题 高叫 插话 劝慰 开金口 称赞 发话 辩论 打开话匣子 回应 )

师:表示“说”的字词有很多,写的时候,要注意说的话和所表示的意思相匹配。

管老师运用实例告诉学生“说”的多种表达,万能的“说”字可以千变万化。学生在累积中感受着语言文字的丰富与奇妙,随即摆脱了单一的“说”字,增强了对文字的敏感。敏感力就要像管建刚老师那样,在平时的训练中步步落实,点点积累。

2.推敲字词,品析精彩

前不久,听了工作室陶海平老师的《麋鹿》一课,其中一个闪亮的设计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句意的理解。

师:这个小节,一些字词看似很平常,但却用得很准确。

(屏显: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年脱换一次。)

师:请一位同学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里的“一般”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不能去掉。“一般”意思是大多数,去掉后说明所有的麋鹿都是250千克,这与事实不符,用上了就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师:请同学再读这个句子,这里也有个词用得准确。

生:“左右”。

师:能去掉吗?为什么?

生:不能,“左右”表示大约,去掉后改变了原意,用上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

(屏显: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

师:请同学们读第一句话,想想主要的意思是什么?

生:主要说麋鹿的繁殖力低下。

师:有些字词,看似可以去掉,但实际上不能去掉,为什么?(点击“仅”)

生: 加了“仅”字,更加强调了繁殖力很低这个特点。(师又点击“才”)

生:一个“才”突出了麋鹿发育的晚,也说明繁殖力低的特点。

师:这些词用得非常恰当,非常精妙。endprint

教者以品字析句之法,挖掘了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字眼的价值,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普通文字真正的内涵,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力和对句意的理解力。

3.字词切入,推开全篇

《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一个“溜”字造成一种悬念,一个“拴”字造成阅读文章的矛盾点。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推开全篇,可以使整堂课的展开势如破竹、层次分明。

师:第七小节第一句话承上的作用不大,而启下的作用很大,大在哪里?一起来看这句话:“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里有一个词语用得非常精彩,一起读——“溜”!从这个“溜”字,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这个小外孙非常调皮,因为他不听大人劝告,要偷偷溜去游泳。

生:从“溜”字看出,姥姥是禁止我去游泳的,但我还是常常会偷偷地去游泳。从中可以读出姥姥对我是十分关爱的。

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小鬼,因为从“溜”字可以看出他会想尽一切办法逃过姥姥的法眼去游泳。

师:通过“溜”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不怎么听姥姥话,不怎么怕危险,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姥姥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拴”字在字典中有两个意思,一是用绳子捆住,并打个结;还有一个意思是比喻缠住,而不能自由活动。我不禁想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像“我”这样一个不怕危险,不听姥姥话,这么调皮狡猾的小孩能被拴住吗?第二个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能把“我”这样的调皮小孩给拴住?

教者从细节处入手,扣住 “溜”“拴” 两字,对其反复咀嚼,从字入文,推开全篇,又从文回到字,穿梭于一个又一个朴实的生活情境中,随后又对几处词语进行赏析,将姥姥对“我”的疼爱之心以及“我”对姥姥的依恋之情感悟得淋漓尽致。

记得一位语文老师曾经这样说:“不管教孩子什么,都得让他们走心才行!”是的,不管是要说的话还是要做的事,都得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行。而没有一定的内部自我观察,任何外部观察都不可能深入,只有内部自我观察才能把外部观察效应向人物心灵深处推进(孙绍振)。而“敏感力”的训练,正是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内心的最佳通道。这通道,需要我们老师铺陈、唤醒、点拨和鼓励。

(作者系江阴市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师培训“费洁工作室”成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萝麋鹿桂花
我的植物朋友——绿萝
桂花
我的植物朋友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我爱我家的绿萝
净化空气的植物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