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模式

2014-02-13张碑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张碑

摘 要 体育课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的教学观一直束缚着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教学中如何构建“互动——交流”的课堂活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模式 情境 互动—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76-02

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的观点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理论的产生都具有其时代特色和先进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各学校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主体,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流露可体现。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真正的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产生的厌倦情绪。

一、现代体育课堂普遍现象

1.过分注重内容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把教学看成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现有水平;教师把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灌给学生,唯知识独尊,而学生却处于教育的边缘。

2.过分强调教师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备课时,教师致力于钻研教材,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课堂上,运用完整优美示范动作,征服了学生,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做,课堂气氛沉闷。很多教师会采用“提问法”,但设问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未能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结果是自问自答。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取得实效。

3.过分关注体育课堂的效率,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体现主体地位的活动,也往往因方法简单和单调而流于形式。教学中淡化了课堂教学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人(学生)的作用,未能让学生正确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会运动和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快乐。

二、建立“互动——交流”教学的理念

“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及他们与课程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和影响,这种交互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性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可又不是一般的人际交往,是围绕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的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实现体育“互动”教学,教师首先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全面看待学生的挑战和考验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对“互动”教学的真谛及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互动”,不仅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必须要研究学生,必须要把教学的内容化为学生迫切需要的东西,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心动——进而自觉自愿地形成互动。

三、体育“互动——交流”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欲望

(1)幽默化——创设和谐教学的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体育“互动”教学的关键。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用了导入语言幽默,课中活动多变,课后评价宽松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例:把篮球运动称为“姚明今天回来”或“小神舟飞船上天”。跳高运动为“一鹤冲天”,跳远运动又称“腾云驾雾”,标枪运动叫作“火箭发射”等等。准备活动采用音乐背景,学生舞蹈的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韵律的节奏和兴趣以及对与音乐美、舞蹈美、人体美的兴趣和追求。

(2)游戏化——激发动机,引起需求

传统的田径项目是一般学生最害怕参与的,更谈不上兴趣,但又不可能删除,我把这些项目用游戏的形式演示出来。设计体育课,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通过“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套布袋跳)、“老牛拉破车”(两人套着呼拉圈并脚跳)、“飞跃黄河”等游戏活动,把单一、无味的立定跳远教材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使“互动”更贴近于现实。

(3)生活化——发展迁移,创新运用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设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加强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2.讲究策略,实现良性“互动——交流”

(1)多向“互动——交流”策略

多向“互动——交流”指把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主体构件:老师、学生、教材内容、体育设施组成多种类型的交互形式,扩大互动的交往范围,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的学习需要。

a.师生“互动——交流”

始终相信学生各具所长。例如在快速跑学练中,有学生提出:“侧身跑可以吗?”引得全班同学轰堂大笑,而我没有简单否定,要他说明理由,他说:“我是打篮球前锋位的,为了便于观察全场,摆脱对手,我经常要侧身跑。”我和同学们听着都觉得很有道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可以练,同样达到锻炼速度素质的目的。

b.生生互动,团结互助。如在队列队行教学中,老师提出要求,请一些学生当“小老师”,仔细观察队友的动作,指出他的缺点和优点,并帮助他矫正动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形成平等交往,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c.师生与教学内容互动endprint

例如学生进行迎面运球接力游戏,规定在运球中不准走步,既激发运球兴趣,又让他们掌握了运球技术。师生与教学内容互动,有利于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调动学生的兴趣。

(2)小组活动策略

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体质、意志的不同,根据动活内容,采用科学的分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互动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共同进步。此外,还可创设多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小组活动策略,有利于解决师生关系的单向性和局限性,又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和谐”互动。

(3)竞争激励策略

竞争是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通常人们也把体育称作竞技体育,如我们在每月除公布优秀小组外还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出如“优美动作奖”“创意奖”“100米王”“蛙王”“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以各种丰富、多样的激励方式肯定学生,在“互动”中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更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3.实现“互动——交流”教学的升华

(1)引导老师“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能促使和谐“互动——交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主导“过弱”,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往往摸不着方向,容易走弯路,如果老师主导“过强”,又要滑入旧教学轨道。因此老师的“导”是互动的关键,“主导”的“度”的把握至关重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有待于作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2)教师教育教学目标意识,以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和学,并让学生明了“终身体育”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入到课堂中,这是“互动”的出发点,也是互动的最终目标。

(3)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还要备教法和学法,更要备教材——运动器材安排。使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器材有机联系相互统一,这是“互动”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9).

[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